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

沒有接風酒宴,沒有迎送往來,齊營君臣一入南皮便直奔議事堂商討如何應對曹操伐吳。此刻就見蔡吉坐於榻上,手倚漆器小杌,正俯身在看案牘上的地圖。在她的身旁蔡琰另坐一枰,執筆疾書,將與會諸人議論的內容逐一記錄下來。話說這還是蔡琰第一次參與此等關係天下大局的重要會議。更毋庸說現場還坐著諸如賈文和、田元皓、太史子義、趙子龍等等名滿天下的名士與宿將。蔡琰剛落座時還有些惴惴不安,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很快便發現齊侯麾下的文臣武將皆是坦蕩君子,自己先前的擔憂完全都是多餘的。

就在蔡琰逐漸適應男女同堂論策的同時,林飛已然結合最近得到的情報向在場衆人介紹起了南方的戰況,“六月,曹孟德領軍三十萬自江陵水陸並進順江東下;同月,孫伯符攜水師三萬逆水而上與曹軍相峙於赤壁。”

耳聽孫策竟敢以三萬水軍迎戰曹操三十萬大軍,廳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譁然之聲。然而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卻並沒有讓蔡吉感到意外。須知歷史上曹操南下伐吳時可是對外宣稱“治水軍八十萬衆”。而在這個時空曹操的三十萬大軍雖說在人數上依舊是十倍於東吳,可若論氣勢“三十萬”顯然是比“八十萬”遜色了一籌。此外據蔡吉所知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軍兵力根本沒有八十萬,至多也就二三十萬而已。所謂的“治水軍八十萬衆”完全是曹操拋出心理戰。旨在給江東君臣施加壓力。那麼是什麼讓曹操在這個時空變誠實了?還是另有其他緣由?

抱著此等疑問,蔡吉清了清嗓子開口問道,“曹軍果有三十萬?”

面對蔡吉的問話。田豐不以爲然地笑了笑道,“孟德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不過十餘萬,何來三十萬衆。曹阿瞞又唬人也。”

田豐的說法博得了在場文武的一致認可。這兩年間曹蔡兩家一直都在明爭暗鬥,雙方多少都清楚對方有幾斤幾兩。而將兵力謊報兩三倍也確實符合曹操一貫的行事風格。只是這等規模的兵力不僅遠遜於歷史上的赤壁大戰,甚至就連滅吳都顯得有些夠嗆。

想到這裡,蔡吉由不得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了一句。“水陸十萬豈夠滅吳?”

林飛聽罷深以爲然地點頭附和,“據悉曹孟德此番伐吳乃是受孫伯符修書挑釁所至。倉促間兵力不足也情有可原。”

但坐在對面的太史慈卻不似蔡吉和林飛這般看好孫策,就見他環抱雙臂。神色凝重地說道,“話雖如此,曹軍兵力任數倍於孫吳。江東終免不了一場惡戰。”

眼見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討曹孫兩軍的兵力對比,趙雲忍不住插了一句道。“餘聞江東與玄德公結有盟約。劉使君豈會坐視曹軍攻吳?”

哪知趙雲的話音剛落,林飛便回頭報以苦笑道,“子龍將軍有所不知,數月前孫劉兩家爲奪夷陵,早已兵戈相向。而今劉玄德怕是正等著曹軍攻吳,好尋機渾水摸魚。”

“竟有此事!玄德公怎會如此短視?”趙雲以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連連乍舌。

此時就聽堂上蔡吉突然沉聲斷言道,“劉玄德絕非短視之徒,孫伯符亦非莽撞之輩。孫劉之爭必有蹊蹺。”

在蔡吉看來歷史上的孫、劉兩家爲奪荊州雖爭鬥不斷。但那都是赤壁之戰結束之後的事了。或者更爲確切點說,只有解除了來自曹操的威脅。孫權和劉備纔會有閒工夫互相較勁拆臺。而一旦北方的曹軍大兵壓境,那孫、劉兩家必會拋棄前嫌重新抱成一團共抗強敵。眼下東吳的當家雖由孫權變成了孫策,但脣亡齒寒的道理終究還是擺在那裡。更何況蔡吉相信以周瑜、諸葛亮的智慧與影響力不可能放任自家主公無視曹操威脅肆意背盟內鬥。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眼下在南方發生的種種反常情況必然不會像其表面看著那樣簡單。

堂上諸人雖不像蔡吉那般瞭解原有歷史上的赤壁之戰 。但此刻蔡吉斬釘截鐵的語氣還是感染了在場的文武。就見太史慈眉頭一皺,低頭思慮道,“依主上之意,劉玄德與孫伯符在設計使詐?”

田豐跟著捻鬚含首道,“倒有可能。然曹孟德素來多疑,其又豈會輕易入局?”

田豐這一問可算是徹底問倒了蔡吉。因爲她到現在都沒想明白,曹操那樣一個多疑而又精明的人怎會被孫策一封信輕易激怒,從而做出伐吳的重要決定。還是說曹操已經自負到認爲他可以無視孫、劉兩家的陰謀,直接靠武力強攻下東吳?

且就在蔡吉陷入沉思之際,一直沒有發話的賈詡突然打破了沉寂,“主上,且不論劉玄德與孫伯符有何密謀,曹孟德既已出兵伐吳,吾等終須有所應對。”

蔡吉聽罷賈詡所言,心想:也對,赤壁之戰怎麼個打法那是曹操、孫策需要考慮的問題,而自己這邊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儘快調兵遣將,以便在必要的時刻介入南方的爭鬥,從而爲己方謀取最大的利益。

於是乎,在心中有了腹稿的蔡吉,當即果斷點頭下令道,“文和先生言之有理。正傑汝速速替孤飛鴿傳書錦西,命水師即刻南下龍口待命。”

“喏。”林飛拱手領命。

跟著蔡吉又回過頭向太史慈詢問道,“子義將軍,冀州現下可調多少兵馬爲孤所用?”

耳聽蔡吉要從自己這邊調兵,太史慈卻是手撫長髯陷入了遲疑,“早稷將熟,主上若在此時大肆徵調兵馬,慈恐影響收割。”

話說這個時代的軍隊大多處於半耕半戰的狀態。在不出徵的時候軍隊會在駐地的附近開墾農田種植糧食。等到了收割的季節那更是全軍操起鐮刀四處搶收糧食。想當年曹操和呂布就曾爲搶收同一片麥田而大打出手。

所以此刻的蔡吉並沒有生氣,而是擺著手同太史慈坦言道。“無妨,孤只需精銳一隊。”

這一次太史慈聽罷蔡吉所言當即爽快地答應道,“若是如此。餘可調三千精騎供主上差遣。”

“善!三千足矣。”蔡吉滿意地點了下頭,跟著又向蔡琰吩咐道,“夫人,汝替孤草擬一份軍令,命青、徐各部整裝待命。”

蔡琰擱下毛筆俯身應答,“遵命。”

眼瞅著前一刻還在爲孫策是否能擋住曹操大軍而憂心忡忡的蔡吉,僅一眨眼的功夫便又是召喚水師又是調集精銳兵馬南下。儼然是一副積極備戰的做派,賈詡心頭不由微微一顫。要知道他雖然不看好曹操伐吳,但也只是認爲孫策有六成的勝算。可照蔡吉現在的佈置分明是已經認定曹操必輸無疑。

愕然間賈詡下意識地一擡頭。視線恰好對上了對面的田豐,面面相覷之下,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瞧出了驚訝與狐疑。不過賈詡和田豐最終還是沒有出面阻止蔡吉調兵遣將。在他們看來自家主上的做法固然有些勞民傷財,然則只要能給南方的孫劉打打氣。倒也並非得不償失。

其實眼下像蔡吉這般看好東吳的人還真不多。這不。孫權在得知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伐吳後立刻就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好在此刻他的身邊尚有魯肅作陪。魯肅雖也憂心南方的戰況,但他更信任自家主公的武勇與公瑾的智慧。所以魯肅在替孫權分析了一番局勢之後,便自告奮勇地表示要去面見蔡吉勸說其與東吳聯手抗曹。

魯肅的提議可謂正中孫權的下懷。在他看來蔡吉的實力不遜於曹操,而所謂的曹蔡聯盟也早已名存實亡。只要魯肅能說服蔡吉與東吳結盟,曹操那三十萬大軍便不足爲懼。可是倘若讓曹丕那小子搶先一步遊說蔡吉出兵助曹伐吳,情況可就大大不妙也。尤其是聯想到齊軍水師逼近長江口的景象,孫權頓覺渾身上下一陣顫慄。於是乎,他二話不說便拉起魯肅急匆匆地趕到了蔡吉的下榻之處。只可惜這會兒的蔡吉還在議事廳內同麾下家臣開會。迎接孫權、魯肅二人的恰恰是他們最不想見的曹二公子——曹丕。

“齊侯不在。二位請回!”強忍著拔劍的衝動,曹丕以毫不掩飾的厭惡口吻。向面前的兩位不速之客發出了驅逐令。

然而站在對面的孫權卻絲毫不在乎曹丕散發出陣陣殺意。事實上若非顧及周圍看著的齊軍侍衛,孫權早就夥同魯肅拔劍將眼前這小鬼斬做了肉泥。畢竟只要曹丕一死,曹蔡聯盟便會隨之土崩瓦解。只是當著齊軍侍衛的面誅殺齊侯名義上的未婚夫終究有些不妥。不過若是曹丕暴怒之下先拔劍相向,自己爲求自保一不小心失手刺死了曹家二公子,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靈光一閃之下,孫權當即便皮笑肉不笑地向曹丕挑釁道,“餘等在此等齊侯,干卿何事!”

“你!”曹丕下意識的將右手扶到了劍柄上。

心中暗自一喜的孫權一面朝魯肅打了個暗號,一面伸手指著曹丕的鼻尖冷哼道,“餘乃齊侯坐上之賓,如何見不得齊侯?莫非汝當此地是曹營乎!”

孫權一番言語可謂字字誅心,頓時引得周遭齊兵紛紛衝著曹丕側目而視。曹丕雖說素來口齒伶俐,但是先前的平城之變已令他在齊營成爲衆矢之的。此刻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目光,曹丕只覺有口難辯,不禁下意識地握緊了劍柄。

拔劍!拔劍!速速拔劍!孫權在心中一陣狂呼,卻不想身後忽然響起了蔡吉清麗的聲音。

“孫公子找孤有何事?”

孫權先是一怔,旋即換上了一副笑臉轉身向蔡吉躬身行禮道,“權今日乃是爲了孫蔡聯盟而來。”

耳聽孫權竟毫不避諱的當著衆人的面大談孫蔡聯盟,曹丕頓時氣得渾身發抖。然而此時的蔡吉並沒搭理孫權,就見她信步走到曹丕的面前吩咐道,“子桓,汝先回房去。”

曹丕張了張嘴本還想辯駁兩句,但在對上蔡吉那雙明亮的眸子後,他最終還是低下頭默不作聲地離開了院子。與此同時蔡吉回過頭衝著孫權和魯肅頷首示意道,“二位請進屋一敘。”

眼見蔡吉趕走了曹丕又邀請自己進屋敘話,孫權興奮地同魯肅交換了一下眼神。怎知魯肅卻是一派波瀾不驚的模樣。於是孫權也趕緊收斂起得意之態,隨蔡吉一同踏入了書房。

三人進屋各分賓主坐定後,魯肅長袖一振率先向蔡吉俯身施禮道,“魯肅見過齊侯。”

“子敬先生不必多禮。”蔡吉上下打量了一番魯肅,見其體貌魁偉,舉止端莊而又不失豪爽,不由在心中暗讚了一聲——真不愧爲單刀赴會的偉丈夫。話說魯肅在歷史上官拜橫江將軍成爲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任東吳水軍大都督,但他主要的功績還是體現在外交上。從合縱抗曹到單刀赴會,魯肅一次又一次地運用縱橫之術四處奔走維繫孫劉聯盟,爲後來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倘若沒有蔡吉改變歷史,此刻的魯肅本該是作爲孫權的說客,往來於荊揚兩州之間遊說劉備與孫權結盟抗曹。所以面對眼前充當說客的魯肅,蔡吉不由興致盎然地向其問道,“孤聞曹丞相攜三十萬大軍東進伐吳,不知江東有何自保之策?”

魯肅不動聲色地雙手抱拳朗聲答道,“討逆將軍驍勇善戰,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抗曹。”

討逆將軍乃是朝廷授予孫策的封號,魯肅一上來就將江東的實力吹得震天響,無疑是在給孫策造勢。不過蔡吉顯然不吃這一套。在橫掃了孫權一眼之後,蔡吉饒有興致地衝著魯肅反問道,“哦?貴主既然不懼曹公,又何須與孤結盟?”(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58節曹府夜宴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43節人情債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67節打道回府第11節少年英雄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六節 對癥下藥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45節復仇之火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49節驚天之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68節一份大禮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
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58節曹府夜宴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43節人情債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67節打道回府第11節少年英雄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六節 對癥下藥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45節復仇之火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49節驚天之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68節一份大禮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理塘县| 赤峰市| 宽城| 卢氏县| 灵丘县| 乌兰察布市| 高邮市| 新邵县| 通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鄢陵县| 绥芬河市| 舞阳县| 成安县| 墨竹工卡县| 大安市| 连南| 托克逊县| 昂仁县| 阳朔县| 延吉市| 长海县| 平凉市| 万宁市| 长汀县| 和硕县| 鹤峰县| 屯门区| 仙桃市| 盘山县| 永州市| 扶余县| 柳江县| 长武县| 桦南县| 灵寿县| 南召县| 蓬安县| 泾川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