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6章 輔政大臣

當(dāng)初大學(xué)士王熙在書寫遺詔時,順治依次說了四位輔政大臣的名字,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鰲拜、敦拜。落到詔書上,四位輔政大臣的排序自然是以索尼爲(wèi)首,蘇克薩哈爲(wèi)次,鰲拜和敦拜位列三四。

四位輔政大臣都是兩黃旗出身,索尼、鰲拜、蘇克薩哈三人都是內(nèi)大臣,敦拜則是盛京將軍,現(xiàn)在的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拱衛(wèi)京城安危的支柱。當(dāng)初,要不是敦拜領(lǐng)關(guān)外八旗入關(guān),恐怕順治已然被他的幾位好“兄長”給逼得退位了。

鰲拜領(lǐng)軍在外,敦拜領(lǐng)軍在內(nèi),索尼和蘇克薩哈處置朝政,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親信,好奴才,在兒子親政之前幫著處理朝政,抵禦南方明軍和叛軍,穩(wěn)定北方局面,順治的這一安排無疑很妥當(dāng)。

只是論資歷,索尼出任輔政大臣之首,在八旗內(nèi)部沒有異議,因爲(wèi)索尼資歷太老。早在太祖皇帝時,索尼就已經(jīng)是一等侍衛(wèi),直文錧的學(xué)士。後來太宗皇帝駕崩,也是索尼和鰲拜等領(lǐng)兩黃旗人馬和兩白旗對峙,以命相搏,才逼的多爾袞不得不擁立順治爲(wèi)帝。順治朝,索尼不僅是內(nèi)大臣,更是議政大臣,故而由他出任輔政大臣之首,滿州上下包括太皇太后都沒有意見。

可是蘇克薩哈排在第二,卻讓不少人感到不滿。包括一些王公大臣在內(nèi),大家都認爲(wèi)蘇克薩哈資歷不足,且是個小人,就算先帝器重於他,叫他做顧命大臣,也當(dāng)位列鰲拜和敦拜之後。

蘇克薩哈被人看作小人,和他當(dāng)年在多爾袞死後,告多爾袞圖謀不軌有關(guān)。雖然此後幾年他一直率軍在南方,也多次擊敗南明劉文秀部,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但這“首告”的惡名卻始終影響著他,哪怕順治對他很是信重,提他爲(wèi)內(nèi)大臣,滿州內(nèi)部對他還是多少有些看不起。這一次蘇克薩哈不聲不響的就成了“次輔”,著實出乎了很多人意料,只是先帝遺詔已頒,更改不得,王公大臣們也只能默認。好在蘇克薩哈也是個聰明人,知道對自己不滿的人有很多,所以自任輔政大臣後,遇事多問索尼,索尼不決再呈太皇太后親斷,從不自作主張,也不擺輔政大臣的架子,這讓他多少淡化了一些不滿。

鰲拜位居第三,他自己並不介意,因爲(wèi)他知道這是主子生前對自己最好的安置,畢竟揚州大戰(zhàn)是由他指揮,這一仗卻葬送了三萬餘八旗子弟,嚇得主子倉促南逃。很多人論議說,主子之所以染上天花,就是因爲(wèi)當(dāng)日倉皇北上途中染上風(fēng)寒,導(dǎo)致身子骨虛弱,以致天花病邪侵入御體。

打了敗仗還因此害了主子,鰲拜心中滿是愧疚之情。受命帶領(lǐng)禁旅八旗開赴中原戰(zhàn)場時,他已是打定學(xué)漢人一樣馬革裹屍了,唯有那樣,纔對得起主子的信任和知遇之恩。當(dāng)初要不是主子,他早被多爾袞處死了,哪還有現(xiàn)在。

然而鰲拜自己對輔臣位序不介意,但有人介意,尤其是排在鰲拜上面的是蘇克薩哈那個小人,這就更加讓人不甘心了。這些人主要便是鰲拜在兩黃旗的舊部,還有一些從前親附鰲拜的大臣,甚至還有一些貝勒和貝子。在徐州抵禦太平軍的貝勒屯泰就很爲(wèi)鰲拜不值,要不是鰲拜派人勸阻於他,屯泰說不定都上摺子了。

敦拜在領(lǐng)軍入關(guān)之前,足足八年都呆在盛京。盛京將軍聽著是威風(fēng),但實際不過管轄關(guān)外的兩三萬從前下五旗沒有遷入關(guān)的牛錄,其中一半是老弱病殘,還有就是幾萬生熟女真。這些生熟女真部落很多,有飛牙喇,有索倫、有鄂溫克,有黃羊野人巴爾虎等,多的一兩千人,少的不過幾十上百人。關(guān)外的重鎮(zhèn)原先在太祖太宗時,有很多,如盛京,遼陽、鐵嶺等,現(xiàn)在不過兩座,一是盛京,另外就是寧古塔。

往大了說,敦拜是大清龍興之地的鎮(zhèn)守,往小了說,不過是滿州老家的看門狗。所以在出任盛京將軍的這八年,敦拜在朝中的影響力幾乎可以說沒有,甚至很多人都不記得這位曾經(jīng)的弘文院大學(xué)士。如果不是因爲(wèi)大清在南方戰(zhàn)事接連大敗,入關(guān)的八旗將士損失太重,關(guān)外的這點牛錄根本不被滿州放在眼裡?,F(xiàn)在,敦拜則成了關(guān)內(nèi)八旗的大救星,他從關(guān)外帶來的兩萬多人不但幫助順治穩(wěn)定了朝局,更成了一支被王公大臣們寄於厚望的生力軍。

敦拜帶來的兵馬,現(xiàn)在由寧古塔都統(tǒng)安珠瑚帶了七千披甲兵和新附滿州六千南下歸鰲拜指揮,餘下的六千披甲兵和四千漢軍與從直隸、山西等地駐防漢軍和綠營抽補過來的幾千人一起補充進了兩藍旗和兩紅旗,算是把已經(jīng)被打殘的兩藍和兩紅的架子重新搭了起來。這兩萬人也是北.京城的最後一點力量,將他們?nèi)客兜胶幽希?京就無一兵一卒。在不少滿州王公大臣內(nèi)心深處,敦拜這兩萬人其實是他們退往關(guān)外的本錢,不到最後關(guān)頭,這兩萬人是絕對不能動的。

敦拜手握重兵,又是輔政大臣,所以雖然名列最後,但他對索尼和蘇克薩哈並不言聽計從,這就讓索尼和蘇克薩哈很是頭疼。還好,太皇太后一直壓著敦拜,支持索尼和蘇克薩哈,這讓敦拜也不敢太過放肆。

在辦理大行皇帝喪禮的間隙,索尼和蘇克薩哈抓緊時機,以新君名義發(fā)了一道聖旨,曉諭諸王貝勒、文武大臣,說是朝廷將“詳考太祖、太宗成憲,勒爲(wèi)典章”,並引用大行皇帝罪己詔中“不能仰法太祖、太宗,多所更張”的話,表示“今當(dāng)率祖制,復(fù)舊章,以副先帝遺意”。

這道聖旨一發(fā)布,就在漢臣中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大學(xué)士馮銓是最先知道這道旨意內(nèi)容的,當(dāng)時他就彷彿臨秋的草木一般,感到無比寒意。因爲(wèi)這道旨意違背了先帝生前提倡的“滿漢一家”,滿就是漢,漢就是滿,以漢軍和綠營充實滿州,重用團結(jié)漢人士紳以固滿州根本的國策。雖然,這個國策也許是先帝在戰(zhàn)事不利的局面下,不得不採取的緊急“措施”,但畢竟無論是聖旨還是給各部的公文,以及正在進行的擡旗事項,都是有利於漢官漢軍,也有利於漢人士紳的。甚至於假以時日,十年、二十年後,這滿州的大半人口就完全是漢人,真正的滿漢不分,從此各部堂官也不必分什麼滿尚書、蒙尚書、漢尚書了。這大清也真正如千年以前的北魏一般,成了入華夏的政權(quán)。

然而先帝屍骨未寒,輔政大臣就草詔了這麼一道讓漢官發(fā)寒的旨意,馮銓不知道別的漢官怎麼想,寧完我、范文程這兩位老大人又怎麼想,反正他是接受不了的。爲(wèi)了弄明白輔政大臣們到底想幹什麼,馮銓找到了草擬遺詔的王熙。

王熙是大行皇帝遺詔和罪己詔的手書者,也是大行皇帝生前見的最後一個漢官,所以馮銓相信王熙肯定知道先帝生前的真實意圖,也能明白索尼他們爲(wèi)何違背先帝旨意頒出這麼一道讓漢官心寒的旨意。

可是,王熙卻半天不吭聲,馮銓催得急了,才苦笑一聲,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莫非你以爲(wèi)朝廷永遠就不變更了嗎?”

馮銓氣道:“朝廷當(dāng)然會變更,可是先帝屍骨未寒,他們就要大變,不怕天下人之口嗎?”

王熙安慰他道:“只說率祖制,復(fù)舊章,又沒說盡裁了先帝的佈置?!?

“未必,有一就有二。索尼一直就不喜歡咱們漢官,蘇克薩哈又唯他馬首是瞻,敦拜更是關(guān)外來的蠻子,唯一一個親近咱們漢官的鰲拜又在外面,索尼他們真要把先帝從前的政令推翻,咱們無能爲(wèi)力,鰲拜也是鞭長莫及?!?

馮銓擔(dān)心索尼會“趁熱打鐵”,再出臺一些不利漢官的政令。果然,被他說中了,三天後,第二道諭旨頒了下來。卻是“六撤四復(fù)”,所謂六撤,即撤十三衙門、撤內(nèi)閣、撤翰林院、撤太常寺、撤光祿寺、撤鴻諸寺;四復(fù),乃爲(wèi)復(fù)內(nèi)三院、復(fù)理藩院、復(fù)添六科滿州官各一員、復(fù)添五城滿御史各一員。這“六撤四復(fù)”一下就將大清沿承下來的明朝政體全部罷除了。

馮銓這一下心是更涼了,據(jù)他得到的消息,康親王傑書曾極力反對“六撤四復(fù)”,爲(wèi)此進宮面見太皇太后,可不知索尼他們在太皇太后那裡進了什麼讒言,她老人家竟然支持了這“六撤四復(fù)”,訓(xùn)斥康親王叫他回去安生做自己的事,朝政大臣不可妄議。

“太皇太后是怕諸王妨了她孫兒!”

歷仕三朝的馮銓人精一般,太皇太后爲(wèi)什麼訓(xùn)斥康親王,還不是因爲(wèi)康親王現(xiàn)在是諸王之首,年輕力壯,是她那才八歲的孫兒大敵。

王熙可不敢說這話,小心翼翼的朝外面瞄了眼,這纔將心放了下來。

“這一下,索尼他們可是高興了,滿人重新得勢,咱們漢人就像夜壺般,先帝要用,這還沒用完,就被索尼他們給扔了。”

馮銓這個比方讓王熙的臉都綠了,吱唔兩聲,勉強道:“你也不好這麼講,這六撤四復(fù)也不盡是惡政。至少,撤十三衙門、驅(qū)逐內(nèi)官,總是一項善政嗎?你可莫要忘了,前明宦官亂政,爲(wèi)害之烈可是聳人聽聞的。這一下去了後患,咱們當(dāng)是高興和對。聽說這一回一下就逐出太監(jiān)四千多人呢?!?

馮銓冷笑一聲:“也好,算是樁正事,不過我看啊,這好戲還在後頭呢,咱們這些漢官啊,還是得想想後路了。”

王熙一驚:“你什麼意思?”

馮銓仍是冷冷一笑:“沒什麼意思,就是人家看不上咱們,咱們總不能老是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吧。”

馮銓走後,王熙一直琢磨他剛纔那話,可是卻越想越驚,以至於都不敢深想。

“六撤四復(fù)”過後,索尼倒是沒有再出什麼新令,不過太皇太后卻下了一道懿旨,是好事。懿旨恢復(fù)安親王嶽樂的名份,以其第九子雅圖承襲安親王爵。

嶽樂死後被順治罵爲(wèi)阿其那,稱其豬狗不如,頂著滿朝壓力,拒不恢復(fù)嶽樂名聲,還查抄了安親王府,這導(dǎo)致八旗不少人對順治失望。當(dāng)日江北大戰(zhàn)時,一些嶽樂部下的滿州將士便臨陣反戈,投奔了明朝。現(xiàn)在太皇太后恢復(fù)安親王名聲,也算是替兒子做了一件生前沒有做的好事。此舉讓太皇太后贏得了八旗內(nèi)部更多的支持。

雅圖是嶽樂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嶽樂的庶福晉周雅住。雅圖上面還有八個哥哥,可惜沒一個活下來。最大的那個不過十歲就夭折了,最小的那個才三歲。說起來,嶽樂怕是上輩子幹盡了壞事,要不然也不至於連折九個兒子。

第745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35章 民心第1113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749章 萬勝第678章 驕橫明軍第654章 滿州宗室第572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150章 破城第201章 女人第831章 刀要見血第424章 出兵東征第618章 董學(xué)禮兵敗第873章 該死的多爾袞餘孽第237章 決戰(zhàn)(七)第494章 殺雞用牛刀第1053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932章 皇上太年輕第950章 傲骨鐵心第24章 搶劫明天更新正常第86章 危言第782章 大破滾江龍第474章 大將軍到第1108章 渡河第957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653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585章 探馬第1043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581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886章 砍首唱名第568章 瘋狂 崩潰第358章 沒有退路第229章 頹喪第992章 吳三桂破潼關(guān)第869章 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第117章 正法第240章 決戰(zhàn)(十)第69章 總旗第769章 江北大營第557章 疑神疑鬼第846章 那就拼了吧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585章 探馬第691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916章 洪承疇病逝第240章 決戰(zhàn)(十)第225章 誓言第1188章 我是漢人第861章 我的大明第141章 漢人第1184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603章 馬寶降清第158章 滿城第7章 知縣第255章 生死第417章 碉堡和崗樓第777章 爲(wèi)何不死於賊第391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308章 本帥向來英明第952章 大儒遇上兵第928章 奏銷大案第1102章 小國公夫人第382章 一時興起第969章 你能出宮?第871章 風(fēng)吹麥浪第199章 西進第103章 總督第1120章 孔府不如狗第1156章 女官 洞房第950章 傲骨鐵心第303章 搶糧食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88章 轉(zhuǎn)進第454章 取捨第560章 首級換肥豬第174章 攻守(十三)第805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882章 吳三桂反了!第524章 矯詔封王第371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161章 局面第190章 遭遇第1145章 千秋李晉王第302章 投名狀第867章 殺人者有威第488章 延平請兵第365章 大帥錯了第357章 驅(qū)趕第267章 米行第1016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333章 長樂郡主第160章 守城第944章 治家不嚴(yán) 何以治國第248章 讓城第317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87章 香山第221章 流言第607章 便宜爹的難處
第745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35章 民心第1113章 趙良棟也反了第749章 萬勝第678章 驕橫明軍第654章 滿州宗室第572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150章 破城第201章 女人第831章 刀要見血第424章 出兵東征第618章 董學(xué)禮兵敗第873章 該死的多爾袞餘孽第237章 決戰(zhàn)(七)第494章 殺雞用牛刀第1053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932章 皇上太年輕第950章 傲骨鐵心第24章 搶劫明天更新正常第86章 危言第782章 大破滾江龍第474章 大將軍到第1108章 渡河第957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653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585章 探馬第1043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581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886章 砍首唱名第568章 瘋狂 崩潰第358章 沒有退路第229章 頹喪第992章 吳三桂破潼關(guān)第869章 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第117章 正法第240章 決戰(zhàn)(十)第69章 總旗第769章 江北大營第557章 疑神疑鬼第846章 那就拼了吧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585章 探馬第691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916章 洪承疇病逝第240章 決戰(zhàn)(十)第225章 誓言第1188章 我是漢人第861章 我的大明第141章 漢人第1184章 放下武器,送爾歸國第603章 馬寶降清第158章 滿城第7章 知縣第255章 生死第417章 碉堡和崗樓第777章 爲(wèi)何不死於賊第391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308章 本帥向來英明第952章 大儒遇上兵第928章 奏銷大案第1102章 小國公夫人第382章 一時興起第969章 你能出宮?第871章 風(fēng)吹麥浪第199章 西進第103章 總督第1120章 孔府不如狗第1156章 女官 洞房第950章 傲骨鐵心第303章 搶糧食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88章 轉(zhuǎn)進第454章 取捨第560章 首級換肥豬第174章 攻守(十三)第805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882章 吳三桂反了!第524章 矯詔封王第371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161章 局面第190章 遭遇第1145章 千秋李晉王第302章 投名狀第867章 殺人者有威第488章 延平請兵第365章 大帥錯了第357章 驅(qū)趕第267章 米行第1016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333章 長樂郡主第160章 守城第944章 治家不嚴(yán) 何以治國第248章 讓城第317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87章 香山第221章 流言第607章 便宜爹的難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鄂托克前旗| 鹿泉市| 旅游| 万源市| 东丽区| 大理市| 吉木萨尔县| 武安市| 青海省| 上饶市| 新宾| 和政县| 六枝特区| 黄龙县| 临泉县| 疏附县| 桐城市| 泰来县| 永泰县| 于都县| 醴陵市| 怀远县| 西畴县| 南平市| 成安县| 汾阳市| 巢湖市| 应用必备| 宁安市| 新昌县| 宁德市| 宣恩县| 蒙自县| 德州市| 翁源县| 黄浦区| 莱西市| 梓潼县| 桓台县|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