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1章 初夏長安熱似火(二)

李彥看看周圍這幾個朝中重臣,每個人都看著自己,在他們眼裡沒有輕視,很是都用心在聽。這讓李彥有些心神震動,儘管他們有時候瞧不起自己,也對自己不滿,像溫彥博和魏徵甚至恨自己。怛他們對待國事的時候,還是能聽取不同意見,不摻雜個人恩怨,這讓李彥佩服他們。能一心爲民的官員不多,能爲國爲民的更是很少。

大唐初年開啓貞觀之治,君明臣賢是基礎,也同時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人傑。是大環(huán)境造就了這些人,還是這些人造就了大環(huán)境,李彥說不清楚。

他這個連黨員都不是的人,也談不上什麼馬列王義思想,怛幾十年的薰陶,讓他也具有辯證唯物王義思想,那就是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同時歷史時勢又創(chuàng)造英雄,他們是相輔相成的,是辯證的關係。

李彥嚴肅下來,臉上沒有了嬉皮笑臉隨意的樣。這幾位大臣還是比較熟悉李彥的,很少看到他這樣,都感到有些驚奇。李彥沉吟一下,說道:“皇上,諸位大人,其實我認爲道理很簡單,法律不在於嚴和鬆。其實法律就是法律,無所爲他是寬鬆還是嚴厲,最基本要看到法律的本質(zhì)。法律是人制定的,他所面對的是人,實施者是人,作用者也是人,所以,法律是它的外在形式,他的榜心是人,離開了人,法律不過是一紙空文。無論是對掌握法律的人,還是它所作用於的對象,離開人,法律根本不存在,也沒有存在的價值。”

李彥這樣的說法確實有些超出了李世民、房玄齡這些人的思維模式。並非是他們的水平比李彥低,而是理論基礎比李彥低太多,所以是要思考這些論述的。

李彥看他們都是一臉沉思樣,連溫彥博也不再仇視李彥,而是在思考他的話,就接著說道:“所以說,認爲法律應該嚴厲的沒錯,認爲法律應該寬鬆的也沒錯,因爲兩種想法針對的是不同的人羣。制定法律的是人,可他們超出了法律所監(jiān)督的對象,而是站在互法者和執(zhí)法者本身的角度去想問題。如果互法者和執(zhí)法者本身也是法律的監(jiān)督對象,站在一個被法律監(jiān)管者的身份上,可能他們會有不同的認識,我說的對吧?”

這可是大問題,看著簡單,其實李彥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問題。特別是對李世民,皇家本身就是法,天下就是他的,法律是他制定的,有法律監(jiān)管他嗎?所以,他在急速的思考這些問題。御書房裡一片寂靜,每個人都在思考,因爲李彥把他們從立法者一下推到了受法者的地位,這種身份的巨大變化,不是一下能思考明白的。

好半天,李世民冷靜的說:“繼續(xù)說。”

李彥說道:“我剛纔說你們研究的問題沒必要,並非是說你研究法律提必要,而是提有研究在點子上。法律無論嚴和鬆,他都是一部法律,有句話叫什麼?對,叫不患貪腐患不公。

我想你們都明自,老百姓不滿,並非是因爲法律嚴厲了還是寬鬆了,而是不滿執(zhí)法不公,執(zhí)法不嚴,這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如果執(zhí)法公正,哪怕再嚴厲的法律,也會讓人服氣和尊敬。如果不公平,沒權沒勢的普通百姓犯法被判杖責一下,他也會不滿,因爲那些有權勢的雖然被判杖責十下,可他們下提執(zhí)行,會有人服氣嗎?如果犯了法,哪怕就是偷一斗糧食判殺頭,但無論什麼人都這樣處理,沒誰不服的,否則你別犯法,這纔是法律的根本之處。”

李彥停住了話,過了一會兒,最先反應過來的房玄齡說道:“皇上,李彥說的有道理,問題確實不在是否嚴鬆的問題,而是執(zhí)法公正的問題。”

李世民也點頭:“有道理。”

高士康說道:“皇上,怛也不能把法律制定的太嚴厲,那樣也有違天和。”

李彥看了看高士康:“我說高大人,我這麼說你怎麼還不明白,我也沒說偷一隻雞就殺頭吧?我只是說提必要在這爭論是鬆還是嚴的問題,該怎麼制定就怎麼制定。”

高士康是謙和的人,李世民還得叫聲舅舅,也不和李彥計較。?一笑說道:“俊青誤會了,武德律是延續(xù)隋制,有些處罰過於嚴厲,關鍵是仁政,不是荷政。”

李彥說道:“那是你們的事,皇上問我才說的,我不懂立法,也不知道法律的內(nèi)容,但只是知道有兩個地方不合理。”

既然他說出不合理的地方,幾個人都感興趣。岑文本說道:“公王認爲哪個地方不合理?李彥說道:“第一個不合理的就是苔刑和杖刑,打人是很疼,但也只是一時,咬牙就能挺過去。嚴重的還可能致殘。如果輕了,沒誰害怕。輕了起不到震懾作用,嚴重了又會讓人殘廢,如果社會上有太多殘疾人,他們確實不能再犯罪,但也增加國家負擔,畢竟不能看著一個不犯法的殘疾人死吧?那樣會讓很多人同情,從而對朝廷不滿。”

溫彥博也不知道怎麼了,他和李彥好像天生不對付,還忍不住想說話:“永寧公主,罪行有大有小,不能一概而論,難道都判流放嗎?更不能判死刑,所以杖責也是對較輕處罰的手段,歷代都是如此。”

如果是其他人說,李彥也許解釋,也許一笑而過,可溫彥博一說,他就來氣:“溫大人,處罰多種多樣,好像並不是只有這幾種,難道溫大人上學的時候,沒被老師打過屁股?不是每次都打屁股吧,也有罰站和訓斥的時候吧?”

“你……”溫彥博又被激怒了,自己四五十歲的人,什麼打屁股,上學的時候最多也就是打手板。看他要發(fā)怒,李彥也不想和他吵嘴,這畢竟是研究正事。自己來也有事,所以趕緊說道:“別急,那麼大歲數(shù),連一句玩笑都受不了,真沒度量。”

被李彥這樣一說,溫彥博下面的話又被堵回去,氣得勝通紅。怛李彥說開玩笑,他又不能說什麼。?一邊作爲御史大夫的魏徵也很想說,這是研究政務,要尊重皇上。但看到李彥看他,嚇得把話又咽回去,他也有點不敢惹李彥了,這傢伙嘴太損。

看到自己都頭痛的魏徵也怕李彥,李世民很想笑,但臉上嚴肅的說道:“這是朕的御書房,不許說笑,快說,你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不用杖責。”

李彥說道:“皇上英明,其實很簡單,在一些重要地方建立勞改監(jiān)獄,犯法的人無論犯什麼罪,都把他們押到那裡幹活,既能懲罰他們,也能教育他們,這樣的幹活還不用給工錢,也不用徵發(fā)民役,百姓還高興。掙的錢也是皇上的,不是一舉多得?”

杜如晦說道:“好辦法,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罪證,實行不同的時間,這樣就有輕有重了。”

李彥點頭:“還是杜大人明白,頭腦就是夠用。”

李世民點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好像沒有那麼多可乾的吧?”

李彥鄙視的看他一眼:“多去了,就怕沒有那麼多人犯法。雲(yún)州煤礦好像夠開採上千年的,?條公路就修三年,大唐多大的地方’修建遍佈全國的公路得幾百年時間。山川、河流、興修水利,太多了,這些活不都是徵發(fā)民役在幹嗎?需要乾的活多了,只怕幹不過來,就怕到時候沒人犯法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倒是希望一個犯法的人也沒有。”

李世民這句話連李彥都爲之動容,所有的人一起給李世民施禮:“皇上,仁德聖明。”

這恐怕是李彥第一次心悅誠服的誇獎李世民,讓李世民有些得意:“好,由房玄齡負責,安排人修定武德律,制定新法,李彥把你的什麼勞改監(jiān)獄計劃弄詳細,協(xié)助房相他們完善。”

李彥又不幹了:“皇上,我只負責出主意,不負責別的,怎麼又給我安排活?我抗議。”

“抗議無效。”李世民乾脆的說道:“天天閒著沒事,拿俸祿不幹事哪行?”

李世民拿李彥沒招,李彥也拿李世民沒轍,狠狠的瞪他一眼,站起來說道:“臣告退。”

“回來。”李世民說道:“你不是有事來的嗎?怎麼不說就走了?”

李彥說道:“本來想說的,但一說,自己的活又多了,還是不說了。”

李世民惡狠狠的說道:“你想讓朕先把你送勞改監(jiān)獄去是不是?快說,什麼事?”

“沒天理啊。”李彥哭著大喊,弄得御書房裡的人都哈哈大笑。李彥說道:“我說了,但不許讓我?guī)质颤N。”

李世民不耐煩的說道:“別跟朕講條件,說出來看看。”

李彥沒有穿越到其他朝代,他不知道,但反正知道大唐沒有後世電視裡潰的那樣,無論是朝堂還是官府,甚至是面對皇上,並沒有那麼多規(guī)矩,很輕鬆,也不嚴肅,要他媽的像辮子戲裡演的那樣,李彥不被殺,也得鬱悶死。

無耐的說道:“根據(jù)報上來的數(shù)字,今年參加科考的各地舉子和舉薦的人數(shù)可能近萬人,

聽虞大人說,這是以前的幾倍,臣想請皇上多錄取一些。”

李世民問道:“爲什麼?”

李彥說道:“三個原因吧,第一,大唐初建,很多地方行政官員都是原來的武將,他們打仗行,但地方政務處理卻不行。只有忠心不夠,也要有能力,所以應該換一批人。全國十道好幾百州,上千個縣,需要大批官員。聽說近二十年沒有科考,可是爲皇上積攢下一代人,所以,臣認爲可以多錄取一些有才能的人。”

李世民點頭:“有點道理,還有呢?”

李彥說道:“第二,這些學子他們都沒有實際工作經(jīng)驗,?一下被派到地方也很難發(fā)揮作用,還有可能出錯,所以需要實習的時間。可以從低級做起,在實習的時候可以考查品行。能力重要,品德同樣重要,只有在一定實習期間合格的才能正式授予官員。這也需要時間,所以更應該多錄取一些,第三,大唐是一個國家,幅員遼闊,有很多地方是蠻荒之地,原來的官員讓誰去也不願意,好像流放一樣。這些新考的官員,他們只要能人仕,是不會挑地方的,所以,皇上可以把他們安排到那些地方,?一來發(fā)展那些地方的經(jīng)濟,加強朝廷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能鍛鍊他們的能力,幾年後,把其中有能力的調(diào)到關鍵地方,?一旦有開闢的新疆土,也不至於門有官員,這叫人才儲備,所以臣才提出這個建議,請皇上考慮。”

別說李世民,在坐的幾個人都興奮的站起來,連一向不喜歡李彥的溫彥博也說道:“皇上,永寧公主這是謀國之言,皇上應該採納。”

李世民沒說話,而是盯著李彥半天,才說道:“你不是說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嗎?有這等良策,爲什麼這時才說?”

李彥愣住了,還有這麼不講理的:“皇上,你也不能這樣不講理吧?我不是也剛想到嗎?,";";";";";小";";說";";網(wǎng)";免費提供閱讀";";

再說,我是公主,後宮不許干政的。”

他的話又引來一片笑聲。李彥真把自己當女的了,還後宮不許干政,氣得李世民說道:“朕可沒有你這個妃子。如果你願意,朕可以考慮,封你一個貴妃,我想皇后不會反對的。”

李彥這也是玩笑,他弄一個公主不忙不類,不男不女,再給弄一個貴妃出來,自己不用活了。大唐民風開放也受不了這個,趕緊說道:“算了,我這個公主很好,你還是找別人封貴妃吧。”

這個話題,立即成了新的研究問題。這一研究,當然就是大事,只是人數(shù)上就爭論不休,最後決定,分三個層次錄取,第一等的甲等進士三十六名,可以直接由吏部選擇,授予官職。

二等進士三百六十人,可以進入地方進行實習,擔任官吏副職,考查鍛鍊,三等三百六十人爲備用官員,可以根據(jù)自願去邊境和蠻荒之地任職。這一下就錄取八百多人,可是從來沒有的事李彥離開的時候,李世民已然向天下發(fā)出詔令,通報天下。第二天的時候,長安震動,可是,大部分人把眼睛盯上了那三十六名,最次也盯上乙等三百六十人。只有一些寒門士子知道沒什麼希望了,也覺得哪怕進而等也行,好好幹,三五年後有了成績一樣可以升遷。長安考試的氛圍,因爲李彥的一個建議,更加熱烈。

李彥卻沒時間去想別的,?一來他要給新增加的騎士團準備裝備,還要安排考場和監(jiān)考的人員,上萬人吶,哪是小地方能夠用的。無耐開出三大考場,務本坊的國子監(jiān)大學,曲江書院和京師十萬衛(wèi)左校場,安排桌椅器具。

李彥的家裡,李泉和李蘭有些小心的坐在那裡,李泉一臉的尷尬:“俊青,啊……公主,我……”

李彥擺擺手:“別說了,我理解,也沒有埋怨你們。你們能來,我已經(jīng)很高興了,我的原因牽連你們,也是我的錯。”

李泉嚇得連是李彥的伯父都不敢承認,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他有這個關係,也不知道永寧公主就是李彥。這一次大鬧公王府才聽說,?一打聽嚇一跳,後悔的不行。本來不好意思來,但是聽說這次李彥是科考總辦大臣,爲了李蘭,只好砸著頭皮前來。沒想到李彥大度,不計較過去的事,連忙說道:”謝謝公主。”

李彥沒有糾正他的稱呼,對於親戚有重新認識,對皇權更有重新認識的李彥,也不會再藐視皇權。明白時代不同,君臣之別不是李彥可以改變的。也不能不說他的內(nèi)心也很享受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如果沒有特權,他也不會心甘情願當這個公主。

一笑說道:“不過有一點我說清楚,我?guī)筒涣舜蟾纾?一?切只能憑惜他的真才實學,但也放心,真有才學也不會埋沒。”李彥這樣,李泉連不滿都不敢有。送走伯父和大哥,李彥早早休息了,明天就是正式考試的時間,李彥也很期待。

第56章 家事(二)第128章 暗流涌動(二)第287章 千里追蹤(五)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304章 在經(jīng)濟上打擊(一)第422章 漢唐天下(三)第293章 再現(xiàn)蹤跡(三)第103章 團聚(二)第419章 西征突厥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143章 風雲(yún)長安(十一)第88章 先鋒官(一)第46章 主動獻計第346章 避世海外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443章 血火遼東(三)第356章 戒心第420章 漢唐天下(一)第237章 滅隋(一)第113章 滅樑之戰(zhàn)(二)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9章 意外收穫第57章 灑淚分別第9章 意外收穫第257章 皇家威儀(三)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109章 壟斷製造權第256章 皇家威儀(二)第189章 進入秦王府(三)第76章 香豔檢查第33章 出征(一)第227章 皇家騎士團(四)第15章 平陽公主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271章 賢妻慈母第86章 軍職的開始第291章 再現(xiàn)蹤跡(一)第138章 風雲(yún)長安(六)第4章 要命一條第55章 家事(一)第76章 香豔檢查第47章 進長安第259章 借題發(fā)揮(二)第246章 重拾親情(二)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46章 主動獻計第313章 西域風雲(yún)(一)第243章 被召回京第84章 不順心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68章 夫妻夜話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382章 和親(一)第298章 爭鋒(三)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252章 麻煩不斷(三)第368章 女王的愛情(二)第103章 團聚(二)第63章 懲罰(一)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第47章 進長安第443章 血火遼東(三)第195章 歷史真相(六)第393章 天下戰(zhàn)略(一)第218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四)第451章 家天下(一)第241章 劫掠戰(zhàn)(二)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第410章 吐蕃驚變(三)第230章 初露鋒芒(三)第41章 房相到訪第182章 復仇(三)第314章 西域風雲(yún)(二)第324章 班傑的智慧第139章 風雲(yún)長安(七)第170章 截殺第103章 團聚(二)第134章 風雲(yún)長安(二)第356章 戒心第294章 意外得救第191章 歷史真相(二)第98章 得罪人了第201章 氣急敗壞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323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91章 情留吐蕃(三)第363章 裝神第18章 邀請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174章 計高一籌(三)第412章 再返吐蕃
第56章 家事(二)第128章 暗流涌動(二)第287章 千里追蹤(五)第194章 歷史真相(五)第304章 在經(jīng)濟上打擊(一)第422章 漢唐天下(三)第293章 再現(xiàn)蹤跡(三)第103章 團聚(二)第419章 西征突厥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116章 功敗垂成第111章 臨時主帥第143章 風雲(yún)長安(十一)第88章 先鋒官(一)第46章 主動獻計第346章 避世海外第279章 打黑不掃黃(三)第443章 血火遼東(三)第356章 戒心第420章 漢唐天下(一)第237章 滅隋(一)第113章 滅樑之戰(zhàn)(二)第183章 長安亂(一)第9章 意外收穫第57章 灑淚分別第9章 意外收穫第257章 皇家威儀(三)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109章 壟斷製造權第256章 皇家威儀(二)第189章 進入秦王府(三)第76章 香豔檢查第33章 出征(一)第227章 皇家騎士團(四)第15章 平陽公主第361章 宗教信仰第271章 賢妻慈母第86章 軍職的開始第291章 再現(xiàn)蹤跡(一)第138章 風雲(yún)長安(六)第4章 要命一條第55章 家事(一)第76章 香豔檢查第47章 進長安第259章 借題發(fā)揮(二)第246章 重拾親情(二)第190章 歷史真相(一)第46章 主動獻計第313章 西域風雲(yún)(一)第243章 被召回京第84章 不順心第370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二)第68章 夫妻夜話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382章 和親(一)第298章 爭鋒(三)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252章 麻煩不斷(三)第368章 女王的愛情(二)第103章 團聚(二)第63章 懲罰(一)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114章 滅樑之戰(zhàn)(三)第124章 主政河東(一)第47章 進長安第443章 血火遼東(三)第195章 歷史真相(六)第393章 天下戰(zhàn)略(一)第218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四)第451章 家天下(一)第241章 劫掠戰(zhàn)(二)第276章 原來是黑道火拼第236章 到底誰的錯(二)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第410章 吐蕃驚變(三)第230章 初露鋒芒(三)第41章 房相到訪第182章 復仇(三)第314章 西域風雲(yún)(二)第324章 班傑的智慧第139章 風雲(yún)長安(七)第170章 截殺第103章 團聚(二)第134章 風雲(yún)長安(二)第356章 戒心第294章 意外得救第191章 歷史真相(二)第98章 得罪人了第201章 氣急敗壞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323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7章 憂民意識第391章 情留吐蕃(三)第363章 裝神第18章 邀請第123章 暗中較勁第174章 計高一籌(三)第412章 再返吐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云梦县| 宜君县| 潍坊市| 东港市| 名山县| 桂阳县| 新丰县| 磐石市| 乌兰察布市| 杭锦旗| 青海省| 镇康县| 建德市| 民勤县| 苍梧县| 大同市| 昌吉市| 肥西县| 革吉县| 舟曲县| 灵石县| 霸州市| 梅州市| 资中县| 佛坪县| 共和县| 水富县| 德兴市| 宣威市| 雷山县| 广昌县| 内乡县| 四平市| 合作市| 嘉峪关市| 运城市| 台州市| 高邑县| 磐安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