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507|H:290|A:L|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35/20/1933342635046293232536250130403.jpg】】】
UC0094年,阿納海姆馮·布朗分公司開啓全身精神感應骨架測試機計劃,爲趕上競爭對手格拉納達分公司的開發速度,而選用已有的新人類專用機作爲開發基礎,本機與泰坦尼亞即被選中。
相比泰坦尼亞只是更改一下引擎、武器等元件,本機的變動更大。工程師除像泰坦尼亞一般改裝最新型引擎外,還在其雙腳踝和雙膝的裝甲下增加噴射口,提高其之機動性。隨後,又對浮游炮、炮劍兩用光束劍進行改造。
這時間,工程師兼取了ZZ高達、卡碧尼MK-2等機體的武裝,將浮游炮改裝爲可變爲直射模式和散射模式的複合武裝,並增加了回收充電功能。又決定採用ZZ高達的高能光束劍技術,使炮劍兩用光束劍達到ZZ高達的高能光束劍的功率。
開發過程末期,蕾娜斯站在機師立場提議:“既然新型浮游炮能展開散射模式,出力更大的光束劍爲什麼不行?”由於已有浮游炮改造的經驗,工程師很快將提議變爲現實。
最後,卡碧尼的炮劍兩用光束劍在光束炮模式下,不但能發射不輸於標配光束槍威力的集束光束,還能展開猶如霰彈攻擊的八道原型散射光束。即使是出力不及光束炮模式的光束劍模式,也堪與昔日ZZ高達的高能光束劍相比。
經過這些改造,外加卡碧尼原有的良好結構設計,新卡碧尼的性能理論上已超過UC0093年的沙扎比和RX-93ν高達,甚至有工程師信誓旦旦地說:“即使面對夜鶯和HI-ν高達,也能不落下風。”
然而,新卡碧尼也有不少弱點。自身推進劑不多,無法長途奔襲,遠距離戰需要搭乘飛行甲板;浮游炮出力不高,難以一擊射穿ABC塗裝;炮劍兩用光束劍只有在腕內與本體反應爐連接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強大破壞力,若改用雙手持劍,威力將大打折扣。
即使有種種缺點,新卡碧尼仍不失爲一架強力機體。UC0094年第一次戰鬥,對手爲同期建成的泰坦尼亞,最終其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可見卓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