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要來了,而且這貨的大腿看似很粗,抱一把說不定很爽……只可惜這條大腿偏偏是條胡人的大毛腿,好抱不好聽,而且抱完了後患無窮,所以老鄭只能滿心遺憾地對著老王的大毛腿嚥了咽口水,然後戀戀不捨的將目光移到別處。
既然王世充不可託付,那麼老鄭家接下來的選擇無非是或坐視楊王二虎相爭,或幫助楊霖打跑甚至幹掉王世充,或者乾脆想辦法引入第三方勢力,把楊王統統趕走。
可是這幾條道哪一條都不好走。鄭家如果坐視楊王相爭,要是楊霖贏了那麼現在的情況一切照舊,對於鄭家的處境全無一點改善的餘地。要是王世充贏了那就更麻煩,畢竟老王不值託付而且危險對鄭家來說已成定論,趕走楊霖這隻餓虎再招來王世充這條惡狼只能讓形勢變得更加糟糕,說不定鄭家到時還得求爺爺告奶奶找人來再把王世充攆走。可這個人是那麼好找的?要是能找到老鄭早就求上門去了,還用等到現在?
鄭元壽躊躇了半天還是不知道該咋辦,便問計於族弟鄭善果。他的這位族弟一向沉穩幹練,雖無急智卻也是老謀深算之人,所以小鄭捻著鬍子沉吟了大半天,終於冒出了一句話:
“大兄,你可曾想過重施故技?”
“故技?什麼故技?”
老鄭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小鄭卻毫不著急,慢悠悠的繼續捋他的鬍子,良久才又微笑道:
“大兄主持族務日理萬機,想不起這一出也不奇怪。小弟說的自然是雪中送炭之計。”
老鄭一聽這話就火了,怫然道:
“你就別跟我提這茬,一提起這事愚兄就全身腦袋疼,那個混蛋小子!”
小鄭毫不介意,呵呵一笑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那小子性情頑劣莽撞又涉世太淺,自然不能領會大兄的深意,不過這回此子算是出門逢大雪,路險無處行,大兄若是再送一回炭嘛,小弟以爲即便此子目盲耳聾也絕不致視而不見,必然對我鄭家感恩戴德。”
“哦?賢弟且細細道來。”
“大兄也知,家父乃是將門出身,小弟也曾隨當今天子江南平叛、西征吐谷渾,對兵事也算略知一二。當下的形勢,因爲蕭銑數次出兵侵擾南陽、淅陽,楊霖那小子又是個不肯吃虧的,所以發兵南下征討。在東都周邊,他的兵馬又分置東西兩頭提防翟讓和屈突通,導致中腹空虛,顯然對王世充來襲之事一無所知且毫無防範。而據報王世充在樑郡遁身已逾數日卻遲遲未見現形,偏偏近日來滎陽、滎澤、管城、圃田、陽武等地突然出現了頗多行跡可疑的陌生面孔,這隻能說明一件事——王世充已經潛伏於滎陽附近,正在探查滎陽的軍情和佈防。
小弟曾聞王世充此人好賭成性卻行事謹慎,而他此來若要成事,一則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二則需要兵貴神速一路勢如破竹攻至東都城下。因此他必然會先探明楊霖那小子的虛實,然後避實就虛一鼓而破。所以依小弟之見,此人必會置陽武之李君羨大軍於不顧,率先搶佔無兵可守的圃田、原武、管城或滎陽,以此爲根基留小部兵力力阻李君羨之援軍,主力或直插百花谷或繞道汜水直撲東都。東都附近此時只有萬餘人馬且全無戒備,王世充說不定就因此大功告成了。”
“所以賢弟的意思是欲破王世充,則滎陽必守?”
“大兄高見!”
“可是滎陽沒兵啊!要不愚兄趕緊派人去給李君羨和房玄齡告警?”
“萬萬不可!一旦示警,李君羨勢必急速回援搶在王世充前頭,東都方面也必然戒備森嚴,屆時王世充無機可趁只能無功而返。這樣一來我鄭家雖然有功,卻非顯著,起碼也無救人於水火之效,以楊霖那小子的性情,即便感念,也非重恩。這樣做,對我鄭家來說,絕非上策。”
“既不示警,滎陽又無兵,那還怎麼守,難道要我鄭家來守?”
“大兄此言大善!”
老鄭這回徹底被小鄭氣著了,手哆嗦著指著他的鼻子一句話都說不出——憑什麼啊!我老鄭熱臉貼人家涼屁股上不是一回兩回了不說,那小子還屢次三番的對鄭家下黑手,奪田產、掠人口、罷官職,這要換在以前老鄭早派人弄死這小子一百回了!雖然如今形勢比人強,鄭家對那小子奈何不得,還得舔著臉往上湊,可也不至於付出這麼大代價死乞白賴的獻媚啊!
小鄭卻毫不介意,只是輕輕的握住老鄭的那隻手,長嘆一聲道:
“大兄啊,值此亂世我鄭家再不振作必會就此家道淪落,就憑這個,再大的代價我們也得付,要賭就得賭一把大的!”
“即便你說的是,我鄭家也無兵可用!”
老鄭還在置氣,小鄭只得繼續相勸:
“大兄說笑了,我鄭家雖不比當年,但是一時半晌間湊出數千族兵卻非難事。而且小弟的意思是,上次楊霖那小子陰了咱們一道,這回咱們不妨小小的回敬一記,而且保證能回敬得他有苦難言還得給您感恩戴德。”
“賢弟有何妙計?”
以前淨在楊霖那裡吃癟的老鄭聽說這回能小小的報復一下,眼睛頓時就亮了。小鄭見此情景心下一寬,便湊到老鄭的身邊耳語起來。
須臾,老鄭也跟著長嘆一聲道:
“賢弟高見。可是即便如此,我鄭家子弟這一遭也少不得大爲折損。若是這一步走錯或是事有不諧,愚兄還有何臉面在泉下面對列祖列宗啊!”
“大兄多慮了。我鄭家子弟平日裡錦衣玉食,高人一等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即便是小弟或大兄您,如舍一己身而利於全族,難道還會退縮嗎?”
“自然不能!若能使滎陽鄭氏傲居天下士族之首,即便現在便取下愚兄這顆項上人頭又有何妨?”
“這便是了。大兄可還有其他疑慮?”
“居然發動舉族之力爲那個混蛋小子抵禦王賊,何不選擇莆田和原武據守?一來此二城屯糧甚豐,可防止城破資敵。二來守此二城則王賊便無立足之地,我鄭家的損傷也能少些。三來滎陽畢竟是我鄭家根基,一旦爲戰禍所毀……”
“大兄還是拘泥了。王賊確實會先取圃田和原武,可是我們若是守住了這兩城,王賊就沒了立足之地,又無糧秣輜重補充,如何擋得住李君羨的回頭一擊,又如何威脅東都讓楊霖那小子膽顫心驚?這一戰,城必守,戰必狠,而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鄭家必須獨立支撐和主導整個戰局,而且……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就沒有比滎陽更合適的決戰之所了。”
“是了是了!愚兄還是老了,生死都看得開,卻在這些細枝末節上抹不開……便如你說的去做吧!”
於是老鄭小鄭兵分兩路分頭行事。老鄭作爲族長,授權小鄭全權主持鄭氏一族的兵事,鄭善果也不客氣,立刻召集族中長老和各房管事,下令三日內滎陽務必募齊七千族兵、滎澤最少也得湊夠兩千人。與此同時,發動全族乃至全城之力,迅速加固城防、構築工事、蒐集守城器械及物資以供調用。
鄭元壽也沒閒著,召集了全城有名望的鄉紳耆老、大小宗族的族長開會。
鄭家是滎陽真正的主人,就算朝廷派來的太守、縣令之類的地方官,如果沒得到鄭家點頭那也沒法上任,就算上任了也是泥菩薩一尊屁事管不了。楊霖來了以後不理鄭家這一套霸王硬上弓,倒是把鄭家修理得不輕,可是除非以刀兵加身的威壓之勢,老鄭家說的話還是沒人敢當耳旁風。所以這回老鄭一發話,不管是跟鄭家親善的還是沒什麼淵源的,甚至當初跟著楊霖這個二百五起鬨、爲虎作倀欺負過老鄭家的,這會兒也沒一個敢不來的。至於說老鄭家的話聽不聽可以另說,但起碼這個面子在滎陽這塊地面是沒人敢不給的。
不過平日裡拽得跟二五八萬似的鄭元壽這回看上去倒是挺和藹可親,而且等人到齊了二話沒說先讓人擡上來幾個大箱子,箱子一打開大傢伙的眼都直了。爲啥呀,因爲箱子裡裝的都是地契,老鄭家的地契!
老鄭家的地契怎麼就能讓大夥這麼大驚小怪的?還別說,這事確實挺見鬼的。
當初楊霖蠻不講理的頒佈三道法令,勒令滎陽的大小地主們到官府置換地契、重新丈量土地,老鄭家作爲滎陽最大的地主,而且剛剛送炭不成倒碰了一鼻子灰,正跟楊霖慪氣,哪肯如他的意?所以壓根就沒理這個茬。鄭家不出頭,楊霖當然也不會罷休,乾脆直接開出新的地契,把鄭家的地給分了個七七八八。分到鄭家土地的各族各家心裡是又喜又懼,喜就無需解釋了,這年頭土地纔是最大的財富,誰發財了會不高興?懼也不奇怪——滎陽這塊地面就是邪性,皇帝都能輪流做,偏偏在滎陽永遠是老鄭家坐莊說了算。現在楊霖正得勢,鄭家不敢直攖其鋒,可萬一楊霖倒黴了、失勢了甚至滾蛋了,到頭來說了算的還不是人家老鄭家?那時候秋後算賬時一定的,問題是這個賬誰跟老鄭家算得起?
這麼長時間以來鄭家一直沒有對各家挖牆腳這事表態,所以人人的心都在半空中懸著,現在老鄭敢把地契亮出來,難道那位看上去挺威風的楊大將軍這麼快就完犢子了?
誰知更讓衆人的驚掉了一地下巴的是,老鄭居然當衆宣佈楊霖頒發給大傢伙的地契——鄭家認可了,而且要當場把新的地契無償置換給大夥!
太陽從西邊出來啦?沒有。那一定是老鄭犯了失心瘋了,否則這天下哪來的這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