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

醫(yī)師在劉辯的喊聲中匆匆回來,將蔡邕父女帶到後院檢查、醫(yī)治。

劉辯站在前廳,看著一羣人若有若無的目光,低低咳嗽一聲,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想了想,他坐回去,與太宰道:“太學裁了多少學生?”

純屬沒話找話,心裡想的卻是:‘那裙子質量怎麼這麼好……’

太宰緊張的擡手道:“回陛下,總數二百三十六。鴻都門學裁減一百二十三。太常裁減冗官三十六。”

劉辯隨意的點頭,接著潘隱遞過的茶杯,故作思索的排解尷尬。

心裡強行的思索著太常的事。

太學生規(guī)模龐大,今年雖然經歷了各種事情,仍然有高達五千以上的學生,裁減二百多,還是太過保守。

鴻都門學是靈帝的‘一時興起’,生員不多,總共也就五六百人,裁減一百多,看似力度很大,但其中比太學更不堪,是以下手也不夠狠。

而太常,權職大部分被移給了六曹,裁減三十多,也是相當溫和。

‘是蔡邕採取了保護手段,還是王允也有了妥協?’

劉辯心裡推敲著。

按照他的規(guī)劃,洛陽城的大小官吏,第一步得裁減十分之一,而地方,也是相當數量。

“朝廷裁減冗官,”

劉辯看著那太宰,道:“是爲了瘦體強身,提升行政效率,避免體制臃腫,人浮於事。並非是什麼朝臣爭鬥,或是什麼人的亂政,此舉於國於民皆是大利。”

太宰擡著手,一臉謹慎的道:“臣明白。”

其他人跟著躬身低頭,作陛下聖明狀。

劉辯點點頭,餘光看了眼側門,無聲無息。

心頭嘆了口氣,這叫什麼事情?

左慄從外面進來,見氣氛有些安靜,連忙低著頭,小碎步的來到劉辯邊上,遞過一道奏本,低聲道:“陛下,尚書檯剛剛收到的。”

劉辯神色一肅,伸手接過來,剛要打開,就聽到側門一陣腳步聲。

他連忙站起來,笑容滿面。

蔡邕一馬當先,道:“陛下,小女無礙,請陛下切勿掛懷。”

劉辯歪頭,看向後面的蔡文姬。

額頭包裹著紗布,鼻子上高高鼓起,對著劉辯輕輕見禮,目光平靜,沒有說話。

劉辯很想說些什麼,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安靜。

潘隱見著,連忙插話道:“蔡小娘,宮裡的唐娘娘對蔡小娘的學業(yè)十分仰慕,若是得空,還請進宮與唐娘娘交流一二。”

劉辯瞥了眼潘隱,心裡大爲滿意。

蔡文姬眨了眨眼,輕聲道:“謝唐娘娘垂青,蔡琰有空,一定進宮拜見唐娘娘。”

緩解過了尷尬,劉辯微笑著道:“那就這麼說定了。蔡卿家,今日辛苦了,過幾日,進宮敘話。”

說完,劉辯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離開了。

“臣領旨。”

蔡邕緊跟著劉辯,道:“臣恭送陛下。”

蔡邕倒是很熱情,一路送劉辯出門。

劉辯本來還有些事情想交代他,現在把人家女兒摔成這樣,還怎麼說出口?

出了太常,劉辯上了馬車,道:“回宮。”

坐到馬車上,劉辯這才鬆口氣,與潘隱道:“做的不錯。”

“小人不敢。”潘隱道,但臉上難掩喜色。

左慄瞥了眼潘隱,眼神裡嫉妒一閃。

蔡邕、蔡琰等人站在門外,目送著劉辯馬車走遠。

蔡邕回頭看下蔡琰,輕嘆道:“女兒,你算是救了父親一命。”

蔡邕目露疑惑,輕聲道:“父親,陛下不是很溫和嗎?”

蔡邕面上不動,心裡苦笑。

很溫和?溫和的皇帝,根本走不到現在!

馬車上,劉辯平復了一會兒,這纔打開手裡的奏本。

這一看就皺眉,這是洛陽丞彈劾王允的奏本,列數了十二條大罪:擅權,亂國,奸邪,媚上,欺下,貪瀆,縱容家奴行兇等等。

劉辯神情不動,雙眼微微瞇起。

馬車緩緩走動,沒多久,一陣激烈的吵鬧聲震的劉辯耳膜生疼。

劉辯掀開窗簾,就見到廷尉府門前,堵滿了人,大吵大鬧,彷彿全是來告狀訴冤的。

此時,廷尉府內。

鍾繇從前衙艱難脫身,來到後堂,擰著眉頭,一臉肅容難色。

隨著‘裁減冗官’的開始,爭相告狀的突然多了起來,一箇中午,居然高達四五十人。

舉告什麼人的都要,丞相楊彪,左僕射王允,董卓,皇甫嵩,荀攸,哪怕是鍾繇自身都沒逃過。

訴說冤情的更多了,個個呼天搶地,好像受了莫大冤屈。

“廷尉辛苦了。”忽然間,門外走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笑呵呵的說道。

鍾繇一驚,急急擡手道:“元常糊塗,忘了陳公了。恕罪恕罪。”

來人六十出頭,精神矍鑠,笑著道:“老夫託大,叫廷尉一身世侄,不算過吧?”

“陳公折煞我了,快請坐。”鍾繇雖然貴爲廷尉,當今皇帝陛下的心腹之一,公認的前途無量,但面對陳紀,還是十分恭敬。

陳紀坐下後,看著鍾繇道:“廷尉很頭疼?”

鍾繇坐在他對面,給他倒茶,道:“還請陳公教我。”

陳紀見鍾繇沒有忘乎所以,面露微笑,開門見山的道:“我聞,打蛇須七寸,射人先射馬。”

鍾繇一怔,繼而醍醐灌頂,道:“陳公的意思,是從在朝的官吏下手?”

陳紀笑容越多,道:“沒有被定爲冗官,固然慶幸,當也後怕,必然是要做些事情的。”

用現有的朝廷官吏,壓制被裁減的冗官!

洛陽城的大小官吏,繞個兩三人,那都是親朋故舊,師友吏從。

鍾繇豁然開朗,起身擡手,肅色道:“多謝陳公指點。”

陳紀拿起茶杯喝了口,道:“無需客套。我兒長文年屆不惑,我想請爲廷尉幕僚,不知可否?”

長文,陳羣的字。

鍾繇知道陳紀所來肯定有事,沒想到會是因爲陳羣。

思索片刻,鍾繇道:“陳公,長文才名顯著,聲望達野,入我幕府,是否太過屈才?朝廷官職空缺衆(zhòng)多,世侄願爲舉薦。”

陳紀搖頭,道:“你我兩家,皆是精於律法,長於禮制,禮制之事尚可,國政難免疏漏。”

鍾繇是出身司法世家,歷代都出仕廷尉府,與同爲潁川名門的陳家相交莫逆。

鍾繇見陳紀這麼說,頓了頓,道:“長文現在何處?”

陳紀道:“本在徐州,後遊歷青、冀,與孔融論經,最多四五日便可到京。”

鍾繇想了一會兒,道:“那,世侄就勉爲其難,若長文他日有入朝之意,世侄定爲舉薦。”

以鍾繇現在的身份,舉薦任何人幾乎都是百分百成功。

陳紀笑著站起來,道:“多謝廷尉了,改日老夫設宴,以爲答謝。”

見陳紀要走,鍾繇連忙道:“陳公有無出仕打算?”

陳紀原本是何進大將軍府的幕僚,後來要調任平原相,因爲恰逢靈帝駕崩,一系列大事情之下,在潁川躲了大半年,眼見劉辯御駕親征大獲全勝而歸,這才忍不住再次入京。

陳紀曬然一笑,道:“年老體衰,不堪大任,打算會潁川閉門著書。”

鍾繇心裡暗道可惜,這位聲名卓著,能力出衆(zhòng),若是入仕,當有一番作爲。

他沒有多勸,道:“世侄送陳公。”

鍾繇從後門將陳紀送走,想著陳羣,面色思索的自語道:“陳羣既然選擇入京,想必是有入仕的打算吧?”

另一邊,劉辯剛回到景福殿,走向書房,忽然隱約聽到一聲悶雷,不由擡頭看天。

只見天色晴朗,萬里無雲。

“還沒下過雪吧?”劉辯問道。

潘隱一愣,道:“是,今年還沒下過雪。”

劉辯點點頭,進了書房,坐下後,定了定神,伸手翻找身前的奏本,道:“楊彪的施政綱領還沒送上來?”

潘隱道:“還沒有,小人去催一下。”

劉辯擺了擺手,道:“不用催,讓他準備的充分一點。”

潘隱無聲應著,悄悄後退,還沒到位置,餘光見到唐姬端著盤子走進來。

“臣妾見過陛下。”唐姬行禮道。

劉辯接過碗,道:“探聽到什麼了?”

唐姬抿了抿嘴,雙眼有些紅,道:“太后娘娘訓斥了臣妾。”

劉辯一怔,拉著她的手,坐到腿上,安撫著她道:“沒事沒事,下次不問了。”

唐姬坐在劉辯腿上,看著他,欲言又止。

劉辯笑著道:“怎麼了?”

唐姬有些猶豫,湊近在劉辯耳邊低聲道:“臣妾聽說,娘娘派人出宮了。”

這個劉辯倒是知道,是爲他選妃的,他想攔沒攔住。

劉辯拍了拍她後背,道:“沒事。對了,剛纔在宮外,朕見到了蔡太常的女兒,潘隱說你喜歡她,她要是進宮了,伱與她聊聊天,談談詩書禮儀什麼的。”

唐姬疑惑,眨眼的回頭看了眼潘隱。

潘隱馬上躬身陪笑。

唐姬不解,還是道:“臣妾知道了。”

劉辯嗯了一聲,道:“你父親要回鄉(xiāng),你去送一送。”

唐姬抿著嘴,心裡十分想爲他父親說情,最終還是忍住了,起身道:“臣請告退。”

劉辯目送她離去,伸手揭開桌上的縑帛,露出白紙上的五個大字:九品中正制。

他靜靜看著寫好的百餘字,拿起筆,斟酌著繼續(xù)寫。

所謂的九品中正制,是在大漢朝的察舉制發(fā)展而來,既保留了地方上的舉薦制度,又制定了選拔官吏的標準,實際上,是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體現。

這種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緩解朝廷與世家大族相對緊張的關係,還能控制官吏的選拔、任用,使得吏治相對澄清。

劉辯正在以‘恢復舊制’的名義,不斷的的集權,而九品中正制,能夠讓這種集權合理化,進一步推動朝廷的政治清明,加強朝廷與對方的關係或者說是控制力。

劉辯根據他的記憶、結合現實,整理著認爲最爲合理的。

思索一陣,劉辯拿起筆,繼續(xù)寫著。

他還不知道,陳羣正在入京的路上。

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31章 大漢蠡賊第206章 殺意第532章 棋盤與看客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66章 郭嘉死第544章 生與死第336章 關羽戰(zhàn)呂布第32章 何太后第334章 上將潘鳳460.第460章 誘惑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530章 大事臨頭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16章 四世三公449.第449章 田豐的狠辣第73章 大漢風骨第91章 洛陽城快空了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54章 天命第407章 此消彼長510.第510章 諸事得宜第330章 諸葛氏第126章 太過安靜第98章 黑山軍第81章 忍無可忍第572章 一皇二後第388章 帝心第390章 毒計第80章 錯綜複雜第262章 召見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123章 邀名第229章 接連的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552章 新勢新人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101章 匈奴入塞455.第455章 頭疼第48章 直擊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65章 世家有別第218章 盧植病重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39章 義父第392章 透心涼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428.第428章 拼死而爲第336章 關羽戰(zhàn)呂布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374章 真相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190章 大婚與轉折第259章 齷齪事第21章 給何進機會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214章 議立太子第391章 烈火烹油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339章 毒計439.第439章 烏程侯第392章 透心涼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557章 保護第4章 陛下不可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210章 丁原與呂布的父子嫌隙482.第482章 國有儲副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214章 議立太子465.第465章 敏銳第2章 殺入禁宮第593章 中興第113章 回京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578章 出其不意第238章 準備第31章 安排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581章 兄弟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3章 放肆第546章 取首級第228章 盧植與曹操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93章 朕開始生氣了452.第452章 貴客第11章 君臣嫌隙第48章 直擊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
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31章 大漢蠡賊第206章 殺意第532章 棋盤與看客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366章 郭嘉死第544章 生與死第336章 關羽戰(zhàn)呂布第32章 何太后第334章 上將潘鳳460.第460章 誘惑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530章 大事臨頭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16章 四世三公449.第449章 田豐的狠辣第73章 大漢風骨第91章 洛陽城快空了第16章 四世三公第354章 天命第407章 此消彼長510.第510章 諸事得宜第330章 諸葛氏第126章 太過安靜第98章 黑山軍第81章 忍無可忍第572章 一皇二後第388章 帝心第390章 毒計第80章 錯綜複雜第262章 召見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123章 邀名第229章 接連的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552章 新勢新人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101章 匈奴入塞455.第455章 頭疼第48章 直擊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65章 世家有別第218章 盧植病重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39章 義父第392章 透心涼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428.第428章 拼死而爲第336章 關羽戰(zhàn)呂布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第283章 敏感時刻第374章 真相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190章 大婚與轉折第259章 齷齪事第21章 給何進機會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214章 議立太子第391章 烈火烹油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339章 毒計439.第439章 烏程侯第392章 透心涼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557章 保護第4章 陛下不可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210章 丁原與呂布的父子嫌隙482.第482章 國有儲副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214章 議立太子465.第465章 敏銳第2章 殺入禁宮第593章 中興第113章 回京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578章 出其不意第238章 準備第31章 安排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581章 兄弟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3章 放肆第546章 取首級第228章 盧植與曹操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93章 朕開始生氣了452.第452章 貴客第11章 君臣嫌隙第48章 直擊第567章 萬事一個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丹棱县| 周口市| 卓资县| 安义县| 常宁市| 自治县| 阳春市| 蒙阴县| 潮安县| 漯河市| 通许县| 岢岚县| 葫芦岛市| 阿城市| 平遥县| 日喀则市| 广宁县| 义乌市| 彝良县| 博罗县| 时尚| 新龙县| 龙州县| 沁源县| 改则县| 宁化县| 霍山县| 会宁县| 平和县| 信宜市| 车致| 寿光市| 太白县| 山阴县| 克山县| 淅川县| 昭平县| 工布江达县| 北流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