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六章 霧盡花開(三)

復古改制?

陳凱到底說的是些什麼,此間越是說下去,在座的衆人反倒越是一頭霧水。

此間,郭之奇的那個族兄弟坐在第一排,這是他特別選了等到關鍵時刻與陳凱唱反調的好位置,可是現在的問題在於,陳凱講的東西他是完全聽不懂的,既然連聽都聽不懂,那就更別說是找到反駁的理由了。

於是乎,郭家的來人只得繼續坐在那裡,一如其他人那般將眼珠子瞪得碩大,想要將陳凱的思路儘快搞清楚了,如此方可找到下手的空隙。而此時,臺上的陳凱說出了那番話過後,看向臺下衆人的目光中卻是射出的唯有堅定的信念,再無其他。

“在座的諸君大多是讀過聖賢書的,即便沒有讀過聖賢書也當是聽過一些故事。”話說出口,陳凱擡起頭,將視線從人羣移開,轉而凝視著淡藍的天空,彷彿是陷入了回憶一般。

“記得小的時候,家中長輩曾告訴本官,三代之時,君王賢明,言路無礙,官員清廉,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飢餓貧寒。即便是升斗小民也可以書怨華表,上達天聽,所以世間沒有冤獄,沒有不平之法……”

三代之治是儒家治國的理想狀態,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同。自漢武崇儒以來,儒家學說在這一千七百餘年中早已成爲了華夏大地上最具統治力的學說,甚至被西方人稱之爲是孔教,由此可見一斑。恰如陳凱所言的那般,在座的衆人中多有讀過聖賢書的,對於儒家學說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理解,就算是那些沒有讀過儒家經典的,在這個儒家主導思想的社會中生存,並且能夠成爲地方上比較有能量的人物,自然是深諳這個儒家社會的生存法則的。

儒家思想,大體上如是看來。其政治主張,是爲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治仁政,回覆周禮,回覆井田,興滅國,繼絕世,完全回覆到周代的禮制社會去;其社會架構主張,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悌仁本,完全迴歸嚴格的禮制社會;其處世理念,則是忠恕中庸,文行忠信,完全迴歸禮制社會溫柔敦厚的人際關係;而其對社會階層分工的主張則可以總結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等等,完全的維護禮制社會的構成基礎;至於其教育主張,便是有教無類,六藝教人,始於詩書終於禮樂,迴歸以上古經典爲歸宿的王化教育。

孔子的思想本就是一種對周朝禮制社會的全面復古,這在當時禮樂崩壞的現實下不可謂不是一種勇敢的努力,但是在那時終不能大行其道,亦是違背於當時的大環境。反倒是到了後世,憑著那些儒家學說的繼承人們的不斷改良,與他們生存的時代環境相契合,如此方能爲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所接納和遵奉。

對於改革,儒家素來是講究一個言必稱三代。這其實從孔孟時就已經開始了,後世的儒家學說的改良者們也無不是如此。此間,陳凱直言復古改制,隨後便又把三代之治給亮了出來,這便直接進入到了儒家士人所熟悉的託古改制的模板。而唯一的問題,那就是陳凱到底想要藉助於三代之治來行何等目的,這纔是其中的關鍵。

臺下,郭之奇的那個族弟的雙手已是越加的潮溼了起來。說來,他是並沒有想到陳凱會這麼快的把核心觀點展示出來,因爲這些東西暴露的越早,越清晰,就越是容易被旁人駁斥。他相信,以著陳凱的智慧是決計不會不知道這些受邀人士當中會少了其人的潛在反對者。甚至不說這個,只說一個觀點的提出,有人受益,就一定有人吃虧,而吃虧者當然也不會心甘情願的成爲陳凱的墊腳石。

如毒蛇般潛藏在人羣之中,郭之奇的那個族弟緊盯著陳凱,就連呼吸都已經顧不上了。然而,當陳凱將後面的話說出口之後,他卻當即就是一個目瞪口呆,半晌沒冒出一句整話出來。

“於本官看來,三代之治的盛況在於君明、在於臣賢,但最重要的還是言路無礙,唯有尋常百姓亦可書怨華表,君主就不敢忽視臣民的意見、而那些貪官污吏也不能繼續行欺上瞞下之故技。而皇明之舊制,以初入官場之卑官主言路,用的是他們的初出茅廬。可問題在於,官場有派系之別,更不乏有位高權重者收買、恐嚇言官以堵塞言路,如崇禎十六年周延儒假傳捷報,便是如此。”

“奈何,三代之時,華夏地狹民薄,三代聖王行案牘之勞半日即可瞭解民情,從而進行鍼對性的施政。可是現如今,皇明幅員萬里,丁不下七千萬,饒是這些年韃子入關,人口損失巨大,但也絕非天子一人便可釐清天下事,甚至就連京師的事情都無法盡數瞭解。”

皇帝被大臣矇蔽,類似的事情可謂是不勝枚舉。陳凱指出了舊制的弊端,又點出了三代之法不符合今時情狀的弊端,旋即便直接拋出了他的主張:“言路閉塞,則君不知下情,民不知君意,上下不通,則君爲奸佞矇蔽,民聚衆自保。是故,本官以爲,當從民間選舉百姓信任之賢能,代爲發聲,而民選之賢能不似舊有言官那般尚需權臣提攜、升遷,其地位盡受百姓感官影響,自當秉筆直言,不負百姓所託。”

洋洋灑灑,陳凱說了良多,歸根到底卻還是在於這代議二字上面。事實上,此間陳凱自己說出來的話他自己也並不能全然認同,比如民選賢能可確保言路暢通,這本身就是一個謬論——明朝的士大夫在地方上欺上瞞下的事情做得一點兒也不比官員少。但是,此刻他不光是明明白白的說出了口來,其面上的深信不疑更是使得這會場是一片的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郭之奇的族弟目瞪口呆的看著陳凱,一如旁人。說起來,陳凱的主張並非沒有漏洞,甚至可以反駁的點實在不少。然而,此刻的他卻只是張著嘴巴,一雙眼睛盯著陳凱,彷彿是被剛纔的那些言論和主張所驚呆了似的,可他自己卻很清楚他的大腦在此刻是何等的清晰,每一次的權衡都在將其中利弊想得分明,反倒是更加震驚於陳凱的這個漏洞百出的主張到底是何等的讓人無話可說!

此時此刻,陳凱站在臺上,自是注意不到郭之奇的那個族弟。從一開始登上點兵臺,他看到的只有他這一次邀請到的人士的成分——士紳、商賈以及地方豪強,這些人無不是在地方上有著或大或小影響力的人物,按照正常情況下,一旦代議制度出現,這些人也勢必將會成爲那些代民發聲的“賢能”。利益,是陳凱清清楚楚的擺在他們面前的,只要點點頭,家族未來百年的興盛便可以直接奠定。

在座的衆人都很清楚,這事情若是能成,他們必然會是受益的一方。即便是不成,在法不責衆的慣例之下,他們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真正需要承擔高額風險的唯有陳凱一人,是故當一些腦子活絡的想到此間後便立刻向陳凱問出了他們需要了解的交換條件。

“敢問陳撫軍,這代民發聲之法,該當如何行使?”

問的,是如何行使權力,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開口的那個士紳所要問的到底是個什麼。對此,陳凱微微一笑,旋即便對便對那人直言道:“本官以爲,制度是否有效,還當測試。所以本官打算在廣東先行組建省諮議局,由在座諸君選出一批賢良出來,作爲諮議局的議員。議員的工作,就是代民發聲,同時爲本官拾遺補缺。約期一年,若是制度切實有效,再建立府一級的諮議局……直至制度確保行之有效,再行上報天子。”

話,陳凱說得很清楚,其中也並沒有明明白白的指出陳凱在其中會得到什麼。但是,在場的無不是明眼人,這項制度陳凱決定要在廣東測試成效,然後再行擴展和上報,而上報的目的則更會是向其他府縣,乃至是中樞擴展,那麼作爲提議者和倡導者,陳凱勢必將會站在一個主導的地位上。而他們,也只有在違背陳凱核心目的的原則下才能獲取真正的利益。

這樣的交易,當然是公平的。而唯有公平的交易,甚至是讓陳凱獲取更大利益的交易,這才能讓他們放心於陳凱真的願意放權給他們。官場上、商場上的利益交換往往都是這樣的,只有進入到了能夠讓他們理解的範圍內,纔會更有希望達成這場交易。

會場上,沉重的呼吸此起彼伏,陳凱則直接坐在了那臺上唯一的一張太師椅上,俯視著臺下的衆生。他相信,在座的衆人當然明白,所謂民選,實際上只是一個幌子而已,陳凱真正要的是地方有力人士的支持,從而更好地凝聚基層的力量爲其所用。

從福州回來之後,陳凱就想得非常清楚,素來,他對廣東和南贛地區的行政權來自於永曆朝廷和鄭氏集團,是廣東巡撫和廣東總制的差遣給予了他以權柄的合法性;而兵權方面,則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鄭氏集團。如今,他與鄭氏集團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隔閡,這是源於他與鄭成功之間的隔閡浮出水面,亦是未來終將爆發的那場鄭氏集團繼承戰爭。而一直以來,他與永曆朝廷那邊則從來都是保持著距離的,無論是朝廷對他,還是他對朝廷,皆是如此。

這樣一來,他的行政權和兵權便都成了水上漂萍,根本稱不上穩固二字,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就勢必會存在著傾覆的風險。苗頭,在南贛已經出現了,南贛天地會近來的報告非常不容樂觀,他們在地方行政和軍務上的影響力在持續走低,使得原本在收復南贛戰爭中出了大力,也理應獲得更大影響的天地會受到了不必要的挫折。

內部如斯,外部環境,洪承疇顯然也已經看出了些什麼,所以在大力解散互助會,想要把陳凱延伸到江西的藤蔓都清除掉。

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想要翻盤,如果是鄭成功或者李定國的話,自然該當是繼續向清軍控制區發動攻勢,只要控制區擴大、實力增強,藩鎮上下運作的空間就會擴大,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對於陳凱,這顯然是不行的。

之所以不行,現實問題是大戰剛剛結束,尤其是早前還在揹著廣東、福建兩省民生恢復的包袱,所以軍糧軍餉上是絕對無法很快發動新的一輪的攻勢的。況且,陳凱是文官,文官自有文官的生存法則,面對這樣的處境,政治鬥爭是最直接的辦法。

只不過,陳凱從前聽聞過一句話,說是玩弄權利的是政客,創造權力的纔是政治家。他不認爲他是個政客,也從來不覺得他自己是個政治家,但是比之他不擅長的政治鬥爭,製造一個新的權利來源,掀翻整個棋盤,這顯然更加符合他的作風!

“這樣的開始,有些太早了。原本的,我打算通過粵海商業同盟來培植其一個擁有一定實力的工商業階層,同時利用天地會來拉攏士紳和地方豪強。有了這條腿走路,再將這代議制度拿出來就可以確保我領先其他可能存在的競爭對手很多步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如果我不能儘快有所改變的話,那麼很可能將會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心中如是想來,其實陳凱很清楚,在最開始決定打造天地會和粵海商業同盟的時候,他的想法更多的還是在於抗清的上面。

明末危局,就他看來從政治上其實是有兩個方向可以解決問題的——要不,加強中央集權,凝聚力量碾碎滿清;要不,分權於地方,向有明一朝發展起來的基層讓渡權利,藉此加強國家的凝聚力,從而實現從威權主義的官治國家到公權主義的紳治國家的過渡。而近代史上,紳治國家碾壓官治國家以及蠻族的例子可謂是比比皆是,這就是體制的優越性。

陳凱依稀記得,明亡的同期正是英國議會掀翻王權的時代,由新式貴族、商人所組成的資產階級議會擊敗了王權和舊式封建貴族,前者就是通過海洋貿易實現了原始積累,漸漸的擁有了與王權對抗的力量。

現在,顯然是有些太早了,原始積累纔剛剛開始,這等揠苗助長的行爲會否造成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他而言,陳凱相信是一定的。但是,現在也並非是單純與王權對抗,階級矛盾可以讓位於民族矛盾,那麼火中取栗,陳凱相信這就是最後的機會。

話,已經說出了口,便不可能再收回。坐在此間,看著在座的那些心亂如麻的人們,陳凱反倒是空明良多。值此時,只見他長身而起,便向衆人宣佈散會,並且表示這僅僅是休會,並非是徹底結束,陳凱願意給他們三天的時間考慮,三天之後,依舊是在這裡,照著粵海商業同盟的辦法,投票決定是否成立諮議局,以及首批省議員的人選。

衆目睽睽之下,陳凱走下了點兵臺,邁著穩健的步伐向著馬車那裡走去。良久之後,稍稍從這份震撼中緩過勁兒來的與會人士們紛紛三五成羣的離開此間,返回府城後再作商議。

郭之奇的那個族弟心不在焉的走出了軍營,大門外,他的那個堂弟早已等候多時,出言問及,只聽的他回答以陳凱的主張多有漏洞,便向其問道:“想必,兄長方纔已經將那陳凱駁得體無完膚了吧。”

陳凱是先行離開的,這一點是堂弟親眼看到的。此一番出言問及,其實他也並不敢肯定,畢竟盛名之下無虛士,陳凱可是連他們的二哥郭之奇都十分撓頭的人物,絕非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挫敗的。

果不其然,聽得堂弟如是問及,那郭之奇的族弟擡起頭來,說出的不倫不類,著實讓其爲之一驚。

“陳凱確實是在胡言亂語,但是他的胡言亂語卻已經說服了我。我想,咱們應該勸勸二哥趁早換一種思路了,否則只怕日後咱們郭家真的會被那陳凱嚼得什麼都剩不下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面禮(上)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八十九章 舊事(一)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第八十二章 對攻(下)第五十四章 蓄力(四)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七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上)第三十九章 獻策(上)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八十五章 不速之客(五)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二十二章 加速(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回家(上)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一十章 鷗汀寨(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戰(下)第二十一章 加碼(三)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四十九章 早春時節(四)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岔口(三)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第四十三章 求變(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二十九章 栽花插柳(四)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五十八章 歸來(二)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九十章 落子無悔(五)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驅狼吞虎(五)第十二章 新官上任(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三十四章 聯結(中)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二十章 加碼(二)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七章 在江西(二)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一百零四章 再見(三)第十三章 隱患(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三十五章 力從地起(五)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九十七章 永曆六年的夏(下)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十五章 加碼(七)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二章 對攻(下)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五章 永曆十一年(四)第八十三章 堅城(上)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與國(三)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四十八章 早春時節(三)第三章 永曆十一年(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惡化(上)寫在卷尾的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四十章 獻策(下)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九十章 江東橋之戰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一百四十章 在遠方(五)(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
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面禮(上)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八十九章 舊事(一)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第八十二章 對攻(下)第五十四章 蓄力(四)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七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上)第三十九章 獻策(上)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八十五章 不速之客(五)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二十二章 加速(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回家(上)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一十章 鷗汀寨(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戰(下)第二十一章 加碼(三)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四十九章 早春時節(四)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岔口(三)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第四十三章 求變(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二十九章 栽花插柳(四)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五十八章 歸來(二)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九十章 落子無悔(五)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驅狼吞虎(五)第十二章 新官上任(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三十四章 聯結(中)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掙扎(二)第二十章 加碼(二)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七章 在江西(二)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一百零四章 再見(三)第十三章 隱患(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三十五章 力從地起(五)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九十七章 永曆六年的夏(下)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十五章 加碼(七)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二章 對攻(下)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五章 永曆十一年(四)第八十三章 堅城(上)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與國(三)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四十八章 早春時節(三)第三章 永曆十一年(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惡化(上)寫在卷尾的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四十章 獻策(下)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九十章 江東橋之戰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一百四十章 在遠方(五)(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绵竹市| 沙雅县| 临泉县| 白玉县| 会昌县| 乐至县| 大名县| 平谷区| 凤阳县| 横山县| 子洲县| 礼泉县| 昭通市| 广平县| 洛浦县| 内黄县| 天台县| 北辰区| 秦安县| 张家界市| 惠水县| 利辛县| 平乐县| 静乐县| 马龙县| 枣庄市| 淅川县| 赤峰市| 廉江市| 察隅县| 梓潼县| 文成县| 南康市| 南乐县| 榆中县| 顺平县| 阿勒泰市| 五原县| 台中县|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