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7章 不攻

皇甫嵩率軍抵達的日期,要比張煌預測的還要早。

算算日子,差不多是在張煌來到濮陽後十天左右的那一日,他與卜巳便已聽到風聲,說是有一支來勢洶洶的精銳軍隊,趁夜色悄悄在南面的燕縣附近強渡黃河,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了燕縣這座渡口。

“豈有此理!不是已經吩咐他們小心戒備了麼?!”

聽聞這個厄報,卜巳勃然大怒,要知道他在得到張煌的警告之後,便立即下令東郡境內全部縣城日夜戒備,提防不日即將前來攻打東郡的皇甫嵩的軍隊,卻不想,南邊的燕縣渡口依然還是被皇甫嵩給輕鬆拿下了。

渡口被拿下,這意味著張煌與卜巳無法再借助黃河的分支濟水作爲天險,來阻擋來勢洶洶的皇甫嵩軍隊踏足東郡。後者可以經這個渡口,源源不斷地將糧草等戰略物資輸運到軍中。

[來地這麼快?]

張煌也微微有些色變,因爲按照他的估算,皇甫嵩應該至少還有半個月才能抵達濮陽,畢竟南陽黃巾可不是吃素的,並且新任的渠帥張曼成還是馬元義所看好的將才。

然而事實卻是,皇甫嵩在張煌抵達濮陽後的十日內便率軍來攻,難道說,南陽已經被攻陷了?

張煌著實被嚇了一跳,畢竟他怎麼也想到皇甫軍竟然有這等攻擊力,以至於在短短數日內攻克了南陽。簡直就是冠絕天下。

直到張煌登高勘測了皇甫嵩兵力的大概人數,他這才長長鬆了口氣。

他發現,此番皇甫嵩強渡黃河的兵力。僅僅就只有七八千人數而已,毋庸置疑,他必定是將大部分的兵力託付給了好搭檔朱儁,請他率軍去圍剿南陽,而他自個,卻遵循兵貴神速的兵法,火速來攻濮陽。分明是想打東郡黃巾渠帥卜巳一個措手不及。

可惜這一回註定皇甫嵩無法如願了,畢竟東郡黃巾渠帥卜巳在得到了張煌的警訊後。當即命人加固了濮陽的防禦設施,憑藉城內三四萬東郡黃巾精銳,皇甫嵩想以七八千兵力攻破這座城池,明顯還是有些不現實的。

“小天師。眼下我軍當主動出擊反攻燕縣,還是隻顧守好濮陽?”已驗證過張煌身份的東郡渠帥卜巳詢問著前者針對目前戰況的看法,畢竟姑且不論張煌那天下黃巾總帥的身份,單單是他在冀州平鄉、廣宗數次打敗了歷來戰績顯赫的北軍,就足以讓卜巳對張煌的見解頗爲重視。

“唔……守好濮陽吧。”

從張煌的話語中不難判斷出,他對皇甫嵩還是充滿忌憚的。畢竟按理來說,要守住濮陽乃至整個東郡的最佳戰略,無非就是守住黃河沿岸的各個渡口,這樣一來。就算皇甫嵩的軍隊可以悄悄渡過黃河,但是這支軍隊的輜重後勤等物,沒有水利的輸運終歸是極爲不方便的。

顧名思義。燕縣作爲東郡西南爲數不多的中等規模渡口,它具備著不小的戰略意義。

但即便如此,張煌還是打消了反攻燕縣的念頭,畢竟他對皇甫嵩的軍隊虛實一無所知,更關鍵的是,當皇甫嵩在長社打潁川黃巾的時候。他麾下可是有軍司馬孫堅與騎都尉曹操這兩位大能的。孫堅的實力如何已不必細說,那可是能跟地劍輸耳打得不分上下的大豪傑。算是目前整個天下站在最巔端的一批擁有最強大力量的豪傑;至於後者曹操,雖然張煌對曹操的實力如何暫時並不清楚,但卻清楚,年紀輕輕便出仕於朝廷的他,從一開始身後便跟隨著他最信任的心腹兄弟,在夏侯家、曹家這兩個親近家族中武力的第一人,歷史中曹魏的鼎柱之一,夏侯惇、夏侯元讓。

單是一個孫堅,就已經是讓目前的張煌難以望其項背的英雄人物,再加上一個曾經以一人之力擊敗李通、陳到、臧霸、太史慈四人的年輕輩翹楚夏侯惇,倘若皇甫嵩軍中有這兩員猛將在,平心而論張煌並不看好自己在戰場上的發揮。

只能說,張煌並不清楚皇甫嵩的軍隊的情報,因此他並不清楚皇甫嵩將孫堅留在了南陽,命後者協助朱儁剿滅南陽黃巾;而曹操,則因爲他父親曹嵩在朝廷中有路數的關係,在長社一戰後便已受到了朝廷的賜封,調到濟南國擔任濟南相一職去了,而理所當然了,張煌暗中忌憚的的夏侯惇,自然也跟著曹操前往了濟南國。

倘若張煌得知這個情報,相信他會大大鬆口氣,畢竟他對皇甫嵩的忌憚,十分中有五六分是建立在孫堅與夏侯惇此二人身上的,若是此二人不在,那就另當別論了。

一日後,濮陽得到消息,說是城下有一支軍隊乍現,在距離城池二十里地外的西側駐紮。

聽聞此事,東郡黃巾渠帥卜巳便猜到此乃朝廷派來征剿他們的左中郎將皇甫嵩的軍隊。

“小天師,您說那皇甫嵩是否會強行攻城?”

邀請張煌一同登上城樓,卜巳遠遠眺望著西側遠方林旁的那塊空地,只見前幾日還是空空蕩蕩的該處,如今已立起了一座簡陋的營寨。營寨內的士兵帳篷是否落成暫且不說,至少外面的營欄全部建造完畢,這使得張煌與卜巳不得不打消了趁皇甫嵩大軍初至、未曾站穩腳跟而偷襲他的心思,只能老老實實地跟皇甫嵩一日一日耗著。

聽聞卜巳的詢問,張煌思忖了一番,說道,“巴不得他來攻城!……倘若其真來攻城,我軍至少有八成勝算;但反過來說,若是他不來攻城,恐怕此戰我軍的勝算要銳減大半……”

這會兒張煌已經看出來了。他發現皇甫嵩的軍中以騎兵居多,想來便是那三河騎兵。不出意外的話,在當初皇甫嵩與朱儁分兵的時候。皇甫嵩便帶走了軍中大部分的騎兵,而將大部分的步兵留給了朱儁,方便後者圍困攻打南陽。

而騎兵的最大優勢,無非就在於機動力,說句通俗的話,騎兵幾乎就是一支曠野稱王的兵種,沒有其他任何一支兵種在廣闊的曠野上能具備像騎兵那等層次的威脅。這個威脅性並不單單只是作戰能力。還要包括騷擾能力與偷襲能力。

而分析張煌方纔所說,倘若皇甫嵩當真猛攻已經準備充分的濮陽。那麼他的下場,絕對不會比冀州戰場的北軍好上多少。怕就怕皇甫嵩棄濮陽不攻,玩一手圍而不攻、偷襲其他黃巾軍戰略要地的戰術。

卜巳疑惑地望了一眼張煌,還沒來得及與張煌溝通。卻遠遠瞅見皇甫軍營中竄出一支騎兵,朝著濮陽疾馳而來。

“鐺鐺鐺,鐺鐺鐺——!”

當即,濮陽城頭上警鐘大作,原來是同樣注意到了來襲騎兵隊伍的濮陽黃巾立馬敲響了警鐘。

“……”張煌與卜巳對視一眼,一言不發。

想來他們都覺得皇甫嵩不至於會派遣一支騎兵來攻城,因此,他們倒也不慌不忙,靜靜地等待皇甫嵩的動作。

誠如張煌與卜巳所猜測的那樣。皇甫嵩就算接連攻滅了潁川黃巾、陳國黃巾以及汝南黃巾,亦不至於狂妄到認爲單憑騎兵就能攻克濮陽的地步,他之所以率領一支騎兵出營。無非只是想看看濮陽方面對此的應對而已。

這不,遠遠奔至距離濮陽大概兩裡地的高土坡,皇甫嵩便命令麾下那大概千餘三河騎兵四下散開,在四周警戒巡邏,而他本人則帶著數人,策馬登上土坡遠遠觀察濮陽城樓上的動靜。

“濮陽……似有準備?”

在隨行的一行人中。有皇甫嵩的從子皇甫酈,他見濮陽西側城樓上雖然警鐘大作。但是城牆上卻並沒有增派防守的士卒,更別提那些濮陽黃巾有什麼慌亂的跡象,皇甫酈心下大爲不解地說道。

“……”正值四旬壯年的皇甫嵩一言不發,炯炯有神的目光銳利地掃視著遠方濮陽上的動靜。

正如從子皇甫酈所言,皇甫嵩心中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些日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滅了潁川黃巾、陳國黃巾,就連汝南黃巾亦是殲滅了大半,幾乎場場仗都是叫黃巾一方的軍隊全軍覆沒,沒有放走任何潰兵,不至於會走漏消息。因此,濮陽黃巾斷然沒有可能得知前線幾支友軍已潰敗的消息。如今乍然瞧見他皇甫嵩率領一支騎兵抵達濮陽,濮陽一方按理來說會感到驚恐、不解纔是,怎麼會那般平靜?

“或許是我軍攻克了渡口燕縣的關係,叫黃巾賊得知了我軍到來的事?”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試探著猜測道。

聽了這話,皇甫嵩忍不住望了一眼兒子皇甫堅壽與從子皇甫酈,心中微微嘆了口氣。

誠然,作爲他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自小也是受到嚴格訓練,但遺憾的是,此子在武藝上卻沒有多大的才能,日後充其量也只能當個文官,這讓皇甫嵩不禁有種虎父犬子的悲哀。不過幸運的是,從子皇甫酈在戰場上的直覺頗爲敏銳,時常能一陣見血找到關鍵點,這讓皇甫嵩稍稍感覺有些安慰。

畢竟皇甫家世代爲虎將名門,自祖祖輩起便擔任度遼將軍、北地太守、雁門太守等邊關守將的要職,彷彿每一個皇甫家的男兒天生都是沙場上的宿將,比如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再比如眼下的皇甫嵩。

可到了皇甫堅壽這輩,作爲本家日後繼承人的他,卻少有領兵作戰、沙場征伐的資質,這讓皇甫嵩不由有些頭疼,好在從子皇甫酈繼承了皇甫家世代虎將的資質,否則,皇甫嵩還真不知日後到了九泉該如何向祖祖輩輩解釋這樁事。

“並非渡口燕縣的關係,是消息走漏了。”皇甫嵩不動聲色地提點著自己的兒子皇甫堅壽:“若僅爲渡口燕縣,濮陽黃巾賊多半會出兵阻擊我等,畢竟他們不知我軍的虛實。就算出兵僅只是爲了試探我軍,也無可厚非。……但如今,近四萬濮陽黃巾賊緊閉城門不出。視我軍僅僅七八千兵力如洪水猛獸,顯然,此濮陽黃巾賊已知我軍誅滅潁川黃巾、陳國黃巾之事,對我等心存畏懼,故而即便得知渡口燕縣被我軍襲破亦視若無睹……”說著,他擡手指向濮陽方向,正色說道。“我兒且仔細看,濮陽城樓上雖警鐘大作。但城上士卒卻不見有慌亂奔走的跡象,這說明什麼?”

“說明……賊軍早知我軍會來?”皇甫堅壽試探著回答道。

“不錯!”皇甫嵩點了點頭,旋即補充道,“就算尋常士卒不知。但是賊軍中的將領們,多半是清楚的,是故,見我軍突然乍現,賊亦不慌不忙。”

“原來如此……”皇甫堅壽恍然大悟,旋即疑惑問道,“不過父帥,若是濮陽已有防備,那我軍又該如何攻下此城?”

皇甫嵩聞言眼神亦變得凝重起來。說實話,僅僅是掃到城下那些安放整齊的拒馬、鹿角,他心中便有幾絲不妙。如今再仔細看濮陽城上的動靜,他哪裡還會不知究竟?這濮陽黃巾賊,分明是早已得知了他皇甫嵩這支軍隊的厲害,早早地便做好了防守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攻城,就算是他皇甫嵩。恐怕也撈不著好處。

不過即便如此,皇甫嵩心中亦不著急。雖然他麾下軍隊十有八九都是三河騎兵,看似彷彿跟北軍在面對廣宗城時遇到了同一個難題,但歸根到底,他皇甫嵩的本事,顯然跟北軍那所謂的五營校尉不在一個檔次。

望著看似嚴正以待的濮陽城淡笑著搖了搖頭,皇甫嵩語氣平靜地詢問道,“賊衆似乎有所準備,既然如此,你等說說我軍究竟該如何是好。”

儘管皇甫嵩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是附近的人依舊還是將目光投向了皇甫堅壽與皇甫酈二人,誰都知道,這是皇甫嵩在不遺餘力地培養這兩位皇甫家的未來棟樑。

在三河騎兵幾名將校以及皇甫家幾名家將殷切的目光中,皇甫堅壽與皇甫酈二人低頭沉思了片刻,儼然是在腦海中演算攻打濮陽的種種弊利。

片刻之後,皇甫家的“大公子”皇甫堅壽皺皺眉率先說道,“兵法有云,若敵難取,則攻敵之必救……”

皇甫嵩讚許地望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並未說話,似乎是在等著下文。

但遺憾的是,皇甫堅壽雖然對兵書爛熟於心,但是卻並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實際戰場上來,以至於在背誦了般地說了幾句兵書上的話後,還是沒能總結出一個具體可靠的戰術來。

“二弟,還是你來說吧。”

皇甫堅壽苦笑著望了一眼彷彿胸有成竹的皇甫酈。後者在皇甫堅壽回答的時候,始終沒有貿然插嘴,很顯然,皇甫酈是時刻謹記雙方身份的:無論如何,皇甫堅壽亦是皇甫家的大公子,日後將會繼承皇甫家家主的位置,而他皇甫酈,就算再出色,頂多也只能繼承分家。

這是這個時代的規矩,要不然袁紹與袁術爲何會因爲這個尖銳的問題而爭論不休,甚至於對此徹底走上了對立的道路。

不過在皇甫堅壽與皇甫酈之間,倒沒有這個矛盾,一來是皇甫家終歸不如四門三公的袁家那樣興旺;二來嘛,文質彬彬的皇甫堅壽學弟的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包含著對兄弟的互親互愛,作爲大哥,皇甫堅壽自然不會跟皇甫酈計較。至於皇甫酈,只要他時刻恪守本分,自然也不會跟皇甫堅壽產生矛盾。

“二子,既然如此你來說吧。”皇甫嵩喚皇甫酈道。雖然後者並非皇甫嵩的親子,但因爲長時間生活在一起,並且皇甫嵩也十分歡喜頗具天賦的皇甫酈,因此,早已在潛移默化之中將皇甫酈視爲了自己第二個兒子。

“是。”皇甫酈向從父皇甫嵩抱了抱拳,旋即在善意地望了一眼皇甫堅壽後,這才壓低聲音說道,“既然濮陽已有防範,強攻難有作爲,那我軍不攻就是了,就如堅壽兄長所言,攻敵之必救!……兒的意思是,留一部三河騎兵牽制濮陽,隨後我軍即刻揮軍北方,攻倉亭、東阿。”

皇甫嵩聞言心中暗贊,但是臉上卻未有表示,他淡淡問道,“若是濮陽無動於衷呢?”

顯然皇甫酈也是猜到從父是在考驗他,聞言立即回道,“那我軍便攻下倉亭,順勢渡黃河前往冀州,聽聞北軍在冀州戰況不利,但若是我軍趕到,配合我軍的軍勢,想要擊敗困守廣宗的黃巾賊,不成問題。……至於濮陽,若是我軍將東郡境內渡口盡數攻下,彼不過是一孤城,唯等死爾!”

皇甫嵩心中滿意,又問道,“那若是濮陽黃巾出城追擊我軍,又該如何?”

皇甫酈聞言不慌不忙,從容說道,“曠野之上、騎軍稱王,濮陽黃巾區區步卒,用於守城堪堪可行,在曠野又如何是騎軍的對手?更何況是三河騎兵?”

“好!好!”皇甫嵩滿意地點了點頭,在讚許地望了一眼皇甫酈後,再次將眼神投向了濮陽方向,眼神中充滿了譏諷意味,“濮陽賊緊縮城防,看似跟蝟鼠(刺蝟)般扎手,可惜,賊衆乃庸才爾!”

說罷,皇甫嵩便帶著那一行人返回了軍中,並且下達了最近的命令。

正如張煌所擔憂的那樣,皇甫嵩果真棄濮陽不攻,揮軍北上攻打倉亭。說到底,皇甫嵩並不像盧植那樣遵循一個城池一個城池逐一收復的原則,他的戰術更具針對性與目的性,再說得通俗些那就是,皇甫嵩是一位擅長戰術更擅長戰略的用兵大家。

兩日後,皇甫嵩留下了五百三河騎兵作爲幌子,命其監視濮陽的一舉一動,而他的大軍,則揮軍往北奔倉亭而去,得知了這個消息,張煌與卜巳皆是心中一沉。

尤其是卜巳,得問這個消息頓時面色大變。

任你將濮陽打造地猶如鐵桶般無懈可擊,可皇甫嵩根本就是對濮陽視若無睹,如之奈何?!

饒是張煌,這會兒也竟有種智商被這個時代的名將碾壓的錯愕。()

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13章 謀誅賊首(二)第48章 失利後的危機第128章 妖魂兇猛第90章 “射”場第112章 風雲漸起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76章 反目成仇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147章 根源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200章 爭功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32章 疏途第51章 夜間鏖戰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82章 北軍之殤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201章 驚聞第194章 李儒的兵略第6章 泰山見聞第127章 營救第64章 喧賓奪主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33章 牛掰的叔公第51章 夜間鏖戰第72章 單福一言,力挽狂瀾第49章 節節敗退?第126章 複雜的心情第163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第75章 賭鬥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128章 妖魂兇猛第94章 軍師的尷尬第116章 混亂之夜(三)第58章 一個位子第110章 攪亂棋盤的棋子之威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114章 混亂之夜第133章 縛虎太守郭典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99章 粉飾的太平(二)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117章 前往鉅鹿第137章 姍姍來遲的三人衆第18章 三生有幸第204章 西園禁衛:天子的制衡第105章 師與徒第52章 八元卒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50章 漸浮於水的戰略意第67章 極險之任第91章 “射”場(二)第24章 合作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08章 曹操解惑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5章 泰山賊首徐巽第34章 拜訪臧旻第11章 第五鴉:臧霸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176章 轉折點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98章 粉飾的太平第24章 合作第192章 西涼之亂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46章 天伐第8章 初識唐周第176章 轉折點第110章 攪亂棋盤的棋子之威第53章 曲步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62章 搶人頭?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17章 前往鉅鹿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96章 改變第54章 赤幘軍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34章 拜訪臧旻第168章 夜襲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89章 貴賓到訪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14章 謀誅賊首(三)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4章 潛質第101章 糜爛的王都
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13章 謀誅賊首(二)第48章 失利後的危機第128章 妖魂兇猛第90章 “射”場第112章 風雲漸起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76章 反目成仇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147章 根源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200章 爭功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32章 疏途第51章 夜間鏖戰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82章 北軍之殤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201章 驚聞第194章 李儒的兵略第6章 泰山見聞第127章 營救第64章 喧賓奪主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33章 牛掰的叔公第51章 夜間鏖戰第72章 單福一言,力挽狂瀾第49章 節節敗退?第126章 複雜的心情第163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第75章 賭鬥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128章 妖魂兇猛第94章 軍師的尷尬第116章 混亂之夜(三)第58章 一個位子第110章 攪亂棋盤的棋子之威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114章 混亂之夜第133章 縛虎太守郭典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99章 粉飾的太平(二)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117章 前往鉅鹿第137章 姍姍來遲的三人衆第18章 三生有幸第204章 西園禁衛:天子的制衡第105章 師與徒第52章 八元卒第85章 潁川書院見聞第50章 漸浮於水的戰略意第67章 極險之任第91章 “射”場(二)第24章 合作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08章 曹操解惑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5章 泰山賊首徐巽第34章 拜訪臧旻第11章 第五鴉:臧霸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176章 轉折點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98章 粉飾的太平第24章 合作第192章 西涼之亂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46章 天伐第8章 初識唐周第176章 轉折點第110章 攪亂棋盤的棋子之威第53章 曲步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62章 搶人頭?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17章 前往鉅鹿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96章 改變第54章 赤幘軍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34章 拜訪臧旻第168章 夜襲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89章 貴賓到訪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14章 謀誅賊首(三)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4章 潛質第101章 糜爛的王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牡丹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海县| 城口县| 将乐县| 城市| 乐昌市| 新余市| 观塘区| 丹江口市| 江山市| 台中县| 庆云县| 宜良县| 巫山县| 张家川| 遵义县| 泊头市| 静宁县| 双江| 麻城市| 盐池县| 日喀则市| 林口县| 霞浦县| 庆元县| 青阳县| 萨嘎县| 贵州省| 长葛市| 迁安市| 当涂县| 株洲市| 柘荣县| 家居| 苗栗市| 咸阳市| 双峰县| 南乐县| 固原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