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六章 再入江淮

對於長生的決定,楊開並未反對,對和尚多有失望只是次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他舊傷未愈,元氣未復,而倭寇雖然已無鬥志,卻有上百人之多,其中還有紫氣高手,一旦動起手來,二人兇多吉少。

長生放走倭寇也是實屬無奈,他很清楚放虎歸山,後患無窮,但他沒辦法,此時想要留下這些倭寇,只能說服這些僧人一起動手,但人家明顯不願動手,自己總不能再拿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山下的僧人此時也是尷尬非常,實則他們很清楚如果沒有二人的提前告警,沒有二人的坐鎮震懾,倭寇不可能善罷甘休,糧隊也很可能保不住,但長生先前的那番話實在是太過刺耳,搞的他們威風掃地,顏面全無。

就在山下僧人遲疑要不要衝二人道謝之時,長生和楊開已經翻身上馬,疾馳離去。

疾行東去之時長生轉頭回望,此時那些倭寇已經回到拴馬的樹林,他們先前之所以毫不遲疑的脫衣避毒,乃是有恃無恐,知道樹林裡還有衣物可供更換,但跑回樹林發現衣服全沒了,尋之不得只能翻身上馬,試圖策馬離開,而那些馬匹都被長生動過手腳,結果可想而至,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長生轉頭回望之時,楊開也做著相同的事情,見倭寇光著屁股亂成一團,免不得惋惜嘆氣,多好的殺敵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這一刻長生心中除了窩火還有無盡的失望,還是那句話,和尚可能是好和尚,但他們卻不是好士兵,臨陣對敵哪能慈悲爲懷,同塵先前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圍而不攻,試圖不戰而屈人之兵,結果遭到了敵人的偷襲,損兵折將,糧草盡毀,搞的狼狽非常。而今押糧的僧人還是這樣,心慈手軟,瞻前顧後。

他先前之所以將話說的那麼重,固然是爲了發泄心中不滿,同時也是希望能激起這些僧人的血性,沒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之心,怎能扶正糾偏,除魔衛道?

長生的臉色不好看,楊開的臉色更難看,他的心情比長生還要複雜,俗話說沒有比較就分不出優劣,與這些含混不清,無端糾結的僧人一比,己方的隊伍殺伐果斷,配合默契。他之所以願意跟著長生,除了身受長生大恩,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跟著長生很是爽利,長生恩怨分明,從不做無謂的糾結。

長生髮現楊開臉色難看,猜到他正在爲之前殺掉了那幾個嬰孩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沉吟過後出言說道,“你沒有做錯什麼,那些嬰兒的父母已經遇害了,即便你不殺他們,他們也很難活命。”

“僧人可以收養他們。”楊開情緒低落。

見楊開接話毫不遲疑,長生知道自己猜對了,楊開的確在糾結此事。

長生知道此事的嚴重性,若是不能打開楊開的心結,此事將會成爲他的心魔並一直困擾他,急切思慮之後出言說道,“打仗總會死人,我不認爲你做錯了什麼。”

不等楊開接話,長生再度說道,“你知不知道同塵和尚被燒掉的那些糧草能救活多少災民?你知不知道爲了給同塵和尚增補糧草,大唐要餓死多少人?你的確殺了那幾個嬰孩,但你也在無形之中救下了許多人,這可不是自欺欺人,你也知道我說的確是實情,日後每當你想起自己殺了那幾個嬰孩的時候,也要想想如果不殺他們,倭寇萬一趁機焚掉了糧隊,同塵統領的十萬兵馬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多謝王爺開導,我沒事的。”楊開心頭略輕。

唯恐心魔消的不夠徹底,長生再度說道,“你今日之舉,勢必遭到喜歡以道德聖人自居民衆的詆譭和詬病,不用管他們,那些人只會詆譭污衊,真讓他們來處理這種情況,直接束手無策,所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指的就是這羣人,屁大的事兒幹不成,挑毛病一個頂倆。”

楊開雖然平日裡沉默寡言,卻是心細如髮,感動長生的寬慰勸解,便出言笑道,“王爺,您放心,我真的沒事兒。”

“沒事兒就好,”長生說道,“正所謂無懼千夫所指,但求無愧於心,你看看我,主政御史臺和戶部幾乎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員,此後又蒙受皇恩,異姓封王,更是招致無數人的嫉妒,我現在已經不是千夫所指了,而是萬夫所指,人人記恨。”

“王爺放心,兩害相衡擇其輕的道理我還是懂的。”楊開說道。

“你能這麼想我就放心了,”長生手指北方正在重新燃點火把的糧隊,“我先前說的也不全是氣話,這十萬兵馬放在同塵手裡遲早會全軍覆沒,三十萬新軍是朝廷最後的家底兒,龍顥天的那十萬已經指望不上了,如果同塵的十萬大軍再出問題,張真人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無力迴天,因爲他手上的兵力嚴重不足。”

“可不可以將今日之事上奏皇……”

不等楊開說完,長生便打斷了他的話,“不成,我與龍虎山關係密切,即便說的確是實情,皇上也會懷疑我夾帶私情,只能等皇上自己醒悟。”

“希望皇上能早些醒悟,”楊開說道,“就他們這般腐仁愚善的心性,兵敗是遲早的事情。”

長生嘆了口氣,沒有再接話,對於皇上兵分三路一事他始終搞不懂皇上究竟是怎麼想的,雖然他和皇上接觸不多,對皇上的心性卻也有所瞭解,皇上的確多疑,擔心這三十萬大軍由一人掌控會尾大不掉,成爲另外一個擁兵自重的藩鎮,但皇上也應該想到龍顥天和同塵不適合帶兵,既然如此,皇上爲什麼還要將二十萬大軍分給他們?

隨後很長一段時間二人沒有再交談,清冷的夜風逐漸吹散了二人心中的憋悶和火氣,四更時分二人進入江淮地界,長生辨明路徑之後再度離開官道,拐進了小道兒。

當日他和大頭以及釋玄明曾經去過江淮,一來一回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此番他走的是當日回返時的那條路徑,之所以走這條路有兩個原因,一是這條路不是官道,路人較少,不容易暴露行蹤。二是他想順路確認一下當日埋下的骨灰罈是不是還在原處。

此前他已經將骨灰罈埋藏的具體位置寫了下來,交給武田真弓並讓其轉交給了豐田勇一,只要武田真弓照做了,就足以抵消當日將龍脈衍續圖譜偷著交給他的罪過,自此之後,武田真弓再不虧欠本國同胞,同樣,他也不再虧欠武田真弓。

爲了隱藏行蹤,二人只能夜裡趕路,日出之後便尋找僻靜之處歇腳休息,有些事情不是不去想就不會發生的,放走了試圖偷襲糧隊的那些倭寇,他們二人出現在附近的消息就會走漏,作爲倭寇一方,一定會懷疑他出現在這附近的動機,說白了就是會疑惑他跑到這裡做什麼?

此前他和大頭釋玄明曾經夜襲麒麟鎮,那一仗倭寇是吃了大虧的,有了前車之鑑,倭寇肯定會率先想到他們是不是又想故技重施,在這種情況下倭寇極有可能自麒麟鎮設伏,等待他們自投羅網。

兩日之後的凌晨,前方出現了一處乾涸的河牀,上次來的時候這裡還是一條小河,而今之所以乾涸斷流乃是因爲倭寇自上游掘開河道,令得河流改道,而倭寇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乃是因爲當日他就是自這條河流佯裝遺落骨灰罈的。

埋藏骨灰罈的地方位於河流的東岸,到得附近,長生並沒有直接過去察看,而是自距埋藏地點數裡之外的山坡上停了下來,一邊歇腳休息,一邊居高臨下的觀察那片區域的動靜。

一整天,埋藏骨灰罈的那片區域都並無異常,夜幕降臨之後,二人再度動身上路,途經埋藏骨灰罈的那片區域時長生也只是隨意瞥了一眼,不曾下馬,更不曾挖掘。

雖然只是一瞥,卻已經可以確定骨灰罈沒有被人挖走,一是那片區域沒有挖掘的痕跡,二是那片區域的雜草相對稀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地下埋有鐵器,鐵器阻隔了地氣,令得生氣不旺。

武田真弓已經離開多日,但骨灰罈仍在,這便說明武田真弓並未將骨灰罈埋藏的地點告知倭寇。

這一發現令長生心頭很是沉重,武田真弓是他的師姐,他不希望看到武田真弓被倭寇視爲叛徒,漂泊異鄉,有家難歸。

在距麒麟鎮不足兩百里時,長生打消了去麒麟鎮探查的念頭,因爲倭寇已經知道他和楊開出現在附近,勢必會做出相應部署,二人此時冒險前往麒麟鎮,看到的不一定是倭寇真實的情況。

二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確認倭寇渡海所乘坐的大船停靠在哪裡,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二人便繞過麒麟鎮,直接趕往海邊,令長生沒想到的是三艘巨大的木船就停靠在江淮的近海碼頭,倭寇並未刻意隱藏。

船隻周圍雖有官兵駐紮,數量卻不是很多,自遠處觀察良久,也不見有倭寇出沒。

確定了船隻所在以及周邊的情況,二人便不再耽擱,悄然退走,趕往江州與大頭等人會合……

第四百七十八章 勸降策反第一百五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七十五章 隨行保護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重阻撓第五百五十三章 福禍自招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輪迴盤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三十七章 恩怨分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千年樹妖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開殺戒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第二百一十九章 神仙入夢第一百零七章 兄弟情義第三十九章 歧黃之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六十八章 至人無己第三百五十九章 真假虛實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五十二章 老狗少年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現生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自食惡果第四十二章 喪盡天良第四百六十九章 生而爲人第三百零七章 餘一同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議定戰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五百六十六章 秦時大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地同力第三十三章 五雷大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對戰妖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七十八章 勸降策反第八十三章 陽光之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九五之尊第五百二十九章 悲痛欲絕第六十三章 主持公道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九十六章 對戰鬥法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五百零九章 上州安東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的女人第二百零四章 萌生退意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五百七十一章 物極必反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地尋寶第三百九十章 劍走偏鋒第四百五十二章 如何善後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一章 暗夜天雷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著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三十一章 岐黃寶典第三百五十五章 召喚毛驢第五百零四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零三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回返中土第三百四十六章 裂土封王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控局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上清法術第四百七十章 提前決戰第十二章 滇王玉璽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見神棍第一百八十七章 籌集銀兩第三百六十三章 給你機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妖龍逆鱗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品武舉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給你機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二十七章 又是雨夜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百四十一章 養妓斂財第四百九十七章 神秘法器第四十二章 喪盡天良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得內丹第二百四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四百四十章 死裡逃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驪山皇陵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百一十章 臨別饋贈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鹹山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汗血寶馬第二百九十八章 佛法感化第五十九章 最後一程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路狂奔第四百零四章 慈悲爲懷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臣武將
第四百七十八章 勸降策反第一百五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七十五章 隨行保護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重阻撓第五百五十三章 福禍自招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輪迴盤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三十七章 恩怨分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千年樹妖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開殺戒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第二百一十九章 神仙入夢第一百零七章 兄弟情義第三十九章 歧黃之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六十八章 至人無己第三百五十九章 真假虛實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五十二章 老狗少年第十章 何來猴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現生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自食惡果第四十二章 喪盡天良第四百六十九章 生而爲人第三百零七章 餘一同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議定戰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五百六十六章 秦時大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地同力第三十三章 五雷大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對戰妖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七十八章 勸降策反第八十三章 陽光之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九五之尊第五百二十九章 悲痛欲絕第六十三章 主持公道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九十六章 對戰鬥法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五百零九章 上州安東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的女人第二百零四章 萌生退意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五百七十一章 物極必反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地尋寶第三百九十章 劍走偏鋒第四百五十二章 如何善後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一章 暗夜天雷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著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三十一章 岐黃寶典第三百五十五章 召喚毛驢第五百零四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零三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回返中土第三百四十六章 裂土封王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控局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上清法術第四百七十章 提前決戰第十二章 滇王玉璽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見神棍第一百八十七章 籌集銀兩第三百六十三章 給你機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妖龍逆鱗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品武舉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給你機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二十七章 又是雨夜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百四十一章 養妓斂財第四百九十七章 神秘法器第四十二章 喪盡天良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得內丹第二百四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四百四十章 死裡逃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驪山皇陵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二百一十章 臨別饋贈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鹹山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汗血寶馬第二百九十八章 佛法感化第五十九章 最後一程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路狂奔第四百零四章 慈悲爲懷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臣武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桐柏县| 灯塔市| 贵定县| 明水县| 丹江口市| 兴文县| 富平县| 太白县| 黔江区| 平利县| 泰安市| 西盟| 镇江市| 定兴县| 普洱| 乌什县| 丁青县| 桐城市| 井研县| 汤原县| 新田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中卫市| 东丽区| 阿荣旗| 祥云县| 雅江县| 马关县| 中西区| 平定县| 马龙县| 五莲县| 澄迈县| 石河子市| 林州市| 都安| 绥棱县| 鸡东县| 彭泽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