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西域(下)

後漢以來幣制昏亂,各地諸侯豪強多有私鑄錢幣的。更有董卓這樣的肆意妄爲之輩,脅迫朝廷廢五銖錢,而以極其粗製濫造的小錢來替代。這一來,延續數百年的貨幣體系幾乎崩潰,到玄德公入蜀時,益州、荊州邊遠地帶物資交換,幾乎全都已經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

這時候,錢幣只能用於成都周邊的繁華區域,而對於軍府來說,只要牢牢掌握大宗貨品如糧食、鹽、鐵、蜀錦的流動,就足以支撐起龐大的軍政架構。

後來朝廷重鑄五銖,乃至發行直百大錢,首先是用於維持軍隊和官員體系內的物資流通,其次用於實現貴金屬和大宗貨品價值的穩定掛鉤。

有了可靠的貨幣、再有了受歡迎的大宗商品,益州、荊州、交州等地的商賈便不斷向中原拓開商路。由此朝廷在市稅、工稅、訾算等方面的收入不斷增加,滿足了連年征戰的巨大消耗,得以在軍事方面不斷進取。

但是,隨著朝廷的力量不斷擴張,掌控的領地愈來愈龐大,需要維持的軍政架構也翻著跟頭不斷增長,只靠著往河北中原走私這一條腿走路,非長久之計。且不談別的,哪天曹丕發個狠,全力阻斷商路,難道大漢朝廷上下就跟著喝風?

總得找出個替代的渠道來,緩急之時,也能支應。

所以……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張飛身後屏風上,那幅巨大的西域地理圖。

也不知怎地,廳堂裡似乎有好些人呼吸粗重。

昔日博望侯使月氏、大宛、烏孫,遂鑿空西域,貫通河西走廊,此後三百年,漢家在西域統轄三十六國萬里之地。漢之威力行於絕域,萬里折衝,無不如志。

如今,新生的漢室雄心勃勃,朝中文武自上而下,多激勵奮發、胸懷進取之志。或許重定中原、河北尚需時日,可區區西域,難道能放著不管?

怎能坐視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那些地方,長久遊離在朝廷管控之外?

怎能坐視鄯善、龜茲、于闐等國妄自尊大,不知漢室重興的消息?

更不消說,打通西域能獲得多少商業上的好處!那可絕不能放過!

如今的朝中重臣,如諸葛亮等人,都是極有遠略的大才。而此時楊阜、趙昂等人,更都是世代居住在涼州的大族代表。他們之所以推翻馬超,投入朝廷懷抱,有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爲了搭上朝廷的便車,分享貿易之利。

一旦朝廷透露出有貫通西域,重開絲路的念頭,許多人聞風而起,全力推動,立即將這個念頭轉化成了不可遏制的大潮。

在張飛從漢陽回到成都之前,這樣的會議,已經進行過好幾次了。

諸葛亮本人就直接主導了其中多次,會上他直言不諱地談及實際利益,簡直不像是通常儒生作派。而這更使得涼州籍的官員們放開了胸懷,將他們所見、所聞,毫無保留地傾囊而出。

朝廷對西域的瞭解,由此不斷加深,對當年的絲路貿易,也花了大力氣去反覆剖析。

在衆人看來,原先的絲路貿易,看似綿延萬里,其實是由許多短距商路拼接而成的。

漢家商旅的往來線路,大致以長安爲東端,敦煌爲西端,絕少更進一步。過了敦煌以後,月氏、康居等族胡人商販再以層層傳遞的方式,將貨物運過西域長史府的轄區。待到西域以西的數萬里路途,自然也還是這樣層層傳遞。

這樣的貨品販賣方式有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漢家的西域長史府,其實只是爲存在而存在。商賈們以胡人爲主,他們的通行線路,依託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路途中數次十數次轉手的利益,也大都落到了西域的胡人手裡,與西域長史府無關。

在此局面下,漢室在西域有政治上的利益,卻乏經濟上的收穫。於是每到中樞衰弱,西域立即就遭放棄,想維持也沒有維持的理由。

此番朝廷意圖經略西域,卻不會像當年那樣做。

當年姜冏說服涼州大姓拋棄馬超時,就有過一個粗略的構想。後來涼州歸漢,姜冏又特意上書,詳細陳述。

他的想法是,由涼州漢人出面,囊括益州、荊州、交州等地的豪商,組織一個大規模的商業團體。這個商業團體以漢陽爲中心,收集各地特產,全程販運,直接橫穿西域長史府,至少抵達大月氏的領地。

這樣一來,少了沿途西域諸國的盤剝,每一項貨物的獲利,至少能在本錢的三五倍!而每一趟所運出的貨物數量,至少能比層層轉運時多出倍數不止!

當然,如此的財源,不可能把西域諸國隔絕在外。商旅沿途需要補給點,斷然離不開沿途綠洲。漢家也願意與西域諸國合作,把商路拓展繁榮。商路愈是繁榮,往來的商旅愈多,需要的商隊補給點乃至市鎮就更多,甚至有可能在舊的商路以外,開拓出新的商路。

由此一來,所有人俱得其利。

不過,漢家天威久不至玉門關外,難免有些膽大妄爲的西域小國不肯合作,乃至覬覦眼前的利益,縱兵爲患。那就需要朝廷以武力臨之,懲罰這些小國,特定情況下,不妨絕其國祚,另立新王。

誰來當這個新王,自然要看漫漫商途中,哪些部落恭順,哪些部落有用,哪些部落心慕漢化。新王繼位,少不了漢家朝廷在後頭爲之撐腰;而新王則更需遵循漢家的要求,爲漢家的西域長史府,乃至漢家朝廷的利益出力。

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捆綁到一起,西域就再也不是可被放棄的一塊,而成了漢家朝廷必須掌控的重要支柱。

考慮到涼州接近西域,諳熟漢胡間事,這方面的巨大權柄,這方面的無數高官顯職,幾乎天然地必將掌握在涼州士人的手中。

有了這一塊的發言權,涼州人也就能從此逆轉在漢家朝廷長期被忽視、被歧視的狀態,涼州人能夠堂堂正正地成爲漢家朝廷中的主流!

這個巨大的計劃,已經籌劃了將近半年,雖然尚未經過朝議,但江東能探聽到消息,可見已是半公開的了。

待到此番諸葛瑾來訪,代表江東方面承諾,當以有力手段吸引曹魏的注意力,以保證朝廷無兩面作戰之虞,相關的工作當即再度加速。

此時此刻的這場會議,丞相諸葛亮在場,代表了中樞的決心;

車騎將軍、持節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張飛在場,代表了武力上的保障;

楊阜等涼州籍的官員在場,代表了涼州與中樞攜手合作的誠意;

最後還有姜維這個年輕人在場。

姜維是皇帝的侍從,此前因功被擢爲虎賁中郎。他又是涼州地方大姓姜氏的傑出子弟,父親姜冏現爲車騎將軍參軍、漢陽太守,伯父姜敘則任右護軍、撫夷將軍。

姜維隨同張飛行動,則涼州地方勢力必然聞風而動。

既然萬事俱備,這件大事,已如箭在弦上,剋期必發!

許多人看著巨大的輿圖,彷彿那輿圖上的筆劃,就在眼前慢慢化作了真實的河流、山川、大漠、城池,彷彿自己即將持漢家符節,將蒼茫絕域,踏作通途!

當下衆人以諸葛亮爲首,紛紛起身站到輿圖之前,開始進行細節上的籌劃。

一場會議直接延續到了晚間,張飛留衆人在府中用飯。他一向不愛繁文縟節,直接就讓僕役們端來酒肉,大家在議事廳上吃喝。

席上諸葛亮忽然想起一事,笑著向姜維招手。

姜維是個殷勤的性子。他連忙拋下筷箸,從一行大員的身後繞到諸葛亮身邊,躬身行禮:“丞相,何事吩咐?”

諸葛亮也不叫他起身,只繼續笑著,上上下下打量姜維,看得姜維簡直有些不自在。

打量了好一會兒,大概愈看愈是喜歡。於是他拉著姜維的手臂,讓姜維靠近說話:“咳咳,伯約啊,不知你可曾婚配?”

第一百六十二章 緩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益州(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決斷(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勝負(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春來(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仁人第六十七章 間歇第十八章 脫身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拒柳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瀉第四百零五章 賞賜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疾風第五百一十一章 急趨第八百六十六章 奇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賓服第六百五十一章 京觀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八章 暴怒第七百八十五章 主客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堅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孫劉(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陳武第四百三十三章 忠誠第九百零六章 兩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兇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拒柳第五百八十八章 風浪第七十一章 使者(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主輔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建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命運(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武衛第二十八章 危急第五百零八章 計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縣城(中)第一千零八章 宿將第八百六十五章 芒刺第三百九十八章 重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魏第三百一十二章 縱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擊第九十六章 樂鄉(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牽制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挑釁第八百八十八章 主記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挑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八十五章 黃蓋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全第六百二十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犴獄第九百二十四章 哨探第八百三十二章 力勝(下)第四百四十章 好友第八百九十九章 目標第八百章 併力第四百一十章 忠誠第十九章 隔絕第七十五章 援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命運(中)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面第二章 伏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解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阻攔第七百七十章 重責第一百六十七章 下鄉(完)第九百二十六章 平衡第九百三十三章 打援第九百一十一章 衆叛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揚第四百二十七章 選擇第十八章 脫身第四百六十九章 跳船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斬第四百零九章 手段第四百零一章 公事(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失禮第一百一十章 連環(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閃第一百三十六章 生意(完)第一百二十六章 蠻王(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領路第七十二章 不利第六百六十四章 割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守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烏桓第一百八十五章 黃蓋第一百五十二章 觸怒第六十四章 放血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鬼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八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衡第六百三十章 空白第二百零五章 經濟第五百七十章 良駒第八百六十五章 芒刺第七百一十六章 揚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旅途(上)第六百九十章 貴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繁榮
第一百六十二章 緩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益州(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決斷(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勝負(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春來(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仁人第六十七章 間歇第十八章 脫身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拒柳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瀉第四百零五章 賞賜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疾風第五百一十一章 急趨第八百六十六章 奇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賓服第六百五十一章 京觀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八章 暴怒第七百八十五章 主客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堅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孫劉(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陳武第四百三十三章 忠誠第九百零六章 兩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兇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拒柳第五百八十八章 風浪第七十一章 使者(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主輔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建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命運(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武衛第二十八章 危急第五百零八章 計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縣城(中)第一千零八章 宿將第八百六十五章 芒刺第三百九十八章 重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大魏第三百一十二章 縱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擊第九十六章 樂鄉(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牽制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挑釁第八百八十八章 主記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挑釁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八十五章 黃蓋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全第六百二十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犴獄第九百二十四章 哨探第八百三十二章 力勝(下)第四百四十章 好友第八百九十九章 目標第八百章 併力第四百一十章 忠誠第十九章 隔絕第七十五章 援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命運(中)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面第二章 伏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解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阻攔第七百七十章 重責第一百六十七章 下鄉(完)第九百二十六章 平衡第九百三十三章 打援第九百一十一章 衆叛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揚第四百二十七章 選擇第十八章 脫身第四百六十九章 跳船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斬第四百零九章 手段第四百零一章 公事(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失禮第一百一十章 連環(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閃第一百三十六章 生意(完)第一百二十六章 蠻王(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領路第七十二章 不利第六百六十四章 割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守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烏桓第一百八十五章 黃蓋第一百五十二章 觸怒第六十四章 放血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鬼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八陣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衡第六百三十章 空白第二百零五章 經濟第五百七十章 良駒第八百六十五章 芒刺第七百一十六章 揚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旅途(上)第六百九十章 貴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繁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霍山县| 乐亭县| 垦利县| 连云港市| 绥滨县| 东海县| 长春市| 桦南县| 绥宁县| 绥芬河市| 景泰县| 博兴县| 静乐县| 遂溪县| 武邑县| 深圳市| 五指山市| 珲春市| 舞钢市| 和田市| 桦南县| 洞口县| 阿拉尔市| 临桂县| 托克托县| 五华县| 河北区| 邵武市| 同心县| 杭锦后旗| 双城市| 盐亭县| 资中县| 西平县| 孟津县| 金门县| 莱阳市| 林口县| 泰宁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