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哪有什麼系統(tǒng)的神學,而是把封神演義弄出來,構築自己的神仙體系,還有很多後世千年演化的神學和神話傳說。到明清時代,小說已成爲主流文學體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到了現(xiàn)代,那些絡大神們更是發(fā)揮出極致的想象力,構築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時空理論,空間理論,哲學思辨,這些全部融入書當中。
李彥愛看書的習慣終於讓他有了發(fā)揮空間,爲了不前後矛盾,他也需要時間整理。既然把袁天罡忽悠住了,就說道:“你馬上辭職,聯(lián)繫天下道學有影響的人,我一個月之後在長安天尊道觀舉行講道會,到時候請他們共同聽法會。”
“好,好,我馬上去辦。但皇上會同意我辭職嗎?”袁天罡問道。
李彥說道:“會的,我已和皇上說過,他會同意的。”
袁天罡離開,李彥可不敢耽誤,立即不再管李麗質幹什麼,把自己關進書房,沒日沒夜的寫自己的“小說”。
而同一時間,原來根本不大,香火也不旺盛的天尊道觀出名了。袁天罡什麼身份?影響力巨大,還有一個如日中天的孫思邈,這件事立即傳遍長安和周圍的州縣。
皇家是李氏傳人,是道家的後裔,對這樣的事也當然支持。李世民和李彥談過的,當然是支持,還特意在大朝會上跟著一起忽悠。
李彥得仙人託夢,成爲代神傳旨的人,重塑道家精義,李家是李耳後代,當然全力支持。如此盛況,可想長安的熱門話題是什麼。
李彥短時間之內,頭上出現(xiàn)一連串的光環(huán),已隱然成了道家的象徵。唯一的就是,不知道幾天之後的道場會講些什麼。外面積極準備,李彥在家裡也累得半死。因爲關係到佛道之爭,所以很多寺廟也來人,準備聽講。
大唐有名的幾個高僧都來到長安,拉開架勢,要和李彥理論。因爲上一次滅佛行動,就是李彥搞的。雖然過去四年時間,佛寺又開始興起來,但很多和尚並不服氣,擔心這是又一次李彥的滅佛行動開始。對於外界的傳聞,李彥怎麼會不知道,他開動自己的腦筋,怎麼想辦法不給這些和尚機會。好在這時候還沒有什麼基督教,天主教,雜七雜八的宗教還不多。
這是李彥第一次下這麼大功夫,查了很多佛經(jīng),就是爲了尋找對方的漏洞。其實他明白宗教也是哲學,都是思辨的。世界上本身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無論是辯證唯物主義,還是形而上學、機械論,結構主義。亞里士多德也好,黑格爾也罷,世界上人類起源和歸宿,從哪來,到哪去,這是宗教要解決的問題,哲學說明白不也是研究世界本源的。
李彥不想和別人辯論什麼,以他的水平也辯論不明白,甚至說不過人家。不過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那就是定音,不給別人爭辯的機會。拉這麼大架勢,做這麼大準備,就是要讓他們相信自己說的是真理,把其他人逼進死衚衕。
一個月時間很快過去,天尊道觀擴建完成。高大的法臺上,一朵巨大的蓮花臺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下面的人有些傻眼,太宏偉了!
場面莊嚴肅穆。這裡供奉的不是哪一個神像,而是一個巨大的牌位,上面兩個大字“天地”。
就這一點已超過了所有的宗教,佛祖算什麼?道教供奉的是天地,這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人是生活在天地間的。
李彥根本沒穿道袍,而是一身普通的打扮,一側的聽臺上珠簾下垂,那是皇家人員包括皇上和皇后,周圍是大臣,讀書人。中間是道士,另一側是和尚,再就是百姓。
李彥登上臺的時候,也把他嚇一跳,因爲下面人山人海,這恐怕集中了長安大部分的人。
京城的軍隊出動,維持秩序,這麼多人,卻很肅靜,李彥已把他的講演準備徹底,穩(wěn)穩(wěn)心神,坐在蓮花臺上。他一開言,就把全場的人震住了。因爲這麼大的場地,最遠的距離已然達到上千米距離,但遠處也能聽到李彥說的什麼。這一手讓所有人吃驚,真是神仙嗎?
其實沒什麼奇怪的,沒有麥克風音箱,沒有擴音器,揚聲器,李彥在建設這裡的時候,從他坐的地方,在地下埋了無數(shù)的管子,那就是他的聲音通過這些管子,傳到了四面八方,雖然有些混響,但能聽到說的什麼。
“紅花、綠葉、白藕,三教一體。”隨著這一句話開場,就讓下面的人一陣激動。李彥並沒有說別的教派不對,而是承認三教一體,但怎麼是三教,不是兩教嗎?
隨後大家明白了,三教多出來一個儒教,那就是讀書人,他們的先聖是孔子。隨後李彥就開始胡說八道,有些海闊天空一樣,當中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
就算那些有道高僧,那些修爲高深的道士也弄不明白,但又覺得李彥說的有道理。其實這不是什麼**會,成了一場科普知識大會,不過被李彥冠上了神話色彩。
他是從萬物起源講起的,天地是什麼?宇宙,而宇宙是哪來的?當然是神創(chuàng)造的,而神在哪?鬼在哪?這就是三個世界。這一點上,李彥利用了空間學說的理論,把神仙分爲一個空間,人分爲一個空間,鬼又是一個空間,這一切都是由宇宙神天地掌握,而神是三界的主宰,這一大堆理論混合太多的自然科學,哪是這些人能明白的?
一直到四個時辰過去,把下面這些人聽傻了,想辯論卻找不到地方。但大家都聽明白一個問題,道家的神纔是萬物主宰,是萬神之源,而人是神的子民,天子是天的兒子,是人間的管理者,尊重皇權就是尊重天地,敬神就是守規(guī)矩,而什麼是規(guī)矩?法律和道教規(guī)矩,一切違反道教的都是不合理的。
無論是儒家還是佛家,都是道教演化出來的,反對道教就是反人類,是反社會,這是普通的規(guī)矩。對這點,李世民不會反對的,他是天子,是天的兒子,是人間管理者,那麼他纔是老大,他傻了纔會反對這種說法。
但也有一點,李彥的最後論斷是天子也必須守道家制定的規(guī)矩,那麼道家是什麼規(guī)矩,這就是關鍵。
無論是儒家的人,還是和尚,都弄明白一件事,不守規(guī)矩那就是反人類,反皇權,結果想想都知道。第一天的講道就把這些人置於道教的管理之下。
對這種空間理論根本沒法反駁,李彥並沒說你的不行,也沒說你的不對,怎麼辯論?再說,空間理論,時光理論,時空理論,根本就不是他們能明白的。這讓那些帶著一股氣來的人根本無法下嘴,只能是鬱悶的從那消化李彥說過的話。
第二天的時候換人了,是袁天剛在講,他可是王牌道士,當然比李彥強多了,有一些問題也能說清楚,這也是袁天罡的強項,有他幫忙李彥可以休息一下。
李世民第二天沒來聽,但他手裡有了道家編成的道經(jīng),也就是道家的規(guī)矩。看了這些規(guī)矩,李世民沒說什麼,也無非是讓人遵紀守法,尊重自然,仁德善良,強調簡樸和入世修行,行善積德一些淺顯的道理,這是面對天下的。
李彥的理論是不出世,不避世,入世修行,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山一水亦有靈。敬天地,敬自然,就是修行。誠實、仁德,也是修行,並不是穿道袍,剃光頭纔是修行。只要做到這些,人死後就會進入仙界另一個時空,去享受永生不死,並不是在這個世界永生不死。但如果在這個世界不遵守這些,就會進入地獄受苦,只有歷盡苦難才能再世爲人。
這一大套是抄襲佛家的輪迴說,道家的神界說和基督的罪惡說,是一個大雜會。無非是導人向善,修好積德,心中永存善念,這樣的修行在行爲,不在形式。所以,不需要什麼廟宇道觀,戒貪、戒殺、戒惡、戒色是佛家的理論,也被弄了進來。由此反證明,佛家的不是不對,只是片面,儒家也不是不對,是不完全,因爲他們都是道家演化來的,所以道家是正宗,是正統(tǒng),是老大。
李彥構築了一個理想的天國,是人人嚮往的地方,給人生存的希望,奮鬥的目標。道家重今生,佛家重來世,而李彥這是重今生也重來世。
這樣一來,無論是皇上還是平民,想今生幸福要修行,想來世也好更要修行,這纔是道家的真諦。
一言一行俱是修爲,一動一靜全是因果,一心一念可成仙成魔。當十八天的法會結束時,李世民發(fā)佈詔書,再一次強調,每個縣城道觀不許超過兩個,佛寺不許超過一座,它們作爲專業(yè)傳道的場所。修行者的生活標準和言行,只有符合了道家戒律,才能成爲道士和和尚。如果有違反的就治罪,和普通人沒什麼區(qū)別。收上來的香火錢,必須有賬目可查,完全用於慈善事業(yè)。道觀佛寺可以建醫(yī)院、學校、孤兒院,錢款來自社會募捐。
不能擁有田產和買賣,如果有這樣的東西,官府沒收。所得的錢數(shù)必須公示賬目,便於天下信徒監(jiān)督。
隨後天尊道觀成立了道教協(xié)會,袁天罡成爲第一任會長,監(jiān)督道教的行爲,儒家可以自己有一套,接受皇權監(jiān)督。佛教要接受道家協(xié)會監(jiān)督,不是道觀監(jiān)督。成爲神職人員的要報官府和道教協(xié)會備案,人數(shù)是有限制的。
隨著道家協(xié)會的成立,除了醫(yī)學協(xié)會,又一個民間組織出現(xiàn)。他們不用皇家支付一分錢,行成行業(yè)自律,其實也等於行成了宗教制度。
袁天罡他們是不惜餘力的完成自己的一套神學體系,同時不再提倡什麼修仙得道,飛昇成仙。道士也成爲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yè)。
最後他們能走多遠,李彥不知道,但李淳風和威玄英、李榮這些道家的精英,開始派出很多傳教道士,分赴西域、突厥、吐谷渾、高句麗進行傳教。
背後有大唐這麼一個國家,雖然這些地方不滿意這種傳教方式,但也不敢阻止。同時這種教義和官府並不發(fā)生衝突,也不是太牴觸。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佛教因爲處在道教管理之下,他們的理論很難發(fā)揮,失去了聚財?shù)臋C會。沒什麼特權,信的人越來越少。
而道家不重形式,娶妻生子,置家建業(yè),不受影響,你可以過富裕的生活,沒人管你,只要不做罪孽事,都可以生活很好,也能修來世,又沒有那麼多清規(guī)戒律。行善之風,誠實守信之風大行。
當?shù)兰覅f(xié)會正式成立的時候,李彥知道自己的任務完成了,這是漢民族的一個宗教,錦兒也沒必要擔心什麼,用不上幾十年,道教會遍地開花,滲入各個地方。
當秋高氣爽的時候,李彥得到消息,很多道士爲了他們的修行,已遠去日本和大食傳教。這一點和當初歐洲的傳教士進入中國何其相似,道士不再是躲到深山大澤中,煉丹修行長生不死,他們想進入仙界,想永生就要努力,就要傳播教義,讓更多的人信奉道教。而那些沒有遠行的人也開辦學校、醫(yī)院、救治孤兒,進行修行。那些得到恩惠的人,反過來又想信道教,也加入這一行列。
李彥不知道自己這麼弄,千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是不是道教也會擁有幾十億的信徒?因爲道家學說還在發(fā)展中,還在逐步完善中。
李彥的這一套已深入人心,以成爲一種行爲規(guī)範。約束百姓的同時,也在約束官員,同時也約束了皇上。因爲他們也是人,也需要精神生活,也想進天國。但李彥也明白,人是最複雜的,一個宗教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世界太大了,不信邪的人總有,在說李彥的這一套也並不是多完善,只是給道教賦予了新的內容而已。所以,他把這一切推給袁天罡,李淳風、孫思邈之後,不再參與這些,他這個代神宣講的人也銷聲匿跡。
李彥又恢復了他原來的生活,不再關心這些,可是有一些人卻在關心,因爲新道教的出現(xiàn),讓彌勒教幾乎陷入絕境,大唐更加穩(wěn)定,佛寺廟宇被大量拆毀,中原幾乎沒有他們立足的地方。
吐蕃羅些城裡覺康大殿,一間密室中,一個蒙面人,一身黑衣對面前的喇嘛說道:“巴瓦活佛,你和贊普談的怎麼樣了?”
被稱爲巴瓦活佛的和尚說道:“副教主大人,贊普認爲還不是出兵大唐的時機,西域的威脅太大,吐谷渾也猶豫不決,這事還得暫緩。”
黑衣人冷聲說道:“我不能在這久留,我必須去西突厥,時間長了,西域會警覺的。你儘快說動松贊干布出兵進攻劍南道,那時伏允會威脅西域方面,你不用擔心。她們無力量對付吐蕃兵馬,因爲到時候突厥的兵馬也會進攻他們。”
巴瓦狠狠的說道:“我會盡快說動贊普,李彥太可惡,很多道士進入吐蕃,對佛門已構成威脅。可贊普不同意驅逐他們,那樣會引起大唐的不滿。贊普正在迎取尺尊公主,尼婆羅國王已答應,等婚事一完,就能進兵,畢竟進攻西域的通道尼婆羅境內也有。”
黑衣人點點頭:“我知道,你安排吧,一但我掌權,就會廢除道教,而尊佛教爲國教,那時你不但是吐蕃的活佛,會是天下的活佛。”
巴瓦說道:“阿彌陀佛,佛主的光芒,可以驅除邪惡,必將光耀世界。”
黑衣人沒有說什麼,他心裡清楚,這些和尚無時無刻不想進入中原。本來已然快控制了大唐,但確因爲教主想控制李彥進而控制李麗質,達到近李世民的目的,觸動了李彥,他利用全面打擊佛教的機會,幾乎把彌勒教連根拔起。本章節(jié)由--小-說-網(wǎng)的友上傳,***小*說*網(wǎng)*免費提供閱讀";";www.---.【去掉“-”】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被逼無耐,只好下令彌勒教轉入地下,寺廟和尚大批進入吐蕃。但李彥從嶺南失蹤,讓他十分惱火。根據(jù)得到的李彥研究資料對照和他的行爲,自己斷定天書下半部就應該在李彥手裡,教主想劫持李麗質,讓李彥交出天書,但行動失敗。
李彥消失了三年多時間,這一次回來,家裡人卻進入西域。可教主改變態(tài)度,不同意對付李彥,想得到天書。李錦兒今非昔比,想劫持她根本辦不到,越是這樣,他斷定天書一定在李彥手裡。本來大唐已出現(xiàn)不穩(wěn)跡象,長孫無垢一死,李世民心神大亂,自己在西北安排的幾步棋就能實現(xiàn),可以趁亂起事,到時候教主的話也不好使。
可是長孫無垢被李彥治好,同時李彥竟然利用袁天罡進行發(fā)揚道教,很多信奉彌勒教的百姓都轉過來信奉道教。
和尚被趕出中原,失去中原信徒,相信教主已經(jīng)無法和自己爭。他趕赴吐蕃讓自己的手下策劃周圍的國家進攻大唐。
邊塞風火四起,李世民忙於應付戰(zhàn)爭,那自己就有了機會。但李錦兒就像一個毒刺,橫在西域,讓突厥、吐谷渾和吐蕃都不敢動,看來想打破僵局,必須除去李錦兒。
他離開羅些城,派出了幾個人趕往西域,他相信只要李錦兒一死,西域必然大亂。李彥必然爲他妹妹報仇,戰(zhàn)火肯定起來。哼,那時候自己準備多年的機會就來了,蒙面巾上的眼睛閃過兇狠的目光。看來自己除了這些,還得給李彥和李世民找點麻煩,讓他們顧不上李錦兒這裡,也讓教主幹涉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