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4章 人心(一)

來的正是虞蕙的爺爺虞世南,現在是李世民秦王府文學館的學士。這是李世民接受李彥出的主意,他想建立弘文館,可是有上次榮譽牌匾的事,擔心父皇又把這樣的事交給太子東宮。

這是聚攏文人的事,只要說出來,誰都明白。所以李世民沒有上報,只是在秦王府成立個文學館,對外就是談詩論文,探討學問,整理古籍什麼的。

虞世南和褚遂良都被李世民收攏到秦王府,平時也一起談論一些治國之策。

今天他一早去秦王府,可是剛一到秦王府就感覺到氣氛不一樣。剛一看到褚遂良他就過來:“世南叔,秦王進宮,我們回去吧。”

褚遂良比虞世南年輕很多。嚴格來說算是侄子輩的,但虞世南佩服褚遂良書法繪畫上的造詣,堅持兄弟相稱。可是兩家一定親,褚遂良還是低一輩。看到褚遂良嚴肅就問道:“出什麼事了?”

褚遂良說道:“剛剛知道,昨天李彥被刺傷,下落不明。可能兇多吉少。皇上傳旨,秦王已經進宮面聖。”

虞世南很奇怪,李彥並非秦王府的人,李彥遇刺秦王進宮幹什麼。就問道:“怎麼回事?

褚遂良搖頭說到:“詳細情況不知道。只知道是平陽公王的公子柴哲威剌傷的,什麼原因沒有傳出來。”

“哼”虞世南哼一聲:“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褚遂良知道,虞世南是因爲李彥和李秀寧的關係不清楚,才導致人家兒子殺他。對於李彥追逐錢財,在長安大搞新奇之事,很多文人都不恥李彥的爲人。虞世南也算是瞧不起李彥的!

褚遂良低聲說道:“不一定,據說在場的有酆王和周王,這當中恐怕沒那麼簡單。”

李建成和後宮嬪妃關係好,而酆王李元亨和周王李元芳是尹德妃和張婕妤的兒子,這誰都知道。看來爭鬥已經公開化。

褚遂良和虞世南當然不想參與這件事當中。雖然身在秦王府,可能不參與還是不要參與。

這也就是褚遂良說要回去的原因。

虞世南明白,也就打聲招呼,轉身返回家裡。對於長安雞飛狗跳的找李彥,虞世南根本就沒管,也沒他什麼事。再說虞世南根本也不認識李彥,雙方沒有交際。

還沒有倒中午,門口的下人就跑進來:“老爺,太子,秦王和公主殿下來了。”

虞世南嚇一跳,這可是大唐現在除了皇上就炙手可熱的三個人,怎麼都上自己家裡來了。

不是找李彥那嗎?李彥又不在自己家裡。可是他不敢怠慢,趕緊出來迎接。

當看到外面的陣勢時候,虞世南有些發暈,這是幹什麼?因爲虞家大門外不下上千人。太子儀仗,公王儀仗,加上秦王的是一大羣,還有金吾衛,長安萬年兩個縣衙的。這當中還是李家的人多。

楊氏,柳靜秋,李錦兒,楊吉兒,飛鳳,彩蝶,李家幾乎至近親屬都到了。甚至有些人殺氣騰騰,讓虞世南有些心驚肉跳。至於這樣嗎?趕緊上前跪倒施禮參見三個殿下。

李建成說道:“虞先生免禮平身,聽說府上救了李彥李俊青,特意陪同他家裡人來看看。

“啊?”虞世南吃驚的說道:“我們沒有救人啊?是不是搞錯了?”

虞田趕緊跑過來:“老爺,是小娘子救回來的,正在後院養傷。”

虞世南才知道怎麼回事,不過他一陣來氣,這麼大的事竟然不告訴自己,看來太寵著這個孫女了。他說道:“太子,秦王,公王,臣並不知道,我去看看。”

雖然李家的人都急得夠嗆,可那是人家後宅,也不能亂闖,只好等著。虞世南三步並作兩步趕往後宅。

這些人全都聚在一起是因爲一夜之間根本沒找到李彥。天一亮李秀寧終於著急了,要是李彥真的出事,她是瞭解飛鳳的,說得出就做得到。

這件事起因是李建成,酆王和周王是始作俑者,有罪責也要大家承擔,不能讓哲威自己承擔。捆上那兩位和太子,李家也不敢怎麼樣。所以她天一亮就進宮面見李淵,又是哭又是鬧,要求讓兩個王爺承擔責任。

李淵弄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還有些不以爲然,自己外孫子殺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李彥即使再有錢,能和皇家對抗嗎?那是造反,是全家抄斬的死罪:“秀寧,不要說了,什麼大不了的事。那是你兩個弟弟,難道讓他們償命嗎?再說那是哲威乾的.關兩個孩子什麼事?哲威爲什麼你還不知道嗎?”

李秀寧呆呆的看著父親,這是自己父親說的話嗎?李元亨,李元芳是你的兒子,哲威就不是我的兒子嗎?心一橫也豁出去了:“父皇,爲什麼你心裡也清楚。他們爭他們的,我不想參與。但是不要惹到我,否則我不管是誰,太子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李彥拍案幾:“大膽,竟然這樣和父皇說話。太子是一國儲君,你想造反不成?”

李秀寧最反感這句話,動不動就造反,造反又怎麼樣?本來哲威剌傷李彥,李秀寧憤怒,可那是自己的兒子,當然不想給李彥交代什麼。可是不找幾個墊背的,無法平息李家的怒火。

李彥是沒什麼勢力,可是他手裡握著一樣誰也抗爭不了的利器,那就是錢。李彥曾經說過,錢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一般力量能對抗的,因爲爲錢玩命的人多去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是所謂的用錢砸死你,很狂。

李家握著很多世家都想要的秘方。 一個公王的兒子,真的不保險。就是一個流刑都不是李秀寧能承受的。她冷冷的說道:“造反倒未必,但是太子失德,不配成爲儲君,天下自有公論。我的兒子不能獨自承擔責任。”

李淵心裡一顫,這件事李秀寧要是得不到滿意答覆,她會和李世民聯手拿下李建成。這讓李淵十分憤怒,可又不能不考慮。沉吟一下說道:“不是沒找到屍體嗎?即使死了,大不了給些賞賜和官職。李家能拿皇家怎麼樣?”

李秀寧和李彥接觸的時間長,當然知道李彥都給他家的人灌輸什麼思想。把自己的擔心說,李淵也有些驚懼。世家的力量有多大,他心裡清楚,這些世家門閥都是什麼德性,李淵更清楚。他們絕對不會在乎犧牲皇上外孫來討好李彥,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東西。他無奈的說道:

“你說怎麼辦?難道讓他們三個給李彥償命嗎?”

這一點李秀寧也知道不可能。李彥要是死了還好說,威逼利誘李家也不敢怎麼過火。可怕的是李彥不死,以他的性格,很難說掀起什麼風浪。就說到:“找大哥二哥前來,親自去李家解釋清楚。帶上酆王和周王,登門謝罪。給李彥封王,承認他是我的弟弟。”

“不行,李淵斷然拒絕,那皇家還有什麼臉面。李家還敢真的造反不成-?

李秀寧是做兩手準備,不管李彥是死是活,都要安撫下他。藉著太子參與其中,還有兩個弟弟,那就一次要個夠,徹底堵住李家的嘴。待笑一聲說道:“你看著辦吧?我這是爲了大哥好,也是爲了大唐江山。要是有一天,別乖女兒無情自保。

李淵的臉色能滴出水來,他不是殺伐果決的人,算是小心謹恆的性格。其實一個空頭王爺而已,算不了什麼。再說要是不掌握實權,親王也沒用。

他不想看到兒女互相殘殺。李世民有多不滿,大子多擔心,李淵清楚。說道:“傳旨,太子和秦王立即來議政殿。

接到皇上聖旨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匆匆趕到議政殿。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呢,看到李秀寧還很奇怪,什麼朝政李秀寧也參加,不是辭職了嗎?

李淵把事情一說,兩個人都大吃一驚。吃驚過後李世民心頭大喜,李建成有些臉色發白。

合纘他以前有防備。連忙跪倒:“父皇,兒臣冤枉,我是認紿亨他們多親近李彥。他年少有頭腦,和他在一起能增長能力。聽哲威說,他們是喝酒後嬉鬧失手才傷到的。這事和我沒有用關係。“

李淵冷冷的說道:“起來吧,朕知道。可是得讓天下人相信。”

李世民說道:“父皇,不能這樣做,否則皇家顏面何在。哲威和兩位弟弟更不能處罰,他們還小,不懂事。”

李世民的話是符合李淵想法的,他也傾向這樣做。可李秀寧卻知道,李世民不是這樣糊塗的人,這是有意激怒李家。李家會把矛頭對準備誰?對準太子。

可自己兒子不跟著遭殃嗎?有些怨恨的盯著李世民,聲音很低的說道:“如果李彥不死,裁一定把這些話告訴他。”

李世民心裡顫抖一下,他看到李秀寧眼裡的仇恨。他不明白,李秀寧在兒子和李彥之間, 一定選兒子。再說根據自己知道的,李彥和秀寧之間好像結束了。柴紹返回,也提出調回京城任職,兩個人已經和好。這時候不可能傾向李彥,所以他才這麼說。

可是秀寧竟然這樣,難道他們沒有斷絕關係?李世民哪知道,李秀寧顧忌的是李家掌握的力量,要是最後爲了保太子,就可讓犧牲自己兒子。如果李世民的作法要是被李彥知道,恐怕李彥會從此恨上李世民您,倒向李建成。畢竟李彥現在生死未知。

隨著時間延長,李彥死的可能性反而降低,曲江池在城裡,不是荒山野嶺,根本沒有什麼大型野獸。

時間只是一夜,曲江池人不少,有可能重傷昏被人救了。趕忙說道:“父皇,但是這件事傳出去對太子不利,很多人不瞭解真相,也會亂傳謠言。兒臣認爲秀寧的話也有道理,但皇家威儀也不能不要。我看還是等到確切消息,要是李彥萬一獲救,父皇可以給他一個高官,讓他閉上嘴。”

李淵看到李世民也這也這樣認爲,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不過不想影響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很好。點頭說道:“傳旨京城十六衛,徹底挨門挨戶清查,確定李彥下落。通知李家的人,皇上會給他們一個交代。”

已經這樣了,三個人什麼也沒說離開議政殿,都指揮兵馬挨戶尋找。李彥不是仇家追殺,也不是謀財害命,他受傷後幾個孩子都跑了,現場只有血跡,沒有屍體,就一定是獲救了。

其實李建成恨不得李彥死纔好呢。沒有李彥,李家又能起來多大風浪?李世民對李彥死活也無所謂,這件事出現,李彥死活都是自己打擊李建成最好的藉口。

只有李秀寧盼望著李彥不死,因爲李彥不死,以兩個人的關係,李彥不會真追究哲威的罪名。要是李彥死了,李家的人就很難說。

三個人各有心思,確沒有一個人真正的關心李彥死活,就連李秀寧都是想自己兒子。不知道李彥要是知道,作何感想,是不是很傷心?沒人知道。

不過李秀寧剛剛回到公王府,就接到小慧報告,好消息,李彥沒死,被虞家所救。只是傷重,虞家派人通知李家去接人。

這一下李秀寧可是高興萬分,立即派人通知秦王和太子,帶著人趕到李家,和楊氏錦兒她們一起去虞世南的府上。李家離迪綞,知道消息的李世民和李建成誰都沒耽誤,立即趕往虞家半路上相遇,也就形成著上千人的迎接隊伍。

第293章 再現蹤跡(三)第83章 名劍風流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139章 風雲長安(七)第394章 天下戰略(二)第33章 出征(一)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415章 落崖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230章 初露鋒芒(三)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55章 家事(一)第332章 西擴攻略(一)第200章 兵戒相見(三)第44章 李淵的虛僞第244章 功虧一簣第220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六)第435章 東征西討(一)第54章 楊氏第二春第323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343章 反客爲主(一)第144章 人心(一)第84章 不順心第413章 吐蕃亂(一)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199章 兵戒相見(二)第8章 無私奉獻第284章 千里追蹤(二)第269章 貶爲庶民第383章 和親(二)第340章 風雨同舟(三)第417章 打擊(二)第452章 家天下(二)第66章 危險的情感第76章 香豔檢查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30章 楊氏教子第298章 爭鋒(三)第216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400章 天下戰略(八)第308章 流落番邦(一)第334章 西擴攻略(三)第413章 吐蕃亂(一)第446章 左傾產品(三)第393章 天下戰略(一)第172章 計高一籌(一)第272章 君心難測(一)第372章 帝王心第331章 危險分子第232章 情殤(二)第326章 惡習難改(二)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353章 再回長安(一)第64章 懲罰(二)第223章 兄妹情(三)第261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二)第92章 狡詐戰術(三)第76章 香豔檢查第337章 西域新政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94章 懷疑一切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344章 反客爲主(二)第411章 吐蕃驚變(四)第310章 生存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434章 說服(二)第242章 劫掠戰(三)第401章 天下戰略(九)第79章 避禍第191章 歷史真相(二)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2章 都是故事惹的禍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81章 上朝(一)第78章 越軌了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335章 西擴攻略(四)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74章 帝女花267章 牢獄之災一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75章 計高一籌(四)第95章 解圍隴州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15章 落崖第148章 站隊(一)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277章 打黑不掃黃(一)第144章 人心(一)第238章 滅隋(二)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
第293章 再現蹤跡(三)第83章 名劍風流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355章 再回長安(三)第139章 風雲長安(七)第394章 天下戰略(二)第33章 出征(一)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415章 落崖第130章 不明就裡第230章 初露鋒芒(三)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55章 家事(一)第332章 西擴攻略(一)第200章 兵戒相見(三)第44章 李淵的虛僞第244章 功虧一簣第220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六)第435章 東征西討(一)第54章 楊氏第二春第323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343章 反客爲主(一)第144章 人心(一)第84章 不順心第413章 吐蕃亂(一)第209章 初露端倪(一)第199章 兵戒相見(二)第8章 無私奉獻第284章 千里追蹤(二)第269章 貶爲庶民第383章 和親(二)第340章 風雨同舟(三)第417章 打擊(二)第452章 家天下(二)第66章 危險的情感第76章 香豔檢查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30章 楊氏教子第298章 爭鋒(三)第216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400章 天下戰略(八)第308章 流落番邦(一)第334章 西擴攻略(三)第413章 吐蕃亂(一)第446章 左傾產品(三)第393章 天下戰略(一)第172章 計高一籌(一)第272章 君心難測(一)第372章 帝王心第331章 危險分子第232章 情殤(二)第326章 惡習難改(二)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353章 再回長安(一)第64章 懲罰(二)第223章 兄妹情(三)第261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二)第92章 狡詐戰術(三)第76章 香豔檢查第337章 西域新政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438章 未雨綢繆(一)第94章 懷疑一切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344章 反客爲主(二)第411章 吐蕃驚變(四)第310章 生存第409章 吐蕃驚變(二)第434章 說服(二)第242章 劫掠戰(三)第401章 天下戰略(九)第79章 避禍第191章 歷史真相(二)第41章 房相到訪第32章 都是故事惹的禍第427章 漢唐天下(八)第219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五)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322章 落水皇后第81章 上朝(一)第78章 越軌了第51章 定居長安(二)第335章 西擴攻略(四)第49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74章 帝女花267章 牢獄之災一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34章 風雲長安(二)第175章 計高一籌(四)第95章 解圍隴州第408章 吐蕃驚變(一)第415章 落崖第148章 站隊(一)第188章 進入秦王府(二)第277章 打黑不掃黃(一)第144章 人心(一)第238章 滅隋(二)第359章 誰是下毒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大城县| 鄄城县| 泊头市| 吉林省| 怀宁县| 宁城县| 连江县| 长沙县| 永泰县| 雅安市| 高邑县| 苍梧县| 弋阳县| 高陵县| 清新县| 德庆县| 大英县| 晋州市| 当雄县| 弋阳县| 进贤县| 建湖县| 察雅县| 巩义市| 陆河县| 都昌县| 广水市| 石林| 宁武县| 巧家县| 泸水县| 稷山县| 吉林市| 修武县| 平原县| 磴口县| 高安市| 宝应县| 逊克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