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五三大轉折

王啓年與速羅海的會面材料兩份,在大約半個月之後便呈到了趙與莒的面前,這兩份材料一份是王啓年的自述,另一份則是天子派在軍中的文宣官的密奏。

爲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如今大宋軍隊中多出了一個職務,那便是文宣。百人以上的部隊當中,必設有文宣職銜,他們除了要同普通士官一樣摸爬滾打指揮作戰,還有一項職司,便是對官兵將士進行忠君愛國教育。故此,無論是近衛軍還是禁軍,都不會出現將領私兵的現象,通過文宣官,一個最普通的小兵,都可以感覺到皇帝的關注與關懷。文宣官不介入軍隊指揮,他們是監軍,但又不能對主官的軍事決策產生掣肘,可是有關主官的一些重大事情,他們必須通過軍隊文宣系統向上級報告,直至傳到兵部和皇帝手中。

兩份材料內容大體一致,趙與莒對於王啓年的機變還是相當滿意,他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頗具政治頭腦,最重要的是,他並不喜歡將自己的智慧浪費在政治上,這一點與李鄴不同。

“陛下,時間到了。”

一個博雅樓侍學士恭敬地進來行禮,提醒他時間。在趙與莒身邊,有六個博雅樓侍學士,專門負責協助他處理政務,這六個人最年長的剛過四十,而最年輕的則過了三十,都是年富力強又有一定政務經驗的,他們野心勃勃,對於能在趙與莒身邊爲官感到慶幸。只要表現得好,他們便能簡在帝心,日後飛黃騰達不可限量。

“人都到齊了麼?”趙與莒隨口問了一句。

“人已齊至,無一人缺席。”

這是一種朝堂大會,但又不是大朝會那般正式,而是趙與莒將朝中各部主官和九卿以上的官員召集起來,討論有關官制改革地問題。官制改革之事魏了翁首先提出來,原本是體現士大夫們的意願,通過增加朝廷部門,將被皇帝收攬去的權力再次分回來。但是。趙與莒藉口事關重大。需得經過充分討論再做決定,令報紙將魏了翁的奏摺發了出去。

這就意味著,原先在臨安的這些出身於浙、閩的士大夫想獨自控制官制改革的想法破滅。越多的人蔘與進來,也就意味著越多的利益糾紛,而越多的利益糾紛,便讓士大夫作爲一個整體越發渙散。

不過,一直拖下去也不行。故此,趙與莒已經連接兩週都召開有關官制改革地議事會,地點便放在博雅樓新建地副殿內——這座新建的大殿嚴格來說只是一個會議廳。可以坐上百十號人,正適合趙與莒開會所用。

“走吧。”

趙與莒並沒有急著去。身爲帝國皇帝。有地時候他必須有意遲到一點。提醒朝臣他雖是寬厚。卻依然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威地人。

“陛下。今日能否定下官制改革之策?”

會議開始不久。趙葵便迫切地問道。他算得上是士大夫地代表人物了。

趙與莒淡淡一笑:“一人智短。衆人智長。官制須得改革。這已經是公認之事。但如何改法。只憑我們這些人便做出決斷。未免有些草率。此事亦不急於一時。多議一議。爭取拿出一個照顧到各方便利益地萬全之策豈不好?”

他繞了半天還是一句話。那便是不忙著做決定。趙葵臉色微沉。垂首不語。心中卻甚爲奇怪。不知道天子究竟爲何拖延。若說是爲了分化士大夫。那麼託了這二十餘日。他地目地已經達到了。若是還有其餘目地。究竟又是爲什麼?

趙葵有些傷腦筋地撫著前額。因爲都是坐著地緣故。他這個動作並不顯得失禮。他實在是跟不上這位天子地思維方式。當初緝捕趙景雲時便步步落後。如今還是這般。

他又看了趙與莒一眼,皇帝仍是不動聲色地坐著,傾聽臣子們挨個發言,手中還不時拿筆在紙上記下衆臣發言地要點,似乎重視每個人的意見。

實際上陛下根本不在乎任何人地意見,他在所有重大問題之上都是固執己見,只不過到目前爲止,似乎每次他固執己見的結果都證明他是對地。

想到這,趙葵突然有些迷茫,他對於大宋的忠誠自是無庸質疑地,對於趙與莒本人的忠誠也是一般,但他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士大夫,他有著自己的立場。他並不認爲趙與莒一定是錯的,但他固執地認爲,自己的選擇可能對於大宋和天子更好。

是的,這世上的選擇,原先不僅僅是對與錯那麼簡單,即使是對的,也有更對的存在。

趙葵失神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趙與莒在轉動著手中的筆,這是他一個小習慣,當他不安和不耐煩的時候便會飛快地轉動著筆,那筆象是活了過來一般,在他的指背間跳躍穿梭,至少轉動了小半分鐘才穩穩地停在了他的拇指與食指之間。

趙與莒心中並不象趙葵看到的那麼平靜,相反,他這些時日心中充滿焦急。

拖延一下時間、挫挫士大夫們意圖掌握官制改革的銳氣,並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否則他根本用不著將魏了翁的奏摺明發天下,他還有一個目的,便是藉著這個機會察看一下地方官員,特別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官員們是否具有政治敏感性,若是他們有,那證明趙與莒推進政治改革的時機已漸成熟,如果沒有,那麼就只有另當別論了。

可是直到現在,他所期望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這讓趙與莒很是不安,旁人不說,連耶律楚材、趙子曰這些從流求出來的地方大員也沒有領會到他的意圖。實在讓他有些失望。

這場爭鬥,雖然沒有硝煙,沒有刀光劍影,流地卻依然是英雄血。若只是靠著趙與莒一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他需要有一支緊緊團結在他身邊的力量。

一個近衛軍士官悄悄出現在他身後,永遠跟在他身邊的龍十二看了那士官一眼,士官將一張紙交到了龍十二手中,龍十二又轉呈給了趙與莒。

朝臣都安靜下來,這個時候被送到趙與莒手中的。應當是了不得的大事。他們本能地覺察到異樣,就象是嗅到了血腥的鯊魚。

趙與莒攤開紙,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然後閉上眼,微微向後一靠。

他盼望的東西終於來了。

“這是地方大員們聯名送上的一份奏摺。”在衆臣期待的目光中,趙與莒將那張紙遞給了魏了翁:“魏卿,念與衆卿聽聽吧。”

“……故此,朝廷官制改革。乃國家之大事,不可草率而行之,當由陛下諮諏雅言而後定策……”

魏了翁唸的時候有些斷斷續續。最初時他有些驚疑,然後聲音便變得高亢起來。整個奏摺說得很直白。無非就是支持天子主持官制改革,人員任免之上。在有更好地方法之前,應該由天子一言而決。若是交由羣臣公議。則恐羣議洶洶,難以得到統一之結論。

“東北留後耶律楚材、燕京留後趙子曰……”在念完內容之後,是一整排列名支持地官員,耶律楚材、趙子曰等都不出人意料,但魏了翁越念聲音越是低沉,因爲那些名字中倒有一半都是科途出身的士大夫,若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那他們都接受了智學,不是本人直接愛好智學,便是親信幕僚中有喜好智學者。而且,這些人無一例外,在這幾年的政績考評中都是優異或卓越。

不知不覺之中,竟然有這麼多地方主官絕對支持天子,這意味著什麼,在座地朝臣都是人精,沒有不清楚的。

當唸到最後一個名字的時候,魏了翁停了下來,過了許久,才慢慢地將那三個字念出。

“真德秀。”

與此同時,在汴梁留後府中,真德秀舔了舔毛筆尖,全神貫注地看著剛剛寫下的字,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紙上寫地是蘇軾一曲《定風波》,真德秀又看了一遍自己的字,慢慢吟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留後這字寫得極佳,當真是字由心生,坡老此詞與留後妙筆,當雙雙不朽。”

在他身旁,謝嶽笑著恭維,一邊說還一邊按住桌上的紙,彷彿怕有人要與他搶一般:“留後既然說了這幅字送與學生,便不可食言!”

“好你一個謝安仁,馬屁功夫大進啊,你無心仕途,拍得老夫馬屁又有何好處?”真德秀笑道。

“留後此言差矣,我謝嶽要拍馬屁,自然能拍得不著痕跡,哪裡會如此這般?”謝嶽小心地吹著墨跡:“實在是喜歡得緊,喜歡得緊啊。”

二人不著邊際地說著這樣地話,一會兒之後,真德秀收斂笑容:“安仁,如今京城之中也不知情形如何了。”

“想來是大音無聲大相無形吧。”謝嶽臉上微微抽動了一下,露出半帶著諷刺的笑容:“留後這一手甚是華麗,只不過魏華父此後要念叼留後很久了……”

以真德秀和魏了翁地交情,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擇,卻沒有在事前通氣,必然會使得二人之間產生芥蒂。事實上,在崔與之告老致仕之後,當時爲相呼聲甚高地除了魏了翁便是真德秀了,

“魏華父知我一心爲國,必不怪我。”真德秀如此解說,但心中隱約還是有些慚愧。這次將魏了翁瞞得苦了,其實也是爲他好,他夾在天子與士大夫之間,已經很難做人,若是事先知曉此事,無論他是選擇站在天子還是站在士大夫一邊,都會讓他痛苦萬分。

還是不讓他知道的好,反正自己真德秀真小人之名,史黨罵了,現在也不怕士大夫們跟著罵一回麼。

“朝堂諸公會如何反應?”真德秀撇開惱人地事情不去想,又向謝嶽問道。

如今謝嶽已經成了真德秀最重要的謀主,不僅僅因爲謝嶽在流求呆的幾年間精學了智學中的經世濟民的科目,而且也因爲這廝時常不按常理出牌,有時候乾脆就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桎梏,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自然,此人也有大毛病,便是好色。

“還能有何反應,如今決定天下大勢的,不過是有三,其一是錢,其二是兵,其三是言……真公莫用這等眼神瞪我,你雖是不同意我之言,卻也駁不動!”

看到真德秀一副不服氣要爭論的模樣,謝嶽慌忙擺手,若是與真德秀辯論起來,今天什麼正經事情也辦不成了。真德秀此人人如其姓,好較真兒,這兩年還好了些,若是換早些時候,更是難纏得緊,無怪乎史彌遠當初欲驅之出朝而後快了。

“論及有錢,誰還能比得上天子,咱們天子生財有道,據說是上洞真仙呂祖純陽賜予的金手指,便是泥土到他手中也能變成真金!至於兵就更別提了,近衛軍對陛下忠心不二,禁軍如今也同出一轍,趙葵爲將時還可以驅動孟珙餘階,可到了中樞這麼多年,現今又主持刑部,你看禁軍將領中還有誰聽他的!其三是言,前些時日士大夫們迫天子關了大宋時代週刊,將鄧若水與趙景雲發配新洲,算是搬回了一局,可天子囊中人才輩出,走了鄧若水與趙景雲,卻又出了個更犀利的大宋日報吳文英!加上文瞳的攝影之術,大宋日報橫空出世,已經不亞於當初週刊的影響,這爭奪清議言論之戰,天子又搬回了一局。”

從炎黃十三年四月京西省的礦難案發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年,半年來趙與莒與士大夫們的爭奪,便在謝嶽的嘻笑怒罵中被一一點了出來。他說得大膽,真德秀聽得仔細,卻沒有去阻攔他。

“狂狷之人,若是去攔著他的性子,反而不美。”真德秀心中想。

“現在真公率先在地方上呼應天子,天下大半省路主官齊聲響應,輿論清議這一塊徹底倒向天子這邊,朝堂諸公若是再不識進退,下場自然是被踢出局。如今他們若是見機行事,還可以分得一杯羹,利弊權衡,何愁他們不就範?”謝嶽最後道。

六十一世事洞明亦文章三一六一世雄二零八早藏伏兵待良機六立威下一九一千古英魂守故園二四一猶豫不決名臣心三二八失而復得二一一東施效顰計安出二九二國勢飄搖雨打萍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二二八繼亡復絕責不義二十八無賴下三十巧匠下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三四八名繮利索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三二三常選三十一春好上九十九此去應是千層浪一九七赤血報國嘉忠勇三四二當與不當二九四花開花落兩不同二九九多年離家老大回十九算帳下二八五聚其財兮集其力二十胡福郎上二八零風雷再起會九州一十八志向下二十七媒子下二六二車聲響徹臨安城一九八晚花殷勤相謝問八十九浮生半日難得閒四十二餘波下二十五孔明燈下一零二深謀遠慮有晉卿一二五無須貍貓換皇子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一二七威加海外歸故鄉三二一生當其時三一三大膽四十三毒蛇下七十七渡罷滄海有故交三二一生當其時八十七呦呦鹿鳴食野蘋一二四各懷心思自主張七機械上三六二北巡七十七渡罷滄海有故交九十二澹泊明志靜使遠三十八懸山下一五一肘下常備善後方三零六興亡五十八百戰劫餘剩殘骨二五七盤點盈虧運籌忙一七四休令豎儒壞天機四十六天下英雄出我輩三十五迎新下二八七天下板蕩忠臣死三二九薨逝一五四金銀過市何招遙八十晦冥地穴誰扶將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一四三八方風雲聚行在一三八君王自此不上朝一十五事端上三四三慷慨赴死易一六八學士立名博雅樓二四九勿令疏忽防蛇蠍一七九量爾虜酋豈吾主二謫仙下二十七媒子下一五六奇折廣開天下財十相識上一十八志向上二八九汴梁暮春春如歌一七八振臂三呼發聾聵三零一有感十二愈勇上三三五豈曰無衣三零八功勳三規劃上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三二零鄉老勳議二二零狐媚事君非至善二九七敗由驕奢成由儉二十九巧取上三十七親人下三十八懸山下四十一夜盜上六十二揖別豈是爲私利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三零五咆哮二十四一年之計上三十四新血下二十九巧取下一八零爲民生利方至尊三零七無印御史三二二罪人
六十一世事洞明亦文章三一六一世雄二零八早藏伏兵待良機六立威下一九一千古英魂守故園二四一猶豫不決名臣心三二八失而復得二一一東施效顰計安出二九二國勢飄搖雨打萍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二二八繼亡復絕責不義二十八無賴下三十巧匠下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三四八名繮利索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三二三常選三十一春好上九十九此去應是千層浪一九七赤血報國嘉忠勇三四二當與不當二九四花開花落兩不同二九九多年離家老大回十九算帳下二八五聚其財兮集其力二十胡福郎上二八零風雷再起會九州一十八志向下二十七媒子下二六二車聲響徹臨安城一九八晚花殷勤相謝問八十九浮生半日難得閒四十二餘波下二十五孔明燈下一零二深謀遠慮有晉卿一二五無須貍貓換皇子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一二七威加海外歸故鄉三二一生當其時三一三大膽四十三毒蛇下七十七渡罷滄海有故交三二一生當其時八十七呦呦鹿鳴食野蘋一二四各懷心思自主張七機械上三六二北巡七十七渡罷滄海有故交九十二澹泊明志靜使遠三十八懸山下一五一肘下常備善後方三零六興亡五十八百戰劫餘剩殘骨二五七盤點盈虧運籌忙一七四休令豎儒壞天機四十六天下英雄出我輩三十五迎新下二八七天下板蕩忠臣死三二九薨逝一五四金銀過市何招遙八十晦冥地穴誰扶將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一四三八方風雲聚行在一三八君王自此不上朝一十五事端上三四三慷慨赴死易一六八學士立名博雅樓二四九勿令疏忽防蛇蠍一七九量爾虜酋豈吾主二謫仙下二十七媒子下一五六奇折廣開天下財十相識上一十八志向上二八九汴梁暮春春如歌一七八振臂三呼發聾聵三零一有感十二愈勇上三三五豈曰無衣三零八功勳三規劃上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三二零鄉老勳議二二零狐媚事君非至善二九七敗由驕奢成由儉二十九巧取上三十七親人下三十八懸山下四十一夜盜上六十二揖別豈是爲私利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三零五咆哮二十四一年之計上三十四新血下二十九巧取下一八零爲民生利方至尊三零七無印御史三二二罪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英吉沙县| 嘉定区| 孝义市| 缙云县| 福建省| 大丰市| 邯郸县| 繁峙县| 苗栗县| 马公市| 微博| 黄大仙区| 方正县| 鹿邑县| 济源市| 晋城| 银川市| 太和县| 渭南市| 广平县| 佛山市| 高雄市| 郁南县| 宜兰市| 庆元县| 济宁市| 佛坪县| 磐安县| 湖北省| 白玉县| 昭觉县| 若尔盖县| 安西县| 文安县| 德格县| 电白县| 邓州市| 诏安县| 汝城县|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