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蘇軾回朝篇

蘇軾回朝篇

出乎意料的,蘇軾一路上讀笑風生、悠遊自在,像遊山玩水一樣走了過去。同時廣交朋友,是凡來探望他的人,他都杯茶談笑、相與歡談,甚至剛到某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時,他都能主動出擊,找人聊天。更別說隨時寫信,和四面八方無數朋友互動了。

結果就是:他越遠貶,結交朋友越多,且各行各業,什麼樣的人都有。於是越走聲勢越大,越走傳說越多,可說如沒這場遠貶之路,蘇東坡的名望絕不會達到現在的程度…遠貶前,他名望是有深度的,官場、文壇的確以他爲首。可遠貶後,廣度增加了,他一路上的灑脫、平易、多才,讓世人傳頌他是“坡仙”

從沒人像他這樣對待長達7年、遠貶海外的悲慘遭遇。以儋州爲論,在他之前也有位名臣貶到了這裡,那人比蘇軾官職大了很多,是唐朝名相、李黨黨魁李德裕,非凡的人傑被牛黨傾軋,貶到了當時稱爲崖州的海南島。結果就死在了這裡,他沒法忍受惡劣的環境、更沒法忍受政敵的欺侮!

這在蘇軾身上沒發生,並不是說他沒李德裕那麼高傲,而是心靈深處核心地帶太不一樣了。李德裕出身頂級官宦世家,蘇軾不同,他是第一代以才華起家的名臣,從小在蜀川山水中長大,蜀山靈秀激越,華夏五千年最瀟灑不羈、才華橫溢的兩大文豪——李白、蘇軾都出生在那裡,並不是偶然的。他們的路,更有相同的地方。李白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於是離開了長安。蘇軾亦如此,他心靈本就不是傳統的官場動物。最開始時,他短暫的迷茫過,那時他初入官場,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層人民死活看得一錢不值。公開聲稱下層人的存在,就是爲保證士大夫的生活快樂…後來在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在城東那塊坡地耕種後,他心靈返本了。本是自然之子。怎能再重蹈泥潭?

於是乎,這一路上,沿途各級官員變著法的給蘇軾搗蛋,讓他行無車、居無所、病無藥,目的超簡單,就是通過折磨他,向章惇示好!

歷史上基本沒人能從海南島的流放地活著回來。蘇軾過海時的心情是悲涼的,這不僅僅是生死問題,更是尊嚴問題。中國不像西方,漂洋過海探險是種榮耀。是強大的男人才敢做的遊戲,如能在這過程中殺人放火、帶回滿船的金銀珠寶、美女奴隸,那麼就更完美了。但在中國,出海是不名譽的。父母在,不遠遊。因還要每年祭祖的。一旦死在外面,難免要做個不孝之人!

自古殺心慘於殺身,蘇軾有何大罪?不過是些意氣之爭,居然被逼迫到這步田地。1097年閏2月,蘇軾過海,開始了長達3年的昌化之行…這3年是蘇軾人生最困苦的一段,也是他生命光芒綻放得最飽滿、最充實的一段。蘇軾終於在那裡有了自己的家。可生存的艱難是難以想象的,單隻一場秋雨後,他居然在牀帳裡發現了足有1升的白蟻…

平時生活更不用說,日常的米、面、酒、糖等都要由惠州方向從海上運來。這樣一來價格昂貴,蘇軾買不起。二來供應量太小,一旦海上起風下雨。就只能捱餓。這時蘇軾年過花甲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營養不良,毀了他的健康,他和他小兒子蘇過都形銷骨立、瘦得脫相…

無可奈何,蘇軾苦中作樂。想起了一傳說,不禁哈哈大笑。那是晉武帝時期,全中國人都在捱餓,某人頭暈眼花,摔進一大地洞裡,他看到洞裡有烏龜和蛇,每當陽光燦爛時就伸頭到洞外,像是吞嚥陽光,他有樣學樣,居然身體強健,比吃了米麪還要好…想到這,蘇軾向小兒子一笑:過兒,我們也這樣吃點陽光吧…

這就是坡仙的精神內核,面對困境,甚至是必死困境,不咒罵、不消沉、不悔恨,就像一英雄曾說過的“死亡向所有人微笑,人所能做的就是向死亡還以微笑”在酷厲面前低頭的是懦夫,回報以怒吼是戰士,但仍落在了下乘,因受到了對方影響。像蘇軾這樣,仍保持微笑,保持住心靈深處活潑靈動的光芒,不讓它灰暗、不讓它暴戾,這是種別樣的驕傲——讓美麗的永遠美麗,天上的雨水絕不會因落在地上泥潭而失去它本來的潔淨…

不斷的折磨,讓蘇軾的光芒更明亮,他被貶得越遠,離民衆的心就越近。在他南遷路上,有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是歷朝歷代從所未見的高情傳說…

他被貶到惠州時,蘇州定慧寺長老守欽派弟子卓契順步行數千裡來探望他。多年老友、隱士吳子野不顧年老,舟車勞頓,趕來陪他住了幾個月。貶到儋州後,吳子野,73歲高齡的眉山老鄉巢谷,楊濟甫又渡海來訪,陪他渡過最初幾個月的艱難時光。潮州人王介石一路追隨,像僕人一樣幫助蘇家生活,連蓋房子這樣的事都親力親爲。更有很多各地學子,向他請教學問,其中以海南人姜公弼的事最著名。

海南島太偏了,識字的人都少,怎能論到文章呢?直到宋朝立國近140年,仍沒出過一個進士。這實在是沒法,學問是講究傳承的,就算是不世出的大天才蘇軾,也得有出色的先生給他啓蒙。

姜公弼自學成才,等到需要拔高時,上天賜福,把蘇軾貶到了他家鄉。蘇軾耐心地指點他,臨別時在他扇子上題了首詩——滄海何嘗斷地脈,朱崖端合破天荒。寫完這兩句後,突然收筆不寫。姜公弼不解,蘇軾說“候汝登科,當爲汝足”多年後,姜公弼終於金榜題名,可惜那時東坡已離世了。他不遠千里,到許州找到衰老的蘇轍,蘇轍在扇子上爲兄長補足全詩——生長蕓間已異方,風流稷下古諸姜。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坡翰墨場。滄海何嘗斷地脈,朱崖端合破天荒。錦衣他日千人看,使信東坡眼目長。

這首詩見證了海南島第一位進士的成功之路,由八大家中蘇氏兄弟合力完成。

以上的事很陽光,讓人很佩服。似這就是蘇軾的精神內核了?但如只是這樣,那麼蘇軾就只是個精神勝利法的大師,在逆來順受裡讓自己不哭出來罷了。何來偉大呢?

蘇軾從沒放棄希望,他一直懷念北方、堅信著自己定會回去。被貶昌化3年後。某一天蘇軾若有所感,對蘇過說“吾誓不做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原氣象”爲此,他洗硯焚香,向天禱告,書寫自己平生最得意的8篇賦。如一字不錯,即有北還之望。那一天,65歲的蘇軾凝神專注,揮毫潑墨,8篇名賦一一寫就。居然一字不錯!蘇軾大喜,吾歸無疑矣!

歸去來兮,哪怕再晚,也等到了那一天。順便說句:這件事是真的。這8篇賦後來被一妙人收藏了,這人是宋史上把太監這特殊職業做得最成功的人。這樣一個人,竟對外宣稱自己是蘇軾的私生子,且是遺腹類的…

蘇軾在1100年6月20日渡海北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文化苦旅,前方等著他的終於是一片坦途,一片久違的陽光了…可惜上天只留給了他短短1年多的時光來回味這一切。蘇軾一路向北,沿途遊故地、會舊友。把一生中所有恩怨一一了斷,甚至和章惇都通過信,表示並不太介意和章惇一生的交集。

66歲的蘇軾在常州,死在了1101年7月18日的夜晚。對於蘇軾,我們忘了他的官場經歷吧,要記住的是他的詩詞文章。他是中國自唐以來的第一大天才,北宋之後,中華文人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可再沒任何一個人是可以超越他的…一生的磨難。彷彿是上蒼賜予蘇軾的靈感。他的每一點心靈波動,都是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精神瑰寶。

李白飄逸雄渾、神化難明、天賦絕頂,可高興時放浪形骸,失意時長歌當哭,波動太大,完全被外界影響。杜甫雖憂國憂民,一片赤誠之心,可惜憂過了頭,杜詩難免沾上了潦倒灰暗氣。只有蘇軾,不管際遇怎樣,心裡始終都有棵盛開的蘭花。心有茂蘭一棵,不爲世事羈磨。這種從容的美麗,哪怕有再多折磨,仍寧靜地綻放…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正是宋朝命運、宋朝文化的縮影…

善待範純仁、蘇軾之後,全天下一時間對這位新登基的宋徽宗好評如潮…別忙!趙佶覺得還能再發揮下,讓好評達到高潮!

高潮由宮裡、宮外兩部分達成。宮裡,忍了6年的向太后終於等到了全方位的快樂。說來她也是很不容易、日子很難的,爲了熬到宋哲宗死,宋徽宗立,她都光著腳丫子在皇宮裡狂奔,又哭又喊地搏同情,她容易嗎?現在好容易盼到了好日子,要怎樣繼續下去?哪怕自己老得沒法說話,像宋哲宗病危時那樣都沒危險?這要早做打算才行!

通過仔細計算,她要做兩件事。1復立孟氏。孟氏是由高太皇太后選定的皇后,被貶有自己犯傻的原因、更有政治鬥爭的內幕。現在她在難中,把她提上來,她必將感恩報答。這樣就形成高太皇太后——向氏——孟氏等3代皇后的利益鏈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定會像自己保高太皇太后那樣,保全自己,同時打壓宋哲宗欽定的劉皇后?

本來劉氏已大獲全勝,成了唯一的皇后。可這時孟氏突然間復活,居然要並列了?這忍無可忍!劉氏憤怒——爲什麼是並列?我不要並列!

5月10日,又一消息傳來,向太后說了:你們不是並列!從今天起,你叫元符皇后、孟氏叫元祐皇后,你們倆人見面,你得先給她行禮,然後她纔回禮…

劉氏簡直要氣死,但想想自己還年輕,很可以像向太后那樣熬下去,現在這年頭,誰知幾年後又是什麼樣?

她決定等!向太后卻不!她知自己老了。見過太多死亡的她,沒法不去想自己的身後事——如她真死了,孟氏能掌握大局嗎?光是宋徽宗,孟氏就很難控制!再加上劉氏?情況不妙!再加上朱太妃?那可是自己的死對頭、本應是後宮第一老婦人的人!一廢了再立的孟氏,能管什麼用?

想來想去、想去想來,向太后身體越來越差,很快臥牀不起,奄奄一息了。但就是這樣,健康的宋哲宗生母朱太妃也就在她去世1年後便即去世…這是怎麼搞的呢?沒證據能證明這是誰做了什麼手腳,可就是發生了。於是乎半年多後,做完了這2件事的向太后可以說是完全放心愉快的去死的…

宮外,23日,趙佶爲文彥博、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樑燾等33人被釘上恥辱樁上的舊黨元老們恢復名譽、賞還恩蔭,把之前宋哲宗、章惇做出的決定都否了,讓他們重新變成聖人…

這些事都做完後,宋徽宗趙佶的形象變得超級聖明,讓散佈天下的舊黨黨徒們山呼萬歲,真是大宋朝自仁宗以來僅見的明君啊!

獲得巨大聲譽後的宋徽宗再把屠刀舉向了朝中的新黨成員們。陳瓘、鄒浩、豐稷、陳師錫等舊黨言官們興奮得渾身發抖:這竟是真的?整個紹聖元符年間,舊黨們被2個人折騰得七零八落,現在可以報仇了!章惇、蔡卞,你們也有今天!

全京城言官、滿天下舊黨成員齊心協力,彈劾的奏章雪片一樣飛進皇宮,很快量變就引起了質變,章、蔡2人可以定罪了!

5月19日,尚書右丞蔡卞被罷。9月8日,尚書左僕射章惇被罷。

看到了這些,向太后終於心滿意足。於7月1日撤簾歸政。終於可以安安靜靜的等死了…

李邵矛盾篇皇業肇基篇北遼內亂篇靈素倒臺篇開封陷落篇包拯登場篇恭帝出降篇諸國分合篇金國敗盟篇宋遼初戰篇李筠叛亂篇宋夏初戰篇鳳娘出場篇封賞天下篇皇帝遇刺篇狄青升官篇災難前奏篇安石罷相篇蒙古伐金篇張浚亂搞篇遇郭乃安篇幽州陷落篇清算舊黨篇遼金首戰篇北伐前奏篇李綱罷相篇元僖之死篇舊黨罷免篇收奪兵權篇封賞天下篇雍熙北伐篇淮西之戰篇德昭之死篇澶淵之盟篇北伐前奏篇岳飛北伐篇英宗駕崩篇趙曙胡鬧篇悲情好水篇濮議之爭篇下北伐開始篇成吉思汗篇澶州兵變篇南宋內政篇同文之獄篇南宋平叛篇城下之盟篇馮道之殤篇朱熹被罷篇蘇氏遭難篇仁宗駕崩篇理宗登基篇遼後遭誣篇岳飛出生篇淮西之戰篇司馬復出篇議和前奏篇真宗駕崩篇元豐榜單篇郭逵徵南篇安石離京篇蒙古草原篇景炎內訌篇僞齊被廢篇遠征幽燕篇清算舊黨篇宋夏開戰篇狄青平叛篇安石登場篇風雨欲來篇混蛋杜充篇舊黨罷免篇趙構北上篇劉豫瘋狂篇北漢立國篇東明事件篇宗弼撤軍篇仁瞻斬子篇戰爭準備篇孟珙救宋篇宋夏初戰篇川陝首戰篇寇準歸來篇汝愚罷相篇宋軍反擊篇侂胄權臣篇魏勝首戰篇岳飛被罷篇張浚之死篇澶淵之盟篇杭州行在篇趙禎誕生篇侂胄之死篇哲宗親政篇宣德事件篇世忠阻敵篇天驕之死篇宗澤之死篇嶽軍苦戰篇同文之獄篇
李邵矛盾篇皇業肇基篇北遼內亂篇靈素倒臺篇開封陷落篇包拯登場篇恭帝出降篇諸國分合篇金國敗盟篇宋遼初戰篇李筠叛亂篇宋夏初戰篇鳳娘出場篇封賞天下篇皇帝遇刺篇狄青升官篇災難前奏篇安石罷相篇蒙古伐金篇張浚亂搞篇遇郭乃安篇幽州陷落篇清算舊黨篇遼金首戰篇北伐前奏篇李綱罷相篇元僖之死篇舊黨罷免篇收奪兵權篇封賞天下篇雍熙北伐篇淮西之戰篇德昭之死篇澶淵之盟篇北伐前奏篇岳飛北伐篇英宗駕崩篇趙曙胡鬧篇悲情好水篇濮議之爭篇下北伐開始篇成吉思汗篇澶州兵變篇南宋內政篇同文之獄篇南宋平叛篇城下之盟篇馮道之殤篇朱熹被罷篇蘇氏遭難篇仁宗駕崩篇理宗登基篇遼後遭誣篇岳飛出生篇淮西之戰篇司馬復出篇議和前奏篇真宗駕崩篇元豐榜單篇郭逵徵南篇安石離京篇蒙古草原篇景炎內訌篇僞齊被廢篇遠征幽燕篇清算舊黨篇宋夏開戰篇狄青平叛篇安石登場篇風雨欲來篇混蛋杜充篇舊黨罷免篇趙構北上篇劉豫瘋狂篇北漢立國篇東明事件篇宗弼撤軍篇仁瞻斬子篇戰爭準備篇孟珙救宋篇宋夏初戰篇川陝首戰篇寇準歸來篇汝愚罷相篇宋軍反擊篇侂胄權臣篇魏勝首戰篇岳飛被罷篇張浚之死篇澶淵之盟篇杭州行在篇趙禎誕生篇侂胄之死篇哲宗親政篇宣德事件篇世忠阻敵篇天驕之死篇宗澤之死篇嶽軍苦戰篇同文之獄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汨罗市| 车致| 浏阳市| 额敏县| 太仆寺旗| 内乡县| 随州市| 江安县| 庐江县| 宜宾市| 建始县| 宜阳县| 紫云| 罗田县| 阜南县| 河西区| 茌平县| 商都县| 固始县| 乌恰县| 全州县| 上饶市| 武邑县| 南充市| 定兴县| 和平区| 惠安县| 石棉县| 武强县| 沁源县| 沭阳县| 梅河口市| 西平县| 永平县| 湾仔区| 彝良县| 屏东县| 山西省| 凤阳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