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4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

“太子殿下,可是心向咱們文人的。

可以說是自己人!”

這個六十多歲白鬍子的老者,望著吏部尚書玉溪。

一本正經(jīng)的說道。

在說這話之時,他的眼神堅定,顯然是對他所說的這話深信不疑。

太子朱標(biāo),歷來被很多儒家之人,視作希望之所在。

覺得太子朱標(biāo)是個仁義之君。

覺得朱標(biāo)必然會得向著他們?nèi)寮摇?

只是聽了他的話,吏部尚書玉溪,心中略安。

可見太子朱標(biāo)的名聲,還是很好用的。

不過,他也並沒有立刻就將之給答應(yīng)下來。

想了想又道:“只是……景山公,太子殿下如今似乎也和之前不太一樣了。

太子殿下如今,受到皇帝的影響,看起來是越來越大了。

似乎……不再如同之前那般信任儒教。

沒有那樣,堅定的和我等站在一起了。

這等事情真的做出來後,太子真的會堅定的站在我們這邊?”

聽了玉溪的話,這位被稱爲(wèi)景山公的人。

臉上露出了一些愁苦憤恨。

蒼天無眼!

讓一個要飯花子,得了天下。

要飯花子如此殘暴,如此不尊儒學(xué)。

令人痛心疾首!

“若是吳王得了天下,那該有多好?

依照他的性格,必然能重用我儒教!

與我等士大夫共天下!

可惜卻偏偏讓朱重八這麼一個沒有見識的放牛娃,得了天下。

如此敵視我儒教!

真乃一大不幸之事!”

說起這話時,他的面色難看,滿心痛苦。

而他口中的吳王,自然不是朱元璋,而是張士誠。

那個時候有兩個吳王。

一個就是朱元璋,爲(wèi)韓宋政權(quán)所冊封。

另外一個吳王,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原本是向元朝廷請求冊封自己爲(wèi)吳王的。

不過元朝廷不答應(yīng)。

後面就自己封自己爲(wèi)吳王,並且依然奉元朝廷爲(wèi)主。

想要合情合理佔據(jù)大義,收周邊衆(zhòng)多的元朝故土,爲(wèi)他自己所用。

當(dāng)時,人們爲(wèi)了進行區(qū)分,稱朱元璋爲(wèi)西吳。

稱張士誠爲(wèi)東吳。

“有些話,你說的挺對,太子殿下如今似乎確實受朱重八的影響不小。

隱約之間似乎有些轉(zhuǎn)變。

但是,這些轉(zhuǎn)變在我看來,可以說微不足道,不影響大局。

論起教化,誰能比得了我們?nèi)寮遥?

不要忘記了,這太子殿下可是打小,就被景濂先生這些大儒,進行教授的。

學(xué)的是最爲(wèi)正統(tǒng)的儒家學(xué)問!

接受的爲(wèi)我儒家的道理!

心裡面,所向著的自然而然,也是我們?nèi)寮摇?

這些是景濂先生等人打小,就給他打下的基礎(chǔ)。

到了太子殿下這個年紀,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是成型了。

想要更改,可能特別的小。

這些兒時與少年時所學(xué)的東西,將會影響他一生。

朱重八這個時候,想要扭轉(zhuǎn),早就晚了。

根本就扭轉(zhuǎn)不過來。

雖然可能在某些細微的方面,會有一些改變。

可是在大體上,根本上沒有辦法轉(zhuǎn)變。

如今皇帝倒行逆施,胡亂作爲(wèi)。

看皇帝不順眼的,可不僅僅是我們。

便是太子殿下,也同樣會看朱重八不順眼。

覺得朱重八這個當(dāng)?shù)?,所弄的這些東西都是瞎搞。

只不過,太子殿下是兒子,坐在那個位置上,面對的是他爹。

說是把很多的事,都讓太子去做。

可實際上,大政方針這些都在朱重八自己手裡面握著。

如今這當(dāng)家作主的還是朱元璋。

太子殿下夾在其中,也是難做。

很多事兒出於孝道,出於權(quán)柄,就算是他看不順眼,也沒有辦法去做,去說。”

聽了這白鬍子的景山先生所言。

吏部尚書玉溪點了點頭。

覺得景山先生說的很對。

“有些事兒太子殿下不好做,我們這裡就能做。

當(dāng)今皇帝,剛愎自用,自以爲(wèi)是,敵視我儒家,

覺得他那一套是好的。

卻根本不知,這天下離不開我們?nèi)寮摇?

更離不開我等這些士人。

君與士大夫共天下是必然的。

不見宋朝實行君與士大夫共天下,優(yōu)待士人,何等的繁華?

又是何等的富庶?

而今皇帝全然不顧這些,大明必然不能長久。

自從宋朝以來,文貴武輕的事兒就已然形成。

朱元璋倒行逆施。

如今還弄些歪門邪道進國子學(xué),妄圖亂我儒家正統(tǒng)。

太子殿下身爲(wèi)儒家之人,心裡面對此也十分不好受。

那麼咱們在這個時候,適當(dāng)?shù)淖龀鲆恍┦虑閬怼?

先從國子學(xué)那裡下手,把國子學(xué)握在我們手裡,隨後進行溯本清源。

是最要緊,也是最容易實現(xiàn)的事。

這事兒不能再等了。

這件事很安全。

因爲(wèi)一切都是合理合規(guī)。

一方面宋訥的確實是到了該致仕的時候。

這是皇帝之前親自定下的。

另外一方面,宋濂在國子學(xué)那邊,又是如此不得人心。

鬧的烏煙瘴氣,引發(fā)了衆(zhòng)怒。

彈章送上去,讓皇帝見識到了宋訥的真面目。

宋訥會被皇帝允許致仕,十有八九。

那就算是辦不成,皇帝那邊,也不會追究彈劾宋訥的事。

就算追究了,那也是追究國子學(xué)的那些助教,追究不到你這裡。

彈章是那些助教上的。

餘部堂你這裡,只是按照規(guī)定,行使你的職權(quán)罷了。

再退一萬步講,就算皇帝這邊,真的想要在一些事情上,對餘部堂有些動作,那也無妨。

到了那個時候,太子殿下就該出馬了。

別的事情上太子可以順著朱元璋。

可在這樣的事情上卻不會。

必然會加以援手。

只要太子說上幾句話,那依照太子在皇帝生心中的地位,那這事也就過去了。

太子的面子很大,皇帝不會折了他兒子的顏面。”

餘??點了點頭,對於景山先生的這話,他也同樣很認同。

因爲(wèi)事實情況就是如此。

“再說,太子殿下身邊很多可都是咱們的人。

平日裡或許可以不說話,

可遇到這種事情,又豈能置身事外?

要是真的事情不太對,咱們這裡也可以讓太子殿下身邊的人,給太子殿下打聲招呼?!?

“景山先生的意思是說,景濂先生也在關(guān)注這事?”

玉溪的神色,一下子變得振奮起來。

連聲音都提高了不少。

這事兒,若是有宋濂在後面進行支持,那他這邊做起來的話,可就更加放心了。

完全不用擔(dān)心太多,只管做也就是了。

畢竟這宋濂,可是當(dāng)今太子最爲(wèi)敬重的老師。

“這倒沒有?!?

景山先生聞言搖了搖頭。

“這等事情,還用不著景濂先生出馬。

這等小事兒,不必去勞煩他。

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是不能請景濂先生的。

不過,關(guān)注這事的人,身份同樣不低。

真要發(fā)生些,什麼吳狀元不回袖手旁觀?!?

吳狀元?

竟然是吳狀元!

玉溪聞言神色爲(wèi)之大振。

正如景山先生所言那般,哪怕不是宋濂,可這暗中關(guān)照的人,也同樣足夠分量。

今後萬一出了什麼事,有吳狀元在邊上,向太子殿下說上幾句話,也同樣很好用。

吳狀元可不是普通人,是大明開國以來的第一狀元。

而且還是連中三元的那種。

朱元璋之前開了科考,由於很多人在他耳邊不停的提科考的事,把科考說的天花亂墜。

再加上老朱那個時候,對於很多文人還沒有去魅。

所以便也歡天喜地的開了科舉。

用科舉選拔人才。

對於科考還是看好。

對科考選拔上來的人才,也同樣是充滿了期待。

吳狀元殺入到了殿試,並順利的被皇帝點了狀元。

按照玉溪所得到的一些情況來,吳伯宗吳狀元,原本的時候並沒有被皇帝看入眼中。

要點的狀元是別人。

不過吳伯宗長相俊美,身材挺拔。

往衆(zhòng)考生那裡一站,就像是鶴立雞羣一樣十分顯眼。

於是皇帝就開始便考覈吳伯宗。吳伯宗面對皇帝的考覈,對答如流。

十分符合皇帝心意。

又得知吳伯宗之前,連中兩元。

於是就準(zhǔn)備成全吳伯宗。

大明第一次開科取士,就能考取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

同樣是一樁美談。

於是便點了吳伯宗爲(wèi)狀元。

所以說,人的運氣要是來了,擋都擋不住,

從這裡能看出,人要是長了一副好皮囊,該有多重要。

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能佔便宜。

第一印象,實在是太重要了。

當(dāng)然,對於這件事情,吳伯宗從來都不承認。

總是一本正經(jīng)的說,他被點爲(wèi)狀元是真憑實學(xué)。

和他的容貌,以及之前連中兩元,沒絲毫關(guān)係。

完完全全就是他憑實力獲取的。

吳伯宗作爲(wèi)大明的開國的第一狀元,還是連中三元的那種。

自然是受到重視。

起步就是禮部員外郎。

隨後便一路高升。

如今,早就已經(jīng)成了太子身邊,除了宋濂之外,身份地位最高的人了。

太子身邊彙集的不少人裡,儼然是以他爲(wèi)首。

在太子的身邊地位很高。

說話很管用。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由吳伯宗這麼一個人在暗中進行看著,做出一些事情來。

自然而然就很穩(wěn)妥。

這下子,他是徹底放心了。

“宋訥這個狗賊,一個漢奸,一個北侉子也敢如此作威作福。

想要騎在所有人頭上拉屎,他以爲(wèi)他是老幾?

除魔衛(wèi)道,護我儒家正統(tǒng),義不容辭!

我等這裡,若是不做出一些事情來。

真以爲(wèi)他便可以爲(wèi)所欲爲(wèi)了?”

玉溪將之一口應(yīng)下,神色顯得很是鄭重。

見到餘??終於鬆口,給了確定的準(zhǔn)話。

這位景山先生,心裡面也鬆了一口氣。

玉溪這裡很重要。

只是玉溪這裡辦事,才能讓宋訥這個北侉子,致仕的文牒合情合理的通過。

玉溪這裡點了頭,接下來很多事都好辦了。

真的說起來,玉溪會同意這個提議,他也並不意外。

畢竟玉溪是他們這邊的人。

玉溪能成爲(wèi)吏部尚書,可不僅僅只是玉溪資格到了,有相應(yīng)才華。

在這事後面,同樣有著他們這邊的人,在暗中幫助。

玉溪和他們這邊聯(lián)繫很深。

玉溪之前獲得了那般大的好處,到了這個時候,爲(wèi)了維護共同的利益。

他不能不動手,不出力。

“景山先生,皇帝不是說,要南北混一,要好好消除南北之間的隔閡。

連景濂先生和宋訥這兩人,都已經(jīng)是握手言和。

在一塊兒做事兒。

而且,他們兩人也都各自有言論出來說。

號召士人,以天下爲(wèi)己任。

按照皇帝所說,放下成見,放下南北之爭。

共同爲(wèi)大明出力。

大明只有一個,大明不分南北。

這……現(xiàn)在這般做,是不是……是不是有不太好?”

答應(yīng)了事情之後,玉溪的望著景山先生再次開了口,說出了他心中的一些疑惑。

“部堂,你的想法可是有些不對。

嘴上說的,和實際上做的可不一樣。

皇帝非要說他是整個大明的皇帝。

說什麼要南北混一,說什麼要放下南北之爭。

這些都是皇帝的事兒。

皇帝這麼說了,並且皇帝還親自把景濂先生和宋訥那個老匹夫喊過去交代一番。

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景濂先生他能怎麼辦?

只能是說出這些話來,表面上來支持皇帝,順應(yīng)皇帝的意思。

這些話,不過是說出來糊弄糊弄皇帝而已。

莫非真的就要按照皇帝所說的辦嗎?

不可能的。

論起學(xué)問,論起各方面,明明都是我們南人佔據(jù)上風(fēng)。

北人和我們相比,提鞋都不配。

結(jié)果現(xiàn)在,皇帝要弄什麼南北混一。

舉著一個爲(wèi)華夏好的旗號,搞這些。

這件事說白了,不就是在犧牲我們南人的利益,扶持北人,讓北人崛起嗎?

不僅如此,喊出這樣的口號之後,皇帝又是怎麼幹的?

除了在各個方面都偏袒北人之外,同時還在國子學(xué)裡,弄些歪門邪道。

供學(xué)生學(xué)習(xí),妄圖衝擊我儒教獨尊地位!

種種行徑,看著就讓人生氣。

咱們可不能被皇帝給騙了。

這事兒說起來,就是皇帝不仁。

既然皇帝率先說一套做一套,那咱們這邊自然,也要做出一些事情,進行抵制。

維護我們南人利益。

這事,再正常不過,也是極其正當(dāng)?shù)摹?

爲(wèi)整個天下考慮?

去他的爲(wèi)整個天下考慮!

那是皇帝的事兒,不是咱們的事兒!

咱們不是皇帝,咱們也不用考慮太多。

咱們只需要考慮咱們自己的利益就行。

皇帝想要南北混一,這些也行,咱們也支持。

但是,前提是不能損害我的利益。

需要讓我們南人這邊,盡情的來施展自己的學(xué)問,發(fā)揮我們這邊的優(yōu)勢。

而不是打壓南人。

別管皇帝怎麼做,怎麼說,都不能損害咱們這邊的利益!

權(quán)力,官位,以及這儒家的經(jīng)義這些,都要在咱們手裡握著。

不能退讓!

退一步便是輸一步。

你退一步,他還想讓你退十步。

所以,我們能做的,最好便是一步不退。

朱元璋想要坐穩(wěn)江山,可就他這樣的殘暴之君,咱們又怎麼能支持他?

最好是朱家的江山,趕緊爛掉。

讓更好的,有才德之人當(dāng)皇帝。

咱們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君與士大夫共天下。

只要咱們自己強,那麼別管誰當(dāng)皇帝,都離不開咱們。

咱們都能守住榮華富貴,守住尊崇的地位,不做那任人宰割的魚肉。

部堂,這些要分清啊!

拎不清的話,咱們這邊可是要蒙受巨大損失的。

一個弄不好便會禍及子孫。

今後的子孫後代,再想要得到這些,可就分外的艱難了?!?

這景山先生說起這話時,滿滿的都是感慨,帶著唏噓和語重心長。

聽了他的話,餘??也變得鄭重起來,深以爲(wèi)然。

“景山先生你說的對,確實是如此。

皇帝說什麼要華夏復(fù)興,說什麼讓大明再起,說什麼南北混一。

說的再好,他也不能打著這樣的旗號,來損害咱們這邊的利益。

這事兒確實要抗?fàn)帯?

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不能就把這些,拱手讓人了。

這個時候拱手讓人,那接下來再想要回來,可就太難了。

退十步都特別容易,再想往前進一步,便是千難萬難。

我們南人有如今這種地位,都是靠著我們前面的祖祖輩輩的努力得來的。

不偷不搶,也不欠誰的!”

“對,對,就是如此!”

景山先生對玉溪的話很是認同,拍手稱讚。

“朱元璋想要倒行逆施,想要損害我等的利益。

那接下來,就讓他好好的來見識見識咱們的能力!”

二人在這裡相談了很久,這景山先生方纔離去。

景山先生離去之後,玉溪坐在這裡思索了一番。

就這次的事情,細細的覆盤。

而後準(zhǔn)備明天就把宋訥的致仕文牒這事給辦了

儘可能快地,推行這事兒走完流程。

這個時候,他心中的擔(dān)憂已經(jīng)盡除。

這是自己的職權(quán)之所在,宋訥也確確實實到該致仕的年齡。

就算皇帝不願意讓宋訥致仕,但面對自己所弄的這個致仕文書,也不會多起什麼疑心。

最多是皇帝不同意。

自己是安全的。

當(dāng)今皇帝很是殘暴,真的站出來,當(dāng)面鑼,對面鼓,旗幟鮮明的來對付皇帝,他們很多人都不敢,

可是暗中做一些事,還是可以的。

而威力最大,最讓皇帝難受的,便是他們這些暗中的動手。

抵抗無處不在,偏偏皇帝又不好抓到確切的人……

……

“哈哈,老三,你這次在學(xué)校乾的不錯。

咱這裡準(zhǔn)備給你升官了!”

武英殿裡,聽了老三所說的話,知道自己家老三,把這些人給扒了個底掉後。

朱元璋望著自己家的三兒子,面帶笑意的出聲說道……

第160章 呂氏徹底暴露第96章 日蝕現(xiàn),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30章 罵名我來擔(dān)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biāo)第134章 完全成爲(wèi)皇帝的形狀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2章 重錘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37章 殘酷的真相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33章 妖僧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109章 錦衣衛(wèi)!好個錦衣衛(wèi)??!第141章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讓數(shù)據(jù)說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26章 你看,你又急!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4章 破防了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biāo)!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33章 妖僧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fēng)采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96章 日蝕現(xiàn),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第35章 吾往矣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fēng)采第84章 一網(wǎng)打盡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78章 屠龍術(shù)?皇帝竟然會屠龍術(shù)?!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154章 剝皮揎草第34章 大明皇子變形計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9章 來自朱元璋的壓迫感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dāng)官的!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46章 太刺激了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83章 空印案爆發(fā)第123章 那就一起死吧!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35章 吾往矣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86章 就由你李善長,把所有報稅的貪官都給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42章 自投羅網(wǎng)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a>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說咱修的洪武大典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4章 吃席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啊!真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
第160章 呂氏徹底暴露第96章 日蝕現(xiàn),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30章 罵名我來擔(dān)第191章 胡惟庸花樣作死,招惹朱標(biāo)第134章 完全成爲(wèi)皇帝的形狀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2章 重錘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37章 殘酷的真相第159章 祖墳冒青煙了!皇帝居然這般大方?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116章 亂了好,正好平叛!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33章 妖僧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109章 錦衣衛(wèi)!好個錦衣衛(wèi)??!第141章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讓數(shù)據(jù)說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26章 你看,你又急!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第14章 破防了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biāo)!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33章 妖僧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fēng)采第203章 老四他敢吃屎?!馬皇后懵了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96章 日蝕現(xiàn),天變生!誅十族選手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第35章 吾往矣第186章 新官上任,來自朱元璋的三把烈火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第105章 永樂大帝的風(fēng)采第84章 一網(wǎng)打盡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78章 屠龍術(shù)?皇帝竟然會屠龍術(shù)?!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154章 剝皮揎草第34章 大明皇子變形計第145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9章 來自朱元璋的壓迫感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57章 你是官身?殺的就是你這些當(dāng)官的!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46章 太刺激了第173章 我的皇帝父親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83章 空印案爆發(fā)第123章 那就一起死吧!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50章 皇恩四季都浩蕩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63章 呂氏:妾身要真這麼做了,就請將妾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76章 請君入甕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35章 吾往矣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86章 就由你李善長,把所有報稅的貪官都給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77章 晉王朱棡:不裝了,我攤牌了!第42章 自投羅網(wǎng)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啊!真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說咱修的洪武大典第19章 清理門戶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4章 吃席第195章 馬皇后徹底懵了第165章 呂本得意:自己生了個好女兒啊!真第130章 呂氏的爹呂本:老呂家祖墳冒煙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丰县| 韶山市| 汤原县| 伊金霍洛旗| 焉耆| 治多县| 大石桥市| 丰县| 铜梁县| 同德县| 兴安县| 怀安县| 闸北区| 南开区| 财经| 敦煌市| 湘阴县| 德令哈市| 儋州市| 邳州市| 蒲江县| 巫溪县| 德安县| 香港| 凤庆县| 鄄城县| 四子王旗| 商南县| 益阳市| 葵青区| 宁明县| 甘泉县| 松溪县| 花莲县| 重庆市| 永安市| 萨迦县| 衡阳县| 西藏|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