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夜話(上)

政和六年十月十一,辛未。

時值秋末。

亳州?陽鎮(zhèn)北二十里的汴河上嘈嚷一片。數(shù)百廣濟軍【注1兵士赤著上身,汗流浹背,有氣沒力的喊著號子,扯著纖繩,一步一挪地拉著一隊綱船在河上緩緩北行。

今年入秋後雨水少,從黃、淮調(diào)劑入汴河的水量也少了許多,慣常六尺深【注2的運河水,現(xiàn)在就只有四尺餘。六十步寬的河道,也只剩中間一半能行船。這十艘綱船【注3行在河中,就把這點僅餘的航道遮去大半,只留下一隙之水,供迎面南來的河船通過,而同樣去汴京的船隻,便只能跟在它們後面慢慢挪動。

千里汴河連接著東南、汴京,轉(zhuǎn)運著大宋過半稅賦,‘歲漕江淮湖浙米數(shù)百萬,及東南之產(chǎn),百物衆(zhòng)寶,不可勝計。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輸京師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內(nèi)外皆仰給於此,乃是號爲天下運河之的通濟大渠。

常年在河中行駛、運輸官中物資的綱船就有六千條,如果再加上各色客貨民船,至少有上萬艘之多。這萬餘艘河船往來運輸,晝夜不停,平日裡只要稍稍一慢,便會在汴河中擁堵起來。而現(xiàn)在這些個綱船擋在河中,其後登時就延起了五六裡的長龍,入京敘職的、回鄉(xiāng)省親的、進京運送糧食稅賦的、想去汴梁做今年最後一筆生意的,不論官船、民船、綱船、客船都被攔在了河道上怕不有兩三百條。

幾百條船上,被阻了行程的旅人們,無不怨憤,跺著腳大罵。再過得半月,朔風一起,黃河結(jié)冰,汴河便要封口,現(xiàn)下一耽擱,回程時就只能走陸路了。

這兩年,官府稅賦盤剝,百姓流離失所,落草爲賊難以計數(shù),就是京畿諸路,神京之側(cè),也是盜匪遍地。走這陸路,保不準哪日就成了刀下之鬼。而運河水路,雖說也有水匪河盜,但好歹比陸上少了許多。出門在外,旅途艱難,哪個不想走個安生點的路,但眼看著現(xiàn)在就要耽擱著了,由不得他們不跳腳。

但罵歸罵,卻沒一個人敢上前催促――蘇州應奉局的角旗正掛在幾艘綱船船頭,而敞開的貨艙中,也能看到捆紮整齊的花木、怪石――就算是準備進京面聖的官兒們,也沒幾人有膽子招惹這隊爲當今天子運送奇花異木、怪石奇珍的花石皇綱。

日頭西沉,天色將晚,運河夜中能行船,但卻沒讓縴夫走夜路的規(guī)矩。拉縴的廣濟軍卒們把纖繩往岸邊樹上一系,便撤了下去,自尋地方休息,十艘綱船也就在河中下了碇,泊了下來。這一停,卻把後面行船上的人們都氣得吐血,花石綱船在前一堵,纖繩又攔,想走也沒法兒走了。

眼看著今夜通過無望,排在後面的船隻也只能漸次泊下,吃水深的貨船就地下碇,而吃水淺的客舟則靠上岸邊,把纜繩系在堤頭的柳榆上。他們這一亂停,卻把汴河堵得更甚。

河道一堵,商旅們怨聲載道,但十方酒家的店主劉老三卻是喜得樂不可支。他這小店正開在堤岸上,平日裡靠得便是這些南來北往的客船,不過他這兒離?陽鎮(zhèn)太近,大生意卻都被鎮(zhèn)上的幾家酒樓搶了去,只能吃些指縫裡漏出的殘羹剩飯。

不過今日不同,十幾艘客舟靠岸,許多旅客耐不住艙中的狹仄,紛紛上岸透氣。他們見到十方酒家門頭挑出的杏黃旗上太白遺風四個大字,倒有不少人腹中酒蟲作祟,各自湊了過來。劉老三看著店中高朋滿座,感慨萬千,他這小店開張十幾年來,卻是頭一次客滿。

夜風漸起。劉老三眼見寒風捲入店中,客人們坐得不穩(wěn),似有去意,便忙指使著小二在門前生起一堆大火。火頭被寒風吹得時旺時暗,照得衆(zhòng)客人臉色也是陰晴不定。衆(zhòng)人喝著村釀薄酒,吃著雖不算豐盛但還算可口的小菜,卻都忍不住牢騷滿腹。

一個後生多喝了兩口酒,白淨的臉被火光映的通紅,操著吳地口音的罵道:“直娘賊的,在蘇州時,已被應奉局坑苦了,想不到,到了這裡還得碰上。卻是老天沒眼,怎不把朱?那廝一雷劈死。”

衆(zhòng)人聽他一口吳音,又提到蘇州,心知他應是被朱?害得甚苦。那朱?正是在蘇州提舉應奉局,爲天子蒐羅花石貢品的官兒。朱?在東南爲求貢物,豪奪漁取,廣蓄私產(chǎn),無數(shù)士民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看著後生樣子,怕是也不例外。

一個京城口音的瘦高漢子卻笑道:“朱應奉乃天上仙官降世,跟老天是一家,怎會被雷劈!”

“扯你孃的淡!”後生拍桌就罵:“他一潑皮破落戶出身,還天上仙官降世……豬狗轉(zhuǎn)生還差不多!”

被人罵了,那漢子倒也不惱,猶笑道:“俺還真不是扯淡!今年早些時候,剛剛被官家封做通真達靈先生的林靈素的名號,不知各位聽沒聽過,這話便是他說的。據(jù)林通真所言,當今天子,乃昊天上帝長子長生大帝君降世,蔡太師爲左元仙伯,金眼王中丞是什麼文華吏,至於鄭相公、劉少宰、童太尉,也在天上各有名位,雖不知朱應奉前世是幾品仙官,但他把官家奉承的那麼好,就是沒仙品,官家難道不會提攜他嗎?”他笑瞇瞇的說著,話裡的諷刺之意,衆(zhòng)人聽得分明,那後生咕噥了兩句倒也不罵了。

“什麼通真達靈!”一個本地口音,矮胖的商人嗤笑道:“那林道士俺也知道,他本是溫州人,前些年他還在泗州、楚州的寺廟裡混飯吃,這亳州他也來過,當年他窮得連買度牒的錢都沒有,想剃度都沒人要,現(xiàn)在不知從哪裡學了點江湖騙術,搖身一變,倒成了天子座上客!”

一個身後站著個小伴當,看起來有些身份的中年人,操著一口福建腔提醒道:“無妄言,人多口雜,傳了出去,恐對兄臺不利。”

那商人一驚,忙低頭喝酒,也不說話了。店中一時靜了下來,只聽得外面火堆中噼裡啪啦的柴草響。過了半天,商人擡起頭,輕聲謝道:“多謝官人提點。敢問官人貴姓?仙鄉(xiāng)何處?”

福建中年笑道:“免貴,小姓蔡,福建仙遊人!”

“福建!蔡!?”一個坐在最裡面的行商打扮的漢子猛地跳了起來,狠狠啐了一口,大聲罵道:“姓蔡的福佬沒一個好貨!……”剛罵得一句,立刻被身邊的同伴捂住了嘴。那同伴連聲道:“他喝醉了,喝醉了!”便一手捂著行商的嘴,一手掏出幾十個大錢會了鈔。連拖帶拽,匆匆出門而去。

看著兩個行商遠走,與他倆同桌的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搖頭嘆道:“都是蔡太師的鹽鈔法累人!”他指著門外,“那兩人是兄弟,十年前家中還是楚州有名的鹽商,家財以十萬計。但蔡太師一行鹽鈔法,幾十萬貫的家產(chǎn)轉(zhuǎn)眼就打了水漂,一下就破敗了!他兄弟倆當年錦衣玉食,現(xiàn)在卻在江湖上風吹雨淋,造化弄人吶!”

矮胖商人聽了,便問道:“老丈,那兄弟倆可是寶應李家的?”

老漢搖頭:“不是!”

“上游陳家?”

“也不是!”

“山陽吳家?”

“都不是!”老漢直搖頭,笑道:“楚州鹽商,被鹽鈔法害得傾家蕩產(chǎn)的有幾十戶,你慢慢猜去罷!”

小店中一下又靜下來。好半天,不知從哪裡傳出一句:“姓蔡的福建人沒一個好貨!”

蔡姓官人臉色不變,但他身後小伴當卻了火,“是誰說的!有膽子的站出來!”

他話音剛落,不待別人理會,蔡姓官人拿著筷子反手一敲,正正鑿在小伴當?shù)哪X門上,訓斥道:“看你能的!門外蹲著去!”小伴當揉著腦門,嘰嘰咕咕,卻真的出門蹲著去了。

一個坐在角落裡、兩浙口音的年輕人笑道:“蔡忠惠蔡學士【注4也是福建仙遊人,他可是仁宗朝的名臣,歐陽文忠公、大蘇學士,也都對他讚不絕口,是有名的正人君子。天下人本就有正有邪,豈能以偏概全?”

“說得也是!”衆(zhòng)人紛紛點頭,歐陽修、蘇軾的名號如雷貫耳,天下無人不知,被他們誇獎的自然是好人。

只有蔡姓官人,卻是在暗暗搖頭苦笑。不過那年輕人爲他解圍卻是好心。蔡姓官人轉(zhuǎn)頭看過去,見那年輕人相貌普通,但嘴角含笑,正朝他微微點頭,蔡官人頓時好感大生。他起身走過去,年輕人和他身邊的兩個十三四歲的小子連忙站起候著,極是有禮。

走到近前,蔡姓官人抱拳一禮:“在下蔡倬,敢問幾位小舍人如何稱呼?”

“不敢!”三人連忙躬身回禮,年輕人道:“小人姓高,雙名明光,明州人氏。”他指著身旁圓頭圓腦胖乎乎的小子,“這是舍弟明輝!”再一指另一個略瘦略高,看起來甚是穩(wěn)重的小子,“這是小人表弟……丁濤!”

注1:廣濟軍:宋代水利兵的一支。任務是防洪、築堤、疏浚、清淤。當然,也包括拉縴。其餘水利兵還有:關河、堰軍、捍江、防河等。

注2:汴河:‘……以孟州河陰縣南爲汴,受黃河之口屬於淮泗,每歲自春至冬,常於河口均調(diào)水勢,止深六尺以通重載爲準……故於諸水,莫此爲重。’

注3:綱船:宋代運送糧草、稅賦、貢品的官方船隊。通常以十艘爲一綱。

注4:即蔡襄蔡君謨。諡號忠惠,曾任翰林學士。

第22章 武功(上)第29章 攤牌(下)第17章 軒波(下)第36章 異變(上)第9章 懲戒(下)第63章 等待(上)第38章 異變(下)第5章 戰(zhàn)前(上)第44章 亂象(一)第13章 硝煙(上)第33章 冬雨(下)第23章 武功(下)第30章 連橫(下)第6章 對手(下)第55章 九五(中一)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6章 滿萬(下)第27章 帝國(中)第49章 聖公(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6章 明教(下)第11章 和議(上)第31章 局勢(上)第52章 杭州(中)第21章 陣線(下)第14章 包圍(中)第10章 迎擊(下)第1章 奇襲(上)第15章 船場(上)第32章 跳牆(中)第21章 傳承(四)第62章 九五第56章 西軍(上)第24章 西路(七)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5章 戰(zhàn)前(上)第9章 迎擊(上)第33章 經(jīng)濟(上)第3章 夜話(下)第20章 義學(上)第3章 老種(下)第36章 覆亡(下)第52章 道阻(六)第28章 雄心(上)第17章 軒波(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9章 湄嶼(下)第5章 滿萬(上)第30章 傳言(下)第30章 人心(上)第17章 傳承(三)第45章 亂象(二)第47章 江山(中)第17章 變奏(下)第4章 西路(一)第43章 交涉(上)第9章 守城(上)第48章 助守(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0章 義學(上)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決勝(下)第22章 烈風(上)第35章 移民(下)第3章 滅國(上)第27章 帝國(中)第9章 懲戒(下)第31 回航(下)第61章 門戶(上)第38章 戰(zhàn)線(中)第17章 遭遇(下)第34章 覆亡(上)第6章 西路(三)第43章 餘波(中)第46章 亂象(三)第21章 文治(下)第29 傳言(中)第62章 九五第26章 天子(中)第22章 球賽第28章 連橫(上)第13章 硝煙(上)第23章 武功(下)第9章 四方(下)第30章 輕取(上)第53章 杭州(下)第29 傳言(中)第63章 等待(上)第49章 聖公(上)第43章 改制(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62章 九五第62章 九五第18章 豐收(下)第10章 三國(下)第40章 內(nèi)附(上)第34章 改變(上)第42章 改制(上)
第22章 武功(上)第29章 攤牌(下)第17章 軒波(下)第36章 異變(上)第9章 懲戒(下)第63章 等待(上)第38章 異變(下)第5章 戰(zhàn)前(上)第44章 亂象(一)第13章 硝煙(上)第33章 冬雨(下)第23章 武功(下)第30章 連橫(下)第6章 對手(下)第55章 九五(中一)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6章 滿萬(下)第27章 帝國(中)第49章 聖公(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6章 明教(下)第11章 和議(上)第31章 局勢(上)第52章 杭州(中)第21章 陣線(下)第14章 包圍(中)第10章 迎擊(下)第1章 奇襲(上)第15章 船場(上)第32章 跳牆(中)第21章 傳承(四)第62章 九五第56章 西軍(上)第24章 西路(七)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5章 戰(zhàn)前(上)第9章 迎擊(上)第33章 經(jīng)濟(上)第3章 夜話(下)第20章 義學(上)第3章 老種(下)第36章 覆亡(下)第52章 道阻(六)第28章 雄心(上)第17章 軒波(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9章 湄嶼(下)第5章 滿萬(上)第30章 傳言(下)第30章 人心(上)第17章 傳承(三)第45章 亂象(二)第47章 江山(中)第17章 變奏(下)第4章 西路(一)第43章 交涉(上)第9章 守城(上)第48章 助守(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0章 義學(上)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決勝(下)第22章 烈風(上)第35章 移民(下)第3章 滅國(上)第27章 帝國(中)第9章 懲戒(下)第31 回航(下)第61章 門戶(上)第38章 戰(zhàn)線(中)第17章 遭遇(下)第34章 覆亡(上)第6章 西路(三)第43章 餘波(中)第46章 亂象(三)第21章 文治(下)第29 傳言(中)第62章 九五第26章 天子(中)第22章 球賽第28章 連橫(上)第13章 硝煙(上)第23章 武功(下)第9章 四方(下)第30章 輕取(上)第53章 杭州(下)第29 傳言(中)第63章 等待(上)第49章 聖公(上)第43章 改制(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62章 九五第62章 九五第18章 豐收(下)第10章 三國(下)第40章 內(nèi)附(上)第34章 改變(上)第42章 改制(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手机| 响水县| 汾阳市| 平利县| 上林县| 建昌县| 中山市| 耿马| 石柱| 平顺县| 合川市| 蒙自县| 许昌市| 德化县| 久治县| 龙州县| 彭水| 河东区| 时尚| 盐山县| 那坡县| 军事| 左权县| 宁津县| 大田县| 凤阳县| 梧州市| 汝州市| 旌德县| 镇雄县| 宜川县| 浮山县| 云龙县| 宜州市| 扎鲁特旗| 溧水县| 泗阳县| 疏勒县| 衡南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