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節 空中司令部

爲了達到最大的效果,當時羅雲衝將能夠出動的轟炸機都派了出去。最後有88箇中隊,共計1052架轟炸機載著炸彈飛向了波士頓。羅雲衝記錄下的戰鬥結果是有1041架轟炸機在波士頓上空投下了炸彈。當時,實際到達波士頓上空的轟炸機數量爲1049架,其中有8架轟炸機上運載的並不是炸彈。

這8架“鵬”式轟炸機在外觀上與別的轟炸機區別並不是很大,不仔細看,還真發現不了,而且也採用了普通的塗裝,番號都沒有變,可是其內部結構卻完全不一樣。這正是羅雲衝在總結了十一日的轟炸行動後,用了十多天的時間,組織了數百名工程技術與地勤人員,花了大力氣搞出來的一批特別的“轟炸機”。

好架轟炸機的內部結構全變了。彈艙被徹底的焊死,而且進行了高壓密封測試,取消了之前設置與彈艙上方的人員通道(實際上就是一條直徑大概700毫米的管道,供人員往返與轟炸機前後機艙),以及彈艙內的所有投彈設備。這樣,轟炸機上就多出了很大一部分可利用空間。在多出來的空間裡增設了一臺增壓機,以保證轟炸機在高空飛行的時候仍然能夠使機艙內保持大概4000米高度上的空氣壓力,這樣機艙內的人員就不需要戴氧氣面罩,可以正常工作。增加的最重要的就是左右對稱配製的六部電臺,以及六名航空引導軍官的位置。

除了彈艙的變化之外,轟炸機上還有一些變化,比如在新設的內部甲板下面多安裝了一部功率75千瓦的發電機,以及一臺穩壓器。而最顯著的變化應該是在機首駕駛艙下面,以及原來是尾部自衛炮塔處的兩部雷達。這兩部雷達實際上都是直接從“偵察鷹”上移植過來的。採用了保型設計,只是當時無法直接移植“偵察鷹”上操控設備,所以還得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控制雷達的運轉。

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轟炸機了,而是世界上第一種預警機,或者說是指揮機。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種在前線臨時改裝。以適應戰爭需要的飛機還算不上是預警機或者是指揮機,最多隻是一座能飛行的空中指揮中心而已。當時,羅雲衝甚至沒有給這種飛機取名字,仍然繼續採用了轟炸機部隊的番號,甚至除了額外配製的八名人員之外,其他機組成員都是轟炸機部隊的。

羅雲衝搞出這種飛機的靈感就來自十一日那次轟炸。當時具備引導戰鬥機作戰能力的“鵬”式轟炸機羣的戰損率遠低於“狼鳩”,而且很多後來很多“鵬”式轟炸機飛行員都反映,正是他們及時的呼叫了附近的戰鬥機,所以纔沒有被擊落。而一些“狼鳩”式轟炸機飛行員也反映,在進入與撤退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夠比護航戰鬥機飛行員更先發現迎面飛來的美軍戰鬥機。可是卻無法呼叫護航戰鬥機,只能被動的防禦。很明顯,如果轟炸機飛行員能夠及時地呼叫護航戰鬥機。那麼轟炸機的損失率肯定會明顯降低。

由轟炸機引導護航戰鬥機作戰,這種戰術以前沒有出現過,而且存在著很多的侷限性。比如,轟炸機飛行員也只能依靠眼睛來搜索敵機,而目視距離是有限的,美軍戰鬥機的飛行員肯定能夠更早發現大得多的轟炸機,就更別說是編隊飛行的轟炸機羣了。其次,在轟炸投彈的時候,轟炸機飛行員都得注意地面的高射炮,而且在最後的階段。轟炸機是由投彈手通過自動駕駛儀控制地,飛行員沒有控制轟炸機的權力。最後,在轟炸機遭到防空戰鬥機攻擊的時候,飛行員往往會驚慌失措,而且情緒激動,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規避,又有幾個飛行員能夠想到呼叫附近的護航戰鬥機呢?

毫無疑問,轟炸機絕不是引導護航戰鬥機作戰的最佳選擇。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羅雲衝所想到的。專門搞一種在轟炸行動中負責引導戰鬥機作戰的空中指揮機,簡單地說,就是一座飛行地空中指揮中心。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飛機都適合改裝成空中指揮機。

首先,空中指揮機在航程方面不能比轟炸機短,至少不能比護航戰鬥機短。其次,其巡航飛行速度必須要跟得上轟炸機的速度。第三其最大升限要達到與轟炸機同樣的高度。第四必須要有足夠的內部空間,可以容納空中指揮人員,以及相關的設備。顯然,只有用轟炸機本身改裝的飛機才具備這些性能。

確定了這個想法後,羅雲衝就立即找到了當時正好在前線負責改裝護航戰鬥機的哈飛的工程師,然後組織了一批技術熟練的地勤人員負責配合工程師對“鵬”式轟炸機進行戰地改裝。因爲條件有限,而且羅雲衝給的時間也不多,當時那幾個哈飛的工程師也就只能因陋就簡,儘量採用簡單的辦法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以在規定的時間內爲羅雲衝改裝出幾架這種奇特的飛機出來。

新增加的增壓設備是備用的,發電機是從機場電力輸送車輛上取下來的,電臺是直接用的戰鬥機上的電臺,雷達是直接從報廢的“偵察鷹”上移植過來的,甚至連提供給航空引導軍官的座椅都是直接焊接在了地板上的。反正,能簡單就簡單,只要能用就行,別的工程師也沒有考慮那麼多。

也幸虧“鵬”式轟炸機最初是爲海軍設計的,大量採用了海軍的製造標準,而移植的大部分設備也都是海軍的標準裝備,在接口,以及配套設備的標準上問題還不是很大。另外,當時哈飛也正在著手準備在前線設立飛機大修廠,很多設備都送了過來,不然的話,在十多天裡。就算工程師們不吃不喝不睡覺,也不可能完成羅雲衝下達的任務。

二十二日,這8架怪異的轟炸機的改造工作完成。當時沒有任何人認爲這種飛機能夠派上大用場,甚至連羅雲衝本人都沒有多少信心,而且很多人甚至懷疑這種飛機能否飛起來呢。當然,最有效的檢驗辦法就是實戰,而在實戰之前,至少得知道這幾架飛機能不能飛起來。以及能不能執行最基本的任務吧。

二十三日,羅雲衝組織了一次測試。首先是測試這8架內部結構已經變了很多的“轟炸機”能否正常起飛與降落。工程師在改裝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轟炸機的重心問題,因在配製內部設施的時候就比較小心,加上轟炸機的外部結構沒有太大的變化,就多了兩個雷達罩,以及幾根天線,對氣動外形沒有太大的破壞,最後8架轟炸機都順利起飛,而且在降落前還都進行了飛行高度與速度的測試,證明完全可以跟得上“鵬”式轟炸機羣。

最重要的還是其探測搜索能力。以及引導戰鬥機的能力進行的測試。

“偵察鷹”上的雷達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在經過了連續8個小時的工作後,16部雷達中,只有1部出了故障。別的都沒有問題,這反而要比“偵察鷹”上的故障率低得多。後來在經過了電子工程師地測試後才發現,“鵬”式轟炸機上的空間更大,以往在“偵察鷹”上擁擠在一起的很多設備都分散開了,因此電子設備地散熱性好了很多,而雷達故障率高,就主要是散熱不好造成的,因此在裝上轟炸機之後,故障率反而低了不少!

雷達的探測性能也沒有降低,而且“偵察鷹”根本就不可能飛到8000米以上的高度。而轟炸機則可以輕易的飛到8500米的高度,因此雷達的對空探測能力反而提高了,只是在陸地上空飛行的話,會受到地面雜撥的干擾,而“偵察鷹”上的雷達是針對在海上搜索時設計地,因此抗雜撥干擾能力很差,這會影響到雷達的探測能力。

最大的問題不是雷達的探測距離,而是隻能探測前後各120度的範圍,而對兩側各60度的範圍是沒有探測能力的。這主要是因爲雷達沒有裝在轟炸機的肚皮上。而是裝在了機首與機尾,因此不具備環向探測能力。這個問題還不算很嚴重,可以利用兩架飛機相互彌補探測方向上的缺陷。

最後測試的就是引導戰鬥機作戰的能力,而最終也證明了指揮機上的航空引導軍官在依靠雷達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引導戰鬥機作戰。只是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這幾架飛機不能位於轟炸機羣編隊的核心,而應該在外圍,不然其他的轟炸機將擋住雷達的探測方向。

最後得出的測試結果讓羅雲衝很滿意,至少他的設想是可行的,而不像以往其他人所認爲的那樣,這只是“上將的高級玩具”而已。可以說,好架飛機就是現代預警機的鼻祖,很多現代預警機所必須具備的功能,608架飛機上都有。只是,這8架飛機從來就沒有被正式編爲預警機,而且當時也沒有這個稱呼。更重要的是,這8架飛機很快就被淘汰掉了,因此在帝國航空兵的歷史上也沒有留下多少印記。還有,當時這6架飛機的性能是相當落後的,而且在實戰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不說別的,僅30海里的探測距離,不完全的探測能力,還有僅僅能夠引導六架戰鬥機的指揮能力,這都遠不及後來出現的第一種預警機,就更不可能讓更多的人記住它們了。

在專業的航空史裡,這8架飛機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後來,西飛的工程師就是通過這種指揮機獲得了靈感,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就製造出了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預警機,“預警指揮機”這個機種也隨後正式出現在了帝國空軍裡。後來西飛能夠成爲世界上最大的預警機生產廠,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打下了基礎。

羅雲衝交給這8架飛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伴隨轟炸機羣出發,負責引導防空戰鬥機作戰。爲了具備全向探測能力,每個機羣至少需要兩架指揮機,因此8架指揮機只能夠掩護4個機羣。而當時出動的1000餘架轟炸機至少將組成12個機羣,也就是說,只有三分之一的機羣能夠獲得支持。

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指揮機必須要伴隨轟炸機羣一起行動,而且還必須得在轟炸機羣的外圍飛行,不能在轟炸機羣的中央飛行,而防空戰鬥機肯定是首先攻擊外圍的轟炸機,而不是直接去攻擊核心處的轟炸機。羅雲衝當時忽略了這個問題,而導致的結果連他自己都有點無法接受。

不論如何,在28年12月25日的轟炸中,世界上最早誕生的8架指揮機參加了轟炸波士頓的行動,這8架指揮機分別編在了第1,第2,第5,以及第10轟炸機羣。每架指揮機負責引導一個戰鬥機小隊,即引導六個雙機編隊。而當時出動的護航戰鬥機有5箇中隊,只有大概一半的護航戰鬥機能夠得到直接引導。

28日中午,這8架指揮機混編在轟炸機羣裡離開了古巴的機場,踏上了前往轟炸波士頓的航道。部署在百慕大羣島上的戰鬥機晚了大概三個小時起飛,將在飛行途中追上轟炸機羣。

羅雲衝當時就在關塔那摩附近的一座正規機場,他目睹了最後一架轟炸機離開跑道,向著東北方向飛去。轟炸行動都是安排好了的,轟炸機羣的絕大部分航線在海洋上空,將盡量避開美國的雷達網。另外,各中隊的領隊長機都接到了具體的任務,可是羅雲衝仍然有點不很放心,他不是不放心那8架第一次參加作戰行動的指揮機,而是不放心整個轟炸行動。

這是戰略轟炸機第一次打擊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城市,也是第一次打擊大城市,更是第一次在海洋上空進入美國本土,護航戰鬥機也是第一次從百慕大羣島,雙方是第一次在遠離後方指揮所的地方會合。太多的第一次了,行動能否順利,能否成功,這些都沒有人可以給出肯定的答覆。

第44節 奇兵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39節 反覆搜索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17節 圍殲強敵第56節 搶先攻擊第41節 拉開架勢第17節 展示力量(下)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48節 決勝因素第58節 舍遠取近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50節 快速穿插第6節 經濟枷鎖第62節 果斷出擊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40節 衝動的上將第8節 團聚第25節 膽大包天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31節 新的嘗試第46節 接力打擊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6節 奇蹟第5節 實力差距第20節 攜手作戰第44節 當機立斷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32節 逃竄之敵第28節 機會第30節 堅持方向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32節 求婚第63節 撲朔迷離第37節 捷報第19節 嘲弄(上)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72節 拼死抵抗第11節 窩裡鬥第41節 掃除蛛網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46節 砸下的鐵榔頭第28節 混蛋(上)第33節 尋敵決戰第21節 知己知彼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51節 起因第10節 對等競爭第57節 夾擊第25節 脫胎換骨第61節 徹底摧毀第23節 撤退第25節 抓鬮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9節 岸基轟炸機的反擊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29節 新的重點第62節 勇追窮寇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20節 情報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68節 瘋狂的奔襲第31節 避重就輕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18節 日本乞和第68節 奪路而逃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25節 對等突擊第48節 圍點打援第16節 錯過的機會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28節 因陋就簡第10節 追殲頑敵第26節 父子情(下)第4節 共勉第53節 巡洋艦的威力第6節 門戶之見第23節 緊急召喚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4節 極限戰機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11節 開幕第33節 大敵來臨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56節 毫不遜色的反應第10節 追殲頑敵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35節 民族主義(下)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14節 機械交響曲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上)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35節 內相復出
第44節 奇兵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39節 反覆搜索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17節 圍殲強敵第56節 搶先攻擊第41節 拉開架勢第17節 展示力量(下)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48節 決勝因素第58節 舍遠取近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50節 快速穿插第6節 經濟枷鎖第62節 果斷出擊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40節 衝動的上將第8節 團聚第25節 膽大包天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31節 新的嘗試第46節 接力打擊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6節 奇蹟第5節 實力差距第20節 攜手作戰第44節 當機立斷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32節 逃竄之敵第28節 機會第30節 堅持方向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32節 求婚第63節 撲朔迷離第37節 捷報第19節 嘲弄(上)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72節 拼死抵抗第11節 窩裡鬥第41節 掃除蛛網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46節 砸下的鐵榔頭第28節 混蛋(上)第33節 尋敵決戰第21節 知己知彼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51節 起因第10節 對等競爭第57節 夾擊第25節 脫胎換骨第61節 徹底摧毀第23節 撤退第25節 抓鬮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9節 岸基轟炸機的反擊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29節 新的重點第62節 勇追窮寇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20節 情報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68節 瘋狂的奔襲第31節 避重就輕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18節 日本乞和第68節 奪路而逃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25節 對等突擊第48節 圍點打援第16節 錯過的機會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28節 因陋就簡第10節 追殲頑敵第26節 父子情(下)第4節 共勉第53節 巡洋艦的威力第6節 門戶之見第23節 緊急召喚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4節 極限戰機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11節 開幕第33節 大敵來臨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56節 毫不遜色的反應第10節 追殲頑敵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35節 民族主義(下)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14節 機械交響曲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上)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35節 內相復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昌乐县| 信宜市| 崇左市| 密山市| 湟中县| 东阿县| 晋中市| 常州市| 抚宁县| 万荣县| 丹寨县| 枣强县| 康乐县| 喀喇沁旗| 遂昌县| 浦城县| 东方市| 正蓝旗| 玛曲县| 抚州市| 全南县| 陆丰市| 南华县| 河津市| 陵川县| 门源| 松滋市| 广水市| 芦溪县| 咸阳市| 乡城县| 会宁县| 桦甸市| 故城县| 中山市| 黄浦区| 辛集市| 酒泉市| 华容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