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7章 西域風雲(五)

李彥看完林魁的報告,遞給趙坤,說道:“皇上希望臣怎麼做?”

李世民有些發愣,這是林魁的報告,百騎尉不可能不注意甘州一帶,那裡畢竟是騎士團所在地,對這支獨立於十六衛之外的兵種,李世民也一直很關注。

騎士團的戰鬥力超過所有人想象,機動能力,戰術思想,連編制都很奇怪。不過有一點讓李世民放心,那就是騎士團一直教育他們要忠於皇室,不聽任何人的,維護皇家。

可也有太多地方李世民不放心,那就是騎士團一直不是皇上支付軍費,他的實際支付者是李彥。從裝備到軍餉,都是李彥在負責。這樣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李世民怎麼可能放心?不過騎士團數量很少,只有一千人,對此,還是沒有多少威脅的。但這一次李彥調動他的兩支護衛隊,迅速之間把騎士團擴大到兩千八百人,其中還有五百人是從房州李家調來的,這就不能不讓李世民擔心。

但李彥用李秀寧擔任團長,他自己並沒有擔任主要官員,這讓李世民又放心了。再說,騎士團也不再長安,而是遠在甘州。李彥雖然是隴右道大都督,但他並沒有行使自己的權力,什麼也不管,和那些遙領都督的親王一樣。他連王府屬官都沒有,李彥也不提。這讓李世民有些弄不懂,李彥是爲什麼。

今天召集羣臣是商量已然班師回朝的李靖他們帶回的情況,突厥俘虜達到十萬之衆,該如何安排他們,是重中之重。爲永絕後患,有各種處理意見,正在爭論的時候,林魁送上這份報告,讓李世民有些吃驚,他想知道這是不是李彥安排的。

對於不斷增長威望,影響巨大的李彥,李世民一直不能不防。如果李彥想,他好像有謀奪江山的本事。逐步顯露出來的治國才能,不能不讓李世民擔心。特別他本身姓李,自己又公開承認他是李氏族人。又是公主又是王爺,又是大都督的,從打擊世家和宗親上,李彥展示的水平和能力,讓李世民很難對李彥放心。

特別是暗影的報告,雖然說還是在查的階段,可那個隱晦的猜測,讓李世民心裡發寒。

根據林魁報告,好像錦兒在吐谷渾做的一切,李彥並不知道,秀寧的報告上也說李彥並不知情,但李世民並不相信,。

他沒有試探李彥,對於李彥的頭腦,李世民並不是很有把握瞭解,試探還不如直接問有效果,所以,他把林魁的報告交給李彥,想看他有什麼反應。

如果李彥解釋或者隱藏,那李世民會有一個判斷,可李彥直接問想讓他怎麼做,這有些超出李世民的想法。

下面這些大臣並不知道怎麼回事,百騎尉的奏報並非是報到中書省,而是直接交給皇上,所以他們並不知道怎麼回事。還以爲像以往一樣,爭論不下的事情,李世民會問問李彥這個號稱大唐軍師的人。也是,很多難辦的事最後都是李彥解決的。

以前溫彥博他們總是和李彥對著來,但一次又一次失敗,最後也得承認,李彥非常規的手段確實有效,讓大唐日子好過了不少。

起碼現在國庫充盈,連年災害不但沒有讓國庫空虛,反而比以前有錢。連續對世家的打壓,對佛教的處理,有錢賑災,安撫災民,讓反對李世民的聲音變小,大唐終於平穩下來。

兩條最主要的道路也開始發揮作用,一個長鄂高速所收入的錢,讓戶部已然對那點賦稅都看不上眼了。王家被收拾,讓雲峰鐵路也收斂起來,稅收在增加。有的大臣提出是不是再減免一些農稅,與民生息。李世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定襄公路通車,肅州公路通車,憑著強大商稅和各地不斷增加的工業稅,那點農業稅確實不算什麼。這一切都來源於李彥身上,讓朝堂上反對李彥的聲音越來越少,他的威望也日漸高升。

今天李世民問李彥,也就不像以前一樣有人不滿和嫉妒。可李彥卻是一句皇上,你讓我怎麼做。這明顯不是如何處理突厥俘虜的事。

李世民還真不好說,難道說,你把錦兒找回來,不要插手吐谷渾的事嗎?再說,各方面顯示的結果是李彥好像也不知道。沉吟一下說道:“不是朕想讓你怎麼做,而是你想怎麼做?”

李彥笑了:“皇上,我到現在都沒見到錦兒,她失蹤,也剛剛知道她是因大雪被困在戈壁。我也不知道真實情況,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做,但我相信錦兒不會背叛大唐。”

這一下羣臣都互相觀望,林魁那封報告是針對李錦兒?太奇怪了。她不是失蹤了嗎?李世民奇怪的問道:“你剛剛知道?”

李彥點點頭:“從甘州回來錦兒護衛隊的劉洪,我也剛見到,他說了一下情況,但和林指揮使報告的差不多,也沒多大出入。錦兒提出讓我前去商量,我還沒動身就被皇上召進宮了。”

李世民搖搖頭:“其實朕認爲你不用去,錦兒如果有事商量,她可以回來,你說是不是?”

李彥的眉毛挑動一下,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如果錦兒真的那麼做,自己再去,兄妹聯手,可能會迅速發展,那就可能威脅到大唐了。

李世民不同意自己去,那就是一個問題,把自己軟禁了。心理無耐的苦笑一下,小妹這麼做,怎麼不等自己去了再弄,這一下恐怕自己離不開長安了。要是強行離開,那家裡其他人呢?也可能讓李世民提前想辦法滅掉錦兒。笑笑說道:“其實我也就是擔心錦兒,如今知道她沒事,又有平陽的騎士團保護,當然也不用去。我在長安也沒什麼事,所以纔想去看看。”

見李彥同意不去,李世民臉上出現一絲笑容:“你想妹妹,朕可以理解,但你可不能說沒事做,是你自己懶而已。這一次,李將軍平定突厥,他們有高達十萬俘虜,朕正不知道怎麼安排,這不是事嗎?”

李彥看看周圍這些大臣:“皇上,你可是人才濟濟,賢臣一大堆,這好像用不著我參與吧?秦將軍身體不好,懷玉遠在甘州,我正在研究治療方法,也沒時間啊。”

“你看,你不是說沒事嗎?朕一說有事,你馬上沒時間了。玄齡,你說一下,看看俊青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李世民不滿的說道。

房玄齡根本沒聽明白李世民和李彥談論李錦兒的事情,但是這些精明的人都聽出來,李世民限制李彥離開京城,不讓他去甘州,爲什麼不知道。

既然說解決突厥俘虜的事,也就說道:“李將軍平定突厥,俘獲他們十萬之衆,頡利可汗被抓,突利和薛廷陀也同意歸附大唐,漠北之地空虛。但如何安置這十萬突厥人,意見不同,有的認爲應該把他們放回去,控制漠北,可以抑制薛廷陀強大,但也有的認爲把他們遷移內地,同化他們。”

李彥看了一眼這些人,沒有說話。房玄齡繼續說道:“皇上採取你的計劃,打算向漠北築城,實際控制這些地方,但短時間無法實現。如果放回這些人,他們過一段時間,還可能再次反叛,但不放回去,遷移內地,又恐生出禍端,造成內亂,所以不好決定。”

李彥的腦袋在急速的轉悠,錦兒弄出的問題已經讓李世民懷疑自己,還是少說話爲好。

這些人提出的問題也確實成難辦。以現在的交通和朝廷控制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太遠,後世那麼發達的交通,可以快速反應,邊疆少數名族還今天鬧獨立,明天發生叛亂的,何況這時候。

來到大唐已十多年了,以前的想法確實簡單,認爲大唐可以控制整個亞洲,把這些地方全變成大唐的領土,也就沒有以後那麼多麻煩了。可是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邊遠的地方因爲民族文化上的差異,他們是不管多窮也想獨立,想自己說了算,人的野心是不容易消滅的。

想了半天,說道:“遷往內地,遷到什麼地方?”

新任黃門侍郎趙嚴說道:“永寧王爺,臣認爲突厥擾中原已久,今日敗亡,非慕以自歸,可以把他們悉數遷到兗、豫之地,那裡荒野很多,大多數是空閒之地,教習他們耕織,這樣,即使有百萬之胡虜也可以轉化他們,也可以增加戶數,我認爲這是解決的辦法。”

李彥沒表態度,其實這也不失一個辦法。可是他還沒說話,中書侍郎顏師古說道:“突厥、鐵勒自古以來未能使其臣服,陛下天威使其臣服,我認爲把他們應該置於河北之地,分其酋長,領其部落,可以保證永不再叛。”

禮部侍郎李百藥先是點頭,然後又是搖頭,說道:“突厥雖然說是一國,但其種族區分,各有酋首,應該使其離散,放回本部,置其君長,互不臣服,國分則弱,勢均力敵,也很難相互吞併,都各自想自保,也就沒有能力和中原相抗,我認爲應該在邊疆設置都護府,教法漢時制度,才能安邊長久。”

夏州都督是接替李秀寧的竇靜,竇家被打擊,所剩下的官員也大部分外任爲官,竇靜和竇蓮同屬竇家的人,但對李世民比較忠心。

李世民也不能把他們全都打死,所以,竇靜出任夏州都督,這次剿滅突厥也很有戰功,特來長安述職。因爲夏州臨近突厥,可以說很瞭解突厥人,這時站出來說道:“戎狄之性,猶如禽獸,不可以刑法威懾,不可以仁義教之,何況是酋首被俘,此恨必難忘,如果遷至內地,必然與漢民爭執,有損無益,一旦反叛必危及王都,不如以敗亡之餘,施以格外之恩,假以王侯之號,賜以家室妻女,分其土地,折其部落,其勢若分,比較容易羈制,這才能永保邊塞。”

又是原來的一樣,各個都有道理,李彥一直聽著,他不能說他們說的沒道理,但是都沒有一個全面的解決辦法,也並非是不全面,主要都是暫時的解決辦法,幾年,幾十年或許沒問題,但時間一長,還是老樣子,否則就不會幾千年也解決不了。

他也暫時沒想到什麼特別好的辦法,所以沒說什麼。李世民還第一次見李彥沒有迅速說出解決辦法,有些失望。

也確實,歷經幾個朝代,千年時間過去,都沒有好的辦法解決,又怎麼能奢望李彥拿出解決辦法呢?就說道:“諸位愛卿,難道沒有一個全面的解決辦法嗎?”本章節由";鄉";";村";";小";";說";";網";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

溫彥博站出來:“皇上,臣綜合了所有人的意見,認爲置突厥於荒涼之地,離其本土,有違物性,非仁者之道,若驅趕塞外也非王道仁者所爲,我認爲應該效法東漢武帝的做法,置匈奴於塞下,令其部落順其風俗,從填空虛之地,使之爲大唐戍衛邊塞,好看的小說:。”

李世民覺得溫彥博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李世民一直認爲天下都是大唐的,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廣施仁政爲良策。點點頭,還沒等說話,魏徵站出來,一臉氣憤的說道:“溫相,此言差矣,突厥也爲世寇,與中原王朝有仇不止千年,今所率天威,令其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盡誅,不應該把他們放歸故土,而是驅之遠離大唐,斷不可留居內地和邊塞。戎狄無信,人面獸心,弱了即請降,強即叛亂,今降衆不下十萬,數年後,必爲心腹大患,試想西晉初年,胡民雜居,衆官皆勸武帝驅之以杜亂源,武帝不從,二十幾年後,伊洛一帶遂之陸沉,往事可爲師鑑。”

溫彥博很是看不上魏徵的,雖然他倆都是李彥打擊的對象,但魏徵總是以諫臣自居,處處和皇上對著幹。溫彥博認爲魏徵有沽名釣譽之嫌,剛纔自己的說法,已看到李世民點頭,那就是迎合了皇上的心思,有些傲氣的說道:“天子威於四夷,如同地養萬物,今突厥已滅,餘種歸命,不忠憐而養之,非天地蒙覆之義,而有阻四夷臣服之嫌,今把他們置於河北之地,讓他們死而生之,亡而存之,必將感恩載德,何叛有之?”

魏徵一時氣結,他也看出來溫彥博這是迎合皇上的心理,雖然不能當面斥駁,還是說道:“看問題不能理想化,不是德不德的問題,永嘉之亂,前車之鑑,陛下如用溫彥博之言,可謂養虎爲患,自貽亦。”

李彥眼睛開始放光,他一直不喜歡魏徵,但沒想到,這件事上,他到是很合自己的胃口,剛想說話表示支持,可溫彥博好像忘了站在一邊的李彥,還是爭論道:“聖人之道無不通,故曰,有教無類,被創殘之餘,以窮歸我,愛護之,收爲邊地,將教禮法,職耕以安,教以禮儀,數年後,盡爲君主子民,又複選酋長,必然思恩懷德,成爲王化之民,有什麼後患?”

這一下,溫彥博又惹到李彥了,因爲他最恨的就是這種用仁義道德說法。

聖人之言,聖人之道,他媽的吃虧幾千年了,還是死不悔改,什麼威德仁義,狼永遠是狼,沒有馴化成狗之前,他就是狼,放歸草原,他永遠是狼,本來溫彥博說的慢慢教化,讓他們成爲大唐臣民,李彥還是認爲對的,但是爲迎合皇上,竟然不顧留下的隱患,竟說些他媽沒用的,心裡的反感一出來,火也就來了。

一直用眼睛盯著李彥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心頭一哆嗦,他們可是很瞭解李彥的,也清楚他最恨這種說法。一開始大家都說的是解決辦法,無論對不對,李彥一聲沒出,冷靜聽著。看得出來,他在分析。對於李彥,並非沒有治國才能這一點,大家基本都有認識到,所以也希望他拿出一個很好的辦法。

可是,溫彥博的話又激怒了他,幾個瞭解李彥的人開始替溫彥博悲哀了,這個人怎麼就是沒記性,這些話什麼時候說不好,偏偏這時候當著李彥的面說,這明顯是找死的行爲。

就在這些人爲溫彥博悲哀的時候,李彥說道:“皇上,臣已有了解決辦法。”

李世民一聽,很感興趣的問道:“俊青,有什麼辦法,說出來。”

李彥沒有說什麼辦法,而是向前上了一步:“皇上,溫相說的太有道理。臣只想問一句,如果突厥反叛,溫大人用什麼保證,是他拿著聖人的書去宣講,還是把他滿門抄斬,以告慰那些死在突厥人手裡的漢人生命?溫大人,你敢不敢寫下保證,如果突厥反叛,用你全家族的人生命做擔保。”

溫彥博也不是傻瓜,當時想起來李彥站在一邊呢,心裡哆嗦一下。不能不說,李彥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

第174章 計高一籌(三)第328章 直言犯柬(一)第37章 夜襲第343章 反客爲主(一)第250章 麻煩不斷(一)第43章 我要長大第331章 危險分子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35章 竟然弄個徒弟第99章 誰的戰果第80章 堅決不當駙馬第250章 麻煩不斷(一)第394章 天下戰略(二)第109章 壟斷製造權第140章 風雲長安(八)第239章 滅隋(三)第135章 風雲長安(三)第15章 平陽公主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227章 皇家騎士團(四)第303章 先發制人第214章 先出口氣再說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447章 規劃天下(一)第345章 天書怪談第27章 狼來了(二)第139章 風雲長安(七)第104章 威逼利誘(一)第99章 誰的戰果第168章 丟人的死法第357章 再入朝堂(一)第78章 越軌了第376章 震聾發聵第81章 上朝(一)第204章 永寧公主第21章 造反誰不會第141章 風雲長安(九)第193章 歷史真相(四)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415章 落崖第11章 嘴快的壞處第206章 吉兒失蹤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177章 避世獨居第81章 上朝(一)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99章 誰的戰果第270章 短視第286章 千里追蹤(四)第379章 溶入(二)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254章 人爲財死(二)第30章 楊氏教子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第233章 情殤(三)第392章 情留吐蕃(四)第297章 爭鋒(二)第284章 千里追蹤(二)第414章 吐蕃亂(二)第166章 逛街(二)第336章 西擴攻略(五)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34章 說服(二)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364章 宗師第270章 短視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104章 威逼利誘(一)第6章 耕種的難題第146章 曲江書院第273章 君心難測(二)第75章 謊話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93章 狡詐戰術(四)第84章 不順心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313章 西域風雲(一)第285章 千里追蹤(三)第342章 彌勒再現第58章 李二來了第310章 生存第363章 裝神第34章 出征(二)第233章 情殤(三)第27章 狼來了(二)第425章 漢唐天下(六)第128章 暗流涌動(二)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312章 國策(二)第184章 長安亂(二)第305章 在經濟上打擊(二)第385章 和親(四)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448章 規劃天下(二)第333章 西擴攻略(二)第385章 和親(四)第432章 截殺
第174章 計高一籌(三)第328章 直言犯柬(一)第37章 夜襲第343章 反客爲主(一)第250章 麻煩不斷(一)第43章 我要長大第331章 危險分子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35章 竟然弄個徒弟第99章 誰的戰果第80章 堅決不當駙馬第250章 麻煩不斷(一)第394章 天下戰略(二)第109章 壟斷製造權第140章 風雲長安(八)第239章 滅隋(三)第135章 風雲長安(三)第15章 平陽公主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227章 皇家騎士團(四)第303章 先發制人第214章 先出口氣再說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447章 規劃天下(一)第345章 天書怪談第27章 狼來了(二)第139章 風雲長安(七)第104章 威逼利誘(一)第99章 誰的戰果第168章 丟人的死法第357章 再入朝堂(一)第78章 越軌了第376章 震聾發聵第81章 上朝(一)第204章 永寧公主第21章 造反誰不會第141章 風雲長安(九)第193章 歷史真相(四)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415章 落崖第11章 嘴快的壞處第206章 吉兒失蹤第266章 皇家銀行(三)第177章 避世獨居第81章 上朝(一)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440章 漢人聰明瞭第99章 誰的戰果第270章 短視第286章 千里追蹤(四)第379章 溶入(二)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254章 人爲財死(二)第30章 楊氏教子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第233章 情殤(三)第392章 情留吐蕃(四)第297章 爭鋒(二)第284章 千里追蹤(二)第414章 吐蕃亂(二)第166章 逛街(二)第336章 西擴攻略(五)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34章 說服(二)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364章 宗師第270章 短視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104章 威逼利誘(一)第6章 耕種的難題第146章 曲江書院第273章 君心難測(二)第75章 謊話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93章 狡詐戰術(四)第84章 不順心第207章 朝堂鬧劇第313章 西域風雲(一)第285章 千里追蹤(三)第342章 彌勒再現第58章 李二來了第310章 生存第363章 裝神第34章 出征(二)第233章 情殤(三)第27章 狼來了(二)第425章 漢唐天下(六)第128章 暗流涌動(二)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312章 國策(二)第184章 長安亂(二)第305章 在經濟上打擊(二)第385章 和親(四)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448章 規劃天下(二)第333章 西擴攻略(二)第385章 和親(四)第432章 截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永泰县| 滦南县| 乌鲁木齐县| 固阳县| 广德县| 南江县| 班玛县| 泸西县| 定日县| 旬阳县| 鹿泉市| 密山市| 交口县| 高雄市| 阆中市| 东山县| 土默特左旗| 抚顺县| 阳谷县| 洛隆县| 马公市| 军事| 梁山县| 河北区| 独山县| 翁牛特旗| 新干县| 卢氏县| 阳信县| 息烽县| 寿宁县| 敦煌市| 九台市| 新河县| 曲周县| 壤塘县| 和静县| 称多县| 宾阳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