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

在禮部尚書以及太常寺、鴻臚寺兩位正卿的引導之下,先來到太祖陵祾恩殿內的御容前,獻上了異常豐厚的祭禮。又在禮部尚書,宣讀祭書期間。對著太祖皇帝、皇后,以及太宗皇帝生母的御容,規規矩矩的拈香三拜九叩。直到禮部尚書高喊禮成,黃瓊才站起身來。

有了今年春節祭奠太廟的經歷,黃瓊對這一套繁瑣的禮節,雖說不是太以爲然,但卻已經不再陌生。而對於這道老爺子專程派人,從京兆府千里迢迢送來的祭書上所述,不肖子孫因身體欠佳,未能親臨祭祖。爲了表示子孫的孝意,特遣新冊立之儲君皇九子前來祭奠的話。

黃瓊臉上平靜的讓那位老資格的禮部尚書,都感覺到有些汗顏。對於老爺子在太祖陵前,公開挑明瞭這一點,黃瓊其實並不是太滿意。在他看來老爺子這麼做,實在是有些沒有必要。提前頂上了儲君的名號,行事便要提前受到很多的約束。跟做親王,那是兩碼回事。

在大禮完畢之後,黃瓊還以爲到此爲止了。結果沒有想到,等他在禮部尚書引導之下,來到寶城。此時在寶城外,太監已經將十三個裝滿土的擔子擺在地上。那位鬍子一大把,此次也累得夠嗆的禮部尚書告訴黃瓊,這十三擔土是讓他填到寶頂上的,而且只能他一個人上去。

填土便需要上寶頂,可那是太祖皇帝陵寢。上寶頂那無疑於踩在太祖皇帝墳頭上,無論是官員還是太監,或是軍士上去了,那就是違逆、大不敬。所以填土這事只能他自己上去,所需要的土也只能他自己擔上去。別說太監了,就是他們這些官員都不允許,職位在高也不行。

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情的黃瓊,也知道這個是所謂的祖制,自己至少現在還沒有權利更改。只能在太監的服侍之下,換上一雙輕便的鞋子。挑起擔子,一搖三晃的順著坡道上了寶頂。當然他也不可能真的踩到到寶頂上,而是將這十三擔土順著寶頂外的寶城,均勻的撒上一圈。

說實在的,挑擔子這種活計,黃瓊兩世爲人還是第一次做。第一次挑擔子的他,才發現這玩意還真的是一個技術活。沒有一點技巧,跟本就無法保持平衡。否則,別說將土挑上去,就連站都別想著站穩。尤其今兒這擔子裡面的土,也不知道是那個混球太監給填的。

前後兩個大土籃子,不僅裝得滿滿,居然還壓得很實誠。好在黃瓊雖說沒有有挑過擔子,可有著一身功夫底子,這才勉強在這足足有百八十斤的擔子,壓在肩上的時候勉強保持平衡,沒有將土灑出來。即便如此,等到這十三擔子土灑完之後,黃瓊也是累的有些氣喘吁吁。

說實在的,黃瓊一口氣將十三擔子土都灑完了。那位禮部尚書也很吃驚,他沒有想到,這位英王體格如此的好。說實在的這個覆土禮,大齊朝的歷代皇帝,能一口氣完成的幾乎沒有。半天能灑完的,也基本是寥寥無幾。而且就算是半天灑完的那些,擔子裡面那點土最多五斤。

今兒這位英王挑的擔子之中,也不知道管事的太監怎麼弄的。每個擔子裡面的土,不僅堆得滿滿的,而且兩個籃子裡面的土還明顯壓實過。看起來,這一擔土百八十斤都未必。若不是按照祖制這個覆土禮,隨行的朝臣不得以任何藉口勸說皇帝,或是找人代替皇帝實施。

他還真想勸說一下,這位英王至少卸下去一半。千萬別這麼挑上去,以免傷到自己,或是出什麼醜。而黃瓊在開始之後,他擔心的眼光一直都沒有落下。之前在祾恩殿內,那封皇帝親筆所寫的祭書是他宣讀的。上面的內容,他自然也是清楚的,內容中的意思他更清楚。

他清楚的知道,隨著那封祭書在太祖皇帝面前宣讀完成,這位英王便已經正式成爲大齊朝的儲君。一旦這位英王,在這個覆土禮之中傷到自己,或是出現什麼意外,哪怕只是出醜。管理太祖陵寢的官員,以及管事太監落不得好。自己這個禮部尚書,也未必有什麼好果子吃。

這位英王,此次到隴右與陝西,已經殺了幾個官員了?單單就是正二品的節度使,如今死在他手中的都已經兩個,至於其他的官員只能更多。若是因爲傷了或是出醜,自己無法向皇帝交差不說。這位英王在不會放過那些始作俑者的同時,也未必會饒了自己這個主持人。

等到黃瓊一口氣,將十三擔土都擔了上去,併成爲大齊歷代前來祭祀太祖陵的,無論是帝王也好、儲君也罷,唯一一個在不到半個時辰之內,足額的完成這個覆土禮的人後。這位禮部尚書,看著安全無恙的英王,這顆心才漸漸的落地。只是用憐憫的眼神,看著管事的太監。

這次自己是逃過一劫,可那個管事太監卻是未必了。以這位英王的精明,到這個時候,還不明白有人在故意整自己,恐怕他也走不到今兒位置了。只是出乎這位禮部尚書,乃至在場所有官員意料的是,下了寶城的黃瓊,卻並未就此事進行任何追究,甚至連問都沒有問一句。

其實,對於這個守陵管事太監,那點上不得臺的小手段,黃瓊不是不清楚。只是對於黃瓊來說,這個守陵管事太監這點小手段,對他來說無所謂。這個守陵太監敢這麼做,背後肯定是有人。而且他太監身份,背後的人除了宮中的人,或是自己那些兄弟之外,還能有什麼人?

至少現在黃瓊,不想在這其中掀起太多的風浪。撤換一個守陵太監很容易,讓這個太監悄無聲息的消失也容易。但這個時候深挖背後的人,對朝局會產生不利影響。黃瓊知道,老爺子眼下需要是穩,尤其是內部穩。老爺子最不願看到,就是自己兄弟之間出什麼問題。

不是不追究,只是現在追究這個沒有什麼必要。至於這個太監怎麼處理,時日漫長,機會有的是。在配殿休息一會,又吃了幾塊點心填一下肚子後。黃瓊便在幾個官員,主要是負責孝陵維修的工部官員陪同之下,仔細查看了這座太祖陵寢。當然,旅遊和參觀是不可能的。

你祭奠完畢祖宗的陵寢,居然把祖宗的陵寢當成旅遊點來逛,一個大不敬的罪名便夠他喝一壺的。他之所以查看這座陵寢,是按照慣例檢查陵寢之中,有沒有損壞的地方。這是大齊歷代皇帝,在來西京祭奠這座祖陵的時候,都必要做的事情。至少表面上盡一些孝心。

這個時候,黃瓊才第一次仔細看,這座號稱本朝帝陵之首的帝王陵寢。與自己在鞏義所見本朝諸陵寢相比,這座大齊朝開國祖陵,規制要宏大的多。不說別的,單單一座祾恩殿,便是九寬九深。而且這座規制宏大的祾恩殿,就連門窗也都全部清一色漢白玉雕刻而成。

黃瓊還記得永王曾經提起過,當初因爲盛產楠木的兩川,還在殘唐手中控制。使用其他的松木或木料,自己那位諡號爲至少至現在,爲歷代帝王之最的。被太宗用足了好話的,承天廣運大聖至神肇紀立極神聖睿武端毅,足足十八個字諡號的太祖高皇帝卻並不滿意。

在這位承天不承天不知道,廣運是肯定的太祖高皇帝看來,也只有楠木才能彰顯他帝王的身份。只是當時太祖沉迷於酒色,政事基本上已經悉數委於太宗。因爲擔心這位經常一夜臨幸數女的太祖皇帝,隨時有可能馬上風的太宗皇帝,也只能無奈的與桂林郡王商議。

最後還是桂林郡王獻策,將材質選在了陝西盛產的漢白玉。爲了修建這座漢白玉的祾恩殿,還有寶城的明樓以及整個孝陵,當時秉政的太宗皇帝,除了隨軍征戰之外,幾乎調集了全國的石匠。即便這樣,也歷時將近五年,幾乎耗費了那幾年天下賦稅的大半才最終建成。

這座孝陵修建完成,大齊朝國庫空的連耗子都要餓死了。好在,在親自視察了陵寢之後,異常滿意的太祖皇帝,對太宗皇帝徹底的放權。在政務上,再也沒有像是以往那般處處掣肘。而這座太祖陵寢從動工開始,到全部完工耗費,幾乎相當於前唐從昭陵到泰陵的全部花費。

鑑於此座孝陵耗費巨大,所以在太宗皇帝繼位的第一天,便頒下詔書傳諭後世子孫,孝陵爲特例,後世子孫不得仿效。甚至爲了約束自己的龍子鳳孫,太宗皇帝還特意提前規定了,後世子孫陵寢的規制。到了高宗朝,因爲與北遼作戰耗資巨大,所以高宗又做近一步縮減。

高宗的景陵,甚至裁撤了孝陵與太宗長陵所有的櫺星門,石像生的數量也縮減爲六對。即便這六對石像生,還是宣宗皇帝繼位之後,見到景陵太過於簡樸後加的。而高宗的景陵,則成爲大齊後續諸帝王陵寢的典範。除了世宗皇帝的帝陵,是幾乎完全按照長陵所建之外。

其餘諸陵,看似規制宏大,實則都很簡樸的。幾乎所有的木製建築,都是採用的河南路盛產的松木,而沒有使用價格昂貴的楠木。祾恩殿也採取了縮減,方城與寶頂面積也都進行了減少。本朝歷代帝陵,實際造價並不高。也只有最喜歡奢華世宗崇陵,所有木料使用是楠木。

也開始了歷代帝陵之中,大規模使用金絲楠木的先例。要知道,在世宗陵之前,便是歷代諸帝中,最喜歡楠木,也首開大規模使用楠木的本朝諸帝,也只有棺槨才使用楠木。至於陵寢中的傳統木質建築,還是以松柏爲主。這就造成了大齊帝陵的造價,實際上並不是很高的。

其實與中國傳統的木製建築相比,這座除了房頂,還是覆蓋爲中國曆代帝陵傳統的黃瓦。整體內樑部分使用木料,以便輕盈一些之外。其餘所有的部件,便是四面牆體與殿內的所有柱子,也全部漢白玉修建。尤以雕刻得異常精細門窗的祾恩殿,則是結實了百倍還不止。

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著你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五百六十五章 黨項人的七大恨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著你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著實該殺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
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著你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五百六十五章 黨項人的七大恨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著你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著實該殺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色达县| 津南区| 肇庆市| 凤庆县| 绥中县| 寿宁县| 万载县| 龙口市| 如皋市| 大方县| 教育| 勃利县| 清苑县| 平利县| 玉溪市| 简阳市| 普宁市| 尉犁县| 威宁| 汪清县| 公主岭市| 县级市| 玉山县| 黔江区| 绥阳县| 武隆县| 安丘市| 读书| 施甸县| 巴林右旗| 康保县| 郴州市| 五常市| 改则县| 黄陵县| 康马县| 丰原市| 东至县| 武城县|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