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論道(三)

四千號人圍在白玉廣場三面並不覺得擁擠,早有道宗典客司弟子提前搬來百餘張玉石座椅,供各宗門宗主或身份修爲(wèi)高絕的散修高人落座。至於一般弟子,則只能站在本宗掌門身後。

廣場三面,祖師殿座南面北,北面即爲(wèi)上山入口所在。一般的觀禮門派被安排在東西兩側(cè),一般來說,親近道宗的多是在東側(cè),而懷有別樣心思的則多在西側(cè),搖擺不定的穿插兩者之間,修行界的大體形勢竟在這一方白玉廣場上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南面掌教殿前的廣場上,臨時搭建起一方白玉高臺,臺分兩層,第二層上僅有的三把座椅全部空懸,分別象徵三教三位教主的存在。第一層上按東西方向各放有九把座椅。東側(cè)爲(wèi)道宗七位峰主之座,此刻僅五席有人,天璇峰主無塵與開陽峰主天塵並未參加。而西側(cè)也有五人,分別爲(wèi)佛門蒼雪大師、秋月禪師、劍宗慎刑司掌司張重光、魔教東長老李詡、魔教聖女秦穆綿。

清塵真人身穿玄黑色的華美道袍,上以暗紋繡山川草木,邊角則飾以龍鳳紋絡(luò),腳踏白蓮黑底步雲(yún)履,白髮白鬚,天風(fēng)襲來之際,袍袖飄搖,愈發(fā)顯得仙風(fēng)道骨。此刻作爲(wèi)****主持人,清塵真人持了一柄銀絲拂塵,從座椅上起身,先是稽首一禮,然後道:“論道法會始於本宗四代掌教,至今已有三十六屆,一千二百餘年,是爲(wèi)諸宗門論道演法提供一處交流所在。本屆論道****本應(yīng)由本宗掌教真人親自主持,無奈掌教真人閉關(guān)在即,無法分身,還望諸位同道海涵,貧道不才,受掌教真人之所託,將勉力主持本屆論道法會。”

諸宗掌門紛紛起身還禮,言道清塵峰主過謙了。

蕭煜既然上岸,也就沒有急著返回道閣,而是站在廣場邊緣,遙望****道場。此時清塵真人的長篇大論講完,已經(jīng)進(jìn)入到論道的步驟,青塵真人與毒師李詡各居其位,準(zhǔn)備坐而論道。

全場靜寂無聲,視線已經(jīng)全部落到青塵與李詡的身上。道宗千年聲望,魔教幾百年積威,如今在道宗主峰都天峰,對手又分別是道宗第一峰主天樞峰主和魔教中的東長老,這等場面,可謂百年難遇。

兩人各自望了對方一眼後,便轉(zhuǎn)過頭去,良久無言,大約過了一刻鐘的功夫,作爲(wèi)客人的李詡率先開口,平淡說道:“天下皆知美之爲(wèi)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wèi)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wèi)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wèi)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此爲(wèi)論道之用典,因爲(wèi)李詡是客,故而由他提問,也由他用典。而李詡所用典籍竟是引用了道祖所著的《道德經(jīng)》,也就是道宗的根本經(jīng)典之一。

大概意思是:天下人們都知道美之所以爲(wèi)美,就知道什麼是醜了。都知道善之所爲(wèi)善,就知道什麼是不善了。所以有和無相互依靠而產(chǎn)生,難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長和短相互比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聲相互應(yīng)和,前和後相互跟隨。因此,聖人以無爲(wèi)的原則處理世事,用不言的態(tài)度進(jìn)行教化。讓萬物自已發(fā)展而不先爲(wèi)創(chuàng)造。聖人輔助萬物生長而不據(jù)爲(wèi)已有,對萬物有所施爲(wèi)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聖人這樣不居功驕傲,所以他的功績永遠(yuǎn)不會失去。

前半段不過是論證善惡,而到了後半段則已經(jīng)涉及到聖人之道,李詡僅僅是用典就已經(jīng)人臺下觀禮之人面面相覷。這等題目若是道宗敗了,哪裡還有臉面爲(wèi)三教之首?

千年來,不管如何爭鬥,道宗始終佔據(jù)了正道的名頭,魔教自稱爲(wèi)聖教,卻被道宗貶斥爲(wèi)魔,故而李詡直接以道祖的話來問道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青塵真人一手按在扶手上,微微沉吟了一下後,輕聲道:“非善非不善,無善名,無惡名。如果人人皆善,何來善於不善?莫如名相!”

蕭煜特意找了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觀禮,在他周圍多是一些道藏殿的老朽,原本礙於規(guī)矩不得不來的老朽們在聽到李詡的用典後,就已經(jīng)一個個精神煥發(fā),而在聽到青塵真人的回覆之後,更是兩眼放光。一名老道顫顫巍巍地扶著手杖,對蕭煜說道:“年輕人,你聽懂了沒有?方纔李詡以道祖之言問青塵,青塵則以佛祖之言回覆李詡,老朽我活了這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見這種論道啊,不枉此生啊。”

被老道扯住一截袖子的蕭煜只能無奈苦笑,聽著老道絮絮叨叨的解釋青塵真人這句話的意思:青塵真人很巧妙的繞過了李詡的聖人之道,而是從善惡上著手,反駁李詡,道宗之所以爲(wèi)善,是因爲(wèi)有惡,萬物本就相依相存,若無惡,何來善?至於誰爲(wèi)惡,已經(jīng)不言而喻。

李詡臉色不變,繼而問道:“何爲(wèi)善?何爲(wèi)惡?”

李詡的聲音並不大,但卻聲聞全場,直接將這句話印入在座諸客的心間,當(dāng)李詡清淡平靜的聲音在蕭煜心頭響起的時候,蕭煜微微吃驚,他畢竟修行過神魂之術(shù),單從這道聲音上就已經(jīng)可以感覺出,逍遙神仙開闢紫府識海,修煉上丹田是何等威力,逍遙境界之下在神魂上根本無法與逍遙神仙相抗衡。

青塵真人面無表情,同樣聲聞全場道:“善我者善,惡我者惡。”

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似乎已是近乎魔,但若仔細(xì)品味,其實不然。拿最簡單的比方來說,蕭煜對於林銀屏,無疑是善的不能再善,可若是對於鄭帝,可就是亂臣賊子當(dāng)誅,惡得不能再惡。可見善惡無定數(shù),因人而異。

青塵輕聲道:“道宗之所以爲(wèi)善,是因道宗爲(wèi)天下人之善,故而天下人善道宗。”

青塵此言一出,整個人似乎已與整座都天峰融爲(wèi)一體,道宗千年修行領(lǐng)袖之威勢滾滾而來,即便是李詡也微微變色。

這一瞬間,蕭煜腦海中忽然浮現(xiàn)出這麼一句話。

挾泰山以超北海。

李詡手中出現(xiàn)一柄黑玉盤龍短杖,橫放膝上,緩緩開口道:“若逆勢而動,善何存焉?”

李詡聲音如一道悶雷,震得山石滾動,樹木搖晃,更令人震驚還是所說內(nèi)容。此言卻已經(jīng)是直指道宗的千年大計。

此時白玉廣場上已經(jīng)針落可聞。

青塵沉默許久,過了足有一炷香的時間,才擡頭答道:“善之所在,勢也;勢之所在,善也。得勢,則名正,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故善存焉,勢所乘也。”

青塵此言變相承認(rèn)了李詡言之有理,但卻否認(rèn)道宗逆勢而動。

青塵接著問道:“何爲(wèi)勢。”

李詡不假思索道:“衆(zhòng)者爲(wèi)勢,若衆(zhòng)者不從,則爲(wèi)逆勢。”

青塵真人道:“從衆(zhòng)?衆(zhòng)從!”

說到這裡,青塵真人與李詡的論道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誰也不能說服誰的僵局之中。

此次論道不敢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絕對是百年難見了,李詡身爲(wèi)魔教長老卻處處以道宗經(jīng)典相問,以大勢正道相壓,而身爲(wèi)道宗長老的青塵則分別以佛門、儒門乃至魔門之語作答。

修爲(wèi)到了逍遙神仙這一步,對於天道已經(jīng)有了各自的感悟,心志堅韌不爲(wèi)外物所動,已經(jīng)不是言語可以改變的,若是真能改變,不是大徹大悟便是墜境落凡塵。

清塵真人走出一步,打破僵局道:“論道至此。”

青塵真人從座椅上起身,做點睛結(jié)語:“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李詡以道德經(jīng)始問,青塵真人則以道德經(jīng)結(jié)束。

蕭煜站在原地,搖了搖頭,“荒兮其未央哉?”

第34章 烤黃羊第14章 往來第92章 顧命第113章 新王第333章 秋雨淒冷第41章 刺客第234章 國事第60章 天下督撫入京第29章 大名府南謹(jǐn)仁第21章 兩刀一劍第261章 趙無極第277章 塵埃落定,大勢所趨第243章 仙人落凡塵第59章 各自逃命第315章 上官仙塵的劍第287章 秋獵(七)第181章 完顏弘第113章 隨我去東都第83章 棺材第168章 且自安心去,多說無益第228章 那年冬雪第26章 菩薩金身第161章 稽首可叫大地浮沉第127章 姻緣第54章 星空裡的星辰第5章 回家第200章 大梁之盟第25章 九字真言第109章 一拳第10章 崑崙五千裡(上)第75章 怪異的浩然氣第174章 千里下江都(八)第345章 江湖無神仙(下)第64章 那本書第130章 迴夢(上)第109章 入城第248章 中州第113章 隨我去東都第220章 聖子第286章 秋獵(六)第171章 千里下江都(五)第325章 功德圓滿第169章 姻親第8章 見掌教(下)第41章 刺客第8章 受禪壇第351章 大夢平生第183章 親上加親第52章 修行者的價值觀第90章 血祭雷光,捨身成佛第130章 母子父子第37章 夜宴夜話第45章 西涼州第191章 前途無量第322章 江南士族第248章 中州第256章 鎮(zhèn)魔井第182章 八絕第3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72章 神仙第35章 心魔第104章 夜幕下的暗衛(wèi)第253章 中州謀劃(五)第269章 天時地利第158章 金帳升帳第154章 一拳兩劍,陸地龍捲第118章 其心可誅第267章 梅山梅山第25章 草原上的格桑花第92章 談古第116章 赳赳武夫第270章 人仙之道第76章 雨中來客第148章 定風(fēng)波(九)第261章 重返逍遙第57章 我叫林寒第55章 事終第142章 拼命第23章 摩輪寺長老的恐懼第238章 過去未來(上)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310章 青冥宮中第138章 渡劫天人第70章 不放棄,戰(zhàn)與逃第134章 再去草原(四)第85章 金丹大道第31章 馬蹄聲起第30章 苦苦相逼第106章 走西口第135章 敦煌第217章 孫知化第30章 進(jìn)軍西涼第302章 江北一統(tǒng)第177章 玄壇上第148章 一身寶光壓萬鬼第175章 化沙爲(wèi)兵第4章 駐馬店第33章 鐵槍無敵第127章 黑白與林城第132章 再去草原(二)
第34章 烤黃羊第14章 往來第92章 顧命第113章 新王第333章 秋雨淒冷第41章 刺客第234章 國事第60章 天下督撫入京第29章 大名府南謹(jǐn)仁第21章 兩刀一劍第261章 趙無極第277章 塵埃落定,大勢所趨第243章 仙人落凡塵第59章 各自逃命第315章 上官仙塵的劍第287章 秋獵(七)第181章 完顏弘第113章 隨我去東都第83章 棺材第168章 且自安心去,多說無益第228章 那年冬雪第26章 菩薩金身第161章 稽首可叫大地浮沉第127章 姻緣第54章 星空裡的星辰第5章 回家第200章 大梁之盟第25章 九字真言第109章 一拳第10章 崑崙五千裡(上)第75章 怪異的浩然氣第174章 千里下江都(八)第345章 江湖無神仙(下)第64章 那本書第130章 迴夢(上)第109章 入城第248章 中州第113章 隨我去東都第220章 聖子第286章 秋獵(六)第171章 千里下江都(五)第325章 功德圓滿第169章 姻親第8章 見掌教(下)第41章 刺客第8章 受禪壇第351章 大夢平生第183章 親上加親第52章 修行者的價值觀第90章 血祭雷光,捨身成佛第130章 母子父子第37章 夜宴夜話第45章 西涼州第191章 前途無量第322章 江南士族第248章 中州第256章 鎮(zhèn)魔井第182章 八絕第3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72章 神仙第35章 心魔第104章 夜幕下的暗衛(wèi)第253章 中州謀劃(五)第269章 天時地利第158章 金帳升帳第154章 一拳兩劍,陸地龍捲第118章 其心可誅第267章 梅山梅山第25章 草原上的格桑花第92章 談古第116章 赳赳武夫第270章 人仙之道第76章 雨中來客第148章 定風(fēng)波(九)第261章 重返逍遙第57章 我叫林寒第55章 事終第142章 拼命第23章 摩輪寺長老的恐懼第238章 過去未來(上)第178章 千里下江都(十二)第310章 青冥宮中第138章 渡劫天人第70章 不放棄,戰(zhàn)與逃第134章 再去草原(四)第85章 金丹大道第31章 馬蹄聲起第30章 苦苦相逼第106章 走西口第135章 敦煌第217章 孫知化第30章 進(jìn)軍西涼第302章 江北一統(tǒng)第177章 玄壇上第148章 一身寶光壓萬鬼第175章 化沙爲(wèi)兵第4章 駐馬店第33章 鐵槍無敵第127章 黑白與林城第132章 再去草原(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石阡县| 邹平县| 六枝特区| 雷山县| 巫溪县| 铁岭市| 景泰县| 平武县| 绥芬河市| 庐江县| 福贡县| 固阳县| 绥芬河市| 太康县| 萨嘎县| 灌云县| 崇礼县| 尚志市| 德江县| 普兰县| 西乌| 若尔盖县| 晋宁县| 孙吴县| 西青区| 龙门县| 年辖:市辖区| 泰兴市| 南江县| 通道| 宣威市| 武夷山市| 商洛市| 阳城县| 金乡县| 定结县| 且末县| 尚义县| 安新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