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

張良擡起頭。

心中已然做出了一個決定。

就在這時。

四周突然傳出一陣喧鬧。

原是始皇的車輦已到了山前,人潮涌動,無數人目光看了過去。

張良跟何瑊對視一眼,循著人聲鼎沸處望去。

不過兩人距離山腳有一定距離,加之外面又有士卒護衛,即便站在四周的山石上,也只能勉強看到一個大概。

然兩人都不在意。

全場肅然。

隨著始皇高大身影的出現,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睜大著眼,望著這位古往今來,最爲雄圖大略的帝王,始皇頭戴冠冕,在百官的引領下,一步步踏足到會稽山。

最終消失在衆人眼前。

張良目不暇接,站在山石上,遠遠的張望著。

注意著始皇的一舉一動。

他在來時,便已打聽過會稽山的情況,這裡自平地以取山頂七裡,懸隥孤危,徑路險絕。扳蘿捫葛,然後能升,山上無甚高木,當由地迥多風所致。

這是一座高逾七裡且路徑險絕之高山。

他們雖不能跟隨著踏上山峰,但從始皇登臨的情況,已能大致看出始皇的身體狀況。

不知過了多久。

在官員的攙扶之下,嬴政達到了山巔。

他登高而望,心中百感交集。

七裡地。

對嬴政而言已十分艱難。

在無人能看到之時,更是直接爲官吏攙扶,即便如此,這七里路,也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嬴政微微喘著粗氣,感受著迎面吹來的風,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他看的不是會稽山下。

而是天下!

這是他嬴政親手打下的天下。

臨近午時,登臨會稽山祭祀大禹之事,終於全部做完。

李斯所寫之宣教文,也雕刻在了巨石上。

名曰:《會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羣臣誦功,本原事蹟,追首高明。

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臣舊彰。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長。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這篇文出自李斯之手,實則宣教的是嬴政祭祀大禹的意涵,祭文除了陳述大禹的超邁古今的功業,自然也少不了對秦政及對始皇帝的大功業的提及。

從某種程度來看。

這篇刻石更像是嬴政跟大禹之間的政治對話。

所以始皇不同於往常祭祀,這次是親自踏足登臨,爲的便是與這位華夏文明的奠基者,進行一番各抒己見的政治對話,即便是以石刻的形式。

同時。

這也是帝國君臣向天下民衆,再次正面的宣示新政宗旨。

而這片石刻闡述的內容很大。

既有全面回顧六國的失政暴虐,即‘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衆自強。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爲闢方’。

也第一次正面提出了秦滅六國的起因與宗旨。

即正當性合理性。

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這既是對山東民衆的昭示,也是對復辟勢力的警告,即六國乃自取滅亡,非秦無道也。

自然這篇刻石也少不了,全面回顧陳述秦政的德風化俗一面,列舉了天下太平大治的種種善績,其總體意向是明確的,又隱含著某種微妙的意蘊。

更重要的是,這篇刻石還表露了一個觀點。

便是天下安定,秦政會有所補正。

祭祀完畢。

嬴政並未急著離開。

他站在山巔,目光向遠處眺望。

北方已經安定,長城業已即將竣工,大體可安也。

唯獨這與閩越相連的南海三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即便修有揚粵新道,但依舊無法避免行路艱難的事際,尤其是前段時間,趙佗表現出來的舉措,更是讓嬴政心生不滿。

他清楚的意識到。

原本最讓他放心的南海,其實相較於北方,更容易生出亂子。

只不過在‘士官轉職’下,南海大軍中很多士官被強制調離,這也讓朝廷重新恢復了對大軍的絕對控制,只是這依舊讓嬴政有些不安。

他絕不容許秦軍生出任何亂子。

趙佗

嬴政滿眼寒芒。

他雖對趙佗心有不滿,但也不會輕易出手。

尤其現在復辟貴族,紛紛逃亡荒僻山川,保不齊什麼時候閩越就會成爲復辟勢力的嘯聚之地,安知這些人日後還會不會逃向南海三郡?

若是真到了那時,南海大局還會安定嗎?

遙望南海方向,嬴政神色嚴肅。

在這一刻。

他的耳畔好似又響起了一陣熟悉的秦風,那是他南巡去到南海聽到的,那是暮色之中從椰林河谷飄出的秦風,秦風之中充盈著秦人的思鄉之情,當時聽到這首秦風,嬴政是發自內心的顫慄。

等到那次巡行結束,剛回到咸陽,嬴政就慨然派出幾萬名女子在內的五十萬民衆下南海,爲的便是安定南海秦人之心,但就胡亥扶蘇南下的境遇來看,效果並沒有達到。

甚至還讓這些秦人生出了不滿。

不然也不會讓趙佗等人慢慢生出了異心。

嬴政駐足遠眺。

嘴裡輕輕念起了當年聽到的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首秦風並未哼完,嬴政的身影就已消失在了山巔,這首秦風,也早就爲山風吹散,嬴政的身體,已不能支撐他走下去了,嬴政也並未堅持。

暮色時分。

嬴政被護衛士兵們輪流擡下了山。

這一幕,自然也落入到了張良等人的眼中。

隨著馬蹄聲響起,始皇的車輦,緩緩駛離了會稽山。

原本擁擠的人羣,也如潮水般散去,起初還有一些人試圖登上山峰,去看一看始皇的祭祀情況,妄圖去沾一沾始皇的運氣,只不過爲四周士卒攔下了。

眼下還不到他們上山的時候。

張良自沒有登山的想法,對於祭祀的內容,他心中大致也能猜到,無非是宣教一些秦政理念,以及宣揚一下始皇之功業,他早就司空見慣。

自沒有興趣登山一觀。

張良沒興趣,何瑊更沒興趣。

他對秦廷的一切都充滿厭惡,這次若非張良執意要來一觀,他都不屑來這會稽山下,眼下這場引得四周民衆來觀望的祭祀終於結束,何瑊也是準備動身返回。然張良並沒有再同行。

見狀。

何瑊眉頭一皺,疑惑道:“子房兄還有其他事要做?”

張良搖頭,他看向何瑊,沉聲道:“何兄,等這次的事結束,我恐要獨自離開了。”

“這是因何?”何瑊道。

張良道:“我想再去咸陽一次。”

“去見一個人,去驗證一些事情,去了解一些東西。”

“現在的我們,根本就做不了任何事。”

“歸根結底,便是我們對現在的秦廷不熟悉,甚至不知究竟何人在暗中算計,我想要去調查一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秦廷做了很大的改變,有了很多的變動,我們也當變一變了。”

“若是再不做一些改變,恐會被秦廷一步步的蠶食乾淨,這次是江東的貴族遭難,但日後恐就是我們了,再這樣下去,韓國復國無望,滅秦也同樣無望。”

何瑊沉默。

他神色複雜的看向張良。

卻也沒有阻止。

只是眼中充滿了擔憂,何瑊道:“子房兄,咸陽畢竟不同於其他地方,尤其現在的秦廷更過去,也有了很大改觀,你這一去咸陽,只怕會兇多吉少。”

張良輕笑一聲,淡淡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而且咸陽我又沒少去,這次前去算不得什麼,若是不將事情原委弄清楚,我實在是有些不甘,因而還請何兄諒解我的突然跟衝動。”

何瑊道:“子房兄言重了。”

聽到張良要獨自前去咸陽,何瑊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韓國覆滅已近二十年。

在六國之中,也是最先亡國的。

這些年,若非張良不斷爲韓國張目,天下的這些貴族中,恐無人會多看他們韓國貴族一眼,即便如此,韓國原本之舊貴族,現在還抱有復國之心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歸根到底。

韓地離關中太近,離齊楚之地太遠。

而他年事已上去了,在這天下也走動不了幾年了,到那時,爲韓國復國之希望,就全落到了張良身上了,這也是爲何,張良分明比他年輕,卻始終是他在外走動。

他同樣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奈何,終究是不夠。

他們的勢力太過單薄了,很多時候不得不依仗其他貴族,而韓地的其他貴族,眼下就跟過去的江東官吏一般,模棱兩可,只想著兩頭討好,兩方不得罪,卻也僅此而已。

讓他們主動參與復辟,這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何瑊輕嘆一聲。

心中也是感到了一股沉沉的疲倦跟乏力。

二十年?

韓國覆滅已有二十年了嗎?

當年韓亡國之時,他正處壯年,眼下已年過半百。

歲月如刀。

卻是斬的讓人絕望。

他還能等到韓國復國的那一日嗎?

見狀。

張良也察覺到何瑊狀態不對,連忙道:“何兄,我非是嫌棄與你,只是咸陽爲秦國國都,我一人赴險便足以,實在不願讓何兄也涉險。”

何瑊笑著道:“我知道。”

“我只是想到我韓國竟已覆滅二十年了。”

“而這二十年裡,我見到太多人從原本的堅定復國,變的遲疑,以至最終徹底喪失了信心,唯有子房兄,始終堅定如一,此等意志跟心性,爲兄也是佩服。”

“爲兄也沒有什麼可贈送的。”

“唯有一些錢財,便送給子房了,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這也是我唯一能做得了。”

說著。

何瑊從懷裡掏出幾塊碎金餅。

張良露出一抹遲疑,但見何瑊態度這麼堅定,也是伸手收下了,他緩緩道:“張良謝過何兄。”

何瑊輕笑道:“你我兄弟之間,談什麼謝字?”

“只是這一別之後,全都靠你自己了。”

“韓國也都靠你了。”

張良沉默。

他如何聽不出何瑊的消極。

但正如何瑊所說,韓國已滅國二十年了。

二十年足以改變很多東西。

原本堅定的復國貴族,眼下依舊還堅定的,卻是已屈指可數,韓國已無人可依靠了,僅有的一些,也都是些投機之徒,根本就不是真心想復國的,只是以復國爲名,爲自己謀利。

想到這。

張良也目光一黯。

他將這幾塊碎金餅緊緊的攥在手中。

他堅定道:“無論秦廷又何動作,都無法阻止我等復辟,這是天下大勢,非是秦廷用一些陰謀算計能改變的,而且秦廷能算計,我等又何嘗不能?”

“我韓國的確無太多餘力。”

“但其他五國可未必,他們反秦之心依舊高漲。”

“我們大可以爲借力。”

“眼下秦廷越是猖獗,越是蠻橫,越能將我等勢力凝聚在一起,六國合力,未必不能攪動天下,而民怨沸騰,就註定我等今後大有可爲,何兄不用妄自菲薄,秦廷現在表現的越張揚,越積極,越能證明秦國內部的空洞。”

“而且方纔何兄也見到了。”

“始皇的身體早就大不如前,下山甚至都不能爲人攙扶下去,只能讓人擡下山,始皇若是死了,那我等的機會自然就來了,而這一天,不會太久的。”

何瑊點點頭。

他又重新燃起了鬥志。

只是他現在還有一事不明,張良去咸陽究竟要幹什麼?

何瑊問道:“我還有一個疑問,子房兄,你此番去咸陽,究竟想尋什麼答案?”

張良默然。

他遲疑片刻,不確定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咸陽有我想知道的事情,但具體會如何,我其實心中同樣沒底。”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秦廷都在積極求變,我們又何必墨守成規?”

“當變則變。”

“而且我若猜想的爲真,有些事或許會變得簡單,我張良雖一介書生,但也有劍術在身,說不定我這劍還能派上用場。”

何瑊深深的看了張良一眼,最終也沒有再多問。

兩人互道聲珍重。

便各自朝著一個方向走去了。

 

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156章 開展安全大檢查!(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36章 孤臣!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52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101章 爭鋒!(二)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154章 大秦工商管理法!(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10章 如此長子,人何以堪?!(求收藏)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203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272章 再苦一苦黔首!(明天三更)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175章 子嬰!(求訂閱)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
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156章 開展安全大檢查!(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236章 孤臣!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452章 天下烽火!(求訂閱)第52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3章 是非!(求收藏)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51章 儒法,法儒!(求收藏)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101章 爭鋒!(二)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154章 大秦工商管理法!(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10章 如此長子,人何以堪?!(求收藏)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7章 三人成虎,事多有!(求收藏)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203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62章 你能改變皇帝?(求收藏)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272章 再苦一苦黔首!(明天三更)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232章 張蒼:爲何總有人想害我?!(六千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175章 子嬰!(求訂閱)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垣曲县| 绩溪县| 赞皇县| 德格县| 宝山区| 封丘县| 措勤县| 阿克苏市| 绥化市| 伊川县| 确山县| 佛冈县| 修武县| 开封县| 周至县| 华池县| 恭城| 西吉县| 玉门市| 稻城县| 清河县| 唐山市| 清远市| 安庆市| 繁昌县| 大竹县| 分宜县| 宁夏| 永和县| 石屏县| 梅河口市| 油尖旺区| 盐池县| 宝坻区| 永修县| 日喀则市| 故城县| 台州市| 沛县|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