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五章 渡江(二)

在徐蚌會戰失敗之後,爲了防止解放軍的渡江南下,國民黨軍方面就在宜昌到上海之間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長江沿岸線上,一共部署了一百一十五個師,大約七十萬人的兵力,以期能夠阻擋解放軍的南下。這七十多萬人卻是分屬兩個集團方面部置,其中,以湯恩伯集團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七十五個師約四十五萬人,佈防於江西省湖口到上海間的八百多公里的長江沿岸地段上;而以白崇禧集團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四十個師,約二十五人,佈防在湖口至宜昌之間近一千公里的長江沿線地段;同時,國軍又有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和江防艦隊一部共計有軍艦二十六艘、炮艇五十六艘分駐在安慶、蕪湖、鎮江、上海等地的長江江面之上,江防艦隊主力共計艦艇四十多艘分駐在宜昌、漢口、九江等地的江面之上,沿江巡邏;空軍四個大隊共計飛機三百餘架分置於武漢、南京和上海等地,以支援陸軍作戰。

而對於江北陳兵百萬的解放軍來說,也在積極地做著渡江的準備,以第三野戰軍兩個兵團及蘇北軍區共三十五萬人組成東部突擊隊,由粟裕指揮,從南京對面的浦口以東的三江營到張黃港段實施渡江,準備成功後向寧滬鐵路挺進,阻止南京與鎮江等地的國軍東逃,以及上海方面的國軍西援,以完成對南京的包圍;以第三野戰軍的另兩個兵團組成中部突擊隊,由譚振林指揮,從蕪湖以北的裕溪口到樅陽一線強渡長江,消滅沿江守軍後,向蕪湖以東迅速東進,會同東突擊隊完成對南京、上海及杭州等地的包圍,爾後各個殲破。中部突擊隊過江之後,由粟裕統一指揮。以劉伯承爲指揮的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組成西部突擊隊,從樅隊到望江段實施渡江,成功後,以一個兵團東進,配合第三野戰軍作戰,兩個兵團直出浙贛鐵路,阻斷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

四月二十日,國共雙方的談判最終破裂,二十日當夜,解放軍中路突擊隊當先地發起了渡江之戰,併成功突破蕪湖江防,二十一日已然佔領了銅陵、繁昌、順安等地,雖然湯恩伯親自趕赴蕪湖佈置堵截,但是已然無濟於事。

二十二日,東部突擊隊也突破了長江天險,到達長江南岸的南閘、百丈鎮一線,建立起了東西五十公里,南北十多公里的灘頭陣地,而此時江陰要塞守軍的倒戈,更加加速了國軍的敗退,此時已然成爲了兵敗如山倒的狀態。

位於樅陽到望江之間的第二野戰軍作爲渡江之戰的西路突擊隊,也於二十一日晚在預定地段突破國軍守軍的防線,控制了寬一百多公里,縱深五到十公里的灘頭陣地,並於二十二日佔領彭澤、東流等地。

而國軍方面,鑑於江防已經被全線突破,部隊有在沿江一線被解放軍分割、圍殲的危險,於二十二日下午倉促部署總退卻,其中,蕪湖以西的部隊,向浙贛鐵路沿線撤退;蕪湖以東、常州以西的部隊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東的部隊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圖在浙贛鐵路沿線和上海地區組織新的防禦。

與此同時,解放軍方面渡過江的主力繼續向國軍縱深發展,第二梯隊也繼續組織渡江。二十三日,東突擊部隊相繼佔領丹陽、常州、無錫等城,切斷了滬寧鐵路,並於二十三日晚進佔首都南京。

南京的解放,已然標誌著國民黨政府的被共產黨推翻。

在第二野戰軍與第三野戰軍會攻江南的時候,第四野戰軍的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的部隊,同時佔領了武漢以東的黃梅、浠水等地,及武漢以西的漢川,對武漢的白崇禧集團形成了威脅。武漢的解放,也已然指日可待了。

渡江戰役出乎預料的成功,令解放軍指戰員們大喜過望,一個個奮勇當先著向著國民黨的敗兵猛追猛打,幾乎是頃刻之間,便奪取了大部分的城市以及大片的土地,此時的形勢根本就是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勢如破竹,國軍再也無心抵擋,只剩下了向南逃遁。

※※※

前方的捷報如同雪片一樣的飛來,讓離著七十二軍軍部不遠的汽車連也揚溢著一種興奮也喜悅,隨著各部隊飛快的前奔,這就好象是在賽跑一樣,而非是在打仗。七十二軍的三個師已經全部過了江,跑得最快的是二一五師,已然到了百公里之外的江西了。由於各部隊都是輕裝上陣,倒是把許多的重火器和輜重丟到了後面。

劉興華帶著七十二軍的軍部也渡過了長江,作爲重要運輸部門的汽車連,此時也得到了擴大,在江南又繳獲了十幾輛汽車,共有三十輛軍卡,真得是實實在在的成爲了一個連。此時上面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要這個汽車連,想盡一切辦法,克服路上所有的困難,把重武器與必須的彈藥、裝備與輜重等運往前線的部隊。

夏陽接到這個任務,自然欣喜若狂,他就是這麼一個人,看著前線的部隊勢如破竹,早就已經按捺不住了。

通過輪渡渡過長江,又接收了一批汽車,自然也要接收一批新的俘虜兵,不過此時汽車連裡原來的三十多號人已然個個都成了司機,上面還是給他們分撥了二十多個人,組成了五十多人,三十輛軍卡的大車隊,爲了以防萬一,軍部裡還專門從警衛部隊裡抽出了兩個連隨車隊前行,以確保路上的安全。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江西的景德鎮,那裡已然被七十二軍二一五師解放。

浩浩蕩蕩的車隊沿著江岸先到東流縣,然後向南順著古茶道進入江西,第二天便到達了古鎮景德鎮。景德鎮是一座有名的瓷都,也是一座古老的城鎮,與佛山、漢口和開封附的朱仙鎮並稱爲四大名鎮,自然不是一般小鎮可比,此時這個鎮子是浮樑縣的縣治所在。

到達景德鎮的時候,這裡只有七十二軍的第二一六師的一個團,據那個團長告訴大家,此時各師、甚至於各團都處在各自爲戰的狀態之中,敵人逃跑得太快,根本沒有一絲想要抵抗的意思,於是這場渡江之戰,此時。已然變成了一場追擊之戰,哪個部隊跑得快,抓住的俘虜就會多,得到的物資自然也會多。正因爲如此,於是就像是跑馬圈地一樣,所以各師、團都不顧一切地向南直插,渾不在意遠離軍部,遠離後方。這個團長同時還告訴夏連長,他的這個團也要趕快南下了,生怕自己落在了後面。

只在景德鎮休息了一晚,汽車連也馬上出發,去追趕跑在前面的大部隊,只是此時天空並不作美,春雨不期而來,灑灑漫漫,走出了數裡,大道上便已經泥濘不堪,汽車只能緩緩而行。

到達樂平縣的時候,又聽說前沿部隊已經去了貴溪,按照兵團的指示,與其他二野部隊一起,進佔了浙贛鐵路,切斷了東面湯恩伯集團與西面白崇禧集團的聯繫。

沒有再多的猶豫,於是,汽車連的目的地再一次改成了貴溪。

開著車沿著破爛的公路往南開著,張賢卻是感慨萬端,看這個樣子,國軍當真得是一潰千里了,比當初與日本鬼子打的時候敗得還要快,想一想當年的豫湘桂大戰,幾個師的國軍被一個團的日本兵追著狂奔,在這個時候,這種的敗退也就不算是奇怪了。仔細想來,國軍縱然擁有先進的武器與裝備,但是在落後的思想與陳舊的作戰方針指引下,依然是一敗塗地,這種失敗從表面上來說,是被解放軍打敗的,實際上呢?真正的敗因還是自身原因。

不過,張賢也一直奇怪,國軍敗得混亂,倒也有情可原;可是解放軍勝的也是如此混亂,卻真真得難以理解。如果國軍裡有一支勁旅踏下心來,潛心佈置,守株待兔,那麼偷襲一次,定然可以毫無懸念地得手。不過,再細想想,此時的大局基本已定,就算是有那麼一兩次大捷,對於國軍來說,也已經無法扭轉乾坤了。

由於天氣的原因,陰雨綿綿,道路難行,這一天汽車連並沒有走出多遠,從懷玉山區穿過,到達離著貴溪城還有二十多公里的一處山神廟的時候,天就已經黑了下來,雖然下了一天的雨終於停了下來,但是爲了安全起見,夏陽只好安排在這座山神廟前宿營,準備著明天天亮之後再行上路,還不知道趕到貴溪的時候,前鋒部隊是不是又轉移了呢!

按照慣例,三十輛汽車首尾相接著圍出了兩個很大,可進可退的防禦圈,把拉著最重要物品的汽車圍在當中,擔當夜晚警衛的事由隨車隊的兩個連負責,因爲司機要在白天開車,所以汽車連裡的大部分人都進入到山神廟裡睡覺休息,不過,夏陽還是安排了四個人分前半夜與後半夜兩兩輪流著值夜,以配合警衛連的保護工作。

這一次值夜是輪到了張賢與熊三娃值後半夜,同時也就意味著第二天他們兩個可以躲到汽車斗子裡去睡覺,而不用開車。

雖然五月已然到來,過幾天就是立夏時節了,但是農曆還是在四月初,晚上的氣候還是有些涼,尤其是在雨後。

張賢與熊三娃迷迷糊糊地被值前半夜的人叫醒了來,睡眼朦朧地揉著眼睛走出山神廟,已然看到了外面燃起的兩堆篝火不知道什麼時候熄滅了,只是在風的吹撫下,依稀還有些火星在四處噴薄,火堆旁邊東倒西歪著相互倚靠著幾個警衛連裡的戰士,雖然也有巡邏的人在遠處晃悠著,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估計也在半閉著眼打著呵欠。

兩個人一前一後地來到了一個火堆邊上,熊三娃自告奮勇著道:“我去找些柴禾來,點著火暖和一下!”

“還是我們一起去吧!”張賢建議著。

熊三娃點了點頭。

兩個人走出了汽車圍成的圈子,一個哨兵隨口問了一聲口令,熊三娃當先地答著,這個哨兵認出他們來,便轉向了別處。他們向山神廟之後的樹林中走去,覺得那裡應該可以找到比較幹一些的木柴。

可是,當兩個人剛剛走進樹林,幾乎是同時,被兩個暗藏在陰影裡的人撲倒在地,兩雙很大的手同時卡住了他們的脖子,邊上還各自有一個人用一把槍頂住了他們的腦門。

第四二章 遊行(一)第八章 生存(二)第三七章 真相(三)第六一章 又攻(三)第十三章 借彈(三)第七二章 浴血(二)第二章 入朝(三)第七三章 四散(三)第四章 壓驚(一)第七章 情誼(二)第十八章 鬼影(二)第四九章 望鄉(三)第四一章 炮戰(一)第三十章 軍殤(二)第六六章 無言(二)第六八章 創業(三)第六八章 靜心(一)第七二章 脅制(一)第六二章 日記(二)第六四章 險境(二)第三三章 蘇北(二)第三三章 奪兵(二)第五八章 反擊(二)第五五章 饑荒(三)第六五章 圍堵(二)第三六章 急進(三)第四六章 爭先(三)第五八章 同樂(二)第六四章 套狼(一)第三九章 夜襲(一)第六四章 進擊(一)第十三章 軍制(三)第五六章 蕭蕭(二)第九章 總結(一)第十一章 集結(二)第四五章 蚊子(二)第十三章 交手(一)第六章 觀音(三)第七三章 回暖(三)第六七章 勝利(三)第五二章 偵察(二)第十一章 脫險(一)第二九章 戰俘(三)第三八章 外圍(三)第四六章 歸塵(三)第二一章 行刑(一)第十章 石牌(一)第六十章 起舞(一)第五三章 敗潰(一)第七章 轉出(三)第六四章 山門(一)第五二章 黃莊(三)第五十章 歸逃(二)第二一章 行刑(二)第四六章 爭先(三)第五章 未死(二)第三五章 選擇(三)第二二章 有虞(二)第三二章 收容(二)第三十章 絞殺(一)第一章 永城(一)第十四章 反間(二)第五六章 投誠(二)第七四章 身份(一)第五六章 手紙(二)第四一章 環守(三)第十二章 雪殤(二)第三六章 急進(二)第六十章 護送(三)第七章 轉出(三)第五十章 會審(一)第三八章 曾識(三)第七十章 歷程(一)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二章 停戰(二)第十二章 探親(三)第二十章 誘敵(一)第十六章 疾馳(二)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三三章 佛面(三)第四一章 環守(二)第三五章 休整(二)第五一章 元江(三)第六章 夜仗(二)第十一章 靈犀(二)第四八章 圍鬥(一)第十三章 整軍(二)第五章 阻戰(三)第六二章 慈悲(一)第八章 清鄉(三)第五四章 民殤(三)第六十章 起舞(一)第二七章 山寺(一)第二七章 背信(二)第三六章 故人(一)第四十章 鏖戰(三)第六一章 風聲(一)第三二章 歸管(二)第二二章 續命(三)第三六章 故人(三)
第四二章 遊行(一)第八章 生存(二)第三七章 真相(三)第六一章 又攻(三)第十三章 借彈(三)第七二章 浴血(二)第二章 入朝(三)第七三章 四散(三)第四章 壓驚(一)第七章 情誼(二)第十八章 鬼影(二)第四九章 望鄉(三)第四一章 炮戰(一)第三十章 軍殤(二)第六六章 無言(二)第六八章 創業(三)第六八章 靜心(一)第七二章 脅制(一)第六二章 日記(二)第六四章 險境(二)第三三章 蘇北(二)第三三章 奪兵(二)第五八章 反擊(二)第五五章 饑荒(三)第六五章 圍堵(二)第三六章 急進(三)第四六章 爭先(三)第五八章 同樂(二)第六四章 套狼(一)第三九章 夜襲(一)第六四章 進擊(一)第十三章 軍制(三)第五六章 蕭蕭(二)第九章 總結(一)第十一章 集結(二)第四五章 蚊子(二)第十三章 交手(一)第六章 觀音(三)第七三章 回暖(三)第六七章 勝利(三)第五二章 偵察(二)第十一章 脫險(一)第二九章 戰俘(三)第三八章 外圍(三)第四六章 歸塵(三)第二一章 行刑(一)第十章 石牌(一)第六十章 起舞(一)第五三章 敗潰(一)第七章 轉出(三)第六四章 山門(一)第五二章 黃莊(三)第五十章 歸逃(二)第二一章 行刑(二)第四六章 爭先(三)第五章 未死(二)第三五章 選擇(三)第二二章 有虞(二)第三二章 收容(二)第三十章 絞殺(一)第一章 永城(一)第十四章 反間(二)第五六章 投誠(二)第七四章 身份(一)第五六章 手紙(二)第四一章 環守(三)第十二章 雪殤(二)第三六章 急進(二)第六十章 護送(三)第七章 轉出(三)第五十章 會審(一)第三八章 曾識(三)第七十章 歷程(一)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二章 停戰(二)第十二章 探親(三)第二十章 誘敵(一)第十六章 疾馳(二)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三三章 佛面(三)第四一章 環守(二)第三五章 休整(二)第五一章 元江(三)第六章 夜仗(二)第十一章 靈犀(二)第四八章 圍鬥(一)第十三章 整軍(二)第五章 阻戰(三)第六二章 慈悲(一)第八章 清鄉(三)第五四章 民殤(三)第六十章 起舞(一)第二七章 山寺(一)第二七章 背信(二)第三六章 故人(一)第四十章 鏖戰(三)第六一章 風聲(一)第三二章 歸管(二)第二二章 續命(三)第三六章 故人(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留坝县| 鄯善县| 高唐县| 曲阳县| 金坛市| 桦南县| 微博| 资中县| 青冈县| 阜新| 兴文县| 根河市| 永州市| 吴堡县| 都昌县| 马尔康县| 灯塔市| 德兴市| 卢氏县| 博兴县| 长治市| 铜陵市| 京山县| 历史| 井冈山市| 新干县| 宝丰县| 仙桃市| 张北县| 冕宁县| 新建县| 汪清县| 承德市| 大宁县| 恭城| 永福县| 长汀县| 保亭| 扶沟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