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

海岱惟青州,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尚書?禹貢》中的這句話道出了青州的地界和特色,東至大海,西到泰山,地爲肥沃白壤,海邊有廣闊的鹽鹼地,進貢的物品是鹽、細葛布和多種海產品。

青州自古以來就是文化中心,春秋之時齊國爲東方第一大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戰國之時齊威王在這裡創建了稷下學宮,成爲百家爭鳴的核心之地。

但自中平元年黃巾作亂以來,這裡成爲黃巾肆虐的重災區,加上天災連連,十年來,數十萬黃巾軍如同蝗蟲過境,一遍又一遍摧殘著青州這片大地,官吏死亡、百姓不敢耕種,或是加入黃巾,或是四處逃散,導致土地荒蕪、青黃不接,餓殍無數,白骨遍野。

關東諸侯開始傾軋後,袁紹和公孫瓚將冀州側翼的青州開闢成第二戰場,公孫瓚任命田楷爲青州刺史、單經爲兗州刺史,屯駐在青州平原國、齊國一帶,而袁紹以臧洪爲青州刺史,又派長子袁譚爲都督,與田楷和單經在這裡展開徵戰,東面的北海相孔融也與公孫瓚和袁術結盟、加上徐州的陶謙,與袁紹、曹操和袁術爭鬥其間,以致青州更是滿目瘡痍。

青州有五國一郡,平原國、濟南國、樂安國、齊國、北海國和東萊郡,共六十五縣,諸多郡縣大多失控,多爲黃巾、宗賊、山賊和海賊佔據。

平原國位於青州最西面,西與冀州清河國交界,北與冀州渤海郡交界,南與兗州東郡和泰山郡交界。

此時平原國郡府內,正當壯年的平原相劉備正在處理政事,他當初在討伐董卓失敗後,就去北上去投靠同門師兄公孫瓚,被表爲別部司馬,初平二年公孫瓚與袁紹爆發大戰後,劉備被派來青州,跟隨青州刺史田楷從側翼對抗袁紹,因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爲試守平原縣縣令,半年前領平原國相,算是兩千石大員了。

劉備對於平原很熟悉,他在討伐董卓之前就曾在平原國轄下的高唐縣先後擔任高唐尉、高唐令,此番擔任平原相可謂遊刃有餘,外有關張抵禦賊寇,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爲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所以劉備在平原國深得人心。

但隨著公孫瓚在冀州敗北,退入幽州,劉備沒有了後援,處境也尷尬起來,他雖然是平原相,但手下也不過三千兵馬,而且在名義上受青州刺史田楷管制,與袁紹和曹操動輒數萬兵馬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如今田楷與袁紹的兵馬作戰已有兩年,互有勝負,但糧草後繼無力,田楷和袁紹兵馬已經開始縱兵互相搶掠對方百姓,劉備縱然不認同此舉,卻也說不得什麼,只能保平原國安定。

唯一可慮的是,公孫瓚節節敗退,他這個平原相還不知道能做多久,好不容易有個根據地,劉備很是珍惜。

時近黃昏,處理完公事,劉備剛起身,忽然外面一個聲音大吼:“大哥,大哥,看誰來了!看誰來了!”

劉備一聽就知道是張飛的大嗓門,他知道這個三弟向來性急,不緊不慢的整理了衣服。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近,張飛和關羽二人大步進來,他們卻還帶著一個人,劉備一看到這個人,不由失聲道:“文遠!”

跟隨關羽和張飛進來的正是張遼,他呵呵笑道:“兄長,別來無恙?”

“賢弟,汝……汝怎會來此地?”劉備神情愕然,又驚又喜。

張飛哈哈笑道:“四弟此番要在青州闖蕩一番了,我兄弟正好戮力同心打袁紹。”

關羽在一旁撫著長鬚,神情也頗是歡喜。

“快到後院。”劉備當即拉著張遼便去郡府後院。

後院是家眷居住之處,劉備在平原娶了個妻子,是個不錯的女子,登堂見過張遼後便退下了,留下兩個丫鬟爲四人斟酒。

四人把酒暢談,劉備最大,自然坐在上座,大略談了自己三兄弟離開雒陽後的情形,又問張遼:“賢弟如今官居何職?因何來青州之地?”

張遼大致說了自己在河東和關中之事,包括董卓身死的前後情由,當然也有很多隱瞞的,不過即便如此,他的離奇經歷仍是令劉關張三兄弟大是愕然,連關羽的丹鳳眼也瞪開了,長鬚掐斷了好幾綹。

劉備當即便起身作禮道:“不想賢弟已是天子親命的幷州牧、徵北將軍,備失禮了。”

他雖然是平原相,但畢竟是公孫瓚任命的,名不正言不順,比之張遼的天子任命差遠了,更何況張遼的徵北將軍地位猶在公孫瓚之上。

張遼一把劉備他扶住,放在上座,哈哈笑道:“什麼徵北將軍,什麼幷州牧,在兄弟面前都是浮雲,我們只論情義,理他什麼狗屁將軍。”

“哈哈!”張飛拍著張遼肩膀大聲道:“四弟此言說到了俺心裡,本就該如此,喝酒,喝酒,一會再比試一場。”

“剛纔不是剛比過一場,喝酒,喝酒。”張遼連連擺手。

關羽瞇著眼睛:“四弟重情重義,真我輩中人。”

“賢弟。”劉備又問道:“賢弟既任幷州牧,徵北將軍,卻因何來這青州?”

關張二人也都看向張遼,他們對張遼的來意也很好奇。

張遼咧了咧嘴,嘆道:“小弟是被袁紹那廝欺負了,本是去中山借糧,不想在井陘道中被袁紹埋伏,九死一生,心中不忿,但在冀州又打不過袁紹,便來摸來青州報仇,從側翼捅袁紹一刀,讓他沒那麼舒坦。”

聽到這個理由,張飛哈哈大笑,劉備和關羽卻有些發懵,好一會劉備才道:“賢弟離開幷州,卻不怕幷州……”

張遼擺擺手:“小弟在幷州時也是將事務交給僚屬去做,在不在幷州都一樣,趁機來青州玩玩,倒也不錯。”

劉備又呆了呆,只能苦笑著搖搖頭:“爲兄做個平原相,都忙的不可開交,賢弟倒是自在。”

“我那是懶。”張遼咧嘴笑了笑,隨口找了個藉口。

張遼的理由讓張飛更是大笑,連劉備和關羽也不由莞爾。

事實上張遼是不想打擊劉備,他如今手下文有荀彧、荀攸、審配、沮授、袁基、杜畿、張既等一衆能吏,武有趙雲、典韋、高順、張郃、徐榮等一衆猛將,哪是劉備這個光桿司令能比的,垂拱而治也是需要人才和底氣的。

他只說了自己的官職,並沒有說手下有多少人,在人才和兵力方面,他如今在諸侯中絕對是第一的,不過他志在改變陳舊,推行新政令,而且大多兵力都在對抗異族和李傕郭汜,所以看起來才顯不出什麼。如果他真的不顧一切,將所有兵力集中起來,足以橫推任何一個諸侯!

不過劉備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糊弄的,張遼當即又道:“小弟來此也是無奈,可謂公私兼顧,袁紹出身汝南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他如今坐擁冀州,又打敗了公孫瓚,勢力日益坐大,兵鋒不可阻擋,一旦奪取了青州與幽州,遲早要向西威脅到幷州,故而小弟纔來青州,想與三位兄長聯合,尋機狠狠的打袁紹一番,保住青州,讓袁紹無暇他顧。”

“嗯。”劉備這纔信了張遼的話,笑道:“如此甚好,如今袁紹勢大,賢弟此來,正好保住青州。”

張遼點了點頭,道:“要保青州也大爲不易,如今公孫瓚敗於袁紹之手,而兗州牧曹操剛收降了三十萬青州兵,整編之後,也有五六萬,勢力大漲,他本與袁紹一體,此消彼長,若是曹操順勢向南擊敗了袁術再,向東擊敗了陶謙,青州也遲早淪爲他和袁紹的口食,不可不遠慮也。”

劉備神色凝重起來,他雖然心懷大志,也善於用人,但出道以來一直是四處奔波,手下也沒有什麼謀士能人,此番只是直覺的感到危機,但還從來沒有從這種天下大局中分析形勢,此時一聽張遼所說,登時感到了自身所處形勢的嚴峻,不由沉聲道:“賢弟有何計議?”

張遼呵呵笑道:“兄長還守這平原,小弟向東取濟南、千乘,暗中發展,互爲犄角,同進同退。”

劉備點了點頭,又沉吟道:“濟南、千乘之地多有黃巾與宗賊,不易圖之,賢弟還要避開齊地,免得與田楷衝突。”

“這個自然,小弟只是一番嘗試,成與不成還是兩說。”張遼笑道:“到時候說不得還需二哥與三哥相助。”

“這個自然。”劉備應道。

關羽點了點頭:“我兄弟自是同進同退,福禍與共。”

張飛更是哈哈大笑:“俺早就悶得慌了,偏偏大哥有許多顧忌,四弟要打時至說一聲,俺定然去殺一條血路出來。”

“如此,多謝三位兄長。”張遼舉杯相敬,有張飛和關羽相助,他在青州的謀劃會更加容易。

又飲了兩杯,關羽終是忍不住問道:“四弟,汝在河東爲太守,可曾見過……”

看這個一向冷傲的大漢神情忐忑的樣子,張遼大笑:“這個自然,小弟到任河東太守後,先殺了幾個刺頭,第二件事既是去解縣見了嫂夫人和侄兒。”

“他們如何?”關羽的聲音發顫。

張遼笑道:“兄長儘可放心,小弟去時,倒是有個呂義要找麻煩,小弟一刀剁了他,然後在安邑爲嫂夫人置辦了一處宅院,買了幾個丫鬟侍奉,又將侄兒入了學堂,跟著大儒司馬徽學文,跟著小弟學武,他日又是一個文武皆能的大才,說不定還要在兄長之上哪。”

關羽虎軀微顫,朝張遼深深一拜:“多謝賢弟。”

張遼一把扶起來關羽,搖頭道:“這就見外了,我等乃兄弟,情同手足,小弟僥倖做了河東太守,豈能不照顧嫂子和侄兒!”

關羽不言,卻再次一禮。

這時劉備舉杯道:“賢弟所言不差,只是爲兄無能,奔波十餘載一無所成,乃使二位賢弟受屈,實在是……”

關羽和張飛忙道:“大哥何出此言……”

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章 形勢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貂蟬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十一章 堅定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
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章 形勢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三百八十四章 貂蟬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十一章 堅定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乌兰县| 响水县| 安新县| 章丘市| 黑水县| 正安县| 鹤庆县| 灵台县| 运城市| 盐城市| 鄱阳县| 建始县| 衡南县| 会理县| 甘德县| 田林县| 龙南县| 白城市| 内丘县| 永靖县| 墨江| 太保市| 泾阳县| 高州市| 赣榆县| 左贡县| 益阳市| 招远市| 丰原市| 原阳县| 阜平县| 黎川县| 舟曲县| 集贤县| 苍梧县| 永川市| 南溪县| 金寨县| 沙田区|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