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

徐妙雲和楊憲談及的問題,是國之根本,是國之存續的——教育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如何提高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靠的就是教育,普及教育,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加大受教育羣體基礎,任何事情,有了基礎土壤,才能開花。

這就是科教興國。

可目前擺在大明面前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即便如今楊憲編纂出了漢字拼音等一系列基礎教育的教材,可到了具體執行這一步,仍舊需要有人去教,去傳授知識。

教師的缺失,是最爲根本的問題。

或許在京城、揚州開辦各式小學與職業學校,還能夠找到了老師。

可放眼整個大明,就算是江南一些地區都捉襟見肘,更不用說是中部、西部,漠北、高麗、東瀛,師資是完全不夠的。

在古代,開辦私塾教學的先生數量本就希少,因爲在楊憲準備開展教育改革、普及全民教育之前,知識是壟斷的。

明朝時期,全國官員數量大約20萬,還有大量的吏,以及試圖通過科舉考試出頭的人。

一般認爲,明朝的文盲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也就是約十分之一的人識字,基本都是男人。

而且,這個識字羣體主要是在城鎮,鄉下數量就很少。

比如,明朝很多看起來很不怎麼樣的太監,能夠做到秉筆太監的職務?

而秉筆太監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或者說辦公室主任,地位是極高的。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太監基本都是最貧苦的農民擔任,要不是真的吃不起飯了,誰願意把自家孩子送到宮裡當太監,這裡面識字的人太少了。太監如果識字,就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很容易高升了。

事實上,在歷朝歷代中,明代的識字率已經算高了,百分之十五也不少了。明代出現了小說的大爆發,民間還有大量的藏書,都是因爲識字的人較多。

比如再往前的元朝就慘了。

蒙古人雖有自己的文字,但大部分人根本不識字,也不想識字。

在元一朝,科舉考試也一度被廢除,甚至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匠八娼、九儒十乞的說法。

在元朝很長一段時間,讀書人地位極低,被認爲是毫無用處的人。在馬背上廝殺的蒙古人看來,只靠吟詩作對就能成爲國家精英,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讀書人的地位都一度排到娼婦後面,就可見一斑了。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導致元代民間識字的人就很少了。

朱元璋生於元朝末年,他就不識字。直到朱元璋做了和尚,需要看懂經書,這纔開始學習認一些最基本的字。真正學習文化,還得等到他加入義軍,成立自己的小班子後。

當時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後,之所以郭子興看中朱元璋,除了老朱長相魁梧異於常人外,還有就是覺得這個年輕人聰明絕倫且上進。在別的士兵只顧吃喝玩樂撈錢的時候,朱元璋卻向軍中的秀才們學習知識,文化水平越來越高。

隋唐之前的話,識字率同樣低得嚇人。

因爲在隋唐之前,知識是完全壟斷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與此時的高麗的情況很相似。

這些世家大族手中掌握了世上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擁有浩如煙海的藏書典籍,這一切,他們只會拿在手中,即便是自己不看,也絕不會公諸於世給別人看。

更不用說傳播、教導了。

因爲知識,就是他們作爲貴族階級維持自己階級利益最有力的工具,之前高麗那幫子傢伙就連這點也是學的我們,而且落後時代版本。

如果普通百姓都學會文字,有了文化,那麼他們身爲貴族階級又有什麼優勢呢。

爲什麼這個時期,世家大族能夠經久不衰,橫跨數百年屹立不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當官,而知識文化就掌握在這些世家大族手中,再加上九品中正制,這纔會導致這個情形。

在那個有志難申,萬事難成的時代,俗世洪流能夠站得住腳,已經是千辛萬苦,想要出人頭地,那是比登天還要難。

隋唐的科舉制,確實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普通百姓起碼有了一條能夠上升的通道。

不少底層人通過科舉不僅改了自己的人生,也在各自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要知道日後有著大明第一首輔之稱的張居正,其出身更是軍戶,也就是賤籍,就是往前考其三代,也沒有一個可以說得上有地位的人。

科舉之後,雖然情況要好太多。

可要是當對象是全體百姓的話,絕大多數想要讀書的人,還是苦於無書可讀。

如今大明經濟在楊憲的努力下,已經往上跳了幾個臺階不止,如果沒有之前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這次教育改革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忙著放牛忙農活都來不及,又哪裡會有金錢、有時間、有精力去念書。

可以說,楊憲來到大明後所做的一切,早已按部就班,爲這個國家,爲這個時代安排好了最好的路。

可即便如此,徐妙雲提出的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仍舊不容易。

徐妙雲開口道:“學生太多,老師和學校太少?!?

“一切交給我吧?!睏顟椬旖俏⑽P起,露出一抹笑容?!澳愕綍r候等著看就行了。”

楊憲與徐妙雲說話間,一道人影從外頭走了進來。

“東家.徐小姐也在?!?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坤。

劉坤恭敬地朝著徐妙雲行了一個大禮,然後起身向楊憲彙報道:“東家,你吩咐的學校已經蓋好竣工了,我已經驗收過了,沒有問題。東傢什麼時候有空,可以親自去看一下。”

“你辦事我放心?!睏顟椵p笑道。

當年第一次見劉坤時,他還只是一個爲了家裡弟弟妹妹能有飯吃,跑出來到工地上做工的青澀少年。那個拉著大棚蔬菜肚子上京,回來時還會把王月憫給他的糕點小費上交的可愛男生。

一晃數年過去,他已經是成長爲能夠獨立完成湖廣兩地救災行動的指揮官,期間包括與災民直接接觸,代表明記與官府方面溝通對接,一系列事情辦下來都是滴水不夠。

“學校?什麼學校?”徐妙雲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問道。

揚州已經有了培養高端人才的揚州大學,以及普及教育的揚州小學,還要建什麼學校?

“揚州師範大學。”楊憲開口笑道。

這就是他用來解決徐妙雲那個問題的辦法。

不僅是揚州,下一步在京城也會跟著建一所金陵師範大學。

“師範大學?”

“就是用來培養老師的學校,如今咱們大明不是缺老師嗎,那就培養一批老師出來?!睏顟楅_口笑道?!罢嬗羞@麼容易嗎?”徐妙雲還是有些不放心。

要知道這可不是去市場買菜,有錢就行。

這可是培養老師。

“你回去安心等消息就是了,過兩天你就會看到了,我辦事有不靠譜過嗎。”楊憲開口笑道。

徐妙雲內心安定了下來,站在她眼前的這個男人永遠那麼自信,永遠那麼光芒萬丈。

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

這世上任何男人站在他面前,都會失去光芒與顏色。

徐妙雲並沒有說,這些日子有不少勳貴找上了徐達,爲他們的兒子上門求婚。

畢竟徐妙雲如今的年紀,早就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了。

甚至已經過了。

可徐妙雲始終沒有鬆口,爲了躲避,甚至從徐府直接搬了出來,日常生活工作全都放在了大明女子學校那裡。

這一切的一切,徐妙雲都沒有和楊憲說。

因爲她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理由,又該以什麼樣的身份與楊憲說這件事。

回過神來。

徐妙雲擡起頭,映入眼簾的依舊是那一張溫暖和煦的笑臉。

一如當年,她拉著對方,從揚州一路趕回京城救治徐達時一樣。

“那妙雲就在京城,恭候先生的好消息。”徐妙雲微微一笑,施身行禮,然後轉身離去。

對於徐妙雲的擔憂楊憲當然知道。

因爲對於讀書人來說,所有人最終的目標都是當官。

當然瞭如今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政務員。

全天下就沒有幾個讀書人是自願當教書先生的,你看那些私塾先生的年紀就可以看出。

全都是上了年紀,仕途無望的。

身上最多也就有個秀才身份,最後爲了餬口而選擇在家鄉開辦私塾收學生。

可楊憲知道,即便是如今多了政務員這條路。

還是有一部分讀書人消化不了。

尤其是在經濟條件富裕地區。

於是楊憲準備給天下的讀書人寫一份信。

他要告訴這些讀書人,不能僅僅爲了做官而去讀書,定義一個讀書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標準,也不僅僅只是這個。

楊憲這份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信,刊登在了大明日報與江南日報上。

信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我叫楊憲,還算有些名聲,無論好的還是壞的,想來你們應該都認識我?!?

“我有很多頭銜,揚州知府、大明第一個封狼居胥的讀書人、發明家、企業家、慈善家、儒學改革者、新學創始人”

“請大家都忽略掉這些身份,因爲在今天,這封信,是身爲教育家、揚州大學的校長楊憲和你們的對話?!?

“我寫這封信給你,假定你是一個有志的青年,如果你真正不小看自己,你一定會明白我向你作這封信裡的勸告,不是小看了你。天地君親師,這句話你們一定不陌生,每個人嘴上都念著尊師重道,而且你們都是從孩童蒙學一路走過來的,我相信你們也一定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我現在可以明確告訴你們,教育不僅重要,而且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可是到你們準備職業或是選擇職業時,你們又總覺得教書先生,是窮途末路。你有別的事可幹,就幹別的事,沒有別事可幹時,只得當教書先生。你以爲這是不得已,你叫苦,你甚至引以爲恥。甚至還講出,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這樣的話來?!?

“朋友,你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不是一個矛盾?”

“這矛盾後面是不是藏有虛僞的心理和不徹底的思想?你認爲應該做的重要的事而自己不肯去做,希望旁人去做,因爲你嫌做這事清苦。這是逃避責任,是自私,是貪圖世俗人所謂榮華富貴,是看到危險而不出力救濟,只茍偷一日之安。世間事大半誤於你這種人和你們存在的這種心理。

你問一問良心,我這一番話是否冤枉了你?”

溫州府,永嘉縣。

一處衙門,書吏員王瑋看著手中的大明日報內容,心神俱震。

因爲王瑋當時就是一個教書先生。

趁著胥吏改革的東風,如願考上了政務員,如今在縣衙工作,平常負責衙署文書處理。

他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觸動,那是因爲楊憲這封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信上的內容,像一把手術刀般精準看破了他的內心。

當時的王瑋不正是因爲科舉改革後,仕途無望。

一個30歲,上了歲數的老秀才爲了餬口只能回鄉下教書嗎,當時他但凡還有其他一條路走,都不會做此選擇。

因此當後來胥吏改革的公告一出來,他第一時間便是報名參加了政務員考試。

並且最後成功考上了政務員。

王瑋仍然記得當時拿著政務員錄取通知書回到自己的私塾後,看著那一個個孩子和他們做了最後的告別。

那些孩子一開始還以爲,只是與往常一般的放學告別。

王瑋直到現在仍舊還記得,當孩子們知道今日告別之後,這一聲再見喊出,他們眼前的這個男人就不再是他們的先生時,他們那臉上的表情。

甚至,他們以後是否還會有其他先生授課,也不一定。

因爲教書先生本就稀缺。

你問一問良心,我這一番話是否冤枉了你?

沒有冤枉我。

王瑋在內心輕聲開口道。

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273.第271章 局中局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138章 殘次品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142章 大明的神劍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343章 一日爲師(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202.第201章 揚州大學 蒸汽啓蒙(4k)第377章 所謂的一生之敵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69章 神算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第10章 驕兵悍將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80章 可堪國師第123章 會試結束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k)第92章 他楊憲能做,朕不能做?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374章 菩薩慈悲,想要超度更多人第27章 明記甜品鋪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233.第231章 挖山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第379章 聰明人有時候要是笨起來,比誰都蠢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第8章 製鹽大業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60章 君子如玉第96章 拉著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26章 十三粒糧食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第22章 雪花酥第52章 韭菜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67章 血戰第359章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4k)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233.第231章 挖山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67章 血戰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k)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232.第230章 比起邏輯,我更願意相信楊憲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389章 教教他什麼叫天理倫常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
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273.第271章 局中局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138章 殘次品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142章 大明的神劍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343章 一日爲師(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202.第201章 揚州大學 蒸汽啓蒙(4k)第377章 所謂的一生之敵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69章 神算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第10章 驕兵悍將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80章 可堪國師第123章 會試結束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k)第92章 他楊憲能做,朕不能做?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374章 菩薩慈悲,想要超度更多人第27章 明記甜品鋪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233.第231章 挖山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第379章 聰明人有時候要是笨起來,比誰都蠢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第8章 製鹽大業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60章 君子如玉第96章 拉著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26章 十三粒糧食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第22章 雪花酥第52章 韭菜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67章 血戰第359章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4k)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233.第231章 挖山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第67章 血戰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4k)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232.第230章 比起邏輯,我更願意相信楊憲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389章 教教他什麼叫天理倫常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融水| 苏尼特右旗| 绵竹市| 昆山市| 乡城县| 大连市| 永川市| 陕西省| 涿州市| 开封县| 民勤县| 奉化市| 分宜县| 安溪县| 利辛县| 黄梅县| 镇远县| 广元市| 上蔡县| 萍乡市| 赤壁市| 肥西县| 环江| 五指山市| 桃江县| 姜堰市| 进贤县| 启东市| 香港| 措勤县| 正安县| 芦溪县| 西乡县| 金华市| 中牟县| 威宁| 泗水县| 新竹市| 阜宁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