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心證,實證
聽到此處,章宰不得不心驚,他終於明白許良想做什麼了,這個小子想建立學術(shù)之標準,如果讓其成功了,那麼這將是對儒家,或者說是對傳統(tǒng)學術(shù)最沉重的一擊。
“同樣是不能證實不能證僞的東西,爲何我說的你們就不認,聖人說的你們就認了?”許良眼神疑惑的看向所有人,而他們也無從回答。
在他們的認知裡,聖人的話就是絕對正確的,他們本能就不會去證實或者證僞,因爲聖人本身就是標準,沒人會去想聖人會不會說錯了。
章宰沉聲道:“聖人所以成聖人,蓋因聖人品德高尚,智慧高超,其對世界所思境界本身就遠超世人,其言行於世人而天然可爲真理,聖人之言即標準,聖人之言即正確,此無需證實,亦無需證僞!”
章宰一說完,下邊的那些儒生士子都回過神來,紛紛高聲叫好認同。
“是啊,聖人可以爲聖,那是已經(jīng)達到了常人不及的境界,那麼聖人的話,我們當然可以視爲真理。”
“沒錯,聖人的言行能成爲標準,前提是他就是聖人,而你許良現(xiàn)在算什麼,伱說的話能和聖人的話相提並論嗎?”
“對,別說聖人了,同樣的話章先生和你一起說出來,我們都會天然認同章先生,這是因爲章先生的德行爲受我等認可,他的話自然也能讓我等信服,而你卻是不行的。”
“要鑑聖人真僞,等你先成了聖人再說吧,不然你沒那個資格。”
章宰一言,頓時讓整個會場氣勢爲之翻轉(zhuǎn),原本還啞口無言的儒生世子們,都開始反擊起來。
氣勢洶洶的樣子,似乎真要把許良給壓垮一樣。
前兩日的論戰(zhàn)讓引發(fā)了許多人的深思,但更多的儒生是難以接受許良的那套東西的。
以至於到了論戰(zhàn)的最後一天,論戰(zhàn)的主體已經(jīng)悄然變化,成了許良面對在場諸多的士子儒生,而不單單只是和章宰之辯論。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zhì)疑,許良面色不變,不慌不忙:“諸位說許良現(xiàn)在不如聖人,許良是認的,那就不說我了,咱們說回聖人。”
衆(zhòng)人只道許良這是服軟認輸,都是欣喜不已,不過許良接下來的話,卻又是讓他們?nèi)汲聊?
許良不以爲意的笑了起來:“那就說回善惡之論,此說正反兩面皆出儒家,孟子講性本善,荀子講性本惡,你們說,這二者誰對誰錯?”
衆(zhòng)人都是愣住,章宰也是神色一僵,沉默下去。
許良這麼一問,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之前說的話似乎不太對了。
許良平靜道:“不論誰對誰錯,兩個聖人總要錯一個,那麼你們說聖人言行即真理就不成立了,既然是真理,那怎麼會錯呢?”
這一下,剛剛還得意的儒生們都沉默了,剛剛還說聖人不會錯,可一個善惡的爭論就頓時自破其說,打臉來的實在太快。
衆(zhòng)人無言以對,許良卻不會就此打住:“荀子孟子,誰說的纔對?如果聖人都不能作爲標準,我們該以什麼爲準?”
許良先等了一陣兒,給足他們思考的時間,而衆(zhòng)人也確實認真思索起來。
等一段時間過去後,衆(zhòng)人迷茫的擡起頭,再度看向了許良,許良這才繼續(xù)侃侃而談。
“如果對一個事物評判,你覺得是這樣,他覺得是那樣,那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有定論,因爲這是主觀的評判,這是沒辦法證僞也無法證實的,所以我們評判事物既不能你覺得,也不能我覺得。
評判客觀事物,不能以主觀思維牽強附會,而是應(yīng)該以事物本來面貌進行認識和判斷。 例如討論善惡,就應(yīng)該討論行爲本身,因爲行爲是客觀存在的,以行爲結(jié)果評判行爲善惡,而不應(yīng)該以內(nèi)心善惡去評判行爲善惡。
主觀的東西歸主觀去討論,你覺得人性本善也行,你覺得人性本惡也行,但不能以此去判斷客觀事物。
對事物的標準必須是立足客觀事實的,尊重事物原本面貌,只有能夠證實及證僞的東西,纔是可靠的,纔是有效的,纔是客觀的,才經(jīng)得住所有人推敲!”
現(xiàn)場鴉雀無聲,到現(xiàn)在,今日許良的辯論目的已經(jīng)明確,他要推行一套立足客觀尊重事實的學術(shù)標準。
說實話,如果以客觀事實爲判斷事物的標準,這確實算是他們還能接受的方式。
事實就是事實,它原本的面貌不會以人的意志爲轉(zhuǎn)移,那由事實而來的結(jié)論自然是大家都認可的。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是那麼簡單直接。
章宰搖了搖頭:“若是以你主觀客觀之說辭,人心善惡是主觀的事物,它確實無法用行爲善惡來評判,但它並非沒有意義。探究自我內(nèi)心,這是認識自我的過程,這種問題本身是不需要對錯的,莊子可以夢見自己是蝴蝶,蝴蝶也可以夢見自己是莊子,二者皆可,由心而證。”
“先生莫要曲解許良之意,許良從未說過主觀的思想是無意義的思想。”
許良義正言辭擺明立場,直面駁斥章宰:“許良之意,從來是客觀的歸客觀,主觀的歸主觀,我們認識世界,不能把心證的事物當做真理,二者須分開來看!
聖人講天理,講氣,講天命,這些東西誰能證實,誰能證僞,先生可以嗎?”
許良質(zhì)詢過去,目光嚴肅。
章宰搖搖頭,他自然沒這個本事。
許良再轉(zhuǎn)頭看向下方諸生:“你們能證嗎?”
諸生面面相覷,盡皆嘆氣,默默不語。
許良見狀,再度站起,聲音異常嚴肅和堅定:“往聖先賢此類理論由心而證,不見證實,亦不見證僞,如何能做真理而視之?這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應(yīng)該用客觀的標準去認識和探索,如此才能得到真實正確的規(guī)律和道理。”
話一說完,全場譁然,許良這算是第一次公然明確的質(zhì)疑了聖人的言論。
這對儒生士子來說,不啻於信仰的挑戰(zhàn)。
場面一下子有失控的風險,即便之前許良撬動了聖人權(quán)威,但那畢竟不是明著來的。
而現(xiàn)在一步還是邁的太大,不能讓在場諸生接受。
“無知狂徒,你敢質(zhì)疑先聖!”有儒生的怒吼傳至臺上。
許良微微一笑,及時剎車:“錯,我並非質(zhì)疑先聖,也不是說先聖的理論是錯的,而是說真理應(yīng)該是經(jīng)得起客觀評判的,也應(yīng)該是能夠證實的,而聖人所言,還缺少了這麼一步。
如果爾等都視聖人言論爲真理,那你們該做的不是在這裡對我口誅筆伐,而是應(yīng)該以客觀的方式去嘗試證實聖人言論,只有如此,纔算是真正維護聖人尊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