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的學生,都免不了捂嘴偷笑。
溫惠來到神醫的房間,關於學徒的資料,都是放在一個暗格裡面的,這幾年,周國、秦國善醫堂裡面是添加了不少畢業大夫的。
不過這幾年評判的時候,她不在,都是神醫弄的,神醫的人品他還是信得過,他選出來的人,應該也差不到哪裡去。
手中有十四份地契,溫惠選出了五十六個人,每四人一組。
這四人爲首的是資料比較老,當過副堂長的人,接下來是吳國的人,另外兩位則是秦國人和周國人,算是個大混合了。
人事變動安排,很快就通過信鴿安排去了各個善醫堂,被點名的人,都紛紛往惠城而去。
溫惠也點了一千紅羅剎,五千武家軍,讓他們護送糧食,前往吳國,並且幫助善意堂的人 建造善醫堂。
每四個人負責的地址也都確定下來了,便是開始出發了。
吳國的邊境處,可以說根本沒有什麼守城兵,混亂不堪,民不聊生。
他們的進入也根本招不到任何軍隊的反抗,一些老百姓和聚衆鬧事的人,那就更不用說了,看到武家旗、以及紅羅剎的打扮,以及六千人,就都不敢去惹了。
而善醫堂的人,也按照他的囑咐,先在那地盤開設起粥篷來,給城裡面的百姓施粥,鼓勵來百姓們伐木蓋起善醫堂。
百姓們得知是善醫堂,而且有東西吃,完全就是對溫惠感激涕零了,都自發的幫忙伐木蓋善醫堂,然後一同吃大鍋粥。
這個點留了兩百武家軍,相當於兩個營的兵力,也留下了足夠他們吃的糧食,還有施粥的糧食。
其他人的就護送著糧食繼續向前進了,接下來的三個城都是沒有遇到守城兵。
在接下來就遇到了,這裡是吳國原有的土地了,不是從趙國搶過去的土地,其他四個城市都是趙國原來的城市。
這四個城市在原先就是比較貧窮的,裡面大部分是趙國的人,當然也有少部分的吳國人,不過都是以主子的身份。
這次的饑荒爆發,這些以主子身份自居的人,就是都遭受到了搶劫的。
守城門的士兵看到有大批人馬靠近,便是趕緊關閉了城門,回去稟告守城門的將領了。
守城的將領看到是武家軍的旗幟,便站在城牆上,大聲問道:“不知武家軍,前來何事?”
“我家王爺聽聞吳國發生饑荒,竟然是有易子而食的事情發生,特意叫我等帶糧食前來,在 吳國建蓋善醫堂。”定遠將軍高聲說道。
城門上的將領自然是看到了那被護在中間的馬車了,那一袋袋的都是糧食。
再想想百姓餓的都開始搶他的府了,在鬧下去,他這恐怕也是要遞摺子,告訴皇上,這裡有反叛了。
“既然是友軍,那便開城門吧。”將領說道。
“將軍,他們是那個妖女的人。”一個士兵小聲說道。
將領伸手敲了一下士兵的腦袋,說道:“蠢!如今當然是城中百姓生命更加重要!你能弄來那麼多糧食給百姓吃?不逼著百姓因爲飢餓而造反?”
“您這也太高看我了。”士兵笑的一臉憨厚的說道。
“但是人家能!妖女也是有妖女的本事的,要不然能蠱惑皇上非嫁她不行?把男子的臉都丟盡了,哎……開城門去。”將軍說
道。
順利進入城中,百姓們得知是善醫堂,早將妖女之說給拋在腦後了,紛紛去排隊拿粥,幫著伐木蓋屋子。
更何況還有一個五子樓的存在,這事情一發生,那便是各種宣傳溫惠的好,當然這都是很隱晦的通過前來玩的人口中說出去的。
基本是快要到達另外一個城鎮的時候,事情就已經在這個城裡傳開了,所以基本是日盼夜盼善醫堂的到來。
所以守城兵根本就無法阻攔善醫堂、紅羅剎、武家軍的進入。
不過是短短半月,善醫堂就迅速得到一片好評,溫惠的民生也從之前的妖女,變成了心慈仁善,體恤百姓的好王爺。
在有五子樓各種宣傳溫惠封地內的事情,說什麼人家都有身份證,說什麼百姓受了委屈,都能去衙門伸冤。
之前傳旨的欽差弄傷了百姓,溫惠硬是讓周文帝陪了銀子才肯罷休。
鼓動的吳國百姓恨不得去做溫惠封地內的百姓。
在這種時候,五子樓就開始在放出消息,引導輿論,開始說吳孝賢就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經營好國家,纔想將國家交給溫惠這樣一個賢明的人手中。
百姓之間也都是傳開來,守城兵、守城將領、衙門、城主府、那根本就是沒辦法阻止的事情,甚至這些關鍵位置的人,都是被五子樓給洗腦了,覺得溫惠是個賢明的君主。
關於溫惠女子當君主的事情,也基本是沒什麼反對的聲音了。
統統都被五子樓給洗腦了,那句標準的:你不是從女人肚子裡面爬出來的?憑什麼看不起女人啊?
已經是成爲女子之間非常流傳的話。
大家的思想,也都趨向於有本事的人才能帶領百姓過好日子,拋開性別偏見了。
事情傳入都城的時候,在吳國也就只有都城,以及周邊的兩個城,還沒有善醫堂。
其他地方早已經是被善醫堂迅速佔領,快到那些朝中大臣根本來不及去注意。
快到那些邊疆的城主們的快馬加鞭的信纔剛剛送到吳孝賢的手中。
吳孝賢看著快馬加鞭的來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說道:“不愧是朕看中的女人啊。”
將八百里加急的信件,直接甩在那些老臣的臉上,說道:“你們看看。”
老臣細細看過,跪下來,一邊哭一邊大喊道:“天要忘我吳國啊,此女蠱惑皇上,如今又來蠱惑我吳國百姓。”
吳孝賢聽的嘴角直抽搐。
扶桑默默的拿起書信看過,嘴角揚起一抹笑意,說道:“惠王的本事,老夫從不否認,也自愧不如。”
“丞相?你也如此說,天真要亡我吳國不成?”那老臣看向扶桑說道,這是三代老臣了,可以說對吳國忠心耿耿,也是一把年紀了。
就因爲他的愚忠,而且一把年紀了,吳孝賢才不好動手,所以就完全視若無睹了。
當然之前還有個性格剛烈的老臣,因爲吳孝賢的不理,直接撞柱子了,不過命大,硬是被御醫給救回來了。
然而就是那樣,他還是需要躺在牀上安分了,因爲撞的人事不分,有些癡呆了。
就因爲這樣,那些真的愛吳國的老臣的反對之聲才更加高漲起來。
然而扶桑也是那反對的一派人,不過又有所不同,他是很支持娶溫惠做皇后的,不過不支持
吳孝天倒插門。
“吳老此言差矣,扶桑實話實說,惠王年紀輕輕便設立了善醫堂,不管她是收買人心,還是如何,她終究是救助了百姓,而你我在她那個年紀的時候,還是在死讀書,讀死書呢,就這一點,她就比你我要強。”扶桑說道。
然後嘆口氣說道:“更別說她能攻破我無堅不摧的象羣了,老夫至今都難以想象,那是 什麼武器,破壞力如此之大,擁有此武器,若她有野心,天下恐怕也都會落入她手中。”
“她不會用這種辦法,若是強硬了來,這天下早就是她的了,她要的是人心服口服。”吳孝賢說道,滿臉的自豪啊。
扶桑則是滿頭黑線啊,心中默默的想:皇上,你自豪個毛啊?
“可皇上這一國皇上倒插門,實在是太過荒唐了,而且此女絕非善類,吳國交到她手上,恐怕就不再是吳國了。”扶桑看向皇上勸道。
“皇上三思啊。”一衆老臣跪下來說道。
吳孝賢這些日子以來,聽到最多的就是皇上三思啊,聽的頭都大了。
不過今日溫惠所做的事情,給了他一點啓發,一味的不理也不是辦法,便說道:“朕三思過了。”
然後也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看向衆人說道:“惠兒她確實比朕更適合當一名賢明的君主,饑荒這事,你們都避之不提,咬著惠兒不放,結果人家卻做了你們該做的事情,你們有何臉面說她的不好?”
“饑荒還並不是什麼嚴重,嚴重的地方不過是趙國之前的地方,而我吳國境內的地方,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畢竟馬上就可以春耕了。”吳老說道。
“這便是胸襟問題了,惠兒能夠來給我吳國百姓糧食,我們卻連收復了的趙國都不管不顧,吳老的胸襟太過狹隘了。”吳孝賢說道。
吳老的臉也是紅了起來,說道:“老臣愚昧了,然而就算是如此,您也不能嫁給她,還將吳國給她啊。”
“真正賢明的君主,大臣,都是爲老百姓服務的,吳老去問問那些設立了善醫堂的地方百姓,他們恨不得朕早日嫁過去,好讓他們當溫惠的百姓。”武孝賢笑著說道。
“這不可能,百姓也是一片議論,都在說溫惠是禍國殃民的妖女呢。”吳老說道。
“吳老你就是太狹隘,你所說的百姓,難道就是那些只會讀死書的人?”吳孝賢說道。
吳老皺眉,問道:“那該是那些人?這些讀書人可是吳國將來的棟樑之才,而他們也都來自各種各樣的家庭。”
“棟樑之才。”吳孝賢嘲諷一笑,然而問道:“他們棟樑在何處?整日唸叨三綱五常嗎?他們會做什麼?”
“惠兒身邊有個叫百里決的,可謂是能言善辯,能夠從周帝那要來十萬兩白銀,那些你們口中的棟樑之才,哪個能?”吳孝賢反問道,說道這裡的時候明顯是生氣的。
“讀書人,論文只會些詩詞歌賦,根本不懂國家大事,整日拿著家裡面的銀子吃喝玩樂,依朕看,就該將他們都扔到易子街去。”吳孝賢怒道。
見吳孝賢發怒,一衆老臣都沉默了。
“再說說你們,一個個的固守成規,那朕問你們,若是溫惠此時不出手援助,百姓因爲饑荒而造反,你們又該如何?”吳孝賢問道。
扶桑皺眉思考一下,然後回答道:“自然是開放糧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