天天看小說

第337章 風波

“遼國公?”衆人這下不淡定了,封李信一個徵北侯已經是破格提拔了,現在又封了一個遼國公,這是何等的待遇,那是不是要等到李信滅了建奴的時候,再封他一個王爺了。李信纔多大年紀,二十出頭,就有如此高位,以後還了得,天下之大,何人能制衡此人呢?

只是衆人心中雖然很是不滿,但是卻沒有說出來,這崇禎一朝和前朝孝宗皇帝時期是不一樣的,孝宗皇帝在世的時候,朝中大臣可以當著皇帝面發火,可是在崇禎一朝呢?崇禎皇帝立志中興,表面上也能接受羣臣的勸告,但是卻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自古以來,皇帝和臣子就是一個奇怪的羣體,每次皇權強大的時候,臣子們唯唯諾諾,不敢反抗,但是當皇帝脾氣很好的時候,這次臣子們就開始冒頭了,大張臣權。以反對皇帝爲榮,可是在崇禎一朝,卻是不可能的,沒看見崇禎皇帝換內閣比換衣服還簡單呢!周延儒等人心中雖然不滿,但是也不好明面上反對,只是用一絲冷笑望著溫體仁。

溫體仁見狀心中也是無奈,這賞賜啥都行,可是一下子就賞了一個國公,溫體仁自己也不淡定了,當下拱手說道:“皇上,徵北侯年輕英武,擅長軍事,日後幫助陛下平定叛亂,開疆擴土,這種事情常有發生,依照徵北侯的能耐,想來是極爲輕鬆的,皇上,那個時候,又如何封賞呢?臣以爲,皇上對徵北侯的愛護之心,天下皆知,可是徵北侯年紀輕輕就爲國公,這讓他日後如此自處,朝廷日後又如何面對屢立戰功的徵北侯呢?”

“皇上,臣以爲溫閣老所言甚是。”周延儒也罕見的說道,兩位生死對頭,終於在一件事情上有了相同的意見。

“立下戰功,如何不賞?衆卿誰能爲朕開疆擴土數千裡,誰能維護邊疆安定,誰能爲朕尋回傳國玉璽的,朕也封他爲國公。”崇禎皇帝到底是剛毅之主,自己定下的東西容不得改變。哪怕他知道對方所說有道理一樣。

當然,這種情況若是碰到孝宗時期的李東陽等人,恐怕也不在乎得罪皇上,在那個時候,內閣纔是老大,文官掌控天下,怎麼會有武將立功受封國公的存在,立馬想盡一切辦法,哪怕當庭辭職也是有可能的。可惜的是,這個時候,不是弘治朝廷,崇禎不是孝宗,而周延儒、溫體仁等人也不是李東陽可比的。這兩個人是一個久經官宦場的人物,對官位看的比什麼都重,自然不會冒著危險得罪崇禎皇帝。不就是一個國公之位嗎?給你就是了,反正你只是會在邊疆呆著,也不會來到朝廷上耀武揚威的。心中雖然有點嫉妒,但是總比得罪崇禎而丟了官位要強得多吧!兩人相互望了一眼,再次退了回來,表示屈服了。

“既然兩位都表示同意,那就內閣下文書吧!昭告天下,朕也要祭太廟。傳國玉璽終於回到我大明的懷抱了。”崇禎皇帝很高興,自己總算是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就是太祖、成祖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周延儒等人心中雖然很是吃味,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大聲恭喜著崇禎皇帝,這崇禎皇帝是高興了,因爲他完成了祖先的願望,可是羣臣卻是不一樣,好像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倒是一個武將們得到了天大的好處,大明朝,新出爐的國公又出現了。大明朝多少年就沒有國公這個稱呼的出現了。

在明朝侯爵得起來很方便,比如皇后的父親兄長什麼都有可能被封侯,但是這樣的侯可不是真正的功勳世家,而功勳世家是可以世襲的,已經被冊封國公系列的,比如太祖、成祖時期一批人,他們大多被曾冊封爲國公,那個時候的國公含金量纔是最大的,被稱爲功勳一族,這些人也是一羣特殊的存在,利益與朝廷休慼相關的,這些人也是對朝廷很忠誠的,可是李信會對朝廷忠誠嗎?最起碼周延儒是不會這麼認爲的。

“呵呵,恭喜溫閣老啊,有了溫閣老的舉薦,我大明朝又多了一位國公了。”周延儒皮笑肉不笑的望著溫體仁。心中極爲舒爽,這個李信狼子野心,日後肯定不會忠誠於朝廷的,一旦造反,這個溫體仁就是首當其衝的倒黴。

溫體仁一臉的惱怒,他也發現自己辦了一件措施,不錯,他是要力挺李信,打出一塊招牌,但是隻是想接著李信之手打擊自己的對手而已,也是想著讓李信感念他的情,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現在好了,李信居然成爲國公了,就是溫體仁見了他,也得小心翼翼,偏偏在外人眼中,李信能成爲國公,就是因爲自己的緣故,這萬一李信哪一天真的興兵謀反了,那他溫體仁成了第一個倒黴鬼了。

不過,他也不會在周延儒面前軟弱的,當下笑道:“只是不知道周閣老以後又當如何自處呢?遼國公可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啊。看看東虜,你不讓他走路,他就乾脆抄你的老巢,甚至連自己的女人、老子都沒有保住。與這樣的人爲敵,還是小心點好。”

“你。”周延儒面色一變,就好像是死了老子一樣的難看。和李信的敵對,是他周延儒此生辦的最大的錯事,只是誰也不知道,李信這個二十歲不到的小東西,居然蹦躂的如此厲害,手握重兵,成爲國公的存在。早知道如此,就應該早點下手,將李信給誅殺,否則的話,哪裡會有今天這樣的禍事。

“哼,李信此人包藏禍心,老夫看他以後必反,到時候,你溫大人又如何自處呢?恐怕會比老夫的下場更加難看吧!”周延儒反駁道。他現在就是算準著李信會起兵造反。

“遼國公連玉璽都呈獻陛下了,閣老認爲他會謀反嗎?”溫體仁好像是想到了什麼,搖搖頭說道:“就算是,也不會是現在。周閣老,告辭了。”溫體仁哈哈一笑,他從今天崇禎皇帝的神情之中,感覺到將周延儒趕出朝廷的機會已經到來,剩下的就只剩下手段和時間問題了。像這些大臣們,被趕出朝廷,不在乎手段,不在乎名聲,關鍵是要靠聖眷,聖眷在手,就算敵人再怎麼強大也不行。周延儒現在就是失去了聖眷,溫體仁決定出手了。

望著溫體仁的轎子緩緩離去,周延儒也隱隱感覺到不妙。他心中一陣煩悶。今天這一切都是李信帶來的,若非李信,他又豈會在皇上面前失分。

“此人若不是蠢材,那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連玉璽都不被放在眼中。”周延儒忽然想到了得到傳國玉璽的李信,心中忽然有些感嘆道。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和他有著同樣心思的還有在盛京的皇太極等人。當皇太極接到多爾袞的奏疏,準備流言北京的時候,皇太極是極爲讚賞的,雖然他沒有得到玉璽,但是若是能讓明朝進攻李信,也是一個極爲不錯的選擇。失去了中原的支持,李信在草原上是耗不過自己的。

但是很快,皇太極就接到了李信命人親自將玉璽送到北京,獻給崇禎的時候,皇太極一下子就風中凌亂了。

“這個李信想幹什麼?難道他真的忠誠於崇禎小兒不成?”皇太極環顧左右,望著衆人說道:“他擁兵十幾萬人,擊敗林丹汗之後,麾下部族數百萬,整個草原上,無人是他的對手,手握玉璽,只要稍微有點野心的人,就會登基稱帝,做一方雄主,開數百年江山社稷。他這是想幹什麼,居然將玉璽獻給了崇禎小兒?”皇太極很是惱怒,當初他知道傳國玉璽存在的時候,就想著憑藉傳國玉璽正式登基稱帝,再次更改國號,連國號都已經想好了,可是眼下倒好,傳國玉璽居然被李信給奪走了,奪走就奪走了吧!若是能再次離間李信與崇禎之間的關係,甚是逼反李信,使明朝派出大軍進攻李信,使李信不能安心收服草原上的大大小小的部落,至於最後結果誰輸誰贏,都與他皇太極無關,可是卻等來了這個消息,這讓他如何不氣惱,連帶著也怨恨多爾袞無無能,連個玉璽都搶不回來。

“皇上,玉璽是什麼東西,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范文程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李信此人乃是一個聰明之人,他知道一旦自己得了玉璽,必然會引起崇禎不滿,所以很乾脆的將玉璽獻出,他一來可以向天下人表明他是忠於朝廷的,也能爲他帶來名聲,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免掉明朝對他的威脅,專心經營草原。至於玉璽,嘿嘿,等他實力強大了,揮軍進入中原,這玉璽還不是他手中之物嗎?眼下只是暫時放在崇禎皇帝手中,讓他做個保存而已。李信此人野心勃勃,絕對不是甘於人下之人。”

第225章 過河拆橋第249章 徵北侯第462章 大決戰(二)第458章 北京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409章 密議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223章 招降第66章 騎虎難下第400章 反擊第91章 多爾袞和何可綱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26章 山海關事件第169章 白蓮聖母再現第180章 搶人第105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148章 大破林丹汗第48章 玩也玩不過我第349章 琉璃宮夜話第421章 範永斗的反擊第63章 皇太極的心思第15章 天上掉下十萬兩第443章 崇禎親征第121章 鐵霹靂之死第5章 橫槍立馬唯我李公子第407章 借道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463章 大決戰(三)第278章 兩難之間第208章 夜陷登州第313章 林丹汗的心思第459章 衝冠一怒爲父親第224章 歸降第269章 一日三驚錦州城第338章 皇太極想找回場子第276章 滿奸一名第37章 戲耍皇太極第214章 盡是無能之輩第74章 阿濟格之死第37章 戲耍皇太極第463章 大決戰(三)第377章 喜峰口失守(一)第322章 傳國玉璽第405章 齊聚雲中城第118章 震怒的八大世家第94章 離開西山第168章 白蓮餘孽第371章 爭鋒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94章 離開西山第286章 想不來也不行第161章 陰謀第331章 接應第213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222章 敗退第171章 行蹤暴露第334章 扭曲的御史言官們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453章 潰敗第87章 來自朝廷的消息第368章 遵化揚威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220章 二敗毛承祿(上)第234章 再見王好賢第405章 齊聚雲中城第133章 朝廷出兵第185章 闖入周府第334章 扭曲的御史言官們第210章 奇兵飛奪登州城第460章 老巢丟了第238章 故技重施第397章 楊嗣昌的主張第42章 誰的機會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4章 鬍子第120章 鐵霹靂出兵第51章 皇太極的怒其不爭第264章 離開登州第30章 逃之夭夭第60章 反圍剿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322章 傳國玉璽第169章 白蓮聖母再現第411章 口諭第125章 侯家父子第414章 楊嗣昌的野望第281章 要挾第9章 內有外患的明朝第46章 引蛇出洞第81章 李信真的殺來了第33章 突出重圍第106章 無恥無下限第218章 要挾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66章 到達皮島第67章 第二波援軍第428章 第429 餘波第178章 婁東張採第27章 後金勇士鰲拜
第225章 過河拆橋第249章 徵北侯第462章 大決戰(二)第458章 北京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409章 密議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223章 招降第66章 騎虎難下第400章 反擊第91章 多爾袞和何可綱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26章 山海關事件第169章 白蓮聖母再現第180章 搶人第105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148章 大破林丹汗第48章 玩也玩不過我第349章 琉璃宮夜話第421章 範永斗的反擊第63章 皇太極的心思第15章 天上掉下十萬兩第443章 崇禎親征第121章 鐵霹靂之死第5章 橫槍立馬唯我李公子第407章 借道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463章 大決戰(三)第278章 兩難之間第208章 夜陷登州第313章 林丹汗的心思第459章 衝冠一怒爲父親第224章 歸降第269章 一日三驚錦州城第338章 皇太極想找回場子第276章 滿奸一名第37章 戲耍皇太極第214章 盡是無能之輩第74章 阿濟格之死第37章 戲耍皇太極第463章 大決戰(三)第377章 喜峰口失守(一)第322章 傳國玉璽第405章 齊聚雲中城第118章 震怒的八大世家第94章 離開西山第168章 白蓮餘孽第371章 爭鋒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94章 離開西山第286章 想不來也不行第161章 陰謀第331章 接應第213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222章 敗退第171章 行蹤暴露第334章 扭曲的御史言官們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453章 潰敗第87章 來自朝廷的消息第368章 遵化揚威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220章 二敗毛承祿(上)第234章 再見王好賢第405章 齊聚雲中城第133章 朝廷出兵第185章 闖入周府第334章 扭曲的御史言官們第210章 奇兵飛奪登州城第460章 老巢丟了第238章 故技重施第397章 楊嗣昌的主張第42章 誰的機會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4章 鬍子第120章 鐵霹靂出兵第51章 皇太極的怒其不爭第264章 離開登州第30章 逃之夭夭第60章 反圍剿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322章 傳國玉璽第169章 白蓮聖母再現第411章 口諭第125章 侯家父子第414章 楊嗣昌的野望第281章 要挾第9章 內有外患的明朝第46章 引蛇出洞第81章 李信真的殺來了第33章 突出重圍第106章 無恥無下限第218章 要挾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66章 到達皮島第67章 第二波援軍第428章 第429 餘波第178章 婁東張採第27章 後金勇士鰲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昌黎县| 张家港市| 海原县| 常德市| 龙海市| 玛多县| 睢宁县| 岗巴县| 于田县| 吕梁市| 德兴市| 嘉鱼县| 托克逊县| 东辽县| 兴化市| 武邑县| 磴口县| 繁峙县| 乐安县| 松阳县| 建阳市| 博乐市| 清远市| 高雄市| 长阳| 湘西| 邵东县| 即墨市| 昌吉市| 丹棱县| 高淳县| 西藏| 佛冈县| 民和| 怀来县| 阳朔县| 通道| 乌审旗| 日喀则市|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