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連續一個月都沒有休息,陳思也算是攢了八個班,所以這一次回茶園,他跟王局長和王瑤告了個假,被允許連續休假一週。
他要求這樣做,王局長是知道原因的,他知道陳思要去尋找松鶴道長,雖說希望渺茫,但不好好尋找一下,怎能輕易的放棄?
現在緝毒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但也前面的工作陳思都已經做好了,後面的工作他不僅也安排好了,並且確實需要時間等待。
更重要的一點是王寶慶明白,陳思到武夷山市的主要目的並不是來參加緝毒工作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尋找松鶴道長來解除他身上那異種真氣的威脅。
陳思可是個國寶,這一點李青山和上頭都明確的跟他交代過,所以他再不願意這個時候讓陳思請假離開,也只好忍痛割愛。
臨走之前,陳思又好好地跟王瑤和隊友們交代了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其實這段時間,大家幾乎日日夜夜的工作、商談在一起,對接下來的工作都早已經做到心中有數了,並不需要陳思臨走之前在多操什麼心。
到了下班時間,陳思趕緊換了一身衣服,背上了揹包,立即趕赴公共汽車站奔向茶園。
九月中旬,正是採摘、製作秋茶的繁忙季節,所以陳思到站下車的時候,那個朝思暮想的倩影並沒有來接站,按時間推斷,小丫此刻應當還在茶山上採茶青還沒有下山。
由於心急,所以上一次他跟小丫用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完的山路,他這次沒用二十分鐘就走完了。
來到熟悉的茶園,陳思遠遠地就看見茶園中有兩個穿著藍底白花的姑娘正在茶園中雙手紛飛的忙碌著,手法極爲熟練靈活,正是大丫和小丫。
陳思第一次見到小丫的時候,小丫就是這身打扮,如今看見小丫在生產中再次穿上了這件衣服,他感覺這種純純的春姑打扮很是耐看,真想上去擁抱一下,不過看到小丫那聚精會神、熟練工作的模樣,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所以他只好站在一旁看著。
他看見大丫在採茶的時候,跟正常人毫無二致,跟她做飯的時候是一樣的,一點看不出精神有毛病的樣子。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過看到大丫很健康的樣子,他對大丫能夠痊癒的信心就更增強了一些。
看到陳思如飛的趕回來了,小丫暫時停下了手裡的活,這次她沒做考拉,只是匆匆的跟他說了幾句話,就又趕緊和姐姐大丫忙活了起來。
忙活了一會,她回頭讓陳思把簍子裡已經採下的茶青給爹爹送回去。
陳思知道茶葉生長不等人,採茶的時間也就七天左右,耽誤不得,所以即使他有千萬句話要跟小丫說,也只能留待以後,現在不再打擾她,之後他聽話的背起茶簍給小丫爹送回去。
小丫家的院子裡擺滿了處於各種製作階段的茶葉,小丫爹正在院子裡有條不紊的忙活著。他看見陳思進來了,只是擡頭說了一句話:“你回來了,把茶放那邊吧。”
他騰不出手來,只是用嘴努了努讓陳思放茶的方位,之後又忙自己的去了。
陳思放下了盛滿茶青的揹簍,站在一旁看著滿院子的茶葉,這才知道爲什麼小丫家會有這樣大的院子,原來是爲了滿足製茶的需要。
他看小丫爹忙的不可開交,本想幫忙,可他對茶葉製作一點都不會,小丫爹又沒時間教他,他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並且他知道茶葉很金貴,自己剛剛趕路回來滿身的汗水他更不敢隨便動手了。
他靜靜的站在一邊看了一會,看實在無法幫上小丫爹什麼忙,只好重新向茶山上走去。
正好到山腳的時候,大丫和小丫已經下了山,因爲一天中適合採茶的時間已經過去,再繼續採摘下去茶葉的質量就不好了。
看著小丫揹著茶簍的樣子,微微見汗又俏皮靚麗,陳思遠遠地瞧著又有些陶醉,竟然忘記了要趕緊迎上去接過來。
直到小丫揹著茶簍遠遠地看見他傻愣愣的看著,脆脆的喊了一聲:“呆瓜,快點幫背過去。”他才清醒過來,趕緊迎了過去。
陳思把小丫姐倆的茶簍都接了過來,在小丫調皮的捶打中跟著姐倆重新回到了茶園。
放下了茶青,大丫似乎不知疲倦的趕緊去廚房做飯,小丫則過去幫爹爹的忙。
陳思跟著小丫,慢慢的找到了自己能做的活計,就一邊搬柴燒火,幹些粗重的活計,一邊欣賞著小丫爹那熟練的製茶手法。
這時太陽還沒有落山,他見小丫爹拿出幾個大笸籮把剛剛下山的茶青熟練的散進去,放在太陽底下攤曬,這是萎凋。
院子裡有好幾十個這樣的大笸籮,小丫爹走過去用一種陳思看起來耍雜耍一樣的手法把所有的笸籮按照某種順序挨個搖動了一遍。
笸籮裡的茶青在小丫爹的搖動下飛快而有韻律的跳動起來,但又絕不會有一片茶葉散落出去。
這是搖青,茶葉做青的一個程序。
他反覆的做著搖青、靜置攤涼的過程,直到笸籮裡的笸籮裡的茶葉發軟並慢慢散發出一些果香氣的時候,他就把那茶葉倒進燒著火的鍋裡炒制,一邊抄,他一邊還在鍋裡揉捻著。這個時候,小丫爹的表情極爲認真,似乎全副精神都撲進了茶葉鍋裡。
殺過青的茶葉被放在笸籮上繼續揉捻,揉捻之後再次放入炒鍋裡炒制,如此循環往復。
小丫一邊幫爹爹忙碌著,一邊指揮著陳思該如何調節竈膛裡的火溫,也忙的不亦樂乎。
當把所有采回來的茶青都殺了青之後,放進了簍子一樣的器皿裡放在文火上走完水焙之後,天已經大黑了,小丫爹這時才鬆了一口氣,直了直腰。
恰在此時,大丫做好了飯,在中堂把飯菜擺下了,過來“呵呵”樂著,示意大家過去吃飯。
陳思來到這裡已經幾個小時了,一直忙活到現在,根本沒有說話的時間,早就餓了,看到小丫叫他,趕緊過去。
他端起碗來看見小丫家的三個人都默不作聲抓緊時間吃飯的樣子,判斷接下來還會忙活一陣子,所以也就不言語,努力的往嘴裡填著飯食。
果然,匆匆的吃過飯,一家人又忙碌起來。
接下來,簸扇去片末,然後攤涼五六個小時,目的是增進後熟作用,讓滋味更醇和、色澤沙黃而浦潤。
再經揀剔去除梗與茶樸,就到了復培工序。
一直忙到後半夜兩點多鐘,到了復焙工序之後,大丫和小丫都早已精疲力竭時,纔有一點點時間去休息一下。
第二天早晨,還得上山採茶。
小丫睡前告訴他,這種情況已經連續好幾天了。
小丫爹沒有睡,他要看著火。
陳思勸他去睡,自己替他來看火。
這次小丫爹笑了,說了一句:“哈哈,這可是技術活,你來不了的?!?
陳思從小丫的嘴裡知道製茶的火候很重要,所以他不再堅持,不過他也沒回去睡覺,留在院子裡陪著小丫爹。
這回有了空閒,終於有時間能說幾句話。
問到這個焙火的過程,小丫爹說:“你可別小看這個焙火過程,它可是武夷巖茶特有的過程、對增進湯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氣熟化等有很好效果,這個過程對火候的要求也極爲講究,差了火候,茶葉的質量就會差很多。
過了好長時間,陳思才知道原來正在製作的茶葉,就是武夷山區聞名中外的特產“大紅袍”。
“原來武夷大紅袍的製作工藝這麼複雜!”陳思對小丫爹感喟道。
“還有呢,等一會,還得趁著熱裝箱,這也是我們大紅袍的特色之一哦!”
小丫爹邊在各個籮筐上邊嗅著香氣,掌握著時間和火候,邊跟陳思說著話。
其實,陳思心裡還有句話他沒敢說“原來武夷大紅袍的製作還這麼累人。”
他想起了家鄉東北的人蔘種植,那種辛苦程度也絕不比大紅袍的製作差一點。
不僅因爲大量過度的採挖使野山參的資源枯竭了,現代人口激增後大量的市場需求也不是野山參的自然產量能夠滿足得了的,所以人們只好尋求一種替代方法。
經過多少代的努力,現在終於實現了人蔘培植的人工種植化,那樣種植出來的人蔘,被人們稱爲“趴貨”。
雖然趴貨的藥用價值無法比擬傳統的野山人蔘,但也滿足了藥材市場對人蔘的市場需求。
之所以被叫做趴貨,是因爲種植參在生長週期的某一階段,參農是需要趴在地上纔可以培養得好的。
——種植參在兩三年後,因爲土壤的肥力下降和土壤中病蟲害的增加,需要移栽到新的土地中去才能夠保證人蔘的成活率和質量,所以必須得進行移栽,並且在移栽的過程中不能損傷人蔘的一點點根鬚,損傷了根鬚會使人蔘的營養成分流失很大,並且會因爲品相不好了而價格大跌。
所以移栽的時候,參農得趴在地上,全神貫注,費時費力的把人蔘“請”出來。
因爲這個艱辛的過程,所以現代被人種植出的人蔘,被稱作“趴貨”。
到了今天,陳思才知道,人蔘和茶葉不僅都喜歡相同的自然環境“陽巖陰下”,更都是需要如此的辛勞,才能夠生產出來,看來珍貴的東西都需要用心的呵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