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章 帝國(中)

大宋洪武五十三年二月初一。丙寅。【西元1178年2月20日】

渤海。

紫蘇號蒸汽輪船。

冬季的海風凌冽如刀,溼寒濃重。只要沒有人走動,在甲板上,很快就能凝出一層薄冰。打滑的冰層讓船上的水手們深惡痛絕,最底層的雜役們不得不在寒風中,吃力的鏟著碎冰。不過躲在高聳的煙囪之後,揹著寒風,就能感受到從煙囪中傳來的一點暖意。

熊伯達就背靠著溫暖的煙囪,躲避著一陣陣的寒風。熊伯達濃眉大眼,方面大耳,身材魁梧,是個標準的北方壯漢。他身高六尺許,穿著厚厚的雙層熊皮夾襖,看起來腰圍也有六尺,如同一頭冬眠前的熊羆。唯獨皮膚甚爲白皙,大約更像頭北極白熊。

王大海用眼角的餘光看著並坐在身邊的同伴,心底腹誹著。對於熊伯達端正的相貌和健碩的身材,矮個大臉的王大海還是些微有些嫉妒的。

“還是這裡舒服。王大哥,你果然找了個好地方!”

“俺也是聽船員們說的!算不得什麼……”

“坐在這裡沒關係嗎?不到三等艙上甲板放風的時間啊!”

“怕什麼,我們是軍學的學生。只要不惡了船長,一點特權還是有的。”

熊伯達看起來身高體壯。其實才剛滿十五歲,說起話來還帶著稚氣。王大海個頭雖矮,不過也與一樣壯實。他已經滿十六歲,家世不比熊伯達,並非嬌生慣養,比起熊伯達來要老道世故一點。

兩人都是考上了軍學,是今年的新生。一個是吉林桓州人氏,一個則是遼寧保州人氏。不過桓州、保州都是在鴨綠江邊。要去京師,最快的一條路,不是翻山越嶺到遼陽或鹹州去坐火車,而是直接沿鴨淥江順流而下,在保州乘蒸汽輪船,橫穿渤海。

熊伯達和王大海年歲相當,又即將是同窗學友,上船後便很快熟絡了起來。兩人同吃同行,熊伯達甚至還將自己的二等艙位換到了王大海身邊的三等艙。三五天的時間,就已經好得像十幾年的老交情了。

在避風處坐了許久,王大海和熊伯達在冰冷的三等艙中凍得發僵的身體終於暖和了起來。

熊伯達縮著身子,雙手抱著肩膊,抱怨道:“還是這裡舒服。待在三等艙裡要凍死了。船票比五年前漲了兩倍還多,跟過去的二等艙一個價位了。真是不值!”

“船票沒漲,漲得是餐費!不包三餐的票價,反而降了兩成。平安船行,安順船行,”王大海又指了指掛在煙囪上旗號標誌,“還有我們現在坐的同濟船行。這些跑近海的船行,互相拼得很兇。船價只會跌,不會漲。”

熊伯達笑道。“不愧是王大哥,這些事都知道!”

王大海搖頭苦笑,只要是自己去買船票,就不可能不知道。他這個出身世家的小兄弟,什麼都不懂,竟然是孤身入京,真虧他家裡放心得下。

輪槳擊打著海面,推動船隻前進。在輪槳的轉動中,整個船身都在不斷的顫動。尤其是用鐵板悍起的煙囪,更是抖個不停。若不是從煙囪頂端拉下來四根鐵索固定,鐵皮煙囪港出海就會被吹翻落地。這讓熊伯達坐得很不舒服。

熊伯達在甲板上扭來扭去,換了幾個坐姿都覺得不舒服,抱怨道:“這裡抖得真是厲害。讓人渾身難受。”

王大海有些不快。他沿著鴨淥江而下,到了保州才換乘過海輪渡,在江中,都是坐得抖得更厲害的小型輪船。“忍忍罷,等你坐上了內河輪船就不會再這麼想了。海上的蒸汽輪船可要比江中的小火輪要穩得多。”

聽出了王大海聲音中的不快,熊伯達安靜了一陣。不過很快,他又一指站在船尾的一名水手,“王大哥。你看哪個不是領航員嗎?爲什麼他一直拿著望遠鏡向後看?”

王大海搖了搖頭。他和熊伯達一樣,都有些納悶,領航員怎麼不看前面,而盯著後面在看。

突然,船尾的領航員放下了望遠鏡。不知罵了句什麼,回過頭來便衝著船頭一聲大吼,“是飛帆號!是安順船行的飛帆號!”

緊跟著,他一把抓著固定在船尾,從甲板延伸到船內各艙的通話管,高聲叫道:“把船長叫起來。飛帆號追上來了!”

王大海和熊伯達都站了起來,向著船後遠處望去。剛開始什麼也看不見,但很快一點白色從海平面的遠處升起,那是蒸汽輪船的煙囪中冒出的煤煙。不過只有燒得是樂浪路出產的無煙白煤,纔會有這樣淡淡的白色煙氣。王大海知道,從保州出發的輪船,用的都是樂浪路的煤炭。

“是船賽?!”熊伯達一把抓住王大海的胳膊,興奮得問著。

“應該是罷!”王大海點了點頭。

“太好了!”

在蒸汽輪船還沒有出現之前,海船都是靠著風力前進,只要船型相似,行駛的速度也不會差太多。但自從輪船出現以後,在工程院的鼓動下,大宋本土中十幾家有名的船坊,每年秋天都要舉行一次航行比賽。每家船坊設計打造的蒸汽輪船,從衢山出發,以天津爲終點,決出長途航速的王者。由此便引發了熱遍全國的輪船競速大賽。

而且如今已經不僅僅是船坊在競爭,連各家船行也都在競爭。只要走著同樣的航線,如果速度不及對手,往往就會使得船行的生意大降。因而無論哪家船行的船隻。只要在航線上遇上,便會爭個高下出來。現在在內河水道中,在近海航線中,經常都能看到蒸汽輪船的船賽。兩名少年在報紙上都看過許多關於船賽的報道,也因激烈的賽況而熱血綠色,沒想到今次乘船穿越渤海,就能幸運的碰上。

衣衫不整的船長,大步的衝上甲板,一把奪過領航員的望遠鏡,看了兩眼,咬牙切齒道:“果然是飛帆號!”

“船長……”幾個水手涌了過來。

紫蘇號的船長有著一把絡腮鬍子,看起來極爲威嚴。他大吼著:“小子們,都給我打氣精神來。老對手來了!”

原本悠閒在甲板上踱來踱去的海鷗,被紛亂的腳步,趕到了天上不滿得嘎嘎亂叫。而水手們現在則無心打理它們。一衆水手將外袍的上半身脫下,連袖子紮在腰間,露出了裡面的短衫。臉上、身上的汗水直往下流。

在船長上來前的這段時間中,後方的飛帆號,逐漸趕了上來,已經接近到兩裡左右。大鬍子船長緊緊抓著通話筒,對著喇叭口問道:“輪機艙,馬力現在是多少?!”

待在熱浪滾滾的輪機房中,老邁的輪機長額頭上的汗水像瀑布一樣流出。他通過通話管向上叫道:“報告船長。是一百三十五!”

立刻,從通話管裡傳下來一個不容拒絕的聲音:“加到一百六!”

輪機長抄起掛在脖子上已經可以擠出水來的毛巾,又擦了把臉,對著通向隔壁鍋爐艙的通話管吼道,“動作再快一點!要把馬力加到一百六!”

鍋爐艙中苦力們揮舞著鐵鏟,拼命向爐膛裡送進煤塊。隨著鐵鏟一進一出,爐膛中吞吐著火焰。從鍋爐中通出的一條蒸汽管道頂端,嗤嗤的冒出了蒸汽。

蒸汽在鍋爐房中彌散開來,一個頭上光滑**如僧人,禿頭被汗水漬得油光發亮的水手,立刻扯住通話管。“頭兒,安全閥要跳起來了。”

禿頭水手的報警聲未落,通話管中隨即冒出了一陣霧氣。輪機長視若無睹,又對著黃銅的通話管一陣吼:“別管那麼多,陳禿子你給我坐上去壓著就是!”

飛速旋轉的輪槳發出嗡嗡的響聲,船身的震動越發的劇烈起來。不過船速也已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增加,很快,緊跟在後面的飛帆號便被遠遠的拋離。

“終於甩掉了!”甲板上,大副擦著頭上的汗水,送了一口氣。

“甩掉個屁!”大鬍子船長對甲板啐了唾沫:“飛帆號的李撰比王八還難纏,他咬上後不是那麼容易就鬆口的。”

正如船長所言,很快飛帆號的船影又追了上來。大鬍子船長不滿得看著自家船隻的輪槳。又低頭問輪機艙:“輪機的情況怎麼樣了?”

“馬力加到一百六了!安全閥在跳,不過已經讓陳禿子坐上去壓住了!”

“加到兩百!”船長的聲音一點沒有猶豫。

紫蘇號兩邊的輪槳,在蒸汽機的驅動下飛速的旋轉,已經看不清支撐輪槳內部的輻條。陽光從輪槳內側模糊的虛影中透了下來,散射出七彩的光暈。但飛帆號始終沒有被拉下一步,與紫蘇號的間距反而在逐漸縮短中。

“船速現在多少?!”船長盯著後方越來越近的船影,臉色不豫。

“已經十七更了!”

大副也在看著後方,道:“看起來至少要二十更才能將飛帆號拋下!”

“那就加到二十更!”船長低下頭吼道,“輪機艙,聽到沒有!”

從通話管中傳上來的聲音,混雜了蒸汽機全速運轉時的嗡鳴聲,變得有些模糊,但還是讓船長和大副都聽清楚了,“聽到了!二十更!”

站在船頭的二副回過頭來,提醒道:“船長!船速上了二十更,船頭會飄起來的。”

“那就把船頭的吃水再加深兩寸!”

二副作難:“這時候哪來得及調整貨艙配重?!”

“打開各層艙室中間的隔門,讓底下三等艙裡的人,轉到前頭的頭等艙去。一百多人,足夠壓下船頭了!”

“船長!包下頭艙的是吉林轉運使司李運判的家眷!”大副驚叫起來。

“哪邊涼快讓他們呆哪邊去!”船長毫不在意的一揮手,“不讓也得讓!這船上我說了算!”

只能住在三等艙的窮苦人如今走進了寬敞整潔的一等艙中,船頭也順利地壓了下去。不過在這段時間中,飛帆號又追上來許多。已經不再是遠處的一縷白眼下的黯淡船影。紫蘇號上的人們,已經很清楚的看清飛帆號甲板上的船員們。

而就在這時,底艙又叫了起來:“船長!煤快燒完了!”

大鬍子船長虎著臉,“把中間的貨艙打開,把裡面裝的松香填進去。”

沒有一人猶豫。甲板中間的地門被拉起。許多船員排起了人龍,將一筐筐半透明的松香送下了艙。而當二副跟過去時,一下看到了熊伯達和王大海兩人。他大步走過來,拖起兩人,毫不客氣道:“小子,跟著過來幫忙!”

將運送的貨物填進鍋爐中,船艙中到處是松香燃燒後的異味。但飛帆號依然堅持不懈的追逐上來,已經到了五十丈以內。甚至可以看到飛帆號的甲板上,幾個船員正揮舞著拳頭,向紫蘇號這裡叫罵著。

二副從艙室門口探出頭來,“船長,松香來不及運下去了。”

大鬍子船長一邊盯著飛帆號,一邊問道,“鍋爐艙旁邊的兩個艙還有什麼可以燒的?!”

“……只有四百匹綢緞?”

“綢緞?”大鬍子船長驚喜叫起,“怎麼不早說,這玩意兒的火頭最旺不過!……給我把七號、八號兩個貨艙打開。將裡面的緞子送進燒!”

“輸錢不輸陣!給我加把勁啊!”

底艙中,一羣船員衝進了七號八號兩個貨艙。舉著斧頭把幾十只板條箱噼啪砍碎。連著松木箱的碎片和裡面的綢緞一起塞進了鍋爐。

絲綢燃燒後的焦臭瀰漫了全船,而飛帆號已經趕了上來。兩艘船隻並駕齊驅,兩方的船長死死的瞪視。雖然紫蘇號竭盡全力,仍眼睜睜的被一寸寸的追過。但就在這時,一聲劇烈的爆炸聲從飛帆號中響起,火焰從煙囪中竄出……

……

讓人永生難忘的行程終於結束,熊伯達和王大海抵達了目的地不凍港潤州。通過京潤鐵路,他們在一天後到達大宋帝國的京城。

在京中的報紙上,已經有了關於飛帆號悲劇的報道。兩艘輪船之間的瘋狂競賽,直接導致了飛帆號的沉沒。連同船員在內,飛帆號上總共三百一十一人,最後只有四十九人倖存了下來。這還是紫蘇號在近距離救援的結果。

在報紙上,兩名少年看到了大部分死亡者的身份。他們都是從東北的鄉下到京中找口飯吃的失地農民。頭等艙的客人,因爲距離甲板甚近,而順利的逃脫出來,但三等艙卻因爲通向甲板的通道被鎖住,而無法逃脫。獲救的四十九人中,無一名三等艙的乘客。

悠閒的田園生活已經只能在夢裡追尋,男耕女織的小農風情也已消失殆盡。江南、幽燕兩大工業區,以及爲工業區提供原材料的東北、淮海等地,也都出現了大批的失地農民。不過在各大城市中,沒有流民的身影。流浪到城鎮中的失地農民,要麼回家鄉等死,要麼進工廠做工,要麼就去海外藩國,並沒有別的選擇。可這兩百五十多人已經被逼無奈才離開家鄉,但他們絕沒想到,只剛剛啓程,便再無法接近他們的目的地。

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場與工場之間的競爭逐步激烈化,工業產品的價格也在逐年降低。爲了彌補利潤的減少,工場主們都開始壓縮生產成本,減少工人們的工資,甚至開始招募女工和童工。由於不良工場主所引發的競爭惡劣化,大宋的男性人均壽命在洪武四十年前後升到最高點後,開始緩慢但穩定的下降。不過十五年不到的時間,從五十八歲一路降到了五十二歲。而在開國時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當時的男性人均壽命已經能達到四十七歲。

不過工業品價格在降低,而食品價格則開始上漲,大城市中的生活條件在惡化中,不過在京師,受到各地財稅的補充,反而看起來歌舞昇平。京城和直隸的物價,並沒有漲得太高。當年開始開疆拓土後,地少人多的矛盾被逐步化解。但如今,本土的人口數量達到了四億。區區五十年的時間,已經漲到了開國時的三倍。湖廣等舊朝荒僻之地,如今都已經是漢人的天下。而九原、青海、安南、樂浪、隴右北省,這些新開闢的領地,也在這十年相繼由行省轉爲‘路’的建制。

本土人口的增多,食品價格的上漲,使得人丁外流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海外藩國的人口,在迅速增加中,能外銷的糧食便因此而減少。爲了保證足夠的糧食補給中土,朝中已經開始在天竺分封藩國了。將曾經擔任過御林騎士的藩國諸侯們的公子公孫們,一口氣封了數百人在天竺。在王大海和熊伯達看到的報紙中,同樣刊載著這一新聞。

不過這一些事,都與兩名少年無關。他們只知道同情在船難中喪生死難者,同時羨慕被分封的幸運兒。並不會看到這些事中的內在聯繫。

“到了!”

王大海和熊伯達拿著自己的錄取通知書,站到了軍學的大門前。這座與位於密州灣【青島】的皇宋海軍學校,同爲大宋軍事教育的最高學府,就將是他們未來數年中,生活和戰鬥的地方。

:本章中關於船賽的片段,有很大一部分改寫自馬克吐溫《鍍金時代》中的某個章節。

@!!

()

第29章 西路(八)第1章 老種(上)第64章 等待(下)第12章 靖安(下)第5章 戰前(上)第42章 大石(下)第13章 西路(五)第22章 球賽第49章 道阻(三)第43章 帝位(下三)第45章 蔡攸(下)第8章 投奔(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1章 勇氣(中)第27章 俘王(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4章 出戰(上)第24章 清化(下)第25章 輿論(下)第11章 夜談(上)第4章 奪城(下)第18章 豐收(下)第43章 改制(下)第33章 經濟(上)第14章 硝煙(中)第24章 風雨(下)第12章 靖安(下)第23章 武功(下)第28章 帝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29章 西路(八)第37章 島南(下)第17章 軒波(下)第44章 決勝(中)第38章 湄嶼(中)第3章 滅國(上)第1章 夜話(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4章 交涉(下)第46章 亂象(三)第22章 烈風(上)第54章 涌金(上)第9章 守城(上)第24章 喪事(下)第63章 等待(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4章 風雨(下)第20章 衢山(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6章 遭遇(上)第43章 決勝(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9章 陣線(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4章 經濟(中)第22章 萬馬(上)第53章 道阻(完)第41章 關山海(中)第16章 商戰(上)第17章 神機(中)第8章 敵至(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土著(上)第24章 西路(七)第43章 改制(下)第46章 明教(下)第18章 謀算(上)第28章 雄心(上)第36章 股票(上)第51章 道阻(五)第64章 等待(下)第29章 雄心(下)第2章 奇襲(下)第9章 四方(下)第20章 義學(上)第50章 道阻(四)第42章 關山海(下)第33章 南行(上)第30章 連橫(下)第37章 股票(中)第38章 異變(下)第8章 未雨(下)第14章 西路(六)第36章 島南(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6章 新年(上)第7章 四方(上)第49章 道阻(三)第32章 冬雨(上)第8章 未雨(下)第35章 移民(下)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27章 旅順(下)第32章 跳牆(中)第43章 改制(下)第26章 俘王(中)第42章 大石(下)第6章 滿萬(下)第20章 百神
第29章 西路(八)第1章 老種(上)第64章 等待(下)第12章 靖安(下)第5章 戰前(上)第42章 大石(下)第13章 西路(五)第22章 球賽第49章 道阻(三)第43章 帝位(下三)第45章 蔡攸(下)第8章 投奔(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1章 勇氣(中)第27章 俘王(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4章 出戰(上)第24章 清化(下)第25章 輿論(下)第11章 夜談(上)第4章 奪城(下)第18章 豐收(下)第43章 改制(下)第33章 經濟(上)第14章 硝煙(中)第24章 風雨(下)第12章 靖安(下)第23章 武功(下)第28章 帝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29章 西路(八)第37章 島南(下)第17章 軒波(下)第44章 決勝(中)第38章 湄嶼(中)第3章 滅國(上)第1章 夜話(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4章 交涉(下)第46章 亂象(三)第22章 烈風(上)第54章 涌金(上)第9章 守城(上)第24章 喪事(下)第63章 等待(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4章 風雨(下)第20章 衢山(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6章 遭遇(上)第43章 決勝(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9章 陣線(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4章 經濟(中)第22章 萬馬(上)第53章 道阻(完)第41章 關山海(中)第16章 商戰(上)第17章 神機(中)第8章 敵至(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土著(上)第24章 西路(七)第43章 改制(下)第46章 明教(下)第18章 謀算(上)第28章 雄心(上)第36章 股票(上)第51章 道阻(五)第64章 等待(下)第29章 雄心(下)第2章 奇襲(下)第9章 四方(下)第20章 義學(上)第50章 道阻(四)第42章 關山海(下)第33章 南行(上)第30章 連橫(下)第37章 股票(中)第38章 異變(下)第8章 未雨(下)第14章 西路(六)第36章 島南(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6章 新年(上)第7章 四方(上)第49章 道阻(三)第32章 冬雨(上)第8章 未雨(下)第35章 移民(下)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27章 旅順(下)第32章 跳牆(中)第43章 改制(下)第26章 俘王(中)第42章 大石(下)第6章 滿萬(下)第20章 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三原县| 青海省| 石家庄市| 宝鸡市| 海口市| 桑植县| 乌拉特前旗| 兴城市| 刚察县| 延庆县| 正阳县| 邢台市| 建始县| 固阳县| 民县| 嘉黎县| 婺源县| 荥经县| 灵武市| 铜陵市| 类乌齐县| 阿巴嘎旗| 永靖县| 海盐县| 德清县| 霍山县| 崇明县| 长海县| 如皋市| 同仁县| 文山县| 城步| 故城县| 天祝| 长武县| 上林县| 金门县| 确山县| 平南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