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9章 天下戰略(七)

從甘露殿裡出來,李彥的心情也不好,那裡的一切都沒有變化。三年了,裡面還是一塵不染,看得出來每天都有人打掃。

李世民對長孫無垢的感情可見一斑,他沒有再立皇后,也在後宮宣佈將永遠不立皇后,爲了紀念皇后,也打消了很多人的心思。

後宮暫時就是韋貴妃管理,還算平靜。必竟李世民年紀也大了,一件事接一件事,弄得他也心神憔悴,哪有什麼心思。

李明達用手摸著那牀,皇后蓋過的被,把小臉貼在上面,看得李彥眼睛發酸。不知不覺過去三年多,天人永隔,再也見不到了。

和長孫無垢那複雜的情感也讓李彥心裡疼痛,見李明達有些呼吸困難,知道她幼小的心裡太傷感了。她才七歲啊!別的小孩兒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對她說道:“走吧,以後有時間我經常陪你來。”

李明達也明白自己的身體,點點頭,李彥抱起她離開甘露殿,上了馬車,把李明達帶回家了。

對於李彥的家裡,誰來都喜歡的。特別有和李明達年紀差不多點的李姝,兩個人可以一起玩。還有李麗質,大唐銀行進入軌道之後,手下的人都可以自己處理了,也無非是印製兌換。因爲沒有其他業務,所以也不忙,有永嘉那麼一個張羅的人就夠用了何況何有那麼多公主。

大唐印刷廠在十二個時辰不停工的印製,這種輕便很好攜帶的紙幣馬上風行天下,比那又重又笨的銅錢強多了,誰都想盡快的換成紙幣。

面額也出現變化,分爲兩個層次,文爲一級,貫爲一級,一文、十文、五十文。一貫、十貫、百貫,按十進制兌換。這些印製精美的錢到了手裡,所有人才知道,不掌握紙張製作技術,根本無法仿造這種錢,印刷技術也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制幣廠的員工都是死囚犯和重刑犯,他們一生出去的機會都沒有。

以前一個人身上是帶不了多少錢的,就算是帶黃金,一個金葉子才六貫多,又能帶多少。但現在不同,一百一張,帶一萬貫也沒多少,一個人帶三五十萬貫也不過一皮箱而已。

大量收回的銅錢被毀掉化成銅,但是另一個問題出來了,這時候銅並沒有什麼用,價格大爲下降,而被海外買走了,必竟他們還在用銅錢。可是又笨又重的銅錢,連周邊國家的人也不願意用,他們也喜歡上大唐的紙幣。

這一來需用量就不是一點半點了,所以全力印刷也不夠用。大唐銀行每天都有錢莊來換錢,長安、洛陽兩處分行開業,只是兌換業務就很忙。永嘉很壞,提出大數量兌換收費。

雖然這樣,但銅錢沒人用,有些錢莊爲了能兌換到,不得不支付費用。收回的銅錢融化後賣錢,加上收費,總算不再虧損。李世民一高興封永嘉爲副行長,這可把她興奮夠嗆,更加積極。弄得竇奉節快哭了,是不受欺負了,但家裡也看不到老婆。

收回的黃金再不發出去,成爲國庫儲備金。這一來韋尚書的戶部日子好過多了,再說李彥給他們的任務也很繁重,普查人口,戶部需要知道全國的戶數,人口數和分佈情況,最大的一項是經濟普查,全國的作坊、工廠、礦山,一年是多少營業額,也就是一年大唐的gdp是多少。

這可是現代化的要求,戶問和工部聯合,加上司農寺,少府監,四個部門全力開工,一個個忙得腳打後腦勺。同時兵部上書李績也忙得夠嗆,李彥要求進行府兵普查,全國有多少預備役,完善訓練和番上任務,折衝府必須有數字,一年大唐軍費是多少?

李彥研究怎麼救李承乾的時候,三省六部被他支使得團團轉。可他是總行長,錢都在他那裡,哪裡拿不出數字,哪就沒錢。所以,哪家也不敢耽誤。最後連吏部也開始清查官員,否則怎麼知道俸祿是多少?年末拿出報告,決定一年的費用。

李世民洋洋得意。今天大朝會,這段時間沒誰敢耽誤,永王終於開始插手朝政,而且是中書門下同平常事,那就是宰相啊!本來一箇中書令一個侍中兩個僕射爲四個宰相,現在又多出來一個財相管錢的。

今天一上殿,大家都不說話,李彥說道:“皇上,臣從西域回來有好多不明白的地方,昨天聽幾個大臣說太子謀逆案還沒有判決,大批人在押。吏部不好決定怎麼處理,臣想問一下,爲什麼沒有處理?”

李世民已知道李彥的打算,就說道:“朕也在想這個問題,今天朝會正想問問諸位愛卿該如何處理。諸位愛卿,有什麼意見嗎?”

按理說這是造反的大罪,是沒什麼商量的,但明顯李世民不想殺兒子,這時候誰出來說話都是找死。但李泰著急,用眼神看他一夥的門下給事中王天奎。

的友上傳,說免費提供閱讀,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王天奎上前一步:“皇上,自古謀逆全是罪當處死,雖然是太子,爲了避免以後有人效仿,更應該從重論處,從犯人等更不能輕饒。”

李世民心裡不滿,但這是大唐律所定的,又是祖制,也不能說別的。房玄齡是保持中立的,所以都沒有說話。李靖是不用說了,從來不參與這些。王志寧、孔穎達他們對李承乾十分失望,也不想說什麼。再說他們身爲東宮屬官,也失職,更沒話可說。

蕭瑀可是李泰的人,李泰立即挺直了身子,看來今天就會有結果。這些天他已聯絡了好多大臣,連溫彥博和岑文本都表示支持自己。李泰認爲十拿九穩,何況昨天也給父皇保證過。

李彥說道:“皇上,自古法律是懲前毖後,勸人向善,殺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太子身爲皇帝嫡子,年幼不懂事,皇上下召免去他太子之位,已經是處罰了,再說太子也真心悔過,我想皇上總得給太子一個悔過的機會是不是?”

這可是奇怪的事,難道太子認錯就能再當太子嗎?這一點別說是那些李泰的人,恐怕原來支持李承乾的人也不同意,如此行爲怎麼能再爲儲君。

李世民點點頭:“既然永王這樣說朕就給他一個悔過的機會,選李承乾上殿。”

時間不是太長,一身素服便裝的李承乾上殿給李世民跪倒磕頭:“兒臣參見父皇萬歲。”

李世民問道:“承乾,你可知罪?”

李承乾點頭:“兒臣知罪,真心承認,請父皇責罰。”

這一來大殿上特別是參加審問的幾個官員都很奇怪,李承乾怎麼這麼老實?

李世民說道:“你對你的罪行可有辯解?”

李承乾還是平靜的說道:“沒有,因爲錯在兒臣一時糊塗,已犯下大錯,再無顏狡辯,父皇怎麼處罰兒臣都心甘情願。”

這麼乖的話能出自李承乾的嘴,確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李世民也奇怪:“你爲什麼這麼說?”

李承乾說道:“前幾天我也沒明白,但永王見到我,指出我身上的錯誤,兒臣思考了幾天時間,終於認識到我錯在哪裡,但大錯已經鑄成,只能追悔莫及。父皇罷免兒臣的太子之位確實應該,因爲我的行爲不配爲一國之君。如果我當皇上,只能是大唐江山之禍,也對不起天下百姓,所以,兒臣心服口服。”

李世民說道:“你知道你都有哪些錯誤嗎?”

這是機會啊!看來李彥是說通了父皇,給自己辨解的機會。他來到孔穎達和魏徵面前跪下:“承乾的錯誤太多,但最對不起的是我的老師們,他們的苦口規勸我都沒聽,現在看來老師們太對了,所以我向他們道歉,原諒承乾不懂事,辜負了你們一片苦心。請老師原諒。”

這一下可把魏徵和孔穎達即嚇夠嗆,也感動夠嗆。再怎麼是廢人,可還是皇子啊,這樣給他們道歉,讓兩個人心裡得到級大滿足。孔穎達連忙說道:“太子,請起,老臣受不起啊!你能認識到錯誤就行,人非是聖賢,熟能無過。”

李承乾說道:“孔太師,別稱呼太子,我現在不是太子,只是一個庶民,如果我不死,必然像對侍父親一樣對待各位恩師。你們是大唐的忠臣,在爲國家出力,教導我費盡心力,我卻不知情,請老師諒解。”

啥也別說了,連李彥都有些佩服李承乾,確實很會說話。這讓別人怎麼怪罪?其實李彥哪知道李承乾以前就這麼對付他們的,一被發現了就是一頓承認錯誤,過後還是一樣。

他說完對李世民說道:“父皇,兒臣有一個請求,希望父皇能答應。”

李世民也認爲李承乾是怕死才這麼老實的,轉變有點太快,讓人難以相信,認爲他一定是求李世民不殺他,也就說道:“你說。”

李承乾說道:“父皇,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和我一起參與的人都是聽我的,他們忠於太子,爲主謀劃,本身並沒有錯。他們只是讓我當皇帝,並非他們想當皇帝。而我是太子,是你的兒子,他們本質上也是忠於大唐的。如今我不再是太子,他們也不會造反。所以,請父皇饒了他們,所有罪責我一人承擔,父皇就是現在殺了我,我也毫無怨言。只求你放過杜荷、趙節和候將軍他們。”

誰也沒想到,李承乾爲手下求情,這樣的人可爲良主。李承乾說的也有道理,他們是東宮的人,忠心爲主並沒有什麼錯。

李承乾說道:“父皇,魏大人是忠臣,王圭大人是忠臣,杜淹將軍也是,薛萬徹將軍更是忠臣良將,他們如今都是皇上的良臣,所以兒臣請皇上饒過他們,所有罪責我一人承擔。”

所有人都吸口氣,這話太有分量了。魏徵、王奎、杜淹、薛萬徹可都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他們現在全都是保李世民的忠臣。皇上哪有什麼理由殺李承乾的手下呢?

但李世民卻不這麼想,那是李建成死了,可自己如果不殺李承乾,他不是更能得到這些人的忠心?將來不是更大的隱患?李彥著急了,這個笨蛋怎麼說這麼多,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禁忌,別人是不能說的。果然,李世民臉色變了:“那就是你打算一死了?”

李承乾一笑:“父皇,即使你不殺我,我也知道我不會活的,有人想讓我死。只有我死了,才能安下某些人的心。所以,兒臣想用一命換回這些人的生命,望父皇成全。”

李彥明白了,李承乾真的記恨李泰了,這是臨死也要拉李泰下水。言下之意,李世民饒了他,李泰當上太子,也會殺他。

可是,魏徵這個倔驢卻不管別人怎麼說:“皇上,臣認爲李承乾說的有理,其他人是追隨太子,如果李承乾不是太子,他們還是會忠於大唐的。皇上應該饒了他們,承乾真心悔過,臣認爲應該饒了承乾一命。”

李世民一陣猶豫,如果殺了這些人。魏徵他們怎麼想?

李承乾就是來說服朝臣的,見魏徵說話覺得有門,也就藉著向魏徵道歉的機會,把自己身上的錯誤說了一個詳細,這回不是賭氣,說的很真誠,有些也很深刻,弄得滿朝文武都覺得不應該殺李承乾。大不了不讓他當太子就可以了,沒必要殺他。這一來,連房玄齡也向皇上求情,請求從輕發落李承乾。

本來李世民也不想殺兒子,再有這麼多人求情,用眼睛看一眼李泰,李泰可不想饒了李承乾,他是前太子,不死,有那麼多人支持他,終究是個威脅。把臉轉到一邊,裝沒看見,這讓李世民有些失望。

一直盯著李世民的李彥心裡嘆口氣,李泰太小肚雞腸了,這時候是表現大度的時候,不開口就顯得沒有肚量,那李承乾說的話就可能應驗。李泰突然發昏,但蕭瑀他們不傻啊,連忙也跟著求情。

大殿值守侍衛報告,晉王和晉陽公主求見。

李世民一看,準是李彥乾的,也就說道:“宣上殿來。”

看著李治扶著有些氣喘的李明達,李彥說道:“晉王,你怎麼不抱著她?”的友上傳,說免費提供閱讀,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李治哭著臉說:“我也抱不動啊。”

這一句話弄得本來很嚴肅的大殿上有了一些笑意。喘息的李明達給李世民施禮:“父皇,明達和九哥來給大哥求情,大哥知道錯了,都是母后的孩子,你就饒了他吧。有什麼罪責,明達願意替大哥承擔。”

李明達可是很有人緣的,她的話立即讓很多大臣明白,李承乾死不了了。李明達提到了一個李世民不能抗拒的人,那就是皇后。果然,李世民過來,愛憐的把李明達抱起來,和自己並排坐在龍椅上。這可把大臣們嚇一跳,御書房可以,這是金鑾殿啊。晉陽公主太受寵了,如果是男孩,那太子之位別人都不用想了。

李世民說道:“既然明達說了,父皇就不殺哥哥,但你說他犯錯了,怎麼懲罰他呢?”

李明達說道:“那就打他屁屁吧,蘭韻姨說了,小孩犯錯打屁屁的。”

“哈哈。”李世民先笑起來,一場如此嚴肅的事情,卻讓李明達的一句話,弄得大殿上全笑起來。李世民說道:“承乾,看在你真心悔過,也知道自己錯了,朕就饒你不死,奪去太子之位,貶爲嶺南郡王,去嶺南吧,你的同謀,朕要和大臣們商量一下。”

“兒臣謝父皇恩典。”李承乾跪倒磕頭。

李世民說道:“退朝。”

散朝了,李彥鬆口氣,總算完成了,比歷史好多了,原來李承乾可是被貶爲庶人,但這次還給了嶺南王的爵位,雖然是嶺南,又是郡王,那可比庶民強多了。也就不說什麼,轉身要走,李世民說道:“俊青,留下,其他幾位丞相一起去御書房。”

李彥看看李世民,接過他懷裡的李明達,帶著李治向皇宮裡面去李世民的御書房。

李彥沒有直接去御書房,而是去李治住處,說道:“李治,你跟我說實話,帶著晉陽上殿求情,是不是武才人給你出的主意?”

李治臉色大變,脫口說道:“你怎麼知道的?”

李彥冷笑一聲:“還有我不知道的?你怎麼想的?說,是不是打算當太子?”

第148章 站隊(一)第166章 逛街(二)第81章 上朝(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307章 再起波瀾(二)第11章 嘴快的壞處第231章 情殤(一)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231章 情殤(一)第341章 悄然發展第367章 女王的愛情(一)第347章 悄然遠遁(一)第407章 紛至踏來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420章 漢唐天下(一)第58章 李二來了第39章 李家兄妹第199章 兵戒相見(二)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98章 兵戎相見(一)第282章 打黑不掃黃(六)第171章 治病療傷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14章 出手相救第445章 左傾產品(二)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第339章 風雨同舟(二)第248章 囂張公主(二)第395章 天下戰略(三)第412章 再返吐蕃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317章 西域風雲(五)第449章 規劃天下(三)第249章 囂張公主(三)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14章 出手相救第400章 天下戰略(八)第405章 最佳搭檔(二)第9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家事(二)第31章 李彥的家規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07章 再起波瀾(二)第362章 觀念第344章 反客爲主(二)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293章 再現蹤跡(三)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424章 漢唐天下(五)第186章 輕鬆被識破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423章 漢唐天下(四)第179章 喋血潛蹤第115章 滅樑之戰(四)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399章 天下戰略(七)第214章 先出口氣再說第112章 滅樑之戰(一)第50章 定居長安(一)第30章 楊氏教子第442章 血火遼東(二)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142章 風雲長安(十)第4章 要命一條第372章 帝王心第428章 漢唐天下(九)第356章 戒心第389章 情留吐蕃(一)第170章 截殺第282章 打黑不掃黃(六)第136章 風雲長安(四)第398章 天下戰略(六)第35章 竟然弄個徒弟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3章 比比誰更壞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21章 漢唐天下(二)第21章 造反誰不會第87章 逍遙愜意第129章 回長安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202章 被衆人算計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297章 爭鋒(二)第369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第265章 皇家銀行(二)第269章 貶爲庶民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326章 惡習難改(二)第20章 強行徵收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149章 站隊(二)第403章 天下戰略(十一)第67章 紅顏知己第198章 兵戎相見(一)第352章 政治權謀第317章 西域風雲(五)
第148章 站隊(一)第166章 逛街(二)第81章 上朝(一)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307章 再起波瀾(二)第11章 嘴快的壞處第231章 情殤(一)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260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一)第231章 情殤(一)第341章 悄然發展第367章 女王的愛情(一)第347章 悄然遠遁(一)第407章 紛至踏來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420章 漢唐天下(一)第58章 李二來了第39章 李家兄妹第199章 兵戒相見(二)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98章 兵戎相見(一)第282章 打黑不掃黃(六)第171章 治病療傷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14章 出手相救第445章 左傾產品(二)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第339章 風雨同舟(二)第248章 囂張公主(二)第395章 天下戰略(三)第412章 再返吐蕃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406章 最佳搭檔(三)第317章 西域風雲(五)第449章 規劃天下(三)第249章 囂張公主(三)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14章 出手相救第400章 天下戰略(八)第405章 最佳搭檔(二)第9章 意外收穫第56章 家事(二)第31章 李彥的家規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07章 再起波瀾(二)第362章 觀念第344章 反客爲主(二)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293章 再現蹤跡(三)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424章 漢唐天下(五)第186章 輕鬆被識破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423章 漢唐天下(四)第179章 喋血潛蹤第115章 滅樑之戰(四)第119章 偷渡黃河第399章 天下戰略(七)第214章 先出口氣再說第112章 滅樑之戰(一)第50章 定居長安(一)第30章 楊氏教子第442章 血火遼東(二)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142章 風雲長安(十)第4章 要命一條第372章 帝王心第428章 漢唐天下(九)第356章 戒心第389章 情留吐蕃(一)第170章 截殺第282章 打黑不掃黃(六)第136章 風雲長安(四)第398章 天下戰略(六)第35章 竟然弄個徒弟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3章 比比誰更壞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21章 漢唐天下(二)第21章 造反誰不會第87章 逍遙愜意第129章 回長安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202章 被衆人算計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297章 爭鋒(二)第369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第265章 皇家銀行(二)第269章 貶爲庶民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326章 惡習難改(二)第20章 強行徵收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149章 站隊(二)第403章 天下戰略(十一)第67章 紅顏知己第198章 兵戎相見(一)第352章 政治權謀第317章 西域風雲(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宁陕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高县| 皋兰县| 禄丰县| 通辽市| 安多县| 岳普湖县| 溧阳市| 浦东新区| 连城县| 宽甸| 大同市| 道孚县| 仲巴县| 定陶县| 神农架林区| 兖州市| 石城县| 抚顺县| 民丰县| 大田县| 牡丹江市| 仪陇县| 高唐县| 疏附县| 孝昌县| 新蔡县| 彩票| 浦北县| SHOW| 会昌县| 双流县| 吉木萨尔县| 荃湾区| 张家口市| 柘城县| 宁都县| 安达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