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節(jié) 與烈日比輝

唐歷二十九年五月四日,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人類正式進入了核時代,也就是原子能時代。帝國首都時間當日下午五點正,世界上第一枚核爆炸裝置在帝國西北部的孜勒庫姆沙漠爆炸成功!

當強烈的閃光出現(xiàn)的時候,即使帶著深墨色的眼鏡,談仁皓仍然感到眼睛一陣刺痛。接著,一股巨大的火球升上了天空,火球在上升的時候不斷的翻滾,不斷的擴大,顏色也逐漸變岸,最後成爲了一片巨大的,蘑菇形狀的雲(yún)團。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當時談仁皓絕對沒有說出“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之比輝”這句泰戈爾的詩句。那些關(guān)於這句話是談仁皓說出來的都只是流言,而且是不真實的流言。談仁皓並不喜歡文學,更不可能喜歡印度文學,當時他連泰戈爾是誰都不知道呢,又怎麼可能念出泰戈爾的詩句呢?至於到底是誰念出了這句詩。談仁皓也不知道。他當時除了聽到不斷的驚歎聲之外,就沒有聽到有哪個人吃多了沒有事做,在這種時候念什麼狗屁詩句。

當時,核爆炸裝置是設置在高88米的一座鐵塔上的,也就是說,引爆高度是88米。爲了測量爆炸威力。以及測算爆炸後產(chǎn)生的各種能量。

實驗現(xiàn)場附近佈設了大量地探測儀器。爆炸後兩個小時,第一支測試隊伍進入了爆炸區(qū),架設爆炸裝置地鐵塔幾乎完全被融化了。而周圍的地表甚至出現(xiàn)了大量的石英晶體,這足以證明爆炸時地溫度有多高。而談仁皓他們所在的觀察所距離爆炸點的位置大概是12公里。爆炸後產(chǎn)生地地震波,以及強風是在閃光過去後幾十秒與幾分鐘後到達的。幸虧科研人員已經(jīng)考慮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做了良好地防護措施。不然的話,包括談仁皓在內(nèi)。以及當時幾個以秘密身份前來觀摩試驗的帝國軍政要員都將受到傷害。

但天晚上,談仁皓這批觀摩人員就被送回了科研基地,而負責測試爆炸效果地科研人員還在爆炸現(xiàn)場附近繼續(xù)忙碌著。如果

說以前談仁皓還在懷疑原子彈的威力。以及覺得潘澤康的話多半是在吹牛的話,在他目睹了核爆炸之後,他就不再有任何的懷疑了,這肯定是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彈,是人類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單件武器。比起原子彈,那些在戰(zhàn)爭中出盡了風頭地先進武器就只能算是小兒科了!

三日後。談仁皓拿到了一份爆炸測試效果的複印件,隨即就乘坐飛機離開了科研基地,直接返回了帝國海軍司令部,他的新任務就是把實驗結(jié)果彙報給甘永興與聶人鳳。至少要讓已經(jīng)收到了部分消息的甘永興與聶人鳳知道整個實驗的過程,而談仁皓作爲實驗的見證者,他的話是最有說服力的。

根據(jù)帝國的政府記錄,這次實驗爆炸的威力大概是15000噸TNT當量。政府在相關(guān)記錄方面是比較少的,主要的實驗數(shù)據(jù)都是絕密文件。

至今仍然沒有公佈。這也有情可原,在後來帝國進行的數(shù)百次覈實驗中。最多就是公佈實驗爆炸當量,而絕不會提到更詳細的數(shù)據(jù)。其他的有核國家也一樣,即使在覈技術(shù)的神秘棉紗已經(jīng)被摘下來的今天,覈實驗的具體數(shù)據(jù)仍然是嚴格保密的。

最重要的是,這次覈實驗當時並沒有被立即公佈。五月份,在薛希嶽與其他國家首腦進行會議的時候,他也收到了消息,隨即只是向德國與波斯帝國的首腦透露了唐帝國已經(jīng)擁有了一種可以毀滅一座城市的超級武器,而沒有提到是什麼武器。

這點點透露就已經(jīng)足夠了,當時德國與波斯帝國也有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計劃,而且這兩個國家的元首也都拿到了本國科學家提交的報告,知道能夠毀滅一座城市的炸彈指的就是原子彈。毫無疑問,薛希嶽這一點點透露,對後來的國際局勢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不說別的,當時德國與波斯在對美作戰(zhàn)態(tài)度上的巨大轉(zhuǎn)變,就與此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當時還沒有核武器的實際經(jīng)驗,對核武器的真正威力還不太瞭解,更不清楚唐帝國到底製造了多少枚原子彈。按照最簡單的思路。如果

唐帝國手裡有足夠多的原子彈的話,那麼戰(zhàn)爭會在幾個月之內(nèi)結(jié)束。

而且肯定是以美國的無條件投降而結(jié)束。

薛希嶽是在回國之後才瞭解到更多的信息的,而他當時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儘量完成原子彈的實戰(zhàn)化工作,同時儘快製造出幾枚可以用於實戰(zhàn)的原子彈,而不是停留在實驗的基礎上。首相的這道命令對當時的科學家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因爲就在此時。“盤古計劃”的科學家還在爲到底要不要進行第二次實驗而爭論不休呢。

在完成了第一次核裝置的爆炸實驗後,科學家們收集到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特別是對原子彈爆炸之後能量的釋放方式有了比較準確的掌握,從而可以基本上確定要使原子彈的破壞效果達到最大程度的理想爆炸高度。而實驗裝置本身採用的就是“槍式”爆發(fā)結(jié)構(gòu),因此該引爆方式的可靠性也得到了證明。

接下來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原子彈的小型化,以及根據(jù)投彈方式做的一些改進設計。

小型化工作最爲重要,當時引爆的實驗裝置中達50多噸,就算是取掉上面的一些不必要的設備,其重量也超過了轟炸機地承載能力,而且體積更是大到連地面運輸都不可能。而按照要求。要用“鵬”式轟炸機投擲原子彈的話。那麼其重量就得控制在9噸以下,而且最好控制在5噸左右,這樣轟炸機才能夠達到最大作戰(zhàn)半徑。同時。原子彈的外型尺寸最好能夠控制在彈艙可以

容納的範圍之內(nèi),最大尺寸不能夠超過轟炸機停在地面時,彈艙頂部與地面地距離。也就是說。原子彈要具有實戰(zhàn)使用價值,就必須要完成小型化工作,不然就最多隻是拿來嚇唬人的實驗裝置而已。

原子彈的具體結(jié)構(gòu)設計也很重要。不說別地。氣壓高度引爆裝置就必須要做到足夠的精確。當然,以原子彈的威力,就算引爆高度高一點。或者是低一點,對其破壞效果也沒有太大地影響,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可靠性,絕不能因爲引爆器出故障,讓原子彈在投下後根本就炸不響!

運載工作的改進問題也很關(guān)鍵。現(xiàn)在已經(jīng)確定由“鵬”式轟炸機來投擲原子彈,而且設計原子彈地工程師也已經(jīng)保證。肯定可以讓原子彈裝到轟炸機上去。問題是。轟炸機肯定要根據(jù)原子彈的外形進行改進,而且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特別是彈艙結(jié)構(gòu)也要改進。比如普通“鵬”式轟炸機的彈艙內(nèi)就設有兩條並排的炸彈掛架,可以掛十幾枚,甚至是幾十枚炸彈。而在投原子彈的時候,只需要掛一枚炸彈,而且炸彈掛架的承載能力要高得多,就得對彈艙的承力結(jié)構(gòu)進行調(diào)整。飛行員的問題並不大,麻煩的是,現(xiàn)在科學家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了,那麼怎麼保證投下了原子彈之後,轟炸機能夠逃出爆炸殺傷範圍,而不是被原子彈給幹掉呢?高空投彈是唯一的解決辦法,這樣炸彈落下的時間會更長。飛機也就有更多的時間逃出危險空域。可這仍然不夠”必須要給原子彈裝上減速降落傘。

投彈的精度也有要求。當時負責該項目的陸航將領(lǐng)要求轟炸機飛行員能夠在8000米的高度上,將炸彈投到一塊籃球場大小的靶子上去。這個要求就有點過頭了。說白了。原子彈那麼大的威力,就算是投偏了一點,對其殺傷效果也沒有什麼影響吧。只是負責投擲原子彈的部隊是帝國最精銳的戰(zhàn)略航空兵飛行員,對其要求自然就高得多了。

可以說。在首相的直接命令下。各項工作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只是當時薛希嶽還沒有決定是否立即使用原子彈。畢竟羅雲(yún)衝的戰(zhàn)略轟炸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橙色作戰(zhàn)”也已經(jīng)全面拉開,只要美國出現(xiàn)饑荒,那麼戰(zhàn)爭也會很快結(jié)束,有必要在這最後的時刻用上原子彈嗎?

科學家可沒有管這麼多,當時“盤古計劃”的科學家利用首相的支持。不但在加緊做好原子彈轟炸的準備工作,還積極的展開了另外一項研究工作。

原子彈產(chǎn)生巨大威力的基本原理是重核在裂變的時候會損失質(zhì)量,而質(zhì)量將轉(zhuǎn)化爲巨大的能量。可是在第一次實驗爆炸之後,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裂變對核材料的利用效率相當?shù)汀.敃r20公斤的鈾235實際上只損失了不到1克的質(zhì)量,也就是說,核材料的利用率不到兩萬分之一。這是核裂變的一個天生的缺陷,畢竟重核在裂變成輕核的時候,損失質(zhì)量只佔到了原子核質(zhì)量的很小一部分。那麼,有沒有別的辦法來提高核材料的利用效率呢?科學家們想到了另外一條途徑,那就是核聚變!

核聚變的作用原理與核裂變一樣,也是利用物質(zhì)的原子核在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損失質(zhì)量產(chǎn)生能量,只是其作用方式完全相反,核裂變是重核裂變爲輕核而損失質(zhì)量,而核聚變是輕核聚變爲重核而損失質(zhì)量。當時理論研究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突破,證明氫院子的同位素氖與氤都會在聚變的時候釋放出核能,而且其釋放核能的能力是裂變的千倍以上!

實際上,在研究原子彈的時候。科學家們就已經(jīng)注意到核聚變時釋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只是在經(jīng)過了理論計算之後,科學家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核聚變方面的研究,原因只有一個,要使輕核聚變成重核。需要上億度的高溫,而當時是沒有任何人爲手段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溫度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通過人工的辦法實現(xiàn)核聚變。

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科學家們找到了火種,通過測試,原子彈爆點的溫度完全可以引發(fā)核聚變。也就是在第一次覈實驗裝置爆炸之後。

就有科學家提出,用原子彈作爲雷管,引發(fā)核聚變。製造出一種威力更大的炸彈來。

當然,要製造出氫彈(這是後來的稱呼)絕不是理論計算那麼簡單的事情。當研究深入下去的時候。很多問題就逐漸暴露了出來。不說別的,氘與氚都是氣體,而氣體的密度是相當小的。而要提高密度,就要設法將氘與氚變成固體,而這就需要零下200多攝氏度的超低溫,而當時是沒有辦法長期保持這種低溫的,因此,要製造出氫彈,在沒有取得技術(shù)突破,或者是找到別的辦法之前。那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對科學家來說,最缺的實際上還是經(jīng)費的問題。“盤古計劃”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出原子彈,而且當時還沒有第二個國家制造出了原子彈,因此當原子彈試爆成功後,帝國就不會繼續(xù)爲“盤古計劃”投入資金了。科學家也就沒有辦法繼續(xù)開發(fā)出威力更大的氫彈。也正是如此,當時很多科學家就借用“盤古計劃”還沒有正式終止的機會,開始著手進行了氫彈的研究工作。

最主要的問題是,首相當時沒有決定是否使用原子彈,可以說,使用原子彈本身不止是軍事問題。還是政治,外交,甚至涉及到了道義問題。如果

可以不使用原子彈就擊敗美國的話,那麼爲什麼要使用呢?可以說,薛希嶽的猶豫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有一個問題,當時初了薛希嶽之外,幾乎所有參與了“盤古計劃”的人員都想知道原子彈在戰(zhàn)爭中的實際威力。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封由200多名“盤古計劃”的主要推動者聯(lián)名的信件送到了薛希嶽的辦公桌上。

第3節(jié) 最高榮譽第35節(jié) 非常同盟第13節(jié) 海陸合作第69節(jié) 後知後覺第36節(jié) 立足點第26節(jié) 拂曉出擊第5節(jié) 戰(zhàn)略部隊第16節(jié) 英雄凱旋(下)第5節(jié) 回家第43節(jié) 明修棧道第18節(jié) 形勢逼人第68節(jié) 失之交臂第11節(jié) 原始社會第12節(jié) 擔當重任(上)第52節(jié) 登陸硫黃島第29節(jié) 夜間突襲第31節(jié) “逃犯”歸來第16節(jié) 錯過的機會第18節(jié) 政治動機第4節(jié) 海軍改組(上)第33節(jié) 準備的陷阱第9節(jié) 敵人的行動第19節(jié) 嘲弄(下)第13節(jié) 登陸日本第20節(jié) 凱旋第27節(jié) 墨西哥參戰(zhàn)第20節(jié) 孤軍深入第8節(jié) 撥雲(yún)見日第47節(jié) 喜訊第29節(jié) 利益同盟第22節(jié) 校長的栽培第28節(jié) 飛向東京第18節(jié) 最後威脅第23節(jié) 微小的砝碼第11節(jié) 集中轟炸第44節(jié) 犧牲的價值第23節(jié) 緊急出發(fā)第26節(jié) 不公平的結(jié)果第58節(jié) 殺回開普敦第14節(jié) 西線突破第31節(jié) 開路先鋒第21節(jié) 免戰(zhàn)牌第20節(jié) 聊表安慰第52節(jié) 戰(zhàn)鬥信號第49節(jié) 不對稱的炮戰(zhàn)第72節(jié) 雙管齊下第36節(jié) 主角登場第47節(jié) 徘徊第4節(jié) 海軍轉(zhuǎn)型第27節(jié) 簡單的婚禮第2節(jié) 異類第4節(jié) 良將庸兵第32節(jié) 司令官大會第29節(jié) 亡羊補牢第6節(jié) 重要的螺絲釘(上)第40節(jié) 變廢爲寶第52節(jié) 黎明殺機第26節(jié) 黯然離開(上)第7節(jié) 夜晚突擊第56節(jié) 偶然因素第33節(jié) 脫離風暴第49節(jié) 病癒的校長第29節(jié) 哥們義氣(上)第38節(jié) 雙拳出擊第3節(jié) 飛翔的翅膀第23節(jié) 滿身傷痕第5節(jié) 前程縹緲第46節(jié) 遮斷第12節(jié) 萬事俱備第17節(jié) 未知的海洋(上)第25節(jié) 調(diào)解第22節(jié) 折戢第41節(jié) 風紀問題第68節(jié) 浴血海灘第9節(jié) 靜觀其變第25節(jié) 當頭棒喝第4節(jié) 共勉第55節(jié) 落幕第44節(jié) 圍獵第31節(jié) 死鬥第51節(jié) 鳴金收兵第8節(jié) 危機第24節(jié) 扣下的扳機第48節(jié) 決定乾坤第23節(jié) 危機重重(下)第12節(jié) 空中獵殺第46節(jié) 接力打擊第5節(jié) 體制改革第2節(jié) 裝甲鐵騎第17節(jié) 刁難第31節(jié) 戰(zhàn)局莫測第10節(jié) 第一艦隊(下)第14節(jié) 內(nèi)部鬥爭(上)第29節(jié) 遲到的艦隊第3節(jié) 海軍的武裝(上)第1節(jié) 三線作戰(zhàn)第21節(jié) 衝動與理智第8節(jié) 自由行動權(quán)第10節(jié) 摸索與總結(jié)第21節(jié) 反其道而行之
第3節(jié) 最高榮譽第35節(jié) 非常同盟第13節(jié) 海陸合作第69節(jié) 後知後覺第36節(jié) 立足點第26節(jié) 拂曉出擊第5節(jié) 戰(zhàn)略部隊第16節(jié) 英雄凱旋(下)第5節(jié) 回家第43節(jié) 明修棧道第18節(jié) 形勢逼人第68節(jié) 失之交臂第11節(jié) 原始社會第12節(jié) 擔當重任(上)第52節(jié) 登陸硫黃島第29節(jié) 夜間突襲第31節(jié) “逃犯”歸來第16節(jié) 錯過的機會第18節(jié) 政治動機第4節(jié) 海軍改組(上)第33節(jié) 準備的陷阱第9節(jié) 敵人的行動第19節(jié) 嘲弄(下)第13節(jié) 登陸日本第20節(jié) 凱旋第27節(jié) 墨西哥參戰(zhàn)第20節(jié) 孤軍深入第8節(jié) 撥雲(yún)見日第47節(jié) 喜訊第29節(jié) 利益同盟第22節(jié) 校長的栽培第28節(jié) 飛向東京第18節(jié) 最後威脅第23節(jié) 微小的砝碼第11節(jié) 集中轟炸第44節(jié) 犧牲的價值第23節(jié) 緊急出發(fā)第26節(jié) 不公平的結(jié)果第58節(jié) 殺回開普敦第14節(jié) 西線突破第31節(jié) 開路先鋒第21節(jié) 免戰(zhàn)牌第20節(jié) 聊表安慰第52節(jié) 戰(zhàn)鬥信號第49節(jié) 不對稱的炮戰(zhàn)第72節(jié) 雙管齊下第36節(jié) 主角登場第47節(jié) 徘徊第4節(jié) 海軍轉(zhuǎn)型第27節(jié) 簡單的婚禮第2節(jié) 異類第4節(jié) 良將庸兵第32節(jié) 司令官大會第29節(jié) 亡羊補牢第6節(jié) 重要的螺絲釘(上)第40節(jié) 變廢爲寶第52節(jié) 黎明殺機第26節(jié) 黯然離開(上)第7節(jié) 夜晚突擊第56節(jié) 偶然因素第33節(jié) 脫離風暴第49節(jié) 病癒的校長第29節(jié) 哥們義氣(上)第38節(jié) 雙拳出擊第3節(jié) 飛翔的翅膀第23節(jié) 滿身傷痕第5節(jié) 前程縹緲第46節(jié) 遮斷第12節(jié) 萬事俱備第17節(jié) 未知的海洋(上)第25節(jié) 調(diào)解第22節(jié) 折戢第41節(jié) 風紀問題第68節(jié) 浴血海灘第9節(jié) 靜觀其變第25節(jié) 當頭棒喝第4節(jié) 共勉第55節(jié) 落幕第44節(jié) 圍獵第31節(jié) 死鬥第51節(jié) 鳴金收兵第8節(jié) 危機第24節(jié) 扣下的扳機第48節(jié) 決定乾坤第23節(jié) 危機重重(下)第12節(jié) 空中獵殺第46節(jié) 接力打擊第5節(jié) 體制改革第2節(jié) 裝甲鐵騎第17節(jié) 刁難第31節(jié) 戰(zhàn)局莫測第10節(jié) 第一艦隊(下)第14節(jié) 內(nèi)部鬥爭(上)第29節(jié) 遲到的艦隊第3節(jié) 海軍的武裝(上)第1節(jié) 三線作戰(zhàn)第21節(jié) 衝動與理智第8節(jié) 自由行動權(quán)第10節(jié) 摸索與總結(jié)第21節(jié) 反其道而行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宜章县| 桓台县| 讷河市| 沭阳县| 黄冈市| 襄樊市| 增城市| 嘉兴市| 光泽县| 竹溪县| 咸宁市| 嘉荫县| 中超| 乌拉特前旗| 罗定市| 宁明县| 洪泽县| 广平县| 白银市| 麟游县| 利川市| 彩票| 宁德市| 垣曲县| 梓潼县| 郧西县| 综艺| 霍邱县| 新龙县| 沛县| 三台县| 定西市| 法库县| 稻城县| 策勒县| 凤凰县| 思茅市| 五台县| 嘉荫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