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4章 荀彧的話

荀攸明顯是急趕路回京,一臉的風塵僕僕,面容疲倦,雙眼黑暗。

劉辯坐在他對面,伸手給他倒茶,笑著道:“卿家先喝口水,不著急,慢慢說。”

荀攸躬身,接過茶杯,見是溫茶,一飲而盡,然後嘴角動了動,明顯還想喝。

劉辯直接將茶壺給他,道:“卿家無需在意,直接喝,喝足了再說。”

“謝陛下。”

荀攸嗓子有些啞,聞言也沒有拘束,直接拿著茶壺往,仰著脖子,往嘴裡灌。

茶壺並不大,荀攸咕咚咕咚的很快喝完。

劉辯見著暗自點頭,荀攸倒是一心用事的人。

“再上一壺。”劉辯道。

潘隱應著,揮手向門外的中黃門。

荀攸放下茶壺,擦了擦嘴,長吐一口氣,知道劉辯同樣等不及,沒有遲疑,張口就道:“陛下,應使君看似不言不語,實則胸有乾坤,見解獨到,行事果斷,不拖泥帶水,有大將之風……”

劉辯靜靜聽著,面上不動。

荀攸早有腹稿,話語不快不慢,道:“應使君到了鄴城,第一天與各級官吏敘話,當夜誅殺貪官污吏十餘人,第二天拜訪了各大世家,增補了幕府二十多人。到了第三天,恭賀應使君到任的人,圍滿了官邸……”

劉辯眉頭抖動了一下,心裡道:這應劭還真是有手段。

荀攸說完這些,神色一沉,嗓子依舊沙啞,道:“陛下,冀州盜寇橫行,動輒數萬,攻佔郡縣,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官匪勾結,欺壓良善,災情如火,百姓困頓,情勢十分嚴峻!”

劉辯微微點頭,沒有說話。

現在整個大漢的情勢,或許唯有南方好一點。

青、兗、冀這三州,以黃巾軍爲首的‘起義軍’,林林總總,加起來超過百萬!

現在撐著大漢的,其實不是大漢朝廷,而是地方世家豪族!

荀攸見劉辯面色思忖,等了一會兒,道:“臣路過兗州,與丁使君見了一面。他面容愁苦,整日忙著剿匪,兗州各郡太守,他無力調動,賦稅難收,缺兵少糧……”

劉辯對兗州的情況十分清楚,神情有些意外,道:“卿家是路過兗州,還是特意去了一趟?”

從洛陽到鄴城,根本不會路過兗州山陽郡。

荀攸看著劉辯,神色認真了幾分,躬身道:“陛下,臣與族叔長談一夜,叔父認爲,我大漢中興,不在司隸,而在關東。”

荀攸說的‘族叔’,指的是荀彧,荀攸長荀彧八歲,荀攸的太爺爺與荀彧的爺爺,是親兄弟。

劉辯聞言坐直了幾分,道:“詳細說。”

荀攸組織了一下措辭,道:“陛下,族叔認爲,自秦以來,國運東移,關東不論是地理、人口、土地,皆是要害所在,關東興、則大漢興,關東敗、國運危急。”

劉辯雙眼微微瞇起,心中大動。

單是‘國運東移’四個字,就足以說明荀彧的目光毒辣。

所謂的關東,泛指函谷關以東,大概是兗、青、冀州一帶,這裡平原衆多,人口集中,世家聚集,是大漢最爲興盛之地!

歷史上的十八路諸侯討董,也稱爲關東聯軍。

至於以往興盛的關中,在黃巾軍、羌人的多番蹂躪之下,早已經破敗。三輔之地,逃亡益州的人口,多達數十萬!

“繼續說!”劉辯雙眼如電的注視著荀攸道。

荀攸頓了頓,道:“陛下,族叔認爲,須以大魄力整頓兗州,以兗州爲根基,與世家合縱連橫,壯大朝廷,興伐不臣,先北後南,恩威爲導,順勢而行,重整天下,再興漢室!”

與世家合縱連橫?怎麼合縱連橫?

“詳細說。”劉辯神情意動,道。

荀攸話頭突的一頓,面露遲疑,道:“陛下,臣在鄴城時,將陛下的一系列新政與族叔細細說過,族叔很是欽佩,認爲陛下之胸襟魄力,堪比世宗、世祖。由於太過倉促,諸多事情無法細說,族叔言,不久後將會寫一道奏本呈送陛下御覽。”

劉辯有些迫不及待了,道:“他人這處?爲什麼沒有與你一同回京?”

荀攸道:“族叔帶族人從潁川避難冀州,暫未安穩。另外,應使君十分欣賞族叔,懇請陛下,暫且留族叔於鄴城。”

“胡鬧!”

劉辯一拍桌子,但旋即醒悟,輕咳一聲,道:“應劭在冀州,孤身一人,確實需要有人協助,讓荀卿家幫他到明年一月吧。”

荀攸沒想到劉辯這般看重荀彧,靜了一會兒,又道:“陛下,族叔言,天下大勢,風雲變幻,在德在威,更在於定力。”

“定力?”

劉辯思索著這兩個字。

荀攸沒說話了,明顯有所顧忌。

劉辯看著他,心裡微動,道:荀彧是看出了什麼?還是在暗示什麼?

他沒有強迫荀攸,見他越發疲憊,道:“好,荀文若明年就會入京,朕到時與他好好聊一聊,不急一時。卿家這一路辛苦,朕放卿家三天假,好好休息。”

荀攸連忙擡手道:“臣謝陛下,休息一晚足夠了,用不了那麼久。”

劉辯看著他,正色道:“那就一天,卿家明天必須休息!”

荀攸心頭感念非常,神情動了又動,擡起手,沉聲道:“臣謝陛下恩典,臣告退。”

劉辯點點頭,目送他的背影。

“國運東移,兗州,合縱連橫,定力……”

劉辯神情思忖,分析著荀彧的這幾句話。

忽的起身,他來到椅子後面,這裡有一排書櫃,劉辯翻翻找找,找出一道密封的文書。

抽出來,坐在椅子上,靜靜看著。

這些是他命左慄調查的大漢世家名錄,內容龐雜,既有這些世家的人口、田畝,姻親、入仕,過往等等。

不知道過了多久,潘隱悄步從外面進來。

劉辯頭也不擡,道:“什麼事?”

潘隱躬著身,遞過兩道奏本,道:“陛下,大司馬府送來的。”

“什麼內容?”劉辯依舊看著世家名錄。

潘隱道:“陛下,第一道,是大司馬府確認了青州的戰況,爲朱使君請功。”

劉辯心裡早就確定了,隨口的道:“準。”

潘隱看著劉辯,道:“第二道,是幽州劉使君上書,烏桓、鮮卑數度進犯,皆被擊退,但幽州兵少將寡,請求朝廷將公孫瓚調回幽州。”

“不準!”劉辯毫不猶豫的!

好傢伙,公孫瓚回遼東還了得!你們不得打生打死?

不過,這也說明幽州的情勢非常不好!

劉辯目光一陣閃動,沉思再三,道:“傳令大司馬府,命張遼帶五千禁軍,入幽州,歸劉虞調遣。”

“是。”潘隱應著道。

劉辯旋即就想到了剛纔荀攸說的丁原在兗州的處境艱難,不由想著手裡的人。

適合派出去的,其實只有兩個人:一是曹操,二是徐榮。

“曹操最近在幹什麼?”劉辯看向潘隱。

潘隱躬著身,道:“回陛下,聽說是滿洛陽的拜訪賢達。”

曹操因爲練兵太酷烈,練死了十多士兵,被劉辯給調回京,閒掛了起來。

劉辯想了想,剛要說話,一個小黃門急匆匆進來,在劉辯耳邊,低語了幾句。

劉辯怔了怔,想笑又笑不出,看向宮外,神色古怪的自言自語般的道:“他就這麼想離開洛陽嗎?”

與此同時,在雍門內。

來來往往的人正在通過這裡進進出出,四十幾人的送殯隊伍正在等著,悲悲慼慼,哭聲此起彼伏。

不多時,前面人走完了,送殯隊伍向前走,哭喊聲更大。

守衛的羽林軍什長走過來,環顧一圈,看著紫紅棺槨,道:“可有出城文書?”

身穿孝服的領頭中年漢子愣了下,道:“出城文書?”

什長道:“今日朝中有大事,爲了防備奸佞逃出城,凡是大箱、棺槨之類,須有洛陽縣出城文書,否則一律不得出城。”

漢子明顯早有準備,走到近前,塞過一個錢袋,低聲道:“下葬時辰定好了,還請通融,以便家父入土爲安。”

什長掂量了一下袋子,不動聲色揣入懷裡,大聲道:“念你一片孝心。這樣,開棺驗一下就走吧。”

漢子一驚,急聲道:“這這,開棺?怎麼能開棺?家父會死不瞑目的!”

而棺槨裡,董卓瞪大雙眼,一臉緊張。

這要是開棺,驗出是他,死路一條!

什長看著棺槨,似有些猶豫,道:“不開掛的話,只能等明天……”

漢子突然會意,又塞過一個錢袋子,道:“還請通融一二。”

什長頓時笑容滿面,一轉身,道:“放行!”

棺材裡的董卓聽著,神情微震,心頭狂喜。

“慢著。”

就在這時,外面突然響起一聲大喝,以及密集腳步聲。

董卓鐵青著臉,不敢動,耳朵豎起,雙眼警惕,心頭惶惶。

突然來了另一隊羽林軍,替換了原來的城門守軍。

原來的什長感覺著胸口沉甸甸的錢袋子,與那孝服漢子,低聲道:“明天吧,這人油鹽不進。”

孝服漢子目光一沉,看著新來的羽林軍,神色悲慼勉強的上前,不等他說話,那什長冷哼一聲,道:“沒有出城公文,一律不得出城!”

漢子猶豫再三,還是陪著笑道:“是是是。”

他不敢再試了,執意出城,這什長可能強行開棺檢查!

送殯隊伍帶著董卓的棺材慢慢掉頭,緩緩離開城門。

不遠處茶樓上,高處的左慄,雪白臉上陰翳一笑,道:“這棺材要是打開了,估計會朝野會很震驚吧?”

堂堂太尉,躲在棺材裡出城,不止是朝野震驚,更會是千古奇聞!

他身旁的軍侯忽然道:“貴人,伱看對面的茶樓。”

左慄聞言擡頭看去,一個白衣儒士站在窗邊,正盯著董卓的‘棺材’。

“是那賈詡?”左慄有些意外。他很久沒發現賈詡了,這人神出鬼沒,原本還以爲已經逃出去了,沒想到還在洛陽。

賈詡有所感應,轉頭看向左慄。

他神情不動,轉身離開。

軍侯見著,道:“貴人,要抓他嗎?”

左慄道:“抓他做什麼?又沒什麼用。派人盯著,不要讓他出城。”

左慄其實心裡很疑惑,不懂劉辯爲什麼要留著董卓,直接殺了,不是一了百了?

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132章 全部處決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331章 孫策戰華雄第50章 家國第77章 御史中丞第536章 真真假假第528章 同心438.第438章 砍瓜切菜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37章 曹操出征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38章 袁家第82章 人心第602章 番外一 曹操篇第10章 董重的能耐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383章 不足事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354章 天命第172章 大耳賊,玄德公第580章 油盡燈枯第90章 自投羅網第171章 人財兩得469.第469章 風起雲涌472.第472章 防備第596章 失利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541章 選擇第383章 不足事第374章 真相424.第424章 之外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559章 遠航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44章 都是壞人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428.第428章 拼死而爲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581章 兄弟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400章 慎言慎言!第551章 分崩離析第192章 豢養第358章 合兵第385章 爭鬥第114章 吾皇萬歲第316章 熾盛殺機499.第499章 亂與穩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97章 刀風起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358章 合兵第351章 內訌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542章 殺,還是不殺第107章 瞬息萬變第565章 還不是時候第94章 潛規則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2章 何太后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416.第416章 子曰第123章 邀名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413.第413章 這還怎麼改革啊?第388章 帝心第31章 安排第31章 安排第529章 遇刺第31章 安排第174章 崢嶸之人433.第433章 江東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第45章 眼睛與耳朵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294章 人心499.第499章 亂與穩第80章 錯綜複雜第86章 抗拒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587章 內鬥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第548章 選擇二第233章 無處不在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560章 目光第310章 帝王與文官的矛盾
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132章 全部處決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331章 孫策戰華雄第50章 家國第77章 御史中丞第536章 真真假假第528章 同心438.第438章 砍瓜切菜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37章 曹操出征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38章 袁家第82章 人心第602章 番外一 曹操篇第10章 董重的能耐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383章 不足事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354章 天命第172章 大耳賊,玄德公第580章 油盡燈枯第90章 自投羅網第171章 人財兩得469.第469章 風起雲涌472.第472章 防備第596章 失利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541章 選擇第383章 不足事第374章 真相424.第424章 之外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559章 遠航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44章 都是壞人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428.第428章 拼死而爲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581章 兄弟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400章 慎言慎言!第551章 分崩離析第192章 豢養第358章 合兵第385章 爭鬥第114章 吾皇萬歲第316章 熾盛殺機499.第499章 亂與穩504.第504章 一聲殿下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97章 刀風起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358章 合兵第351章 內訌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542章 殺,還是不殺第107章 瞬息萬變第565章 還不是時候第94章 潛規則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2章 何太后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416.第416章 子曰第123章 邀名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413.第413章 這還怎麼改革啊?第388章 帝心第31章 安排第31章 安排第529章 遇刺第31章 安排第174章 崢嶸之人433.第433章 江東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第45章 眼睛與耳朵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294章 人心499.第499章 亂與穩第80章 錯綜複雜第86章 抗拒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587章 內鬥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第548章 選擇二第233章 無處不在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560章 目光第310章 帝王與文官的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仙居县| 英山县| 兴安县| 呼图壁县| 崇文区| 读书| 隆尧县| 溧阳市| 都安| 兰考县| 青州市| 岱山县| 西乡县| 礼泉县| 汉源县| 吴川市| 铜山县| 板桥市| 永仁县| 福州市| 买车| 和平县| 铜陵市| 福泉市| 靖江市| 临洮县| 乳山市| 老河口市| 松溪县| 噶尔县| 铁岭县| 沾化县| 平武县| 环江| 佛教| 松原市| 海盐县| 九龙坡区| 化隆|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