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第144章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造成王朝三百年,這條鐵律的原因有很多。

在咱看來,其餘的諸多方面,都可以稱之爲表面因素,或次要因素。

只有一個是根本原因。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武英殿內,朱元璋望著他家老三朱棡,說出了他在這個事情上的考慮。

土地兼併?

朱棡聞言,微愣了一下。

這是一個他在此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原因。

或者說是,在考慮的時,曾有所留意到,但卻將之忽略不計了。

在他看來,土地兼併歷朝歷代都會發生。

和權臣,和皇帝,和官員貪腐,吏治腐敗等等比起來,這個原因微不足道,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哪能想到,自己家父皇竟然把這個,拿出來講。

將其給歸結到根本原因上去,超越了其餘的所有緣由。

“怎麼?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吧?”

朱元璋將三兒子的反應收入眼中,望著他詢問。

朱棡在這上面很誠實,沒有隱瞞。

點了點頭道:“是,孩兒確實沒想到,父皇會把這個歸結爲根本原因。

“正如咱之前與你說的那樣,我華夏是一個農業大國,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農業上面的。

而農業又是怎麼發展的?

自然是從土地上發展起來的。

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

也沒有衆多,依靠土地維持生計的人。

更沒有依靠土地,而存在的王朝。

這麼一來,土地問題就會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表面看起來,不管怎麼兼併,土地還是那些的土地。

不會因爲兼併而減少。

千年土地百年主,土地的所有權,是在不斷流動的。

不會因爲兼併而減少。

可是,土地在誰手裡,意義卻完全不同。

爲什麼開國初年時,一般而言,只要君主別太昏庸,願意與民休養生息。

這個國家,基本都不會太差?

只要在這個過程裡,王朝能夠順利延續,並且別出現特別差勁的君主。

往往都能開創出,不錯的盛世來?

除了你與我所說的開國時期,百廢待興,以及開國君主能力強之外,最爲重要的,其實還是土地。”

朱棡靜靜的,聽著自己家父皇在這裡說。

臉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

隱約之間,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現在心頭。

“開國初期,那都是經歷了諸多的戰亂。

無數的人死在了戰亂裡。

人少了,土地卻是不變的。

如此一來,每個人平均下來的土地,就會有很多。

每個王朝開國初年時,都會有著大量無主的土地,可以進行分配。

處於地多人少的狀態,人地矛盾,那是一點都不突出。

就算是還有一些勳貴等人,找機會侵佔田畝,搞兼併。

可是和整體的趨勢比起來這些並不嚴重,不過是毛毛雨而已,不影響大局。

每個人手裡面的田地多,百姓們獲得的收穫就多。

容易滿足自己的生活。

沒有那麼大的生存壓力。

吃飯的人少,地裡面的產出多,糧食節餘也就多

這個時候,若是皇帝別亂搞,稍微給出一些,讓百姓們穩定發展的政策。

那麼很容易,就會讓國家變得欣欣向榮。

這一方面是因爲衆多百姓都有土地,他們的收入便高。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爲,國家能夠從這些百姓手裡面收上稅。

國家手能收上稅,手裡有錢,那麼很多事都會變得好辦。

經過兩三代人,人口會得到一個迅速的發展,基本上能夠達到人地平衡這種程度。

這個時候,對於衆多土地的開發利用,基本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

此等情況下,一般都會出現一些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比如開元盛世,比如永樂盛世……”

聽著自己父皇,在這裡訴說,朱棡暗自點頭,覺得自己家父皇的這個解釋,確實還挺有道理的。

這是一個,他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

這個時候,被自己家父皇這麼一說,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這些,也的確是讓人神往的盛世。

對於自己家父皇的話,表示認同朱棡,忽的一愣。

樂永……盛世?

永樂盛世,是什麼盛世?

自己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永樂盛世這個稱呼?

好像,比較出名的就是反賊方臘,用過永樂這個年號吧?

可方臘很快就被消滅了,他所在的時代,也遠遠稱不上永樂盛世。

“父皇,這……永樂盛世是什麼時候?”

聽到朱棡詢問,朱元璋這才忽然間意識到,自己一時之間說禿嚕嘴了!

居然把還沒有發生的永樂盛世,給說出來了。

‘這是你家四弟,今後奉天靖難,當了皇帝后,開創出來的盛世。

永樂就是他的年號。’

這話,朱元璋當然不可能給朱棡說。

一方面,是牽扯太大了。

這事兒,除了今後找合適的機會,說給自己家妹子聽,別的人朱元璋一概不會告知。

但朱元璋心裡面,還是升起了一些別的想法。

那就是依照自己家老三,和老四兩人這不對付的樣子,要是老三知道,一直和他爭來爭去,撒個尿都想比一下誰尿得遠的老四,在今後當了皇帝。

並且還乾的這般好,開創了永樂盛世。

老四特別出名,被稱爲永樂大帝。

會是一個什麼反應?

一定會特別的精彩。

想想就讓人覺得期待!

老父親的八卦之心,都有些要按捺不住了。

不過,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裡面,想一想罷了。

不可能真的說出來。

“咱說錯了,一時間沒留意。”

朱元璋給出的解釋很是粗暴,並沒有在這上面多言。

這也正常,在這有些事情上,不必做太多的解釋。

解釋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讓人懷疑。

稍微解釋一下,能讓事情說得過去,也就是了。

果然,朱棡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深究。

雖然他覺得,自己家父皇剛纔說起永樂盛世時,那般篤定,和自然。

就像是在說已經完全發生過的事。

應該不像是說錯了那麼簡單。

像是本來就存在一個永樂盛世。

可是他也是飽讀詩書之人,壓根沒有聽說過永樂盛世,歷史上也根本不存在這麼一個盛世。

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相信自己家父皇是說錯了。

不然,自己家父皇,從哪裡能變出一個永樂盛世來?

朱元璋沒有給自己家三兒子,太多思考的時間。

馬上就接著開口,順著之前的話往下說。

“正所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當一個國家到達盛世之時,接下來這種盛世的狀態,很難保持太長時間。

很快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且這種下坡路一旦走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是大勢所趨,根本沒有辦法撼動。

在衰落的過程裡,會出現一些中興之主,或者是中興名臣。

使出渾身解數,來對這個事兒進行解決。

拼了命的,想要讓這個帝國變得更好,止住頹勢。

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比較出名的中興。

可是這些中興,往往持續的時間,也並不會太長。

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一次陷入頹勢,接著江河日下。

而這些中興之主弄出來的中興,距離盛世,也有著很大的差距。

中興之後,王朝會持續的衰落。

這個趨勢不會變動。

最終到了後來,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衆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開始造反,一波又一波,直至推翻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而在這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裡,最爲根本的還是土地。

王朝盛世出現之後,爲什麼會由盛轉衰?

其中最爲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多了,地卻沒有變多。

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會減少很多。

本來,這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

可在這個過程裡,還會有諸多隨著王朝的發展,成了氣候的勳貴,地主鄉紳等。

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兼併土地。

和那些自耕農的爭奪土地。

人口增加,自耕農們手中土地變少,想要維持生計並不容易。

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也會迅速下降。

而與此同時,他們所需要交的賦稅,並不會減少,甚至於還會增多。

這是爲什麼?

是因爲那些權貴們,大多有著特權。

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少交稅或者不交稅。

而那些負責收稅的人,也大多不敢徵收他們的賦稅。

可是稅卻是要收的,怎麼辦?

就會把本該由這些權貴們,繳納的賦稅,給轉移到沒有破產的自耕農的頭上。

本來自耕農的數量,就因爲權貴們的兼併,而在在不斷的減少。

生活變得愈發的困苦。

現在還將更多的賦稅,轉移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這將進一步的,導致自耕農變得越發的困苦,壓力倍增。

遇到一些天災人禍,就會有更多的自耕農破產。

破產之後又該怎麼辦?

自然而然,便是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成爲別人的佃戶。

或者是直接投獻大戶。

或者是隱戶。

有一些,乾脆直接逃亡到深山之中,做起了流民,強盜。

更多的土地被人兼併,更多的自耕農消失不見。

這導致朝廷的稅基,再一次迅速的減少。

朝廷是需要收稅的,沒有稅就運行不下去。

怎麼辦?

只能繼續加稅。

而這些權貴們,還是有手段的避稅。

更多的自耕農,會因此而破產。

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天災人禍,官府催逼,更多的賦稅,壓到了數量更少的自耕農頭上。

他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如此一來,會出現一個什麼情況?”

朱元璋望著朱棡出聲詢問。

朱棡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心思,去考慮自己家父皇剛纔所說的永樂盛世的事了。

所有的心神,都被自己家父皇,此時所說的這些給佔據了。

他的面色有些發白了,嘴裡有些發苦。

儼然已經是被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這些給驚到了。

“自……自然是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

朝廷手裡面沒錢,稅都被那衆多的權貴,衆多的富戶們給截留了。

朝廷手裡面沒錢,進一步加稅。

卻還是會被他們,給攤派到衆多百姓頭上。

而這些人,還會藉著朝廷加稅的時機,上下其手,瘋狂的壓榨。

對自耕農們敲骨吸髓。

一場加稅下來,只怕從自耕農手裡面收的稅,有八成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而後……而後便是衆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天下到處都是造反的百姓,到處都是餓殍。

王朝陷入到巨大的危機裡。

朝廷派兵鎮壓百姓造反,按起葫蘆浮起瓢,力不從心。

最終……便是轟然倒塌,王朝覆滅……”

這話說完,晉王朱棡面色有些發白,聲音也顯得乾澀。

按照自己家父皇所給出的思路,從土地兼併這個角度來看一個王朝的興衰,竟然竟然會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直白了。

確確實實,如同自己家父皇所說的那般。

王朝的興衰,土地兼併纔是最爲根本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裡,肯定會有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有昏聵之君等等各方面的影響。

但是,最爲根本的原因,還是土地兼併。

若是沒有土地兼併,衆多百姓能活的下去,朝廷能收上稅。

那很多事兒,都會變得不同。

王朝覆滅之後,新的王朝建立。

這個時候經歷了亂世,衆多的人口死亡。

很多舊有的秩序被打破,存在大量的無主田地。

人地矛盾不復存在。

開國君主能力不錯,再給上一些不錯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很容易就會出現復甦……

這……這……

朱棡忽然之間,就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對上號了!

一切都對上了!

原來……原來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現的原因!

原來,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就是土地兼併!

原來這件事兒,竟是這般的簡單!

可又偏偏是這樣的驚人!

果然,自己父皇說的很對。

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土地兼併出現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導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著這麼遠,直接看透了王朝興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會通過一些辦法,來抑制土地兼併。

這樣的王朝,有些能存在個兩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併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有絲毫的意識。

不僅不抑制,還實行了一個包稅制。

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沒有百年國運。

在漢唐這等朝代,正在出現盛世的時候,它卻迅速走完了整個王朝興衰的過程,已經轟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著自己家老三的反應,不用問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經想到了很多。

這讓他很的滿意。

同時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標兒,從自己這裡得知了這一個規律之後的反應。

和老三這個時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沒有說話,坐在那裡看起來奏章。

給自己家老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過了好一陣後,晉王朱棡這才逐漸的回過神來。

能夠看得出來,他被土地兼併所帶來的震撼,還沒有完全消失。

心緒依然特別的不平靜。

“父皇您說的對!

土地兼併,確實是王朝三百年鐵律的根本原因。

衆多事情,從表面來看,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

可從根源上來看,種種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兼併。

而諸多的改革,其實從根本上來看,也是圍繞如何給國家增加收入來的。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宋朝時王安石變法,會註定失敗。

因爲王安石變法,沒有從最根本上來進行。

沒有抑制土地兼併。

不從這個根本的事情上著手,很多事都是虛有其表,治標不治本。

再加上守舊勢力的各種反撲,搗亂,變法失敗也就可想而知。”

聽了朱棡的話,朱元璋欣慰地點了點頭。

“你能看到這些,真的很不錯。

現在明白,咱爲什麼要在國子學裡,推行農書,開展畜牧這樣的課程了嗎?”

朱棡點了點頭:“明白了,我大明是農業大國。

種地,畜牧養殖等,關係到無數人的肚子問題。

而無數人的肚子問題,又關係到國家的興衰。

一個國家只要能讓衆多百姓們,不餓死,能讓他們活得下去。

那這個國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會被推翻。

重農不能只流於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諸行動。

父皇在國子學這個天下間最高的學府裡,開設這樣的課程。

恰恰便是一個最好的風向。

明確的告訴天下人,朝廷是重視農業的,是重視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當中的風氣,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嘛,農要排在士的後面。

甚至於在很多人的心中,農連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說著農很重要,可是實際上卻很輕視農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農事。

對於種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輕蔑……”

朱元璋聞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說的不錯,咱就是這麼想的。

國子學裡的很多學生,今後都是要當官的。

在一個農業大國裡當官,對農事卻一點都不瞭解,又怎麼能當得了好官?

所以咱們準備加上這些課程。

不僅如此,這農業的發展,畜牧業的發展,同樣也是有著大學問。

怎麼才能種出更多更好的糧食,讓同樣的土地,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夠在同樣的時間裡,養出更好豬馬牛羊這些。

都是有大學問在的。

並不是說隨便養養,隨便種種就行。

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國子學開設這些課程,就是要讓農業,畜牧業這些學問,上桌吃飯。

給它們一席之地。

提高它們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個社會,引起重視。

引導整個社會,重視農業,重視畜牧業的風尚風氣。

如此,接下來再設立農科院,以及相應的農業學校,和畜牧業學校這些,就變得順理成章。

也會減少很多的阻力。

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這些行業之中,做出貢獻。

農業,畜牧業,事關根本。

肚子問題始終是頭等問題。

你說,如此重要的事兒,咱會因爲一些不知所謂的人的反對,就放棄不去做嗎?

這些人反對,就讓他們反對去。

看他們反對的聲音能有多大。

反對的輕也就算了,反對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聲音裡,帶出一些殺氣騰騰……

(本章完)

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178章 發飆!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78章 發飆!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88章 掀桌子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134章 完全成爲皇帝的形狀第20章 設立錦衣衛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47章 死第7章 馬皇后之威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淚流下來第87章 京師咱不要了,咱回濠州城,再打一遍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6章 下血本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133章 斬!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4章 吃席第89章 貼臉開大第43章 他們比咱來的早,就在這中都城內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202章 馬皇后被開了大眼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33章 妖僧第152章 完了!所有謀劃都被朱元璋預判了!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41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數據說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98章 雄英雄英他才八歲就去世了?!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34章 完全成爲皇帝的形狀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28章 自信的李善長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84章 一網打盡第88章 掀桌子第9章 來自朱元璋的壓迫感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14章 破防了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182章 太子怎麼變了?!他不是心向文人的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161章 朱標暴怒!懲治呂氏第166章 呂氏受極刑而死,朱標親自監斬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7章 馬皇后之威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71章 馬皇后‘嚴選’
第179章 重拳出擊!第148章 朱棣興奮:好好好,終於亂起來了!第178章 發飆!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78章 發飆!第187章 朱元璋圖窮匕見!第205章 得知真相,馬皇后眼淚掉下來第88章 掀桌子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134章 完全成爲皇帝的形狀第20章 設立錦衣衛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47章 死第7章 馬皇后之威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淚流下來第87章 京師咱不要了,咱回濠州城,再打一遍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96章 啥?老四造反了?!第57章 那就讓他們活在恐懼裡吧!第26章 下血本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133章 斬!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3章 狗東西,汗流浹背了吧?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39章 朱元璋殺去中都城第189章 不是,皇帝居然連這些都知道?!第4章 吃席第89章 貼臉開大第43章 他們比咱來的早,就在這中都城內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100章 其實咱真不愛殺人,真的第202章 馬皇后被開了大眼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77章 朱元璋攤牌了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110章 朱元璋:咱知道的不多,只有億點而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33章 妖僧第152章 完了!所有謀劃都被朱元璋預判了!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41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數據說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73章 啊,對對對!第198章 雄英雄英他才八歲就去世了?!第61章 奸臣自己跳出來了第134章 完全成爲皇帝的形狀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28章 自信的李善長第111章 螳螂捕蟬,老朱在後第103章 對不住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第143章 砍到讀書人的命脈上第188章 朱元璋:咱說你是公忠體國,你就是第84章 一網打盡第88章 掀桌子第9章 來自朱元璋的壓迫感第201章 啥?老四當了皇帝?他居然造反成功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67章 老四,你要媳婦兒不?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120章 見大孫子朱雄英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127章 天下共主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49章 剝皮萱草第162章 這些皇帝太子他們都知道了?!呂氏第14章 破防了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182章 太子怎麼變了?!他不是心向文人的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161章 朱標暴怒!懲治呂氏第166章 呂氏受極刑而死,朱標親自監斬第80章 你們錯了,咱從來都不是個體面的人啊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98章 來自朱元璋的強勢反殺第172章 哈哈,穩了,優勢在我!第7章 馬皇后之威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168章 斬呂本!誅呂家三族!第170章 預判了你們這些蟲豸的預判第23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71章 馬皇后‘嚴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阜新| 额敏县| 安庆市| 繁昌县| 新晃| 交口县| 平安县| 邵东县| 布尔津县| 天镇县| 萍乡市| 阿坝| 乐陵市| 彭州市| 墨脱县| 辽宁省| 汉川市| 无为县| 武夷山市| 个旧市| 民丰县| 五寨县| 奉化市| 沙洋县| 广饶县| 凭祥市| 甘洛县| 弥渡县| 延边| 连南| 囊谦县| 泾川县| 杂多县| 都匀市| 仁寿县| 湖口县| 杭锦后旗| 黑龙江省| 甘肃省|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