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六章 西京大營

黃瓊帶的人不多,只是將留都西京的西京留兵部尚書、戶部尚書,西京留樞密使,以及陝西路的安撫使、布政使,左右參政,陝西路倉儲大使,武官則只帶了節度副使。至於陝西路節度使劉路,在接到聖旨後便已經帶人趕往了延安府。親自坐鎮,對寧夏府的叛軍堵截。

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的人,黃瓊連理會都沒有理會,直接都給遣散了。而被挑中隨行的這些官員不知道,英王去西京大營喊上他們做什麼,又不敢上前去問。也只能戰戰兢兢的,放著舒適的轎子不敢做。文官坐上馬車,武官一律騎馬,跟著趕往西京大營。

原本這些人沒有分文武,在黃瓊發話之後,一個個的都是直奔自己的轎子去的。眼下奢侈之風日盛,不僅文官都已經只習慣了坐轎子。便是武官,也有很多人都已經開始乘坐轎子。尤其是節度使這一類的,地方衛軍武官,坐轎子已經成了普遍的現象,幾乎極少有人騎馬。

今兒來迎接黃瓊的這些官員,以及那些只是用來做儀仗的低級武官之外。別說文官了,就是節度使衙門那些武官,都沒有一個人騎馬前來的。卻沒有想到,就在他們上轎子的時候,英王冷冷的眼光直接掃了過來。被英王冰冷的眼光,嚇的膽戰心驚的這些官員。

雖說沒有看明白,英王這道冰冷的眼神之中,究竟蘊含著什麼意味。可英王落在轎子上的眼神,中的不滿他們卻都是看了出來。今兒能混到前來迎接黃瓊地位的官員,又有幾個不是人精子?英王那道冰冷的目光中,含義雖說沒有猜出來。可對自己乘轎子不滿意是肯定有的。

有了這個認識,又那個官員真的不拍死的,敢再去碰自己的轎子?尤其是這位英王,兇名在外的情況之下。放棄了自己心愛轎子的一衆官員,急忙的手忙腳亂到處去找替代品。武官還好說一些,臨時緊急徵用了前來護駕官兵,或是自己親兵的坐騎,倒也不至於太尷尬。

可文官就手忙腳亂了,不會騎馬的他們,對於官兵騰出來的馬匹只能乾瞪眼。好不容易纔在城門處,在長安府尹的幫著之下,臨時徵用了幾輛進長安的馬車。此時金子不當窩頭的檔口,這些官員也顧不得這些馬車,原本是用來運什麼的了,一個個硬著頭皮,都坐了上去。

一路顛簸的,跟著英王趕往大明宮城外的西京大營駐地。其實西京大營營房,並不在長安城內,負責訓練、管理西京大營的留殿前司,也不在城內。而是分別駐紮在長安東面灞橋,西面延平門外,北面的大明宮城之外。西京留殿前司衙門,就在北面的大明宮城外。

灞橋駐紮的,只是西京大營一部分罷了。因爲京師已經遷往了洛陽,東面已經不再是主要防禦方向。甚至西京大營在灞橋的駐軍,只有一萬餘人,是三處大營之中兵力最少一個。所以黃瓊,在途經灞橋的時候並未停留,而是繞城而過,直奔大明宮城外的西京留殿前司衙門。

西京大營是滅唐之戰後,爲了拱衛當時京師長安設置的。駐守西京大營的軍馬,都是徵蜀回撤的,大齊朝最精銳的精兵。其中也包括了在滅唐之後,被遣散的前唐在蜀中最後十餘萬降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三萬精壯。當時的西京大營十五萬軍馬,可謂是集合了天下精兵。

當年設置西京大營的目的,主要作用可謂有三。首當其衝的,固然是拱衛當時的京師長安。其二,便是威懾西北各遊牧部族,尤其是黨項人、回紇人,還有遊牧在青海湖與祁連山周邊的吐蕃各部族。其三,便是西北有事的時,可以快速出兵平叛,不會耽誤戰機。

太宗皇帝繼位之後,雖然爲了解決當時長安城,日益嚴重的糧食問題,而最終選擇了東遷,但西京大營卻並未被廢止。只是抽掉了原大營之中十二駐軍中,三分之一而兵力調往了京兆府,與原來就部署在洛陽。威懾關東諸地的數萬軍馬,共同組建了拱衛京兆府的四大營。

又抽調了五萬軍馬,分別調往隴右、陝西、山西、河北諸路邊軍,以拱衛長城一線。如此調動之下,西京大營已經保證了五萬軍馬的數量。在大齊朝境內,兵力只比京城四大營略遜。與京城四大營相輔相成,一東一西構成大齊朝,維護天下安定的兩根定海神針。

大齊雖說開國以來,首要的外敵是日益強大,並最終建立了遼國的契丹人。但西北也並不平靜。吐蕃王朝雖說在桂林郡王打擊之下,已經是土崩瓦解。但分散在青海湖與河西走廊的吐蕃部族,依舊是經常襲擾西北。被趕出玉門關外的回紇人,也不時與吐蕃人聯合起來寇邊。

再加上,當時還有黨項人這個心腹之患,沒有能夠徹底的解決。爲了繼續震懾西北諸部族,在西京不僅留下了兵部、戶部、工部、禮部,樞密院等官衙,專門負責西北方向事宜。雖說這些有司職權不大,戶部只負責管理隴右、陝西二路的稅收,以及二路諸軍的軍餉調撥。

工部只負責維修長安宮殿與太祖陵,以及長安城維護。兵部只負責兩路地方衛軍軍務,便是兩路邊軍也管不到。至於禮部,更是閒的快要長毛了。除了每個年到日子的時候,出面組織祭祀太祖皇陵之外。唯一的差事便是西方諸國使節,途經長安時候招待一下。

原本宣宗朝之前,還可以主持一下二路會試。但因爲宣宗朝西京會試,發生了一件轟動天下,導致西京禮部尚書被賜死,兩個侍郎一被殺一流放,幾個主事全部被砍頭的科場舞弊案。所以自宣宗朝開始,連這個差事都沒有了。整個西京禮部只有一個尚書,連個侍郎都沒有。

四個有司,也只剩下了祠祭、主客兩個司。西京四部因爲位高權輕事不多,所以在大齊朝官場,一向被稱之爲養老院。而西京禮部因爲整日無所事事,更是被稱作養老院中的養老院,更是整日裡面窮的要死。所有官員都知道,一旦被外放到西京禮部,這個人仕途也就到頭了。

別說西京四部權利小的可憐了,便是西京樞密院,也只管二路有大事發生,接到京城聖旨之後按照聖旨調兵。真正大權,還掌握在京城諸有司衙門手中。便是西京大營,實際上調動權和管轄權,也掌握在京城殿前司、樞密院手中。西京諸有司,也就殿前司的職權還算大些。

但西京留殿前司與樞密院也要接到聖旨,與京城樞密院、殿前司的調兵手令才能調兵。無京城的聖旨與調令,擅自調兵便是違旨。不過,雖說西京各有司權利都很小。但當年太宗皇帝,在將整個朝廷中樞都遷走了,還在西京留下這麼多衙門,也足以說明,本朝對西北重視。

當然西京大營說是一個大營,但按照開國後的慣例,斷然是不會將這麼多的軍馬,放在一個衙門下統管。所以,這個西京大營實際上,依舊是分爲三部分的。不僅在長安城周邊,各有各的駐地,還各有各的獨立指揮體系。三個大營各自不相隸屬,直接對西京殿前司負責。

只不過,相對於中軍跟隨殿前司衙門,駐紮在大明宮城外十八里的地方。前軍駐守在西京延平門外二十里處,後軍大營則駐守在灞橋。三部猶如一個人展開的拳頭一樣,緊緊的將西京大營拱衛在掌心之中。而相對於京中四大營步騎各半,因爲西北作戰騎兵至關重要。

西北大營這五萬軍馬之中,七成都是騎兵。全部都是清一色,從擅長騎馬的漢民之中招募。另外,還有少數漢化的黨項、回紇人。因爲地理的關係,這五萬軍馬所配備的馬匹,都是清一色,大齊最優良的黨項馬。此外,針對西北特殊的地理情況,西北大營還有五千多峰駱駝。

也正是這個原因,黃瓊纔對西京大營接到聖旨之後,遲遲未動。只派出數千軍馬,去解救慶陽府。其餘的主力只是劃了一萬軍馬,調撥給陝西節度使那位劉節度,配合衛軍封鎖寧夏府而異常的憤怒。所以在黃瓊抵達西京留殿前司之後,面對守衛的阻攔,直接一馬鞭過去。

直接將那個守衛,給抽了一個跟頭。這還是黃瓊,自從回到這個時代,第一次衝著下面的人發火。跟在黃瓊身後的那些官員,見到黃瓊這隨便一鞭子,便將一個壯漢抽了一個跟頭,一個個都嚇的不由得縮了縮脖子。這一鞭子若是抽到自己身上,恐怕自己還不得直接駕鶴?

只是黃瓊一鞭子抽翻一個守衛,守在殿前司衙門前的親兵,除了一個武官撒腿跑進衙門通報之外,其餘的卻是都攔了上來。哪怕是不敢硬攔,也不敢還手,可依舊固執的在殿前司衙門前站成了一排,堵住了進去的道路。到底是高級武官所在,但這些親兵眼力價還是有的。

雖說這位年輕人,身上沒有穿任何的官袍。身後跟著一大批的文武官員,還有足足三百人的親兵,也足以顯示出這個年輕人身份了。而能讓這麼多高級官員,跟在屁股後面唯唯諾諾,連聲大氣都不敢出。除了那位新任隴右、陝西二路制置大使,皇九子英王之外,還能有那個?

但作爲軍人軍命在身,在沒有接到上司的命令之前,他們也之能硬著頭皮在這裡擋著。當然強行當著是不敢,可組成了一道人牆,將進入殿前司衙門的路堵上,還是勉強硬著頭皮能做到的。看著眼前這些人擋住了自己的路,黃瓊卻是非但沒有發火,而是輕輕的笑了起來。

只是他的這個笑容,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覺到渾身的冰冷。那幾十個堵在殿前司衙門口的親兵,雖說心中也有些害怕,但卻還是在硬著頭皮堅持。好在僵持的時間不多,殿前司內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後,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你們這些兔崽子誰的路都敢擋?”

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零二章 即生氣又無奈的何瑤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四十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
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零二章 即生氣又無奈的何瑤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四十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鄂尔多斯市| 保康县| 呼图壁县| 封开县| 临海市| 镶黄旗| 象山县| 滦南县| 襄樊市| 桃源县| 丹棱县| 务川| 江西省| 宁乡县| 平度市| 镇原县| 新平| 德阳市| 临朐县| 姜堰市| 共和县| 和平县| 鄂温| 白银市| 南华县| 咸丰县| 洮南市| 灵石县| 枝江市| 红桥区| 苍南县| 铅山县| 高州市| 德保县| 加查县| 同仁县| 和田市| 墨玉县| 错那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