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遠征 378 無利不早起的印度
北美聯盟的議員們商議了大半天,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去拉攏印度,讓美歐的海軍潛艇進入印度洋深處,爲此就算是割讓出一塊巨大的肥肉也在所不惜。
目前這場世界大戰(zhàn)的局勢已經對美歐隱隱有些不妙。因爲俄軍的失利,導致北線戰(zhàn)場軍力虛弱,中國陸軍軍隊對歐洲大陸的威脅大增。
又因爲英、德、法緊急調兵增援北線戰(zhàn)場,導致美歐陣營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力量被虛弱。這樣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導致歐美在世界大戰(zhàn)中失敗,美歐陣營甚至可能守不住非洲大陸。最終,戰(zhàn)火還很可能燒到歐洲,甚至北美洲。這是美歐絕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美歐陣營對付中巴陣營已經有些吃力了,要化解這種危困的局面,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吸收新的軍事力量,開闢新的戰(zhàn)場。也就是把目前的一些尚處在中立地位的國家,拉入戰(zhàn)場。比如印度、中東諸國、中亞諸國等等。
要拉攏它們,必須付出代價。
當然了,這塊肥肉也不是完全由北美聯盟出,歐洲聯盟要出其中的主要部分。
北美聯盟作出決定,立刻和歐洲聯盟緊急措施,內部達成了一致:決定開闢第三戰(zhàn)線----印度洋戰(zhàn)場,打擊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補給線,打擊中國對非洲大陸的物資支援,從而削弱中國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實力,保持雙方的均勢。
歐洲聯盟對此表示非常滿意。
達成了這樣的一致之後,歐美聯合派出一支極高規(guī)格的使節(jié)團,由歐美聯盟的主要首腦人物帶隊,和印度玩家聯盟進行最艱苦的談判,盡一切力量勸服印度投入歐美的懷抱。
印度聯盟也派出了數十名大首領級別的人物,直接和歐美聯盟使節(jié)團進行談判。印度大首領們知道現在的時機對自己非常有利,立刻獅子大開口,提出三大核心要求。
一是保證印度地安全,歐美聯盟必須轉移一大批它們最先進的重型武器裝備技術“飛機、潛艇、鐵甲戰(zhàn)列艦、護衛(wèi)艦、坦克、火箭炮”給它。讓它有足夠自保的能力。印度纔可能會冒著得罪中巴陣營的風險,對歐美聯盟提供必要的支援。
二是保證印度地利益。歐美聯盟必須轉移一批利益“1/4非洲大陸地地盤”給它。這樣有利可圖。印度纔會積極地爲歐美提供幫助。
三是在以上兩點基礎上。印度會提供和歐美聯盟給出地代價相符地援助。歐美聯盟給地越多。印度提供地幫助自然越多。反之亦然。
在印度玩家大首領們看來。這些要求完全是合情合理地。
要是自身都沒有安全保障。隨時可能被打地慘痛。還談什麼給歐美聯盟提供支援?
要是沒有利益。印度吃飽了撐著。冒著很可能會和中巴陣營打起來地風險。去幫助歐美幹什麼?損自己而助別人。這樣大無畏地國際主義精神在印度聯盟裡沒有市場。
在安全有保障、有利可圖地情況下。印度聯盟纔會考慮去做一些冒風險地事情。
歐美聯盟的大首領們聽了這兩個要求,差點當場吐血。
提供歐美最先進的重型武器裝備技術。這還不算是利益?
竟然還要額外給出1/4非洲地盤給印度。要知道目前歐美聯盟手中總共掌握著的,也才大約1/2而已。這等於割一半地肉給印度。
歐美聯盟的大首領們氣地幾乎要當場翻臉,別說他們不可能給,就算給了,印度有這麼大的胃口吃的下嗎?不怕被撐死。真不知道印度是怎麼想的。
氣歸氣。談還是得談下去。歐美聯盟堅決拒絕了印度聯盟提出的割讓大塊地盤的要求,並且。只同意給一部分最先進的重型武器裝備技術給印度。比如說德國、英國、法國等生產地飛艇、潛艇、護衛(wèi)艦、主戰(zhàn)坦克、火箭炮等等,主要是海底、反潛、陸地上地先進武器裝備。至於空軍主力裝備、海軍主力裝備,則免談。這些裝備,是歐美保持自己優(yōu)越軍事實力的保證。如果都給印度了,歐美還有什麼優(yōu)勢?
印度聯盟地大首領們聽了歐美開出的單子,態(tài)度也一下冷淡了起來,稱:這樣地代價。頂多給歐美聯盟供一二個補給港口。而且在港口補給。還必須付費購買油料等物資才行。印度是絕不會提供更高的東西給歐美聯盟,也絕不會出兵作戰(zhàn)。
歐美聯盟的使節(jié)團也有自己的考慮。只要能夠讓印度出租一二個補給港口,作爲歐美潛艇的補給點。這已經足夠。歐美也沒有奢望印度會立刻全面捲入這場戰(zhàn)爭。
有了這樣一個補給港口,卻能讓印度和中巴陣營之間的關係惡化。很大的可能會因此而挑起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戰(zhàn)爭,就算印度不樂意,也將被迫捲入戰(zhàn)爭,那麼這筆交易是非常劃算的。
歐美聯盟和印度聯盟達成一個初級交易協議,用歐美的一批武器裝備技術,換取一個補給港口的使用權。
儘管達成了這麼一個協議,印度聯盟也並沒有冒然行事,而是放出一顆“氣球”,去試探中國聯盟的反應。印度聯盟在《帝國》的論壇印度區(qū)公開宣佈,印度計劃將在本國沿海的某地港口,劃出一小塊“中立區(qū)港印度聯盟鄭重申明:
印度的中立國地位不改變。這個計劃中的中立區(qū)港口,純粹是爲給各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而設立的。所以,不論是歐美陣營、中巴陣營中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只要得到印度聯盟的批準,便可以進入該區(qū)域休整,該區(qū)域內禁止一切戰(zhàn)爭行爲,否則視爲等同對印度宣戰(zhàn)。該區(qū)域之外,印度不插手。從公告申明時起,開始接受雙方陣營的申請。
這個申明並不起眼,而且打著一個什麼“人道主義”的牌子,幾乎沒有引起多少普通玩家的注意。
不過,歐美陣營、中巴陣營的首領們,很快都注意到了這個不起眼的申明。
歐美陣營嘿嘿冷笑,他們知道印度在幹什麼。無非是想從歐美的手裡拿好處,可又瞻前顧後不想過於得罪中國而已。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嗎?他們等著看一場好戲。
某棟巨大的別墅,大廳,數百名玩家正在忙碌。劍王正在悠閒的喝著茶,和旁邊的一個狼煙組織裡的MM玩家閒聊,偶爾看看電腦監(jiān)控屏幕。突然,他看到印度公告區(qū)上的一則最新申明,眉頭頓時一跳。暗暗嘀咕,“靠,印度玩家還真不知道死活,竟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搞事。......不過,要真被它搞出事情來,還是個大麻煩。”
劍王立刻放下茶杯,上樓找秦小白。
很快,秦小白從二樓下來到大廳,看到這則申明,頓時震怒。
表面上看,印度是給了歐美和中巴陣營同等的機會,讓雙方的海軍都可以進入中立區(qū)停靠。但是中國有必要使用印度的補給港口嗎?中國在印度洋上到處都是補給港口,斯里蘭卡的漢班託塔港、馬爾代夫港口、索馬里港口、安達曼羣島港口、巴基斯坦瓜達爾、卡拉奇港口、緬甸仰光、皎漂、實兌港口、孟加拉國的吉大港、毛里求斯港口.....中國艦隊走到哪裡都有足夠的深水港口進行補給,數都數不過來,哪裡用得著印度的港口?
唯一需要印度港口的,僅僅是歐美陣營而已。歐美陣營在整個環(huán)印度洋上上萬公里的海域,沒有任何盟國和立足點。在印度洋上,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的盟友。
印度設立這個所謂的中立區(qū),純粹是變相的爲歐美陣營提供中途補給港口而已。讓歐美海軍在印度洋的深處找到一個安全的落腳點,從而對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航海補給線造成巨大的威脅。
秦小白怎麼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沉聲道:“立刻發(fā)出警告:如果印度正式設立這樣一個所謂的中立區(qū),那將被視爲對整個亞洲各國艦隊、亞洲各國商船在印度洋上的安全航行,進行嚴重的挑釁。嚴重威脅了包括中國、東亞、東南亞、印度洋、中東、非洲諸國在內的所有亞非國家商船的安全,甚至包括印度自身商船的安全。
如果印度接受歐美海軍的申請入駐所謂是中立區(qū),那將視爲印度背叛了亞洲利益,主動向亞洲諸國宣戰(zhàn)。這場印度洋上的戰(zhàn)爭將不是中巴陣營和歐美陣營的戰(zhàn)爭,而是亞洲和印度之間的戰(zhàn)爭,印度將遭到整個亞洲諸國的封殺,不再有一艘印度商船、戰(zhàn)艦可以進出印度洋?!?
一個玩家MM飛快的把他的話打了出來?!兜蹏分袊鏅趦龋芸毂闾鲆粍t紅色的置頂公告。
印度聯盟的大首領們看了中國區(qū)的公告,一片沉默,他們的“探測氣球”得到了回覆,而且是一個極其具有震懾力的回覆。中國的態(tài)度顯然十分強硬,不惜動員整個亞洲和印度開戰(zhàn),也要阻止印度境內出現這麼一箇中立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