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商!”
一衆(zhòng)官員聽到此言,不由恍惚!
對於邸報上的倡議宋商的文章,一衆(zhòng)官員自然也看到過,然而當時紛紛對其嗤之以鼻,無人相信。
畢竟在一衆(zhòng)官員的印象中,商人皆是囤積居奇,以次充好的奸商,想讓他們遵循宋商的理念,簡直是癡人說夢。
而如今大量的糧商送來平價的糧食,直接顛覆了一衆(zhòng)官員的原來的觀點。
“商人真的轉(zhuǎn)性了?”
衆(zhòng)人一臉不可思議道。
爲首的糧商卻鄭重道:“自古以來,商人皆受世人歧視,這其中奸商的原因佔據(jù)了大多數(shù)原因,當宋商的理念傳開之時,我等頓時羞愧自如,今日起,我等商賈決定奉行宋商的理念,讓商賈從大宋之害變成大宋之利,就從此次水災開始,讓世人重新認識商賈,我等亦能爲國效力。”
“好!諸位有報國之心,本相大感欣慰。”範純禮朗聲道。
“多謝範相公成全!”
一衆(zhòng)糧商紛紛抱拳道。
當下,隨著一衆(zhòng)糧商運來大量的平價糧食,鄆城甚至整個災區(qū)的糧價很快趨於平穩(wěn)。
“宋商!有此理念商賈之害盡去也!”
“商人竟然有如此好心?”
大宋商賈踐行宋商理念,往災區(qū)送往大量平價糧食,立即引起了一片譁然。
一直以來,商人都是趁火打劫的角色,災年商賈趁火打劫的行爲可謂是屢見不鮮,讓人痛恨不已,而如今商賈竟然轉(zhuǎn)了性子,竟然開始主動運來平價的糧食。
“宋商!”
消息傳到了開封城,趙煦也爲之愕然,他沒有想到商賈真的做出了改變。
範正在一旁冷笑道:“官家真的以爲很多糧商乃是核心的商賈麼?官家可以想一想,什麼人手中的糧食最多?”
“士大夫?”
趙煦豁然驚醒,大宋並不抑制土地兼併,很多土地都集中在士大夫之手,與其說之前的糧商乃是黑心的奸商,不如說是其背後貪婪的士大夫。
有時候糧商所賣的糧食價格高,不如說其進價的糧食就高,這個時代運輸並不方便,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糧價節(jié)節(jié)攀高。
“範太丞又豈能保證這不是這些商賈的僞裝,僅僅是爲了讓朝廷成立商部罷了。”趙煦皺眉道,自古以來對商賈的偏見讓他對商賈始終無法放下戒心。
範正哈哈一笑道:“僞裝又如何?這世間又有誰沒有私心,只要他們能夠爲災區(qū)送去平價糧食,爲朝廷分憂,官家只要對此等行爲大加褒獎,自然會引起無數(shù)商賈效仿,到那時,宋商的理念已經(jīng)傳遍大宋,商賈之害盡去也。”
趙煦微微點頭,無論這些商賈的動機如何?只要朝廷對此順勢利導,讓無數(shù)商賈效仿,定然能夠讓宋商理念大行於世。
反之,如果朝廷對於商賈爲國分憂的行爲不予理睬,日後恐怕再也無人願意爲災區(qū)送平價糧食。
“傳旨,對一衆(zhòng)前往災區(qū)送平價糧的糧商大加褒獎!”趙煦大手一揮道。
只是口頭的表揚而已,惠而不費,何樂而不爲。
“官家英明!”範正恭惟道。
隨著朝廷大加褒獎一衆(zhòng)糧商,立即在商賈中引起了一片譁然。
世人並不怕做好事,就怕做好事還落不到好,如今一衆(zhòng)糧商爲災區(qū)運去平價糧食,立即引來了官家的褒獎,這讓一衆(zhòng)商賈大爲振奮。
“可以開啓第二步計劃了,義莊即將開始爲災區(qū)募捐!”中醫(yī)院內(nèi),範正對著樊三明鄭重道。
“多謝東家指點!”樊三明鄭重一禮道。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發(fā)展,義莊的規(guī)模已經(jīng)頗爲宏大,遍佈了所有的大宋各路,更是在救助災民,幫助赤貧之人渡過難關(guān)。
而每每遇到重大災難的時候,義莊都紛紛倡議募捐,屢屢爲朝廷排憂解難,尤其是第一次平夏城之戰(zhàn)的時候,義莊足足爲朝廷募捐了數(shù)十萬貫的善款,大大解決了朝廷的財政緊張的壓力。
每每有災禍爆發(fā)的時候,醫(yī)家義莊都會舉行捐款,如今黃河水災,義莊都是如此。
而每年義莊捐款的主力則是醫(yī)家,而如今此次黃河水災捐款,醫(yī)家並沒有直接捐獻錢財,而是捐獻的一批醫(yī)療物資,直接奔赴黃河水災第一線。
“這一次醫(yī)家沒有捐款,不知道又是誰捐款第一。”
開封百姓頗爲期待道。
“依我看,定然是皇家銀行!皇家銀行日進斗金,別說是萬貫,就是捐款十萬貫也是九牛一毛。”一個市民猜測道。
“非也,皇家銀行乃是朝廷管轄,所有的利潤需要上交朝廷,若需錢財直接撥付黃河水災即可,自然不會走捐款之路。”一個書生搖頭道。
他熟知朝廷的規(guī)格流程,自然對國營作坊流程頗爲了解,自然知道銀行利潤的分配。
而且皇家銀行乃是皇家所有,自然不會讓個人捐款來博取善名。
“依我看,定然是豐樂樓,其如今可是大宋第一酒樓,其名下的酒更是暢銷大宋,日進斗金。”一個百姓猜測道。
“豐樂樓捐款了,捐了一千貫!”
很快,豐樂樓捐款的消息傳來,不少百姓微微點頭,豐樂樓捐了一千貫,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也算是中規(guī)中矩。
“春風樓捐款五百貫!”
“八仙樓捐款八百貫!”
……………………
隨著一個個捐款的消息傳開,開封城無數(shù)商賈紛紛慷慨解囊!很快,義莊收到了善款就高達了十萬貫之多。
“掌櫃,我們捐多少!”
孫羊正店內(nèi),一個夥計向?qū)O掌櫃問道。
如今各大酒樓和大型商賈皆踴躍捐款,想要一改商賈的形象,踐行宋商的理念。
“等!”孫掌櫃面無表情道。
“等什麼?”夥計不解道。
孫掌櫃不慌不忙道:“等樊三明樊掌櫃!”
“樊三明?”夥計不解道。“樊三明已經(jīng)加入了醫(yī)家,再說如今醫(yī)家目前所捐的都是藥物和醫(yī)者,早已經(jīng)到達水災前線。”
孫掌櫃搖頭道:“樊三明雖然加入醫(yī)家,成爲藥商,然而其在醫(yī)家卻是有股份的,爲醫(yī)家釀造酒精,供應整個天下,他可是獲利頗豐。更別說樊三明乃是宋商的發(fā)起人,他的捐款才至關(guān)重要。”夥計頓時若有所思。
“還不快去打探!”孫掌櫃朗聲道。
“是!”
小夥計得令,立即跑了出去。
很快,孫羊正店的小夥計匆匆而來,稟報道:“啓稟掌櫃,樊三明捐款三千貫。”
“此事當真?三千貫!樊三明瘋了,這恐怕是他的大半身家。”孫掌櫃驚呼道。
小夥計鄭重點頭道:“千真萬確,此事都已經(jīng)在開封城轟傳。”
“樊三明好氣魄!”孫掌櫃沉思片刻,深吸一口氣道。
“那我們…………。”小夥計問道,剛纔孫掌櫃可是說了,要看著樊三明來捐款。
孫掌櫃踱步片刻,最終一咬牙道:“孫羊正店捐款五千貫!”
“五千貫!”小夥計頓時驚呼。
要知道孫羊正店的早已經(jīng)不是昔日的餐飲龍頭,無論是賣出的酒水還是孫羊正店的生意,都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五千萬貫恐怕已經(jīng)是孫羊正店和孫掌櫃的全部身家了。
“不錯,我就是要用全部身家放手一搏。”孫掌櫃決絕道。
隨著豬肉盛行,主打羊肉的孫羊正店早已經(jīng)沒落,就連他當初高價買的白酒配方也已經(jīng)過了保護期,如今白酒配方已經(jīng)公開,孫羊正店生產(chǎn)的酒快速直銷,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不復當年的盛況。
而如今孫羊正店想要一鳴驚人,那就必須出其不意,此次義莊捐款就是一個天賜良機。
很快,當孫羊正店捐款五千貫的消息傳出再一次引爆了開封城。
“瘋了!”
一衆(zhòng)開封百姓目瞪口呆,之前醫(yī)家雖然捐款萬貫,但是那是因爲醫(yī)家的規(guī)模和體量頗大,萬貫對其並不算什麼,而一個沒落的孫羊正店捐款五千貫自然沒有可比性。
“孫羊正店捐款五千貫並不是他只捐五千貫,而是他孫掌櫃只有五千貫!”一個商戶感嘆道。
開封城內(nèi)並沒有多少秘密,孫羊正店的情況衆(zhòng)人也看在眼中,而孫羊正店如此瘋狂的行爲,也讓衆(zhòng)人歎爲觀止。
一時之間,原本沒落的孫羊正店瞬間成爲開封城的焦點。
“對了!說起來我等很久未到孫羊正店了!”不少開封百姓恍然道。
原來孫羊正店乃是開封首屈一指的酒樓,無數(shù)人都曾前往品嚐美食,如今這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很久未去了。
“同去!同去!”
一旁的同伴欣然道。
孫羊正店如今風頭正盛,再加上孫羊正店原本的名聲,勾起了他們興趣,一時之間,孫羊正店座無虛席,甚至外面還排著很多人等待,這可是孫羊正店很久未有的盛況。
“諸位對不住了,小店客已滿,其他酒樓同樣美味,諸位莫要衝動消費。”孫掌櫃出面賠罪道。
一旁的等候的食客卻毫不在意道:“孫掌櫃可以衝動捐款,我等自然也可以衝動消費,孫羊正店乃是大宋老店,我等自然要鼎力支持。”
孫掌櫃見狀,只能的無奈的鄭重一禮,以示感謝。
隨著孫掌櫃和樊三明的大手筆捐款,整個大宋也掀起了一場場捐款浪潮,上到豪商巨賈,下到販夫走卒,甚至青樓妓女都慷慨解囊。
隨著捐款總額節(jié)節(jié)攀高,整個大宋都震驚於商賈的大手筆。
商賈的反常舉動,自然也傳到了朝廷,先是宋商理念,後是平價糧食,如今又是大手筆的捐款賑災,讓朝廷看到了一個大爲迥異的商界。
“不知諸位大人對商賈的舉動,有何評判!”趙煦環(huán)視四周朗聲道。
蘇頌率先出列道:“啓稟官家,目前大宋商賈奉公守法,而且主動平抑糧價,捐錢捐物,朝廷應該多加褒獎。”
蘇頌此言並無不妥,畢竟以如今商家的正義之舉,哪怕是最固執(zhí)的老夫子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楊畏眉頭一皺道:“宰相大人所言有理,然而諸位都心知肚明,商賈之所以如此慷慨大方,乃是因爲其有更大的意圖,商部!”
楊畏此言一出,滿朝皆寂。
商部此事在朝中已經(jīng)爭議多日,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而如今宋商的理念橫行,讓商賈之害降到低點,商賈之利大增。
“此乃商家的詭計罷了!還請官家莫要被其矇蔽。”不少大臣紛紛上奏道。
按照他們對商家以往的瞭解,若非爲了成立商部,這些商賈定然不會如此僞裝自己。
趙煦聞言,頓時陷入猶豫之中。
範正見狀反問道:“諸位認爲商賈的行爲有錯麼?還是認爲商賈就應該囤積居奇,愛財如命,哄擡物價!諸位大人是願意看到這樣的商賈還是願意看到原來的商賈。”
一衆(zhòng)大臣頓時沉默,如今踐行宋商理念的商賈簡直讓人無可挑剔,而原來的商賈則是人人喊打。
“人人皆求上進,商賈亦然,商賈經(jīng)商,朝廷收稅,此乃天經(jīng)地義,成立商部乃是對商人的一種保護,畢竟朝廷收了商賈的錢了不是,就連街頭惡霸都知道收保護費,難道官府連街頭惡霸也不如?”範正冷笑道。
“商稅?”
趙煦深吸一口氣,商稅成爲改變他最重要的因素。
他雄才大略,想要一統(tǒng)天下,必定離不開錢財?shù)闹危潭悇t是朝中賦稅的重中之重,成立商部固然是對商賈的一種保護,同時也是對朝廷賦稅增長的保證,更別說如今的宋商更是讓他喜出望外。
“傳旨,朝廷開始籌備商部事宜!”
趙煦正中下令道。
“臣等遵旨!”
百官不由一震,躬身領(lǐng)命。
官家同意組建商部,此事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畢竟大宋賦稅之中,商稅已經(jīng)高達七成,宋商理念盡醫(yī)商賈之弊。
然而組建朝廷第七部可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數(shù)月時間方可成立。
很快,朝廷籌備消息的傳出,整個開封商界頓時喜極而泣,他們商家被世人歧視千年,如今朝廷成立商部,他們終於等來了正名的機會。
一時之間,義莊的捐款更是憑空再多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