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94章 神木之戰(zhàn)(上)

李曜的決定得到了麾下諸將的支持,當然這不奇怪,再想立功的人也會考慮一下兵力對比,神木寨全部守軍只有一千,能調(diào)動出去伏擊的最多七百騎兵,拿七百騎兵去打人家定難軍一萬三千,這個比例只怕就算交給李存孝領兵,都得好好考慮一番,畢竟拓跋氏的定難軍雖然現(xiàn)在還比不上西夏建國那會兒精銳強大,但總比朝廷的神策軍好一點,既然是這樣,打起來就還是得小心一些爲佳。須知現(xiàn)在是敵強我弱,定難軍哪怕?lián)p失三五千之多,其兵力仍是李曜十倍,而李曜哪怕?lián)p失三百,這場仗就已然輸了一半,甚至很可能是一多半。

神木寨小城,方圓不過五里地,定難軍三面圍城,兵力也算足夠。

這一日炎陽當空,風熱如火,山城四周樹木早已被定難軍砍伐大片,用以樹立欄柵轅門、箭塔樓臺,可遠處的夏蟲鳴叫,仍清晰可聞。

離城牆五里左右,定難軍全軍出動,列陣蓄勢。

軍前,一員將領騎在馬上,對領軍列陣前軍的拓跋思恩道:“五將軍,李存曜那小兒,只怕早被俺們嚇破膽了,連俺們渡河之時,也沒敢派出一兵一卒。對這等怯弱之輩,末將請命,上前勸降!”

拓跋思恩瞇著眼睛,一邊打量著遠處城牆上的城防,一邊心不在焉地道:“他若想投降,早就降了,何須等到今日?”

那將領不服道:“那李存曜就是個新兵蛋-子愣頭青,但畢竟也是李克用的養(yǎng)子,但有一絲希望,他自然也是不願投降的。可如今情形卻又不同,我拓跋家萬餘大軍已然將他這小城團團圍住,而據(jù)探馬報知,李存曜手中最多不過一千兵馬,這點人哪裡守得住?現(xiàn)在去勸降他,雖然少了點戰(zhàn)功,但卻可以保證俺們拓跋家不損耗半點實力,這正是最劃算的買賣!須知如今俺們拓跋氏雖然是八部之首,但野利氏他們實力也不算太弱,若是俺們在這裡傷損太大,那幾家可都不是什麼善茬,到時候未必不會心懷叵測,蠢蠢欲動。”

拓跋思恩聞言微微動容,沉吟一下,道:“四兄畢竟是主將,他還尚未傳令下來,某若派你上前,只怕四兄心中不喜。”

那將領有些不屑地撇撇嘴:“四將軍?他自然是不急的,李存曜送了他兩個婊子,今早出兵他都差點起不來,這種人如何做得主將……”

“咳!”拓跋思恩雖然聽得很是歡喜,但卻不好表明,當下乾咳一聲打斷,然後道:“你是某帳下的人,自然這般說法,別的人可未必這麼看,大兄那邊也未必這麼看,你就不要到處亂說話了。至於勸降……此事並非作戰(zhàn),你既然是這般看法,那就去試試也好。”

那將領大喜,右手捶了一下自己左胸,應諾道:“拓跋海領命!”

當下也不帶人,就這麼一夾馬腹,單騎衝出陣中,朝神木寨東門而去。

卻說神木寨東門這方,城頭上看似仍是與尋常無異,但馬面之後,放置了六架寬足丈餘的大型牀弩,這六張牀弩是分散放置,從所對應的角度來看,射擊範圍呈半環(huán)形。越是正對著城門衝擊的敵軍,肯定越受牀弩“照顧”。

牀弩之外,城樓上叉竿、飛鉤、夜叉擂、狼牙拍、擂石、擂木俱全,而每一堵城牆後面,也都埋放了至少十個地聽。

所謂地聽,就是一種聽察敵人挖掘地道的偵察工具。此物最早應用於戰(zhàn)國時期的城防戰(zhàn)中。《墨子·備穴篇》記載,當守城者發(fā)現(xiàn)敵軍開掘地道,從地下進攻時,立即在城內(nèi)牆腳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製的薄缸,缸口蒙一層薄牛皮,令聽力聰敏的人伏在缸上,監(jiān)聽敵方動靜。作爲“後來人”,李曜知道這種探測方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爲敵方開鑿地道的聲響從地下傳播的速度快,聲波衰減小,容易與缸體產(chǎn)生共振,自然可以據(jù)此探沿敵所在方位及距離遠近。據(jù)他在軍械監(jiān)議事時得到的報告,此物可以在離城500步內(nèi)聽到敵人挖掘地道的聲音。

其實古代戰(zhàn)爭中,城防設施常常把地聽的設置作爲重要的一項,城內(nèi)四周每隔一定的距離挖一口深井,一般井深兩丈,放一口鼓形新甕,聽者可在井中託甕聽之,所以又叫“甕聽”。看過電影《地道戰(zhàn)》的同學也許還記得其中有這樣的鏡頭:日本鬼子爲防備抗日軍民把地道通向他們的據(jù)點下面,就在院子裡深置一口大缸,偵聽地下的動靜。其實這便是古代地聽的用場。

李曜對此仍是那個觀點:古人不缺智慧,只缺制度。只要有一個好的制度能讓那些能工巧匠發(fā)揮才智,火藥本就是中國人發(fā)明的,發(fā)揚光大又有何難?進化到熱兵器時代算什麼難題!難題只在於如何讓儒家思想不成爲科學發(fā)展的桎梏而已。

此時的李曜,正頂盔貫甲站在城門之上——其實在古代,主將這樣站著是個很危險的活計,一般重要將領不會幹這事——但李曜畢竟是被電視劇荼毒的一代,今日守城第一戰(zhàn),他下意識就衝上了這個位置。站在城樓上昂首挺胸,自覺威風凜凜。

原本他只是犯二,但因爲最近幾天他的手段層出不窮,而定難軍的反應果然全如他之所料,因而他麾下諸將以及折嗣禮、折原平二人都沒敢以爲李曜是不知道這常識性的一點,只道李軍使膽魄雄渾,絲毫不把拓跋氏萬餘大軍放在眼中,因而除了分守南北二城門的張光遠、劉河安二人之外,大夥兒居然都頗爲振奮。

畢竟是在古代戰(zhàn)場,主將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是直接牽連軍心士氣的。

其實李曜雖然有些勝過古人的知識,但真正作爲主將守衛(wèi)一城,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因而此時此刻,他也有些不清楚該做什麼了,似乎就是等著人家打過來,自己就按事先佈置的手段,一一反擊吧?

那現(xiàn)在幹什麼?

李曜輕咳一聲,沒話找話地指著城下的蒺藜和鹿角木問道:“這些東西經(jīng)過一戰(zhàn),必然被毀去大半,城中可有足夠儲備了?”

一般城池在護城壕外,會設三四道人工障礙,主要有蒺蔾、鹿角木、陷馬坑、拒馬槍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敵軍,特別是騎兵部隊近前。神木寨乃是山城,護城壕是沒有的,但這不妨礙蒺藜和鹿角木的佈置。

蒺蔾有木蒺蔾和鐵蒺蔾之分。木蒺蔾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實外殼有堅硬的刺,作戰(zhàn)時常常就地取材,將它收集後灑於敵軍必經(jīng)之路,用以刺傷敵軍人馬腳部。鐵蒺蔾自然是人工打造的“仿生”武器,具有同樣的功能,不過更結實,且能循環(huán)使用。《墨子》一書中,就多次提到蒺藜的用途,指出除了在城內(nèi)要儲存外,在地道的進出口和門戶都應設置,以防止敵人偷襲。李曜接手軍械監(jiān)後,河東鐵產(chǎn)量大增,鐵蒺藜的製造自然也比較多,他用起來也不心疼,只是擔心這次來神木寨所帶的鐵蒺藜是不是足夠而已。其實在城外防守方面,與鐵蒺藜相似的還有鐵菱角,主要是部署在水較淺的壕溝,或是近城的溪流塘陂,以防止敵軍涉渡,但既然沒有護城壕,這東西自然就沒了作用。

鹿角木是狀似鹿角的木料障礙物,分爲樹枝類與樹幹類兩種,長達數(shù)尺,其中一端插入土中一尺多,其目的也主要是用於阻擋騎兵,有點像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佈防常用的鐵絲網(wǎng)。這種阻滯裝備發(fā)明於漢代,三國時期魏軍曾大量運用於守城。此物的作用,是用來遲滯敵軍騎兵的行動還有陷馬坑,一般設置在敵人通行的道路和城門的內(nèi)外兩側,呈巨字形或亞字形排列,坑中底部佈滿削尖並用火烤過的鹿角槍和竹籤,坑上以芻草或種草苗覆蓋,藉以欺敵。另外,還有一種稱爲機橋的陷阱裝置,主要是部署在壕溝上,平時與正常的便橋無異,但當有敵軍攻城時,則可將栝木取下,敵軍一踐踏橋面,橋就立刻翻覆,同樣因爲神木寨沒有護城河的原因,這東西也就沒有佈置。

李曜一問話,李嗣恩便答道:“十四兄放心,神木寨乃是山城,鹿角木的原料儲備充足得很,若是缺了,只管砍削便是。至於鐵蒺藜,的確是少了一點,不過只要我等第二道防線打得好,定難軍沒機會拿走我們佈置的鐵蒺藜,到時候打掃戰(zhàn)場之時整理一下,也就是了。眼下關鍵還是在於第二道防線……就看軍械監(jiān)這批新貨的效果了。”

李曜點了點頭。第二道防線可謂是他的心血凝成,他自然清楚這道防線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清楚這道防線的堅不可摧。

如果說鐵蒺藜、鹿角木只是阻滯設施,不過是守城的第一道防線,那麼第二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防線自然是對付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攀爬攻城(即墨子所云的蛾傅,或孫子云的蟻附)的城頭防守。其中應用最早也最多的防守武器應該是檑具。早在《周禮·秋官·職金》疏中就有“雷,守城捍禦之具”的相關記載。

河東軍械監(jiān)所生產(chǎn)的擂具,是在一根巨大的木柱上釘上尖銳的逆須釘,然後通過重力投擲產(chǎn)生殺傷力的防守武器。除了木檑,還有磚檑和泥檑,後兩者主要是在城中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的木檑替代品,殺傷力自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李曜出任掌軍械監(jiān)之後,又啓迪工匠們發(fā)明了可重複使用的回收型檑木,試驗樣式比較多,目前投入“量產(chǎn)”的主要有車腳檑和夜叉檑兩種。車腳檑是自城上立一個絞車,然後以車輪作爲檑具,投擲後再以絞車收回。而夜叉檑的設計又要巧妙許多,在檑木的兩端裝有輪子,雖然同樣依靠城上的絞車施放,但因爲極大地減少了逆須釘和城牆摩擦時的阻力,回收速度加快,自然作戰(zhàn)效率要提高許多。設計出夜叉檑的工匠因此很是發(fā)了一筆橫財。

城樓上與擂具功能相類似的則是“狼牙拍”了。河東軍械監(jiān)所制狼牙拍,是在一塊長五尺(1.57米)、寬四尺五寸(1.41米)、厚三寸(0.09米)的榆木板上釘滿長五寸、重六兩的狼牙鐵釘二千二百個,四面各裝上一刀刃,以加強殺傷力。按照實驗,敵軍攻城時,守城士兵用兩組繩子將拍面舉起與城牆垂直,待到敵軍攀爬到拍面下方時,突然放下,以產(chǎn)生最致命的殺傷力。而針對敵軍攻城用的轒轀(又稱木驢車,四輪車上立木架,蒙以牛皮,下可容10人,猶如古代木製裝甲車),守城士兵則會用一種稱爲鐵撞木的武器進行破壞。鐵撞木是木身鐵首,鐵首由六個鐵鋒組成,每個鐵鋒長一尺,狀似一顆大狼牙鐵釘。通過巨大的撞擊力,破壞攻城車輛的頂部,然後再投擲以火箭,燃燒破壞。

針對攻城士兵的還有一款頗有意思的進攻型防守武器,即所謂的“飛鉤”,又名“鐵鴞”。它是由一個鋒利的鐵鉤和一段長長的鐵鏈組成。因爲攻城的敵軍士兵頭戴鐵盔,身穿鐵甲,往往行動不便,加上擔心矢石攻擊,不敢擡頭,所以守城軍士趁著機會,拋下飛鉤,鉤住盔甲,猶如釣魚一般,將敵軍半懸空中,任由守城一方痛擊。

此外,這次參與守城的士兵,還很奢侈地擁有其他種類繁多的單兵作戰(zhàn)武器,如拐突槍、抓槍、拐刃槍、叉竿等。考慮到守城戰(zhàn)的特殊性,這些守城武器與野戰(zhàn)武器大爲不同,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長,一般都在七八米左右。有些武器當然需要特別設計,譬如一種叫剉子斧的武器,和一般“直柄直刀”的斧頭不同,而是採用“直柄橫刀”的方式,主要是用於鉤刺攻城人或鏟砍攀城人之手。而單兵使用的防禦盾牌也有所不同,有木立牌和竹立牌之分,兩者型制相近,都是又高又大,並附有柺子(支撐架),以便士兵騰出手來,在盾牌後發(fā)起攻擊。

李曜此次主要使用的是竹立牌,因爲與木立牌相比,竹立牌的防禦力更佳,它是將厚竹條用牛皮-條編綴而成,甚至整個盾牌都會覆上牛皮,特別堅固,在有敵情顧慮下,士兵巡視城牆或駐紮戰(zhàn)棚時,可以用它來防禦火炮火箭的襲擊。除卻這些制式裝備外,石灰、沙子、火油,甚至開水也都是必備的防守類攻擊武器,雖然殺傷力有限,但也能起到煙幕彈、燃燒彈,甚至毒氣彈的效力,以達到擾亂敵軍、掩護進攻的作用。

既然各項準備工作確實已經(jīng)就緒了,李曜外表輕鬆下其實頗爲緊張的內(nèi)心也就放下了不少,心道:“你妹的,老子花了這麼大工夫,放了這麼多迷霧,要是還不能打出一場漂亮的防守反擊來,那老子肯定是被這賊老天給坑了。”

他心情穩(wěn)定下來,便恢復了一貫性的淡然模樣,思路也變得正常起來,略微沉吟,說道:“若某所料不差,定難軍第一波攻勢必然頗爲猛烈,他們以爲神木寨中軍心渙散,雖然會因此讓他們輕視我等,卻更加激起其快速拿下此城,坐地分贓之心。因而第一波防守,一定要沉著應戰(zhàn),按照既定安排,一步步來,不可操切,不可遲鈍。”

衆(zhòng)人凜然應諾。

李曜又道:“南北二門只有張光遠和劉河安還是有些不妥,萬一有個變故,便是麻煩。這樣吧,十七弟,你去北門,國寶,你去南門。有你二人坐鎮(zhèn),張、劉二人心理壓力……哦,某是說,心中顧慮也會小很多,這樣便不容易犯錯。”

史建瑭與李嗣恩對望一眼,看了看李曜,又想了想現(xiàn)在這個位置,忍不住道:“東門乃敵軍主力集結之處,有軍使親自指揮,某自然放心得很,只是軍使,這城門之上畢竟是個危險所在,還請軍使在開戰(zhàn)之後莫要頂在這最前頭,須知我等雖是佔據(jù)高位,敵軍卻是仰攻,但拓跋氏神射手不少,此處實在過於危險了些。”

李曜愕然,心道:“主將不站在這兒站在哪去?莫非老子又被電視劇坑了?”但卻不好意思說不知道,因此點點頭,道:“自然,某此來只是視察城樓陣地,待會兒開戰(zhàn),某自然不能突然被人射殺了,以免引起軍心浮動。不過你也不必過於擔心,某身邊有朱旅帥在,要殺某,也不是容易的事……嗯?憨……朱旅帥,你眼神好,看看前面那是不是來了個人?”

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216章 再續(xù)盛唐(四)第132章 分析用人第109章 秘詩疑雲(yún)第103章 逆轉乾坤唐代藩鎮(zhèn)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188章 金珠何來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九)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廿一)第002章 五郎還魂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094章 神木之戰(zhàn)(上)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八)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廿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190章 欲往何處?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五)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十)第059章 詩激克用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149章 雲(yún)州之行(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二)第171章 虛驚一場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三)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054章 雙雄之戰(zhàn)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四)第061章 棍法初成第142章 求賢定策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95章 神木之戰(zhàn)(中)第088章 勝敗之論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七)第183章 密入汴梁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二十)第153章 雲(yún)州之行(五)第127章 兄弟之義(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八)第053章 掌軍械監(jiān)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14章 怕,不可恥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012章 什麼佳人?第079章 隨軍北伐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05章 金蟬脫殼(上)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三)第087章 拓跋增兵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16章 再續(xù)盛唐(四)第030章 殺出重圍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013章 “醫(yī)學博士”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03章 汴梁舊事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054章 雙雄之戰(zhàn)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2章 秦王變法(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第027章 至誠君子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六)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七)第022章 戰(zhàn)術大師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079章 隨軍北伐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八)第107章 決議退兵第074章 飛騰指揮
第212章 秦王變法(二)第216章 再續(xù)盛唐(四)第132章 分析用人第109章 秘詩疑雲(yún)第103章 逆轉乾坤唐代藩鎮(zhèn)供軍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誌》爲中心第188章 金珠何來第159章 接連失利(一)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傾(九)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廿一)第002章 五郎還魂第173章 主僕之議第094章 神木之戰(zhàn)(上)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八)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廿一)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五)第190章 欲往何處?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五)第189章 互相試探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214章 秦王之尊(三十)第059章 詩激克用第111章 擴軍飛騰第149章 雲(yún)州之行(一)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二)第171章 虛驚一場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三)第006章 一聲暴喝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054章 雙雄之戰(zhàn)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四)第061章 棍法初成第142章 求賢定策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075章 此媒難說第095章 神木之戰(zhàn)(中)第088章 勝敗之論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七)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七)第183章 密入汴梁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二十)第153章 雲(yún)州之行(五)第127章 兄弟之義(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四)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八)第053章 掌軍械監(jiān)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14章 怕,不可恥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012章 什麼佳人?第079章 隨軍北伐第210章 力挽天傾(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九)第205章 金蟬脫殼(上)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三)第087章 拓跋增兵第004章 五郎大才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三)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212章 秦王變法(六)第216章 再續(xù)盛唐(四)第030章 殺出重圍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11章 掌控四鎮(zhèn)(五)第013章 “醫(yī)學博士”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03章 汴梁舊事第156章 萬家生佛(二)第210章 力挽天傾(叄五)第054章 雙雄之戰(zhàn)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2章 秦王變法(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第027章 至誠君子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157章 萬家生佛(三)第193章 危地最安第209章 出鎮(zhèn)河中(十六)第051章 吟滹沱河第213章 王業(yè)之基(七)第022章 戰(zhàn)術大師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第215章 北都風雲(yún)(十四)第079章 隨軍北伐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八)第107章 決議退兵第074章 飛騰指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浙江省| 陵水| 聂荣县| 津市市| 太谷县| 雅江县| 厦门市| 东港市| 兴隆县| 府谷县| 仲巴县| 夏邑县| 泰和县| 西畴县| 全南县| 湘乡市| 山阴县| 凤台县| 喀什市| 徐汇区| 海盐县| 安新县| 西贡区| 桂平市| 银川市| 丽江市| 临漳县| 广昌县| 札达县| 谷城县| 武胜县| 榆林市| 黄骅市| 新密市| 松原市| 县级市| 福安市| 金昌市| 湟中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