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

“主上!”管承三步並作兩步追上正要轉身正要離開的蔡吉,嘴裡頗爲急切地問道,“主上,真要放人乎?”

“此事孤意已決。孤要讓遼東軍民知曉公孫升濟非孤所害。”蔡吉說到這裡,回頭看了看灘塗上坐著的人羣,長吁一聲道,“何況那是兩萬漢家男丁。”

除開諸侯之間爭霸天下的矛盾,蔡吉對公孫度本人還是十分欣賞的。話說公孫度割據遼東之初,中原正處一片紛亂之中,激烈的軍閥混戰導致大量中土百姓向邊地遷徙。公孫度作爲割據一方的諸侯,西拒鮮卑,北擊高句麗,替移居遼東的漢家百姓撐起了一片安穩的避難之地,同時也加深了這一地區的漢化進度。所以不管寓居遼東的文人士大夫如何鄙視公孫父子出身低微。公孫度本人在遼東百姓的心目中依舊擁有極高的威望。否則其麾下的將士不會如此用命。

考慮到公孫度已遇刺身亡,其子公孫康又受郭圖挑唆與齊軍惡戰了一場,實力大損的公孫家多半已無法壓制遼東的那些異族。爲了漢家在遼東的基業,蔡吉自然是不想讓遼東的漢家兒郎再妄送性命。

此刻聽罷蔡吉所言來自青州的管承多少覺得自家主上有些婦人之仁。但曾在徐無山與胡人混居的田疇卻是十分清楚蔡吉在擔憂什麼。就見他深以爲然地頷首附和道,“主上言之有理。遼東乃腥羶之地,容不得兄弟鬩牆。”

一旁的辛毗跟著捻鬚分析道,“經此一役公孫康已成喪家之犬,不足爲慮。倒是蹋頓蛇鼠兩端,見利忘義,若不將其嚴懲。不足以震懾宵小。”

提到蹋頓蔡吉的眼中頓時就燃起了一絲溫怒。公孫康雖說混賬,但他的所作所爲歸根結底是爲了替父報仇,倒也算情有可原。郭圖固然陰險,然他與蔡吉本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敵,根本談不上對錯。唯有蹋頓明明已與林飛等人合作多年,享盡了錦西港所帶來的諸多好處,卻僅憑郭圖的幾句花言巧語就背叛了昔日的盟友。更有甚者他不僅伏擊了從錦西趕來的援軍,還命人將齊軍將士的首級砍下在營前壘成京觀耀武揚威。此事令蔡吉至今想來都發指眥裂。正如辛毗所言,若不讓蹋頓付出相應的代價,那往後任誰都不會再將與她蔡吉的盟約當回事。

且就在蔡吉低頭盤算如何給烏桓人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之時。忽見一員小校趕來飛報道,“稟主上,張文遠將軍來援!”

耳聽張遼領兵來援,蔡吉精神頓時爲之一振,當即便領了一干文武出營相迎。不多時果見西北方向上旍旗獵獵。萬馬奔騰。深受鼓舞的齊營剎時就爆發起了一陣山呼海嘯的歡呼聲。

然而在衆將士熱切地目光注視下,爲首的張遼卻是拍馬趕到蔡吉面前飛速跳下單膝跪地告罪道。“末將擅棄平城。至使幷州落入袁逆之手,還請主上治罪!”

蔡吉受困數月對外界的情況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乍一聽聞張遼等人丟了幷州,不由微微一怔愣在了當場。一旁的辛毗見狀趕緊上前替張遼解釋道,“主上明鑑,主上受困之初。幽州空虛,文遠、士元二位將軍棄平城來援,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是啊,袁譚、步度根二賊裹挾東部鮮卑南下犯境。若非文遠將軍等及時回援,則漁陽危矣。”緊隨在後的鮮于輔也跟著附和道。鮮于輔之所以會在這時候插上一嘴,除了撇清之前不應召的責任外,也有向張遼賣好的意思。果然他的話音剛落,張遼的眼中就閃過了一絲感激。

其實就算沒有辛毗和鮮于輔出面,蔡吉也會相信張遼與龐統的判斷。而此刻聽罷二人的解釋,她更是一個箭步上前扶起張遼道,“區區一城一地得失,何足道哉。待孤平定遼東,再與卿回取幷州也不遲!”

蔡吉的一番豪言壯語令張遼不覺心頭一熱,就見他豁然起身,回頭大手一揮道,“押上來!”

隨著張遼一聲令下,兩個力士將一個癱軟如泥的男子丟到了蔡吉面前,後面還跟著數十個像大閘蟹一樣被綁成一串的烏桓人。

“蹋頓!”蔡吉一眼就認出了趴在地上紋絲不動的蹋頓。

張遼則皺起眉頭踢了踢蹋頓,見那廝依舊沒有反應,他只好尷尬地抱拳向蔡吉解釋道,“許是背過氣去也。”

蔡吉擺了擺手示意張遼不必弄醒蹋頓,此時的她已沒有心思去聽蹋頓任何的辯解或求饒。無論無論眼前這些烏桓人有何理由,有何苦衷,他們都將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慘痛的代價。於是在橫掃了一眼面前跪成一排的烏桓人後,蔡吉朱脣微啓漠然宣佈道,“首逆蹋頓誅九族,附逆頭人夷三族。待拿下昌黎城後,將此一干人等車裂示衆。”

蹋頓麾下的頭人多多少少都聽得懂點漢話,那怕不知道“誅九族”、“夷三族”的人聽到“車裂”二字也頓時就明白了自己的下場。一時間哀嚎、求饒、謾罵、詛咒之聲不絕於耳。蔡吉卻只是袖手而立冷冷地看著手下的將士像拖死狗一樣將這些垂死掙扎中的烏桓人拖了下去。

許是蔡吉對公孫軍與烏桓人的區別處理差距太大,一旁的田疇忍不住向其提醒道,“主上以漢律誅蹋頓部頭人三族會否太過苛刻?”

蔡吉聽罷側頭想了想,繼而反問道,“那依胡俗,凡男丁過車輪者皆斬?”

田疇從未聽說胡人有將敵方高過車輪的男丁統統斬殺的習俗,但他也從蔡吉的口吻之中聽出了一絲戾氣。其實蔡吉在脫困之後報復一下反叛的烏桓人本無可厚非。只是烏桓貴族之間大多沾親帶故,蔡吉此番宣佈誅蹋頓九族,夷其頭人三族,幾乎就是要將遼東屬國之中的烏桓貴族一網打盡。此消息一經傳出,留在遼東屬國的烏桓頭人們必定會與齊軍拼個魚死網破。

眼見田疇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樣,蔡吉心知他是怕自己將烏桓貴族逼得狗急跳牆。一直以來中原王朝對周邊遊牧部族的態度都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或是將一些異族的首領貴族請到中原接受漢文化的薰陶。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這些措施都治標不治本,往往摁下了葫蘆浮起了瓢,甚至還養虎爲患。

而蔡吉之所以會提起殺光高過車輪男子的典故,是因爲後世的成吉思汗正是以大肆殺戮其它部族上層貴族的方式逐步統一了草原各部。其實魏晉南北朝的情況也差不多,五胡亂華之後侵入中原的胡人開始互相扎鬥爭奪地盤。北方每一個王朝覆滅,往往都意味著一大批貴族隨之消亡。而驟然失去上層貴族和祭祀的族人則轉而投靠新的強者,並逐漸忘記自己民族的風俗文化。

這並不是說這些北方的異族沒骨氣,而是因爲在奴隸制下一個民族的宗教、文化僅掌握在少數貴族和祭祀手中。一旦上層貴族祭祀被消滅,整個民族都可能被抽去脊樑從而逐漸被周邊其它強勢民族所同化。相較之下華夏文明提倡“有教無類”,華夏的學者更是以教化百姓傳播知識爲己任。所以中原就算曆經王朝更替。華夏文明依舊能夠星火流傳,乃至同化入侵的其它民族。

不過理論終究是理論,不實踐是無法確定是否可行的。因此蔡吉打算先拿烏桓做個表率積累一下經驗。至於烏桓的那些貴族,若不怕死得更慘大可以來試試齊軍的刀刃鋒利不利。想到這裡蔡吉隨即傲然道,“烏桓諸部曾發誓奉孤爲主。既是奉孤爲主那便要守漢律。今日先從連坐開始。”

“主上說得在理!胡虜若敢再有二心,便誅其十族!”管承刷地一下抽出佩劍提氣高喝。在他的起頭下週遭的將士也紛紛揚起手中刀槍連聲附和。

在一片“誅其十族!”“替同袍報仇!”“殺光胡虜!”之類的呼喝之聲中齊軍上下士氣大振。蔡吉則順勢命人備下好酒好肉犒賞三軍。話說這些燒酒還是當初蔡吉特意爲烏桓人備下的。如今卻在這種時刻被開啓多少有些諷刺。不過軍中的漢子哪管得了這些。只要酒是好酒便足以讓他們喜笑顏開。

然而蔡吉本人卻並沒有同衆將士一起把酒言歡到深夜。張遼的出現令她意識到在她被困的這三個月裡中原的局勢遠比她想象的複雜。於是在草草結束晚宴之後,蔡吉便將張遼、辛毗等人招入帳中仔細詢問了一番目前的局勢。張遼和辛毗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賈詡坐鎮幽州穩軍心到郭嘉召集水師北上救援,從龐統壯士斷腕舍幷州到曹操放任侯成、臧霸侵徐州,從袁譚、步度根圍攻平城到太史慈冀、幽平亂,一樁樁事件直聽得蔡吉心驚肉跳。後怕連連。要知道這樁樁事件只要有一件沒有處理得當,蔡吉辛苦打下來的基業就可能在瞬間灰飛煙滅。因此當辛毗講完南陽蔡氏姐弟在東萊的種種小動作後,臉色蒼白的蔡吉當即長袖一震,鄭重其事地朝張遼、辛毗等人叩首一拜。

辛毗和張遼見狀連忙口稱。“主上使不得。”

蔡吉依舊固執地又拜了兩拜,方纔起身長嘆道,“若非諸君忠義,孤險些無家可歸矣。”

“主上此言差矣,若非幸得主上賞識,餘等亦是明珠暗投,何來今日風光。”張遼擺了擺手道。

辛毗亦是捻鬚頷首,“張將軍言之有理,吾等皆曾誤入歧途,承蒙主上不棄委以重任,吾等又豈能辜負主上重託。”

蔡吉卻是老臉一紅,在心中暗暗自嘲:你們都是當世的英雄才俊,就算沒我蔡安貞提拔,也會有曹孟德慧眼識才。而我要是沒你們全力支持,那這次可真要成孤家寡人了。因此無論張遼與辛毗如何謙虛,蔡吉還是真心誠意地向兩人拱手致謝道,“總之諸君之恩,吉沒齒難忘。”

張遼、辛毗聽罷蔡吉所言也是各自心頭一暖。君臣之間固然是上下級的關係,卻並不代表君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臣無私的奉獻。許多諸侯都不明白這一點,所他們往往只能以身份壓人而無法博得臣下真正的尊重。蔡吉相較這個時代的其他諸侯,更懂得尊重人,也更清楚自己的斤兩,所以她爲人處事素來比較謙遜。而她的這一作風在臣下眼裡便成了禮賢下士,體恤部屬的表現,令臣下在不知不覺間模糊因性別不同所造成的隔閡,並與之交心。

這不,眼見蔡吉態度如此謙遜,辛毗當即便放下了心中的顧慮,向其拱手進言道,“主上,毗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吉點頭道,“佐治大可暢言。”

“毗以爲主上應儘早班師中原,以免夜長夢多。”辛毗抱拳道。

“卿是指曹孟德?”蔡吉微微蹙起了眉頭。話說蔡吉當初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北上本是想隔岸觀火,坐看曹操與劉表、劉備、孫策三家互鬥。可誰曾想劉表竟如此草包,楞是被曹操放的煙花給嚇死了。結果曹操不僅輕而易舉地拿下半個荊州,還對劉備和孫策形成了壓制。反倒是自己這邊陰溝裡翻船楞是被公孫康和蹋頓圍了三個月,結果不僅自家後院差點起火,還讓曹操乘機佔了便宜。如今回頭看起來還真有點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味道。

“主上可是在意曹蔡聯姻?”辛毗小心翼翼地試探道。由於蔡吉長期將曹丕帶在身邊,這一次兩人又一起被困了足足三個月,辛毗還真怕這三個月裡發生了些什麼,令蔡吉對曹家投鼠忌器。

張遼卻是直接爆了粗口,“狗屁曹蔡聯姻!主上還是儘早退了這樁婚事,另尋佳偶爲妙。”

“孤之婚事乃天子欽點不容違逆。”蔡吉擺了擺手表態自己不會在政治上給人抓把柄,跟著她又將話鋒一轉肅然道,“然曹孟德若行大逆不道之舉,孤亦可大義滅親!”(未完待續。。)

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31節虓虎來襲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52節大夫吳碩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上架感言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元旦告假通知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
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31節虓虎來襲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52節大夫吳碩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上架感言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元旦告假通知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大连市| 七台河市| 鹿邑县| 玉屏| 调兵山市| 佳木斯市| 新营市| 宜君县| 鹤峰县| 凤城市| 鞍山市| 宁波市| 陕西省| 阿克陶县| 池州市| 丰都县| 杭锦后旗| 浪卡子县| 蛟河市| 鲜城| 郧西县| 水富县| 清镇市| 阿拉善右旗| 丰原市| 绿春县| 万全县| 明水县| 集安市| 武陟县| 江陵县| 措美县| 衢州市| 溧阳市| 甘孜县| 淳安县| 黎城县| 错那县| 平利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