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

外間傳來梆子的響聲,這是已經二更天了。

和幕僚謀臣計較定了,羅方伯也是性格堅毅,大事不過夜的性格,當即準備了千多貫的禮物,帶著人前來拜會徐子先。

至別院才知道,徐子先雖然辛勞竟日,但並沒有休息,晚上又帶著人去巡營去了。

“這樣行事,何愁其大事不成?”同樣是傑出之士,羅方伯能感覺到徐子先經營基業的用心和果決。

但這些事還是隻能羨慕,他卻是沒有辦法仿效。

國中雖然認可他,並且承認世子監國的地位,但上頭還有諸多的好幾十人的叔父輩,有宗親,也有執事的外姓長輩,蘭芳國立國之時,就是一羣漳州來的商人彼此約定,不可受制於土人和外夷,既然長久居於此地,又是人多勢衆,財雄勢大,不如自立一國,雖然從此不是魏人身份,但臣服大魏,身爲大魏藩屬,永遠忠於大魏也就是了。

當時立國時,好幾十家大商人是立國的核心,羅家只是最大的一家,被衆人公推出來當家作主,這蘭芳國卻並不是羅家一家的產業,不要說羅方伯只是監國世子,就算是其父羅玉章,決斷大事也是要和諸家一起商議,這是立國時的傳承,非人力可以改變。

“君侯真是忙碌。”看到匆匆進屋的徐子先,羅方伯嘆一口氣,由衷的道:“雖然君侯忙碌成這樣,我心裡還是十分的羨慕。”

徐子先笑道:“世子說笑了,且容在下拜見。”

海外諸國,慣稱國主,在大魏國內是視同郡王,大魏的爵位體系內,親王,公,侯,只此三級,而海外諸國主,一律視爲大魏的郡王,位在親王之下。

不要看其是國主,在大魏這裡,不可能與宗室重鎮的親王等同。

從實際出發,又不會稱某國主爲郡王,只稱國主就可以了。

其國內受封王爵的貴族,在大魏則被視爲侯,與徐子先的地位相當。

這種變通和相對實際的姿態,也是使海外諸國與大魏相交時還是感覺相對的平等,也容易替其保留幾分尊嚴。

“海外之人,抱團圖存,妄稱一國之主都是笑談,何況在下不過執國政的世子罷了。”羅方伯對徐子先道:“若南安侯要公事公辦,在下只能引避告退。”

“也好。”徐子先不是抱殘守缺的人,也對羅方伯的來意很感興趣,當下看看左右,說道:“世子此來必有要緊之事,我們是單獨談,還是衆人一起?”

羅方伯道:“在下身後諸人都是信的過的部屬,如果君侯怕事機外泄,我可以叫他們退避……”

“不必了。”徐子先道:“我的這幾位部屬也是信的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好,這纔是成大事者的胸襟度量。”羅方伯讚一聲,又看看徐子先身邊的方少羣,疑惑道:“這是大參府邸裡的小方先生?”

“見過世子。”方少羣坦蕩一揖,說道:“大參府的過往已經煙消雲散,劉公已經身死,現在方某在南安侯府替君侯效微薄之力……”

見到羅方伯略有懷疑的眼光,徐子先微嘆一聲,背主之人果然很難得到信任,眼下的盟好條約還沒有談,羅方伯對方少羣這個變數心存疑慮也是相當正常之事。

徐子先對羅方伯道:“世子若信的過我,便可信的方鳳岐。此次入京,若無鳳岐,在下恐怕難以活著回到福州。”

“原來如此。”羅方伯微微點頭,示意自己已經明白。

儘管徐子先並沒有說出太多內情,能將話說到如此地步已經算是相當的坦誠,也說明了其對方少羣的信任態度,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再追著此事不放了。

方少羣在一旁微閉雙眼,臉上傲氣依舊。

徐子先若是有些微的遲疑和不信任,他當然是轉頭就走。

丈夫當然想以功名立世,但如果遇著的不是信之不疑的主上,也就沒有必要浪費心智,虛擲光陰。

方少羣已經錯過一次,可真的不想再錯第二次。

還好,徐子先信之不疑,堅決果斷的打消了所有對方少羣的質疑。

方少羣雖然不言不語,臉上保留著傲氣,但內心卻是翻滾激盪起來。此次跟隨徐子先南下,當時是無奈之舉,以當時京師的環境,還有方少羣過往的身份,朝中大吏,不會有人收容於他。

以方少羣曾經在中樞的地位和身份,想流落江湖也不可能,很可能他前腳出京師,後腳就會被朝廷派人追趕抓回,下大理寺獄,不將他關起來,很多人都不會放心。

只有跟著當時身份特殊,所有勢力都恨不得其立刻出京南返的徐子先,方少羣才能安然離開,原本是打算在福建過度一段時間便離開,現在這種心思卻是遲疑和模糊起來。

南安的局面,徐子先本人的雄才大略,還有其信任的態度,都是令得方少羣感佩異常,那種不安於位,隨時求去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位是長史李儀,司馬秦東陽,錄事參軍孔和……”

徐子先將李儀,秦東陽,張虎臣等人一一介紹給羅方伯。

“這幾位是我蘭芳國的執事官……”羅方伯也是將身邊的謀臣心腹,介紹給徐子先認得。

待介紹完畢,徐子先這別院的簽押房是一張長桌,兩邊掛著木製地圖,雙方只能對面而座,每人面前一盞清茶就算完事。

羅方伯身邊的人都感覺新奇,以大魏官員宗室的習慣,最喜歡談事的方式當然是擺酒,叫一羣歌妓,在絲竹聲中放浪形骸,酒色兩道都滿足了,這才談的上說正事。

南安侯這裡,卻是與衆不同。

徐子先也不急著開口說話,上門的是羅方伯,先開口的當然也是對方纔是。

羅方伯道:“在下此來福州,來意君侯想必是清楚的?”

徐子先笑吟吟道:“若我執掌大都督府,怕是於此事上還有商量的途徑。可以我現在同知岐州的官職,想在這般軍國大政上,並沒有說話的餘地。”

“君侯所上的馬政札子,不就是軍國大政?”羅方伯耽擱到起更纔來,就是儘可能的收集一些徐子先的情報,對徐子先在京師發動兵變,上馬政札子之事也是相當清楚了。

“兩者不同。”徐子先道:“馬政之事,是本朝向來的短處,若能彌補當然還是要彌補,而且投入不大,說難聽點,朝廷只是給了我一方官印,一紙告身,事情還是要我自己來做,所謂惠而不費。而世子所求之事,我上一百道札子也是無用,朝廷今年欲北伐,錢糧兵谷只會向北方聚集,不會有絲毫到南方。若要改變,除非蒲行風率諸盜十萬衆入侵兩廣,福建,侵州陷府,意欲搶奪大魏江山,這樣的話,可能坐在九重之上的那位會改變想法……蒲行風會這麼做麼?”

“他暫且沒有這個野心,”羅方伯苦笑道:“現在蒲行風和天方人合作,在莫臥兒一帶海面上與泰西諸國艦船交戰,少部份力量在支持滿刺加侵掠三佛齊與鄙國,對大魏,可能最多也就是騷擾搶掠,不太可能上陸與大國爭雄。”

“這就是了。”徐子先道:“大魏朝廷也是看出來這一點,所以最多同意對海上諸盜招安,但求無事。沿海的一點騷擾,最多是影響大魏的海外貿易,這纔是叫朝廷頭疼之事,若說對沿海百姓的傷害,朝廷可是渾然沒放在心上。”

徐子先的語氣異常冷峻,這也是他對當今天子最不滿的地方!

大魏立國的根本是什麼,爲什麼天子被百姓稱爲官家?這個國家,這個朝堂,是集衆人之力聚沙成塔,是要庇護其治下的百姓,而不是奉某一家一姓稱孤道寡享盡威福。若不能庇護百姓,而反魚肉百姓,強如秦漢又如何?

大魏太祖開國之後,諸多帝王對百姓親厚仁和,仁宗皇帝在時,感於西苑面積不大,想擴大宮苑面積,但西苑附近的百姓不願搬遷,朝廷賠錢也不願搬,仁宗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放棄擴充宮宛的打算。

文宗時,曾有柺子在京師爲禍,拐賣的當然多是百姓家的子女,天子卻操心這等小事,嚴令京師諸多衙門嚴查此事,最終將這柺子集團一網打盡,不分主從,一律下令或斬或絞,令得天下人交口稱頌。

武宗被人稱爲荒唐,但其北上抗虜,是感於北虜犯邊,造成了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是以連年備邊,將北虜打擊的在幾十年內不敢再犯邊。

就算是庸碌的成宗時,曾有百姓上元節時丟失了一頭豬,居然跑到麗正門外敲登聞鼓,天子也並未惱怒,下令從封樁庫裡出錢賠了一頭豬給那漢子,也並未惱怒將其治罪。

當今天子,說是勤政,孜孜於大魏中興的大政,卻是忘了大魏立國的根本,北方各處的兵禍,天災,造成的人間慘劇,天子不聞不問。

荊湖兩路賦稅沉重,羣盜聚集,以致民不聊生,天子亦沒有減免賦稅的打算。

東南一帶,海盜爲禍,天子爲了北方的戰事,對東南的威脅和安全也完全不放在心上,放在其心上的只有福建路每年要上交的賦稅。

對很多根本之事,賑災,水利,道路,橋樑諸務,天子都視爲“不急之務”,總是幻想著等打敗東胡之後,從容施爲。

其實是其稟賦裡較爲涼薄,另外就是在親王府邸中長成少年才進宮,接受的並不是帝王的系統教育,先天就有缺失的原故。

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臺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
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臺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和政县| 句容市| 日土县| 洪泽县| 政和县| 吴川市| 新平| 微博| 金沙县| 松潘县| 林州市| 西峡县| 闸北区| 无为县| 西乌| 黄大仙区| 宜君县| 巫山县| 阜南县| 密云县| 康马县| 阿尔山市| 澄迈县| 马龙县| 浦东新区| 平远县| 马边| 盐城市| 红原县| 五台县| 会昌县| 灵宝市| 汝州市| 南川市| 定日县| 阿拉尔市| 新巴尔虎右旗| 陆良县| 南通市|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