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3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訂閱)

咸陽。

隨著扶蘇遠去北疆,胡亥奔赴南海,嵇恆的生活陡然安靜下來。

接連半月,嵇恆過的很愜意。

無人打擾。

他種的秦椒已開出了花。

院中彌散著一股略顯刺鼻的辛辣氣味。

只是這種安靜,並沒有繼續持續,在入夜時分,他的屋門外陡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這道敲門聲並不大。

但在幽靜的屋宅裡,卻聽得格外分明。

等嵇恆穿戴好衣裳走出臥室時,屋外的敲門聲已戛然而止。

四周恢復了寧靜。

嵇恆看了看屋門,似想到了什麼,輕鬆的笑了笑,出門相迎去了。

咯吱。

隨著一道有些刺耳的聲響。

嵇恆緊閉的屋門緩緩打開了,透過月色,他看清了屋門外的來人。

嵇恆笑著道:“深夜來客,確是稀奇。”

“請進。”

嬴政目光微蹙,看了嵇恆幾眼,大步進到了院中。

嵇恆並未將屋門關上,任其繼續大開著。

只是屋外已無任何人影。

進到屋內,兩人都沒有言語,嵇恆將燭火放到案前,將略顯幽暗的大廳照的通亮。

嬴政淡淡道:“生活可還好。”

嵇恆笑著道:“沒有扶蘇跟胡亥在一旁,耳根子倒是清淨了不少。”

“至於生活,並無太大區別。”

嬴政微微頷首。

他站在屋外,目光環顧四周,最終落到了棋佈上,定睛看了幾眼,眼中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將手中酒壺放下。

見狀。

嵇恆眼睛一亮,連忙伸手將酒壺接過,笑著道:“天氣漸熱,也該喝酒解解暑了,本以爲你那兩位公子走了,就喝不上了,沒曾想,陛下親自送來了。”

“善。”

嵇恆很是從容的收了過來。

嬴政面不改色。

他並沒有因此怪罪嵇恆,他跟嵇恆之間的關係,從來都只是買賣交易,並不摻雜其他,因而自沒有太多規矩。

兩人對此都心知肚明。

嬴政長身而立,淡漠道:“朕要知道後續。”

他的話很直白,也很簡單,但充斥著不容置疑跟霸道。

嵇恆輕笑一聲,並沒有放心上,反倒樂呵的開了一壺酒,很是享受的押了一口酒,而後才道:“陛下想知道那些後續。”

“全部!”嬴政目光冷峻。

“那陛下知道些什麼?”嵇恆手捧著酒壺,並不受什麼影響。

“你想告訴真的,朕都已知曉。”嬴政道。

嵇恆手指輕輕敲擊著酒壺,淡然道:“那陛下是想問軍功爵制的事情了,軍功爵制某種程度而言,並不適用於全國了,只適合在軍中。”

“這一點我知曉,陛下同樣很清楚。”

“所以我給扶蘇提了一個想法,通過兌現一定的功祿,來解決大秦軍中積弊良久的功賞,同時藉此對軍功爵製做一定的修正。”

“雖然會耗費大量錢糧,但總體而言,對大秦利大於弊。”

嵇恆簡單說了一下。

只是嬴政並未有任何反應。

顯然對嵇恆說的內容並不感興趣。

嵇恆並不意外。

有些前提還是要說明的。

他繼續道:“軍功爵制的後續,我先暫時不急著談,陛下恐對我指使諸公子去做編纂之事有些不滿。”

“或者說。”

“陛下對諸公子早已有了安排。”

“而我前面的橫插一手,卻是讓陛下心生了不悅。”

“帝王家事,的確不是我這種斗升小民能摻和的,也的確是犯了忌諱,不過有的時候,總是要做出取捨的。”

“籠中鳥再精美,也只是籠中鳥。”

“唯有放出籠子,才能體現價值。”

“你這是何意?”嬴政道。

嵇恆輕笑一聲,並沒有太多解釋。

他作爲過來人,是知曉一些事情,歷史上始皇對這些公子進行了‘封賞’,不過跟周的封賞不同,大秦的封賞是虛封,大秦的公子只能享受封地內的田租,並不能參與封地內的軍事跟政治。

只是胡亥繼位後,一令詔書,將這些兄弟都叫了回來。

然後一併殺害了。

而這種安排,始皇早就定下了,因而他讓公子高等人去編纂書籍,去謀取爵位的舉措,引得嬴政很不喜。

嵇恆臉上笑容一收,神色變的肅然起來。

他沉聲道:“有些事讓大秦公子來做,在我看來,更爲合適,眼下也只有他們做最合適,其他人去做,只怕會引起很多非議跟猜忌。”

嬴政目光微凝。

他並沒有就此多問,只是冷冷盯著嵇恆。

嵇恆痛飲了一口,緩緩道:“陛下一掃六合,一統八荒,但在我看來,做的並不夠。”

“天下一統,不僅要靠武功,更要靠文治。”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甚至於。”

“天下需要兩次統一。”

“一次是武。”

“一次是文。”

“大秦目下做到了武,靠大秦鐵騎,橫掃了天下,但大秦的文,卻始終沒有做到統一天下,雖然陛下推行了‘大一統’之政,然大秦的文,太過強勢,太過霸道,爲天下人所憎惡。”

“因而難以見成效。”

“而且”

“所謂的大一統之政,在我眼中,是勢,是道。”

“但不是術。”

“正確,但過於壓人。”

“至於陛下想知道的後續,便是我認爲的‘文治。’”

“文治?兩次統一”嬴政輕語一聲,眼中露出一抹疑惑。

嵇恆淡淡道:“文治分勢跟術,大秦的大一統之政是勢,裹挾天下之勢,藉助強權強推天下,但手法過於霸道,因而當通過後續一些政策,以術的形式,剛柔並濟,繼而將文治徹底落實。”

“以文再掃天下!”

“繼而實現文武並濟,讓天下真正統一。”

“相較於武功,文治更爲柔和。”

“也更爲致命。”

嬴政咀嚼著嵇恆的話,眼中若有所思。

他已大體知曉了嵇恆的想法。

嵇恆之意,便是他過去的‘文治武功’,其實都偏向於‘武功’,缺少了作爲調和的文治。

只是文治的術又指的什麼?

一念間。

他想到了嵇恆前面提到的‘編書’。

嬴政沉思良久,凝聲道:“朕若是沒記錯,當初你曾說過‘天下失官,學在四夷’,周朝中後期,天下伐交頻頻,未嘗沒有這些‘學在四夷’的士人推波助瀾,眼下天下一統,自當收回周王室喪失的權威,豈能再任其旁落?”

“若是大秦按你所爲,如何保證天下不亂?”

“士人倨傲,身懷野心。”

“若過於偏向文治,天下治理會更難。”

嵇恆搖了搖頭。

嬴政的擔憂,嵇恆是知曉的。

嬴政認爲一旦將知識大量下沉,註定會催生出大量的‘士人’階層,士人一向不安於沉寂,到時天下不僅得不到安寧,反倒會越來越亂。

甚至重蹈周朝覆轍。

嵇恆沉聲道:“陛下的擔憂是正常的。”

“但周朝士人之所以有這麼大影響力,除了爲貴族上層掌控的知識下沉,還有就是大多士人本身爲貴族,士人的數量相對較少,因而在他天下出現動盪時,這些士人自認高人一等,所以才能揮斥方遒,激昂文字。”

“然大秦的文治跟‘學在四夷’不一樣。”

“學在四夷,終究還是以貴族爲門檻,只是從上層貴族沉到了寒門貴族,但這究竟還是貴族之間的遊戲。”

“真正的底層能參與的很少。”

“而大秦的門檻很低。”

“低到最終是人人都能識字。”

聞言。

嬴政目光微凝。

嵇恆的這番話,有些過於誇張了。

嵇恆並未在意嬴政的臉色變化,繼續自顧自道:“大秦的文治當紮根在大秦的土壤上,而這百來年裡,大秦奉行的是法。”

“是商鞅創立的制度。”

“亦如當年商鞅的軍功爵制。”

“人人有爵,便等同於人人沒爵。”

“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等到天下人人都能識字,到那時跟現在的人人不識字又有何區別?大秦真正核心的律條、法令、以及更深層次的算術、軍事,終究只能在學室才能學到,大秦學室培養的是精英骨幹。”

“而我的建議只是入門。”

“兩者之間是有著涇渭分明的鴻溝。”

“只不過這道鴻溝要真正修成,還需要不短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同樣能爲大秦所用,便是我提出用來安撫軍中的。”

“距離真正實現人人能識字,少數十幾年,多則幾十年,而這一段時間,便是大秦賞賜給關中士卒的功賞。”

“等幾十年之後,識字變得廉價,到時誰還會把能識字看的很重?”

“而這纔是大秦的文治!”

“目的。”嬴政並未被嵇恆的話蠱惑,直接了當的問道。

嵇恆笑了笑,眼中流露出一抹冷冽,他沉聲道:“此舉就是要將過去天下深入人心的士人體系給擊潰。”

“將士人引以爲傲的傲氣徹底磨平。”

“將天下除了少部分外,都拉到同一水平線上。”

“皇權之下,一律平等!!!”

聞言。

嬴政目光微動。

他深深的看著嵇恆,眼神陡然變的深邃。

嵇恆長身而立,神色帶著幾分倨傲,傲然道:“文治,目的是搭建大秦自己的文化體系,而非是繼續沿襲舊制。”

“士人體系也好,貴族體系也罷。”

“終是舊制。”

“這套體系並不適合大秦。”

“秦國立國之後,一直想跟中原親近,甚至是有意的效仿,但最終秦國積貧積弱,等到秦獻公、秦孝公時,秦國徹底放棄中原那一套體系,啓用商鞅,重新搭建了大秦的體制,繼而秦國才漸漸擁有問鼎天下的實力。”

“眼下大秦面臨的困局跟過去秦國是一樣的。”

“大秦學不會關東那一套的。”

“越是受其影響,大秦的實力只會越弱,最終在自我懷疑中,整個帝國逐漸瓦解,而後不復存在。”

“大秦要的是自己的文化體制。”

聽到嵇恆的豪言壯語,即便是嬴政,都不禁有些心驚。

嵇恆的野心太大了。

大到瘋狂。

他好奇的問道:“你可知這番話若是傳出,會遭至多大的非議?又會遭受多大的憎惡,你就當真不怕死?”

嵇恆笑了笑,輕蔑道:“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我本就死過,又豈會怕死?”

“有死本就無足輕重。”

“而且我身處咸陽,若在這裡都能出事,只怕到時死的人,不會只有我一個人的。”

嬴政哈哈一笑。

他並未就生死過多言語,繼續問道:“你所說的新的文化體系又是什麼?”

嬴政的神色相較前面已嚴肅不少。

嵇恆的話,已勾起了嬴政的興趣,也讓他充滿了好奇。

嵇恆沒有急著開口,舉起酒壺,大口的痛飲了幾口,這才繼續道:“法律從某種程度而言,當是維護道德的底線,所謂道德其實就是公序良俗。”

“過去天下遵守的公序良俗是禮。”

“隨著周王室失權,社會的公序良俗漸漸崩壞,禮制崩塌,但隨著孔子著春秋,創立了儒家,同時採取有教無類的教學,儒學漸漸替代了‘禮’,也漸漸爲關東諸侯接受,說是儒,其實依舊是禮。”

“只是以‘儒’代稱。”

“兩者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

“儒之所以能這麼快爲關東接受,是因爲其本身就是周禮,而關東受周禮影響很深,民衆同樣,所以關東先天就有儒學的基礎,只是改良後的周禮,依舊只適合馭民,並不適合治國。”

“隨著天下格局漸漸明晰,關東諸侯爲了安民,也爲了自身政權穩固,便開始有意在底層宣揚禮學,繼而讓儒家漸漸勢大。”

“但禮也好,儒也罷,都沒有具體標準。”

“一切隨心。”

“就算是君主也難以掌控標準,甚至可能遭至反噬,爲天下所謂的‘公序良俗’所逼迫讓步。”

聞言。

嬴政目光微沉。

這同樣是他不喜儒家的原因。

當年他設立博士學宮,啓用了不少的儒生,然則這些儒生卻藉著各種典籍,不斷抨擊大秦政策,儼然把自己視爲道德化身,將自己置於律法之上。

而這也是徹底激怒了他。

最終。

他選擇了拋棄儒家。

只是儒家在關東影響很深,就算是他,也不能真的將儒家連根拔起,也沒有辦法做到連根拔起,只能儘量的打壓。

他很清楚。

嵇恆說的是真的。

嵇恆去到案前,一屁股坐了下去,繼續道:“這幾個月,扶蘇給我借了不少的秦史,我也算勉強惡補了秦國曆史。”

“秦的歷史跟中原是不一樣的。”

“或許是有跟戎狄雜居的影響,亦或者因爲長期的積貧積弱,秦人骨子裡更爲務實,相較於關東盛行的唯心,秦更注重與唯物。”

“也更注重實際。”

“與此同時,也更功利。”

“兩者更有好壞,也各有千秋。”

Wωω⊕Tтkā n⊕¢ o

“只是就大秦而言,堅持固有的屬性,或許更爲合適。”

“關東跟關中文化差異,在這一百多年間,已有了很大的差距,就算是最爲廣泛寬泛的大一統之政,尚且阻力重重,想將秦人的務實習性讓關東接受,只會更加艱難。”

“甚至就不可能做到。”

“即便大秦以武力,以強令的形式。”

“依舊做不到。”

“但大秦想要真正坐穩天下,就必須要進行文化統一,因而硬的走不通,那就只能走軟的。”

“從術的角度!”

聽了嵇恆的話,嬴政若有所思。

屋外風聲沙沙作響,吹的枝頭亂晃。

嵇恆深吸口氣,緩緩道:“而這便是我讓高等人編纂教材的原因。”

“他們是秦人。”

“編纂的教材一定偏向秦人。”

“而且他們一直待在深宮,接受的是最爲優良的教育,所見所聞基本都是最爲美好的一面,由他們來編纂,編出的東西也最容易爲天下接受。”

“文治便在於此。”

“通過這些最簡單最直白的東西,將秦人的文化知識灌注給關東,不過這需要時間,最開始只能用在關中,巴蜀這些秦國故地上,等到後續軍中有越來越多關東民衆獲得爵位,在藉此放開限制,開始向關東傳播蔓延。”

“潤物細無聲。”

“教化同樣是悄無聲息的。”

“此外。”

“成人的思想早已固定,想改變很是困難,因而教學真正教的是七至十三歲的少年,在幾年時間的潛移默化下,大秦的唯物主義,也將會真正在天下紮根,等到天下人人識字之時,大秦固有的文化,早已在天下根深蒂固。”

“大秦的文治也就徹底功成!”

“非是禮,非是儒。”

“而是法!”

嵇恆的聲音在屋中闖蕩。

四周卻很是靜謐。

嬴政眉頭緊鎖,思索著嵇恆的話。

嵇恆沒有再說。

只是端著酒壺,一口接一口的喝著,他能說的都已說了。

思想的陣地,朝廷不去佔領,就會被其他人佔領,過去大秦過於注重上層,卻是忽視了底層,因而底層的思想陣地,早就爲貴族、豪強士人給佔據,而且多爲儒學把控。

秦儒相輕,秦儒相離。

兩者本就勢如水火,又豈會輕易屈服?

有這麼源源不斷的勢力反對,大秦想真正坐穩天下談何容易?

大秦靠武功掃平了天下。

接下來就要靠文治,對天下再犁一遍,給天下打下大秦的印記,唯如此,大秦才能真正的坐穩天下,也才能真正實現天下太平。

僅僅針對儒家是不夠的。

若是不剷除相應的土壤,相應的文化習俗,最終被秦廷驅逐的勢力,終究還會捲土重來的。

而且會更加迅猛。

良久。

嬴政看向嵇恆,淡淡點了點頭,道:“這就是你之前提到過的變治道?”

嵇恆笑著點點頭,道:“以法爲根基,以務實爲基礎,徹底剷除周禮留給天下的影響,雖然不可能徹底,也定會融合一部分,但主要部分還是以秦製爲主,而這無疑是大秦想見到的。”

嬴政面無表情。

他已洞悉了嵇恆的想法。

嵇恆並非只是針對小部分,而是針對的整個天下。

軍功爵制只是一個引子,一個讓朝廷藉此插手到文化體系的引子,而且從一開始嵇恆就沒有任何遮掩,將所有的矛頭對準了貴族跟士人。

賜氏,下沉知識。

針對貴族士人之心根本不加遮掩。

而這的確就是嵇恆的想法,他就是想借著六國貴族跟秦廷的仇恨,將周制下的文化體系徹底給瓦解,讓周制下的貴族跟士人階層,再也不能保持過去的高傲跟高高在上。

他想通過一步步撬動貴族士人的根基,讓士人貴族一點點的喪失優越。

最終淪爲跟常人無異。

同時。

編書的權力在朝廷。

因而書中教導的內容,也都由朝廷控制,朝廷便可藉此以識文斷字的名義,將大秦的一些思想觀念,藉此傳至天下,進而建立起大秦自己的公序良俗,擺脫周制的公序良俗對大秦的影響。

此外。

還能借此蠶食禮學在天下的影響,徹底改變底層民衆的觀念。

在這個途中,大一統之政,也能借此得到落實。

對大秦的利之大無以言說。

回想所有。

嬴政也在心中暗暗驚歎。

他其實根本沒有想到那麼深遠,他本以爲嵇恆是想將貴族士人給拉下來,但嵇恆顯然比他想的更爲深遠,他不僅想把貴族士人給拖下來,還想摧毀現有的天下文化體系。

而這些方面,他根本沒想過。

也實在想不到。

就算他想過去改變,但最終如何去做,從來都是毫無頭緒,但今日聽了嵇恆的話,他才豁然開朗,也才深刻明白,自己過去疏忽之處。

如此可怕的算計,實在令人心悸。

一時間,嬴政甚至生出了一抹慶幸,若是嵇恆出生的早一些,或許天下形勢會大有改變。

這股異樣情緒,並未在嬴政心中持續太久。

嬴政在腦海細想了一番,越發感覺到此舉之精妙,光明正大的告訴天下人,朝廷要打壓貴族跟士人,繼而挑起貴族跟士人的恐慌,但賜氏也好,下沉教育也罷,真正的目的是影響底層。

但貴族跟士人是看不到的。

因爲大多數的貴族跟士人只能看到眼前之利。

他們也更在乎自己的死活榮耀。

等真察覺到時,只怕關東過去的文化體系早已被肢解的差不多了,到那時就算貴族跟士人想做些什麼,也根本無力迴天,因爲底層跟貴族是兩個羣體。

與此同時。

嬴政也想到了扶蘇曾說過的行省制。

將朝廷的職能進一步細分。

通過將朝廷中央的職能細分,再將相應官員安排到各省,通過中央直管省的方式,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行省是朝廷的觸手,這其實也算是諸侯制的變種,只是過去諸侯在封地內享有一切權利,而行省制不一樣,各級官員只享有相應的職權,而且還要對朝廷做稟告,權利大爲限制。

行省制下。

郡縣交由行省管理。

朝廷只負責管理行省,傳令也只是傳給行省,雖然此舉看似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了,但實則未必,因爲行省是朝廷的觸手,是代朝廷管理天下的,過去一箇中央朝廷要管四十二個郡。

根本管不過來。

但行省制後,權力下移。

朝廷只需管幾個或十來個行省,行政效率大爲提升,而且行省官員,也是朝廷的耳目,用以監督天下各郡,進一步加強了對天下的控制。

某種程度而言,行省制更適合大秦。

只是嬴政同樣清楚,大秦沒那麼多精力去折騰,大秦眼下要做的事太多,一旦真的改爲行省制,就註定要多出很多官吏,其中的行政成本,就不是大秦現在能承擔的。

而且這也不是大秦的當下之急。

他雖意動。

但也知量力而行。

只是嬴政現在也很是好奇,嵇恆平素是怎麼想的,爲何能想出這麼多精妙絕倫的辦法和主意?

常人能想出一個,便已算驚世之才。

而嵇恆卻是層出不窮。

嬴政也不由在心中感嘆,或許世上真有謫仙人吧。

不然何至於此?

沉默良久。

兩人都沒有言語。

最終,嬴政開口打破了寧靜。

他冷聲道:“你認爲大秦真能做到這些?”

嵇恆沉默了。

能嗎?

他也不清楚。

只是認爲大秦沒得選。

大秦的文化習俗跟關東不一樣,一旦大秦覆滅,便會遭至關東的全面清洗,到時大秦留給世人的註定寥寥。

良久。

嵇恆纔開口道:“有志者事竟成。”

“大秦同樣沒有選擇。”

“大秦自己不做嘗試,關中就會被關東蠶食,關中這些年遷移了不少六國貴族進來,兩者混雜,註定會受到影響,原本的老秦人,又被安排到了天下各地,長此以往,大秦本身的文化會被逐漸蠶食殆盡。”

“一旦大秦失了本心,又豈能再坐穩天下?”

“甚至若大秦不能創建出自己的文化,等大秦日後覆滅,也註定會爲儒家爲首的關東勢力清洗的乾乾淨淨,到時大秦留給天下的,又會有什麼?除了一個空蕩蕩的制度架子,便再無其他。”

“戰爭註定是你死我活的。”

“只不過文化方面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因而很容易爲人忽視。”

“但若是真被忽視了,最終一定會悔之晚矣。”

“再則。”

“這一切註定需要很長時間,時間一旦拉的足夠長,現在朝廷擔憂的事情,或許到時就不會是問題,而且在我看來,一旦大秦真的開始休養,能夠爆發出來的潛力,也定是無比驚人的。”

“未來的事誰說的定呢?”

“但總要人去做!”

聞言。

嬴政漠然無語。

良久,他才嘆息道:“可惜,留給朕的時間不多了,若朕能提前知曉這些事,那該有多好。”

嵇恆沒有開口,只是悶頭喝著酒。

最終。

嬴政開口道:“你說的沒錯,有些事註定是要人去做的,朕若是不去做,其他人又豈能指望?”

“朕會去考慮的。”

隨後。

嬴政轉身朝屋外走去,只是在快要走出屋門時,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冷漠的開口道:“朕其實並不怎麼喜歡扶蘇。”

說完,嬴政徹底走遠。

嵇恆將目光移向門口,哪裡的屋門依舊緊閉。

嵇恆輕聲道:“我自是知曉,你喜歡的是胡亥,但胡亥再怎麼模仿,也終究成不了你,甚至都不能擔當不起大事。”

“天下之事。”

“一緊一慢,扶蘇不是最合適的,但卻是最不壞的。”

“如此便足夠了。”

“而且”嵇恆頓了一下,笑著道:“父強子弱,君強臣弱,若非始皇你過於強勢,扶蘇未必會這麼文弱,何況就算文弱又何況,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

嵇恆輕笑一聲,將空酒壺放下。

他舒展的伸了個懶腰。

夜已深了。

Wωω .тTk an .C ○

他打了個哈欠,看了看天色,將大廳的燭火吹熄,慢慢挪著步子回到了自己的臥室。

四周漆黑一片。

只是半夜突有風起,將掛在桑樹下的棋佈,吹的轟隆隆作響。

但隨著夜色沉沉,棋佈最終安靜下來。

一切彷彿沒有發生過。

萬籟俱寂。

翌日。

天色大晴。

嵇恆又開始照料起自己秦椒。

遠在北疆的扶蘇,這段時間並未閒著,再將錢賞分發下去後,便跟士卒打成了一片,同時開始了對軍旅細緻入微的觀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他對戍邊制下的士卒,已有了全新的認識。

對嵇恆提出的解決之法,也是多了幾分信心。

臨塵城。

胡亥在大營洋洋灑灑的高論後,便一直窩在了附院,根本不外出,只是不時讓趙高去詢問,錢賞分發情況。

趁著這個機會。

趙高一直試圖交好軍中將領。

至於同行的任敖,藉著先父在軍中的影響,跟不少將領敘舊,也算是重新搭上了一些交情。

只是胡亥的龜縮不出,讓呂嘉有些跳了腳。

他派人足足蹲守了大半月,結果胡亥彷彿人間蒸發一般,根本就沒傳出任何消息,也絲毫沒有出城的想法,這也是讓呂嘉恨得牙癢癢,他這些天,唯一聽到的消息,便是胡亥派趙高詢問錢賞的分發情況。

呂嘉的跳腳,胡亥自是不知。

他前面其實本想出去顯露一下威風,畢竟自己在大營說的那番話,實在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只是還沒等他出去,便收到了一份密信。

一份給胡亥嚇出身冷汗的密信。

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60章 天象背後的真相!!!(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55章 民!(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154章 大秦工商管理法!(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334章 說服朝臣!(23)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
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9章 天下無大道不立,朝堂無權謀不成!(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472章 ‘鍾’恆接旨!(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60章 天象背後的真相!!!(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55章 民!(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123章 立賢?立長?立成人!(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134章 宦及知於王!(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17章 扶蘇,記住了嗎?(求收藏)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154章 大秦工商管理法!(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334章 說服朝臣!(23)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卢湾区| 河曲县| 十堰市| 弋阳县| 兴文县| 青海省| 信丰县| 改则县| 固安县| 石阡县| 龙山县| 阜新市| 山丹县| 孟津县| 上高县| 集贤县| 陆良县| 长丰县| 清河县| 金门县| 阳泉市| 东兰县| 翁牛特旗| 阿拉善左旗| 石柱| 襄城县| 师宗县| 梨树县| 隆安县| 淮安市| 东丰县| 吴忠市| 五华县| 洛川县| 夹江县| 泸溪县| 泾阳县| 利津县| 漳浦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