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節

長樂宮中鐘鼓齊鳴,十數名樂師賣力的吹奏起他們最爲拿手的樂曲,爲的就是令太后滿意,以便在待會多得些賞賜。

數十名宮女往來穿梭其間,爲宴席做著最後的準備。

李雲在一名看樣子有些官職的中官引領下,步入這大漢國太后專門居住的寢宮。

長樂宮自呂后起,便一直是歷代太后頤養天年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可對天子造成重大影響的政治場所。

這豪華的宮殿,自它建成那日起,便一直圍繞在大漢權利的最中心,陰謀,宮廷鬥爭,罷黷官員,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今年已經有六十多歲的太后,早已厭倦了這些,因此自樑孝王崩,太后將其愛女南月公主接入長樂宮中後,已很少干涉政治,專心在這宮中每日與公主爲伴,若非是長公主劉驃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時不時的入這宮中與太后交談,不少人早已忘記了,這裡居住著大漢權利僅次於天子的強力人物。

李雲緊了緊身上的衣著,按照臣子的禮節,恭敬朝著殿中簾後那端坐著的尊貴老人,屈下自己的身子,拜了三拜,奏道“臣,臨邛縣令李雲奉旨覲見太后千歲!”

過了一會,便只聽得太后道“平身吧,李卿!”

又對中官道“快給李卿賜座!”

李雲受寵若驚,能在太后面前有坐的地方,這對於他一個小小的縣令,無背景亦無尊貴身份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上天掉下的餡餅。

李雲雖不知太后爲何對他如此青眼有加,令他覲見,又賞賜座位,卻也是規規矩矩的站起身來,稍稍擡起頭看了看,卻見殿上早已坐了數名貴夫人,一看衣著便知是那公主之類的尊貴身份。

不由的心中暗自緊張起來,一名中官恭敬的將李雲帶到殿中,指示他坐到一角,定要遵守規矩,李雲點點頭,拘謹的跪坐下來。

正坐李雲對面的是一名四十許的貴夫人,她頭戴代表守寡的白花,雍容華貴的衣著顯示著她身份的尊貴,身邊更是帶著一名模樣與她酷似的少女,那少女看樣子在十五歲上下,長的還算美麗動人,一隻小手無聊的敲打著桌面,小眼睛瞅著李雲,似是十分好奇。

良久那少女衝李雲問道“你便是劉徹弟弟說的李雲嗎?我怎麼如何看不出你的本事在那裡哩?”確實是大膽至極,居然敢當著太后如此提問。

李雲尷尬的笑了笑,望了望那貴夫人。

貴夫人攬過那少女,傲慢的看了看李雲,不經意的道“李卿無須多心,小女阿嬌向來頑皮,小女的話大人就無須放在心上了!”

李雲聽著阿嬌這個名字,心頭猛然亂跳。

阿嬌卻是撅起嘴巴看了看太后,大著膽子繼續問道“你這小官,見了我母親長公主和本小姐也不行禮,真是大膽至極,一會本小姐便去叫劉徹教訓你!”

太后終於忍不住了,在簾後咳嗽一聲,輕輕的道“阿嬌,到皇奶奶這來!”語氣充滿著令人不容置疑的口吻。

李雲聽了阿嬌之話,忙對那貴夫人行禮道“小臣李雲見過長公主殿下,見過阿嬌小姐。”

此時他已知道坐在他對面的竟然是天子的親姐姐,長公主劉驃和日後劉徹的皇后,那個著名的成語金屋藏嬌的主角,心中暗暗爲劉徹叫苦,攤上這麼一個難纏的主,難怪他以後會罷黷皇后了。

李雲心中雖然是這麼想,但臉上卻不敢表露半分,只得裝出一副春風笑容,坐在一旁。

陳阿嬌聽得太后的話,忙掂起腳尖,撅著嘴巴走了進去,臨行前還給了李雲一個你等著瞧的眼色。

李雲搖搖頭,這等小孩子心思,他早已在十年前就猜的熟透無比。

太后停了一會,又道“李卿無須將此小孩家的言語放在心上,安心吃酒便是!”

李雲豈敢而話,忙點點頭,道了聲遵命。迴轉過頭,卻見著左方端坐著著的林濾公主在向他示意。

李雲忙對這個曾在睢陽幫他解過圍的公主感激的一點頭,他在這長樂宮怕也只有林濾公主這樣一個熟人了。

林濾公主瞧了瞧太后,無言的端起酒杯自飲一杯,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太后又問道“李卿今年幾許?”

李雲那裡肯放過如此好的一個向太后表明自己忠誠的機會回答道“小臣今年二十有二,得蒙天子不棄,用之爲一縣之令,小臣誠惶誠恐,唯有爲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天子知遇之恩!”

“呵呵!”太后笑了起來“李卿果然有些文才,好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大漢正是世代輩有似李卿這般忠誠不二的人才,纔有今日昌盛之世!”

太后話鋒一轉,接著又凌厲的問道“那麼李卿以爲,我大漢對那匈奴該是戰,還是和哩?”

李雲心臟猛的跳動,太后篤信黃老學說,一生信奉清淨無爲以治國,反對對匈奴持強硬態度,這代表了目前大漢國內高層政治人物的主流思想。

李雲若是在太后面前高調主戰,雖然是滿足了劉徹的好戰心思,可是卻與在大漢根深蒂固的主和思想以及黃老派大臣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令太后不快,從而麻煩無數。

可是李雲若阿諛奉承,大肆宣揚主和,那麼劉徹和天子聽了,將是會大大的不滿,天子之怒天下縞素!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李雲心中暗歎太后果然厲害,單單一句話就將住了自己,令他幾乎方寸大亂。

李雲思慮良久,才慎重的道“小臣啓奏太后,臣以爲匈奴者,之所以年年犯我大漢,乃是因爲匈奴單于不讀黃老之書,不習黃老之術所致,所以臣以爲若要解此困局,一部老子足可!”

李雲此話立時就引來太后側目,任何一種信仰以及學說的虔誠信徒,都在骨子裡有一種強烈的想要將自己的信仰向他人傳播的想法。

即使信仰黃老之學的太后也不例外,否則她就不會日日教導宗室外戚中年輕一輩必須鑽研黃老之學,李雲這話可說是說到太后心裡去了,太后一聽此話,老懷大開啊。

在心中想道“對啊,匈奴人之所以年年犯邊,蠻橫無理,不就是因爲單于以及單于的大臣不讀黃老之書,不尚黃老之學嗎?若是匈奴單于也是個黃老之學的信徒,那裡會有這許多事,大漢與匈奴也就可偃旗息鼓,各罷刀兵拉!”

太后想著想著,眉頭漸漸充斥著喜悅,點頭讚道“卿大善也!”

太后都說好了,其餘人那裡肯放過這樣大好的機會,紛紛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讚美之詞說了出來。

林濾公主也讚賞的看了李雲一眼。

太后高興了好一會,又問道“卿可有良策令那匈奴單于也讀我黃老之學?”

李雲想了想,試探著道“太后,小臣以爲若要匈奴單于也信我黃老治國之策,須有三途!”

太后好奇的問道“何三途,卿可直言!”

李雲恭敬的答道“此三途者,一爲我大漢派出專人去那茫茫草原,找尋牧民,傳播我黃老之學,此途爲慢,少則十數年,多則數十年,纔有見效。二者,大漢須先擊敗匈奴,那匈奴敗了自然會去尋找原因,而這原因無非就是我大漢舉國信奉黃老之說,上天眷顧,百姓擁戴,軍民魚水交融,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匈奴稍有見識者,便會譴人來我大漢鑽研黃老之學,帶去以治其國,如此匈奴之禍永絕也,三者,此策最難,須遇匈奴內亂,我大漢全力扶持一人,但此人須讀黃老,待那人爲單于,自然以黃老治其國。以上小臣淺見,自然入不得太后之耳!”

李雲這一席話,可說是打著傳播黃老學的幌子,來實行那侵略之計,現代人誰不知文化侵略遠甚於軍事侵略,一個民族若是連文化都被他人所滅,那麼它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歷史上因文化被滅個國家與民族更是數不勝數,譬如那奧斯曼,羅馬無不是文化已被它人侵略,最終民族失去凝聚力而瓦解。

純種的羅馬人更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給後人的不過是幾跟矗立在荒郊的柱子,而中華民族之所以一直屹立不倒,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祖先守住了自己的文化,捍衛了自己文化的純粹性,即使滿清入關,也不得不尊崇儒家,重用文人。

太后仔細的將李雲的話回想幾遍,心中雖然感到這個李雲每話都帶著進攻性,沒有黃老之說的精粹,可是太后心中卻不知爲何十分歡喜,十分喜歡這樣的論調,將黃老之學傳播到已知世界的每一個文明,這樣的美好未來,即使是一向不喜刀兵相見的太后,也是心動異常。

李雲見了太后的神色,心道“看來不管哪種學說,都有攻擊性,只在於使用者的方法,儒家本是攻擊性與平衡性最強的學派,可是歷經千年演化,到那宋朝居然成了嚴重鄙視武人的學說,甚至武將不能立功,更不能立大功,功勞一大,立即有文官彈劾。”

規範,如何規範和整理這百家學問,並且將雜亂的思想統一起來,這纔是帝國下一步要做的。

罷黷百家,歷史已證明它的錯誤性。

從後世知道這許多儒家犯過的錯誤,走過的歪路,李雲已絕不願歷史重演,百家雖然可以保留,這樣可形成良好的競爭範圍,但是思想卻必須得到一統。

否則,每日朝會上就將變成各派學說的吵場。而如何去僞存真,淘汰不適合時代需求的,保留那些學派中值得借鑑的東西,便是漢武帝的責任了!

李雲心中百轉千回,他需要做的角色不過是一個在旁的提醒者,提醒劉徹某些不該做的事情,絕不能做,併爲他分析那樣做的後果。

良久太后又問道“卿可曾有婚配?”

李雲聞言,隨口答道“尚未有!”復又陷入了沉思。

“哦!”太后點點頭,滿意的道,又迴轉過頭看了看著羞紅了臉的南月公主,她心頭的寶貝,到此時她才真正放心下來,不虞一朝一日她歸天,留下這孤單單的弱女子在這世上掙扎。

щщщ?т tκa n?¢O

“卿先去吧,明日還需上朝與天子策問,待卿從匈奴歸,哀家自有賞賜與你!”太后揮手宣佈了李雲的離場。李雲那裡敢說二話,忙俯地拜了三拜退去。

.............

這節分量應該有些吧,大家多多收藏啊....小七裸奔中.....

PS:個人認爲羅馬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拋棄了原本的信仰以及羅馬人的數量少於其他民族......

推薦歷史類的好書寫關於歐洲的,有興趣的朋友看看....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26節 地震(上)第15節 劉陵第6節 匈奴第20節 買兇第17節 招徠第15節 劉陵第11節 決斷第30節 婚配(中)第17節 劉安的後路第25節 禁忌之戀(下)第5節 南北矛盾第2節 淮南王交權第25節 禁忌之戀(下)第47節 誰是叛徒第17節 勝利第5節 南北矛盾第10節 完美的偷襲戰第17節 處罰第14節 魚和熊掌第12節 第一張紙第4節 蝴蝶翅膀第53節 兩難第45節 星火(6)第25節 刑徒第10節 決戰第14節 大運河第4節 倭本是棒第35節 宮廷第九節第14節 突破!輕型弩車第16節 初到烏孫第55節 排外風波第23節 羣情激憤第51節 出路第30節 天子微服(下)卷四風雲第18節 和平(中)第49節 演習(1)第41節 棋局第7節 偶遇第22節 匈奴內戰爆發第32節 轉機第8節 樑王(上)第41節 星火(3)第1節 起始第16節 平陽侯第23節 羣情激憤第36節 女人心第3節 上林苑第18節 全勝而歸第13節 官學選拔第23節 刺激的曖昧第23節 羣情激憤第55節 新的生命第55節 新的生命第1節 故人第19節 和平(下)第26節 地震(上)第51節 會議(上)第15節 劉陵第七節第4節 夜談第7節 爾虞我詐第五節第32節 婚配(4)第27章 鐵浮屠第46節 星火(7)第26節 爭鬥(下)第11節 北國之冬第15節 這叫什麼事?第16節 陰謀?第18節 兄弟第10節 決戰第43節 星火(4)第8節 樑王(上)第19節 形勢第41節 棋局第20節 演講第22節 威脅嗎?第26節 楊謀的春天第9節 石灰石第28節 欺騙第13節 內聖外王第14節 魚和熊掌第55節 新的生命第十節第10節 決戰卷四風雲第5節 仿製第1節 起始第5節 溫柔第21節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第4節 敲竹槓第15節 這叫什麼事?第5節 落戶河東第40節 星火(2)第21節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第26節 英雄還是懦夫第2節 蠱惑第23節 刺激的曖昧
第26節 地震(上)第15節 劉陵第6節 匈奴第20節 買兇第17節 招徠第15節 劉陵第11節 決斷第30節 婚配(中)第17節 劉安的後路第25節 禁忌之戀(下)第5節 南北矛盾第2節 淮南王交權第25節 禁忌之戀(下)第47節 誰是叛徒第17節 勝利第5節 南北矛盾第10節 完美的偷襲戰第17節 處罰第14節 魚和熊掌第12節 第一張紙第4節 蝴蝶翅膀第53節 兩難第45節 星火(6)第25節 刑徒第10節 決戰第14節 大運河第4節 倭本是棒第35節 宮廷第九節第14節 突破!輕型弩車第16節 初到烏孫第55節 排外風波第23節 羣情激憤第51節 出路第30節 天子微服(下)卷四風雲第18節 和平(中)第49節 演習(1)第41節 棋局第7節 偶遇第22節 匈奴內戰爆發第32節 轉機第8節 樑王(上)第41節 星火(3)第1節 起始第16節 平陽侯第23節 羣情激憤第36節 女人心第3節 上林苑第18節 全勝而歸第13節 官學選拔第23節 刺激的曖昧第23節 羣情激憤第55節 新的生命第55節 新的生命第1節 故人第19節 和平(下)第26節 地震(上)第51節 會議(上)第15節 劉陵第七節第4節 夜談第7節 爾虞我詐第五節第32節 婚配(4)第27章 鐵浮屠第46節 星火(7)第26節 爭鬥(下)第11節 北國之冬第15節 這叫什麼事?第16節 陰謀?第18節 兄弟第10節 決戰第43節 星火(4)第8節 樑王(上)第19節 形勢第41節 棋局第20節 演講第22節 威脅嗎?第26節 楊謀的春天第9節 石灰石第28節 欺騙第13節 內聖外王第14節 魚和熊掌第55節 新的生命第十節第10節 決戰卷四風雲第5節 仿製第1節 起始第5節 溫柔第21節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第4節 敲竹槓第15節 這叫什麼事?第5節 落戶河東第40節 星火(2)第21節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第26節 英雄還是懦夫第2節 蠱惑第23節 刺激的曖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眉山市| 潼关县| 尼勒克县| 昭苏县| 夏津县| 湄潭县| 新建县| 枣强县| 普安县| 广南县| 象州县| 宜阳县| 建水县| 永昌县| 盖州市| 石家庄市| 江都市| 平果县| 木兰县| 当涂县| 华宁县| 南陵县| 双牌县| 望城县| 永清县| 额尔古纳市| 连州市| 遵化市| 霍邱县| 孟津县| 石首市| 桑植县| 宜州市| 黑龙江省| 任丘市| 远安县| 景宁| 隆化县| 长顺县| 通海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