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

“果如此,吾該如計奈何?”耿秉急道,亂麻一團,他理不出頭緒。

竇固從案後坐牀上起身,右手端著火燭走到牆面的織圖前,左手食指指著圖上的伊吾廬城,接著自己的思緒道,“此番遠征,不能違背帝令,當以救人爲主。將軍居酒泉,可令酒泉太守段彭、敦煌太守王遵率軍出崑崙塞,從伊吾綠洲進入車師前國,驟圍交河城。正隆冬時節,如兵出神速,定能斬殺大批北虜,並越天山救出耿恭!”

耿秉也起身走到絹圖前,爲難地道,“吾不能出塞,可漢軍救耿恭後,就這麼退回河西麼,漢軍撤回,班超麾下南道諸國完全洞開,單于必舉國往攻!另倘若皇上命放棄西域,曹錢必遵令東返,而班超定然抗命。伊吾一失,班超孤軍絕地,豈能不敗?!況班超不歸,皇上如惱怒,班氏一族亦或有大禍……”

“伯初切記,汝乃鎮西將軍,是西域主帥,而不是將!”

竇固面露不悅,驟然聲色俱厲地打斷耿秉的話,“爲將者身背矢石,將萬千士卒衝鋒陷陣,是爲本分。而爲帥者,居河西帷幄之中,調度四面八方,定略萬里之外,爲三軍致勝造勢奪勢是爲本職。皇上既令汝居河西,掌五郡,經略西域,便是份內事。既放棄西域,要鎮西將軍何用?!”

耿秉痛苦地道,“都尉,汝知吾性急不擅爲帥,吾寧願在都尉麾下運籌帷幄、建功遠域。今頭緒紛亂,吾究竟該如何辦……”

竇固擺擺手再一次打斷耿秉的話,他順著自己的思路道,“先皇得仲升,朝廷之幸也,國家之幸也。仲升有大志,不達目的,絕不會回頭,即便陛下也難命其東返。奪西域斷北匈奴右臂者,必班仲升也。今上命汝居酒泉,汝至河西可速開府,並於星磧山(注:即今猩猩峽)屯兵,策應宜禾都尉府。伊吾存,則單于必不敢放手西進圍攻班超漢使團,此爲大計!”

耿秉又問道,“倘若聖下令宜禾都尉撤回河西,吾當奈何?”

竇固虎目圓睜,聲色俱厲地道,“先皇賓天之前,定然已有遺詔。‘斷西域右臂’乃既定國策,今上斷不會改變。汝需切記,曹錢和漢軍可以回,然伊吾廬斷不能丟!倘若丟失伊吾廬,汝便是大漢之罪人!”

“啊?既撤回漢軍,伊吾如何不丟,都尉之意是……”耿秉倒吸一口涼氣,一時未反應過來。這怎麼可能,難道指望羸弱的蒲類國以伊吾營千餘弱旅和一座孤城伊吾廬,拒單于數萬大軍?

“在班超穩固西南之前,伊吾斷不能丟失。”竇固指著縑圖面授機宜,“只要班超不離開疏勒國,漢使團便仍然將南道鄯善、于闐、疏勒三國,漢軍便仍有西域半壁。班超乃謀全局之高手也,以班超之能,必令鄯善國爲蒲類國後盾,守護伊吾廬城。故而,汝可於星磧山隱秘屯兵策應,單于便不敢放手襲奪伊吾,此乃全局之根本。西域不失,則河西可安。河西安,則天下固!”

“此實高棋,高棋啊!星磧山在河西境內,吾屯兵聖上亦無話可說,昏了頭,吾怎麼沒想到……”耿秉恍然大悟,一顆懸著的心也才放了下來。

竇固道,“伊吾孤城,是守不住的。然要儘可能掌握在漢軍手中,令班超有時間鞏固南道各國!”

“謝都尉——”耿秉躬身向竇固長拜道,“難怪先帝以都尉爲朝廷柱石,秉已深深體會之,都尉韜略,吾誠不及也。吾居河西,還請都尉續謀全局,襄助班仲升功成!”

“勿要自輕——”竇固在火盆上烤烤手,“謀全局吾不如汝,謀一隅汝不如吾!”

第二天,耿秉信心滿滿地帶著越騎校尉孫彪、越騎司馬楚良等十數名親信隨從人員,穿崤函古道,過三輔,經河東,一路向西疾馳而去。途中各州府郡縣衙迎送,禮節備至,但耿秉一概不停,僅於驛置中小歇,終於在十二月十七日,風塵僕僕到達積雪覆蓋的酒泉邊塞下的崑崙塞,與王遵、鄭衆和段彭匯合。

此時,河西酒泉、武威、張掖各郡已集結六千餘騎於崑崙塞。敦煌郡派出的則是中郎將鄭衆麾下精銳,由秦惇、秦褒兩司馬領軍的玉門關營和陽關營。

玉門營、陽關營是鄭衆來敦煌郡後精心訓練出的沙漠勁旅,每營各一千騎,領軍之將秦惇、秦褒是親兄弟,他們的兄長便是大漢赫赫有名的騎都尉秦彭。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秦彭曾作爲駙馬都尉耿秉的副將出徵北匈奴。此時,秦彭已進入塞北,接替劉張成爲塞北軍主將,秦惇、秦褒兄弟二人便皆以司馬之身隨段彭、王遵遠征!

耿恭的部下軍候範羌正在軍中,耿秉詳細聽取了範羌的稟報後,迅速將一千勁卒交給越騎校尉孫彪、越騎司馬楚良,命其成立鎮北屯騎營,先行離塞,至星磧山築塞屯守,策應伊吾廬城漢軍。並在星磧山建立兵站,儲存糧秣武備,爲徵北大軍提供糧秣保障。

等兩將接過兵符,耿秉又莊重密令道,“吾徵西將軍府掌河西五郡,爲汝二人後援。不管伊吾廬守將爲何人,伊吾廬城丟失,汝二人都需提頭來見!”

二將愣了一下,他們這才知道自己肩上真正的使命,怪不得要在星磧山建兵站,孫彪道,“請將軍放心,吾二人定與漢軍伊吾守將保持驛傳,互相策應,確保伊吾廬城萬無一失!”

等孫彪出發後,耿秉才正式接過了酒泉太守印綬。並迅速開府升帳,命徵北大軍以謁者王蒙爲先鋒,以原酒泉太守段澎爲主將、敦煌太守王遵爲副將,以謁者皇甫援爲後軍,大軍即刻出發,出星磧山,從伊吾綠洲秘襲車師。

耿秉確定的主要策略爲二路夾擊,一路由謁者皇甫援率玉門關營、陽關營二千騎,出玉門關,經蒲昌海,公開過白龍堆,越過墨山國,直出車師前國柳中城。以酒泉太守段澎、敦煌太守王遵率領前軍、中軍,在軍候範羌引導下,出崑崙塞,過星磧山和伊吾廬,直達車師前國交河城。

耿秉強調,“匈奴呼衍部慣於騎射和野戰,不擅守城與攻城。故吾兩軍要調整速度,務於建初元年正月十五日午時前,同時發起攻擊。務求在陣戰或野戰中,殲滅呼衍部有生力量,解救戊已校尉於水火!”

散帳後,謁者皇甫援率麾玉門營、陽關營二千人馬迅速出玉門關,進入茫茫的大沙漠。

二天後,即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二日晨,酒泉太守段彭、敦煌太守王遵率漢軍主力自崑崙塞北上,出星磧山(注:即今星星峽),進入西域茫茫的大沙漠中。

雖然關寵已歿,竇固與耿秉都已得到密報,但是,他們制定的北征部署,仍是先擊車師前國,再出天山之北救耿恭。這是一出由將帥主導的大棋,是確保漢軍此次遠出,不但能救出耿恭,而且還必須與經略西域的北匈奴主力南呼衍部決戰,消滅其有生力量,最大限度地減輕位於蔥嶺之下的班超漢使團的壓力。

歷史應該牢記,大漢軍事戰略家竇固雖然已經卸去戰袍,成了專管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大鴻臚。但是,他一時一刻不忘先帝與先河西大將軍竇融老大人的囑託。這巧妙的一著借力妙棋,爲班超能成功堅拒北匈奴南呼衍部的攻擊,創造了一線生機!

此時的車師前國,消滅了關寵的漢軍,呼衍王佔領了柳中城。他將王庭設在交河城,郝宿王、萬夫長石舂擔任交河城鎮守使。同時命萬夫長呼衍砭佔領並鎮守柳中城,命、萬夫長、幕師木都鎮守高昌壁。並派出二哨小隊,向東方的伊吾廬和南方蒲昌海邊的樓蘭城,放出了警戒。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十一日,柳中城鎮守使呼衍砭派出的沙漠巡哨小隊,率先在沙漠中發現漢軍。只見漢軍旌旗蔽日,戰馬蕭蕭,塵沙蔽日接天,看起來足足有“萬餘騎”,正向車師前國兇猛撲來,且離柳中城不過三日距離。

呼衍砭聞報大驚,一邊準備堅守城池,一邊迅速向交河城的呼衍王告急,並再次派出探騎,務要搞清漢軍兵力和主將姓名。

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季,漢軍近萬人自樓蘭城方向來襲,呼衍王內心十分恐懼。從漢軍第一次徵白山起,他每戰必敗,已經被竇固打喪了膽。但潛匿於漢朝內部的斥候已經傳回消息,北匈奴人剋星竇固已經被削去兵權。想到這,他迅速鎮定下來,決心利用車師前國三座堅城,讓漢軍也嚐嚐攻城之苦。

漢軍遠來,想攻破大營與堅城交河,絕非易事。

計議已定,他先給天山以北的蒲奴單于報警,同時在紛飛的雪花中離開老巢交河城,進入城外大營。進入大營安頓下來後,他再派出信使,命呼衍砭與木都倚城堅守,待漢軍糧盡,定然不戰自退。

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五章 周公夢尋
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五章 周公夢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谷城县| 瓮安县| 新源县| 吴江市| 清苑县| 山丹县| 宜川县| 华蓥市| 河北省| 固镇县| 松江区| 齐河县| 安新县| 山东省| 象山县| 广安市| 宿松县| 信阳市| 电白县| 沂南县| 焉耆| 剑河县| 宁晋县| 浮梁县| 莱芜市| 格尔木市| 东乡县| 安庆市| 大洼县| 布尔津县| 米脂县| 浦东新区| 宜黄县| 江源县| 永泰县| 揭阳市| 沈丘县| 平谷区| 新源县| 曲阳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