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二章 聲東(一)

爲了避免中原大戰,在共產黨領導人周恩來的倡議以及美國調解人白魯德的努力之下,國共兩黨及美國觀察員三方在武漢簽訂了《漢口協議》,按照協議的規定,國共雙方達成了以下的幾條安案:

一,雙方指揮機構的指揮官應即下達命令,制止本地區之小規模戰鬥及步哨衝突。二,凡違反《停戰協定》的部隊移動,應立即停止。三,應立即停止新碉堡及永久性工事之構築。四,雙方對峙部隊可相互派遣必要的聯絡軍官。五,同意共產黨中原軍區的傷病員及眷屬和照顧傷病員的醫護人員一千名,由廣水車站乘火車北上,運送到安陽,轉往共產黨控制之下的晉冀魯豫解放區。六,同意雙方交換被拘人員名冊,凡確定爲政治犯或戰俘者,均應於六月一日前釋放。七,同意保證共產黨中原軍區爲整軍而復員人員之安全。

這個協定的簽訂,無疑是共產黨方面的一個很大的勝利,其控制的中原軍區根據《漢口協議》,於五月十二日前,讓八百餘名傷病員與家屬乘火車由第九執行小組派人護送去晉冀魯豫解放區。同時,在保存主力、保留精華的原則之下,又復員老弱萬餘人,將原來主力部隊的七個旅整編爲六個旅,將多餘的幹部又以各種方式轉移他地,使其部隊更加精幹。

所謂的中原軍區,其實就是在抗戰的相持階段,由新四軍第五師與八路軍南下支隊,在鄂、豫、皖、湘、贛五省交界地區所創建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所組成的,日軍投降前,中原軍區已經發展成了兩個縱隊,三個獨立旅和三個軍區共約六萬餘人的隊伍,根據地的面積達到六十多個縣,並對戰略要地的武漢形成了包圍之勢。

原本,張賢在江漢地區活動的時候,湖北還只有新四軍第五師這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正規作戰部隊,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的八路軍南下支隊,是一九四四年豫湘桂會戰之後,在國民政府丟失了大片的土地的情況之下,中共中央於一九四四年八月,派遣王震的三五九旅主力開赴華中,準備挺進到湘粵贛邊區,試圖恢復當年的江西蘇區,在那裡重新建立根據地。三五九旅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從延安出發,經太嶽渡黃河,越過隴海線,進入到了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於一九四五年一月與新四軍第五師匯合。三五九旅繼續南下,渡過了長江,但是在回到當年的江西蘇區時卻意外地碰壁而歸,其一是因爲當地的百姓並不再歡迎這支共產黨的軍隊,認爲這支軍隊也會象原先走的那支軍隊一樣,長久不了,說到底還是認爲這是支“流匪”。其二,雖然在豫湘桂會戰後,薛嶽的第九戰區慘敗,但是薛將軍並沒有聽從軍委會的建議,把指揮部遷到湘西,而是相反,他把指揮部遷往了湘東,使得這塊區域裡並不是空白。三五九旅只得重回湘北和鄂南,擴大那裡新四軍第五師建立的抗日根據地。但是在抗戰勝利之後,又經不住國軍的蠶食與圍攻,只得放棄江南,重新回到江北的鄂豫邊地區,與新四軍第五師再次組合。

雖然共產黨的佔領區進一步縮小,但是這支部隊依然有如插入中原大地之上的一把尖刀,令國民政府好似如芒在背,坐立不安。蔣介石在五月五日乘坐著美齡號專機,正式入主南京,這個時候開始,蔣主席在國內的威望依然如日中天,無人能及,作爲全國的領袖,他開始考慮真正的國家統一問題。雖然國共此時的談判還在進行之中,而對於蔣主席來說,威脅著國家統一的還有許多的地方軍閥,這些地方軍閥,也成了他除了共產黨之外另一件頭痛的問題。整編國軍的目的是爲了精減,但何嘗不是對地方勢力的削弱呢?但是,所有的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蔣介石十分清楚,他想要獨攬大權的話,就必須要把共產黨打敗,這纔是當務之急。只有把共產黨打敗了,那麼,其他的地方軍閥也就不足爲俱了。

當然,這個時候,是誰都可以看出來,蔣主席的心腹大患明顯得放在共產黨的身上。抗戰勝利之後,共產黨佔領著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轄有一億多的百姓。此時的共產黨已經非抗戰前可以相比,再想通過武力來解決真正的統一問題,其難度顯然已非往時可比。對於國民黨來說,江山尚在,想要穩坐下去,就必須要解決掉共產黨的問題。這場內爭卻又是如此得難以避免,兩黨之間都存有私心,將真正的國之利益盡皆拋棄,所以談判對於兩黨來說都只是幌子,只不過是爲了各自取得更大利益的戰前準備而已。

《漢口協議》的簽訂過程中,其實也是國民黨內部的主和與主戰派之間搏弈的結果,雖說這個協議已經簽訂,但是在這半個多月中,國民黨內部的意見還沒有統一起來,直等著蔣主席最後表態。

蔣主席還沒有直接的表明態度,但是,其軍令已經下達到了武漢行營裡。

五月十三日,也就是在共產黨的中原軍區完成傷病員及家屬轉移的第二天,圍住中原軍區的各部便接到了繼續進攻的命令。只是這個時候,這個命令卻顯得有些雞肋了,共產黨軍隊已經在準備分批的突圍,如果沒有消滅其有生的戰力,只佔領一些並不會對國民政府忠心的區域,對於這三十萬的國軍來說,不能不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一場。唯一好看只是這個戰略地圖上這片赤色區域沒有了,武漢的威脅好象是被化解了。

國軍再一次的進攻,使共產黨的中原軍區部隊被包圍在了以宣化店爲中心的附近狹小地帶,而軍調處第三十二執行小組也已經名存實亡。

※※※

張賢也接到了再次進攻的命令,雖然停戰有十天,但是這十天裡他卻並沒有半分的閒時,抓緊工夫佈置哨卡,把大洪山區到桐柏山區間的道路要衝全部控制,這等於是掐住了馬文龍的脖子,只要是進出山的物資都要通過一一八旅的防區。

柳師長的整七十五師又活份開來,爲了以報一箭之仇,柳師長親自率部進山,這一次卻也吸取了教訓,他步步爲營,沒有敢再行突擊冒進。整三師也從北圍過來,同時佔領西部襄河的主要渡口,以防馬文龍部向西逃躥。

雖說經過了幾日的休整,將自己的傷病員也都轉運了出去,但是馬文龍還是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壓力,彷彿是周身被捆住了一樣,令他幾乎要窒息。這個時候,他接到了中原軍區的電令。中原軍區在經過與延安的中共中央的聯絡,認爲在這種敵強我弱的形勢之下,以六萬之衆來抵抗三十萬的虎狼之師,顯然是以卵擊石,與其在這裡被國民黨軍隊吃掉,還不如化整爲零,向其它地區轉移,以保存實力爲目的,實則達到突圍的效果。

對於這次的中原突圍,共產黨安排得十分詳盡,明面上依然在與國民黨方面談判之中,並提出願意出讓中原解放區,將部隊移往其它的解放區。但是國民黨也十分清楚,如果答應這個條件,那也就是放虎歸山,他不僅想要這塊區域,還想要消滅這支隊伍。所以明面上也在和共產黨大談特談,背地裡卻是加緊了圍攻的步伐。共產黨方面也在加緊行動起來,既然無法在此地立足,那就是走爲上,越快越好。

馬文龍接到的電令卻是要他率部突圍,衝出國軍的包圍圈,向西渡過襄河,轉入鄂西北的武當山區,重建根據地。

但是要想突圍,又談何容易,這個封鎖與包圍圈,國軍已經苦心經營了半年之久,少有漏洞,他一萬人的隊伍,又非草木塵土,又沒有長出翅膀,便是一個個地排著隊的走出去,也需要幾天的時間,更何況還要被人圍攻。

馬文龍不由得冥思苦想起來,他的身後,此時的整七十五師如附骨之蛆,緊緊尾隨其後,倒是因爲有了一次被殲一個團的教訓,所以卻不敢過於突進。北面和西面的整第三師也在緩緩移動之中,國軍採取的是穩紮穩打的方針,就如同當年的第五次圍剿一樣,如果再這麼下去的,不出三天,他就不得正面與國軍對決,這正是他想要極力避免的。如果真得要與國軍正面作戰的話,此時此刻,以他的這些老式陳舊的日式武器,很難打贏這個戰鬥。唯一讓他困惑不解的是他的東面,張賢的一一八旅一直按兵不動,卻也是最要命的,把他的物資來源全部鎖死,如此一來,便是他不突圍,在這裡也只能是等死。

想到這個張賢,馬文龍便覺得頭痛起來。如果張賢也行動起來,加入進山區的大軍之中,對他來說反而更好對付一些,在運動中他總能抓住對方的些許過失,以達到穿插與分割的效果,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將之圍殲,就像十幾天前他吃掉整七十五師一個團的時候一樣。但是一一八旅的不動,總讓他有如背後有人舉著槍瞄準自己一樣,時時還要堤防著,生怕在關鍵的時候,這隻老虎會全力撲過來。

政委林宣走到了馬文龍的面前,問道:“老馬,上面既然讓我們向西突圍,你看我們怎麼安排一下,還是儘快突圍的好!”

馬文龍擡頭看了這個戴著眼鏡的書呆子一眼,對於他的這個政委,他一直都不滿意,這傢伙跟了他這麼幾年,在軍事上始終沒有什麼長進,虧他還是從延安過來的。只是這個林政委倒有一樣的長處,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認真得可以用教條兩個字來形容了,所以也很令馬文龍不快,但是作爲一個老黨員,他還是十分服從上級的安排。只不過這一次,上面已經跟他說過,這一次轉移後,林宣會被調走,專門去搞行政和政治工作,會給他安排一個十分有經驗、而且能夠打、也打過不少大仗的老革命過來,據說這個老革命還參加過紅軍的長征,爬過雪山,越過草地。

“你有什麼意見嗎?”馬文龍問著林宣。

林宣想了一下,推了推自己鼻樑上的眼鏡,尷尬地笑了笑,道:“我有什麼好的意見,每一回我的意見說出來,你總是第一個推翻了,我看呀,還是聽你的吧!”

馬文龍也笑了一下,告訴他:“其實,每一次你的意見都很有進步的,只是有些紙上談兵。你還是說一說嘛,我聽一聽,不說怎麼會有進步呢?”

林宣點了點頭,道:“我看我們就按照上面的安排,在敵人整第三師和整第七十五師還沒有匯合之前,快速向西衝過他們的包圍圈,只要能搶下襄河的渡口,在一天之內渡過河去,就可以衝出敵人的包圍圈。”

馬文龍沉思了一下,卻搖了搖頭。

看到馬文龍又搖頭,林宣很是失望,問著他:“怎麼,難道不行嗎?”

“不行!”馬文龍明確地告訴他:“敵人爲什麼沒有馬上合圍,而是從西面留下一個口子呢?那就是等著我們從那個口子出去的。呵呵,你以爲敵人這麼傻呀?他那是一個陷阱,只要我們去走那個口子,定然會鑽進他們的口袋裡。”

“哦?”林宣有些不相信,又問道:“你怎麼知道的呢?”

馬文龍笑了一下,道:“這是經驗。敵人一直被我們帶著在山區裡轉圈,你以爲他們願意嗎?在這裡轉來轉去,弄不好又會被我們抓住機會反噬的,所以他們也急切地希望我們從山區裡出來,只要是出了山區,那麼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那你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達到我們的目的呢?”

馬文龍一笑,道:“其實這也不是太難的事,如今我們的目的雖然要向西,但是完全可以給敵人造成一個錯覺,認爲我們是要向東,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急調西線的兵力往東包抄,呵呵,只要他們一動,那麼我們就可以全力西折,一舉渡過襄河?!?

“這是聲東擊西之計!”林宣恍然大悟,卻又問道:“只是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調動敵人的西線部隊呢?”

馬文龍道:“東邊的敵一一八旅一直沒有動靜,既然如此,那隻好我們先聲奪人了,對其進行突襲,打亂他的陣腳,給人一種要向東往大別山突圍的感覺,呵呵,我就不信,敵人西線兵力還會死守襄河?”

林宣點著頭,同時有些擔憂的道:“一一八旅旅長是張賢,這個人你我都認識,只是你對他比較瞭解,你以把握能打贏他嗎?”

馬文龍搖了搖頭,但是又道:“雖然我沒有把握能夠贏他,但是他的那支隊伍裡卻有我們的人,呵呵,在關鍵時間,只怕他也無可奈何了!”

“原來是這樣!”林宣這才明白過來。

第三章 秘審(一)第四二章 蒙陰(二)第十六章 誘餌(三)第四四章 無衣(一)第四六章 歸去(三)第六一章 遭遇(三)第五三章 沂河(二)第四四章 無衣(二)第四四章 韓奇(二)第二三章 反撲(二)第五二章 探聽(三)第三三章 佛面(一)第二章 壯丁(三)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四一章 黃維(三)第五一章 傷春(一)第二十章 娜娜(三)第七章 烈火(三)第一章 和談(一)第二一章 小差(二)第五一章 傷春(二)第八四章 無殤(二)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三九章 辰州(一)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五四章 崮山(一)第四七章 分兵(一)第三八章 山東(二)第六六章 渡河(二)第三章 軍歌(三)第十五章 回防(三)第二二章 副官(三)第十五章 渡江(一)第十五章 包信(二)第七五章 奈何(一)第二七章 山寺(三)第六三章 逆襲(一)第三四章 常德(二)第三十章 阻擊(二)第十一章 靈犀(三)第四四章 政戰(一)第三九章 伏蟄(一)第七八章 殘血(二)第五八章 磁性(一)第七六章 狙阻(一)第五七章 猛進(三)第四九章 望鄉(一)第四六章 歸去(二)第五三章 四團(三)第六三章 新生(一)第二二章 故地(三)第十七章 洛陽(二)第五六章 野戰(三)第二四章 尹劍(二)第二十章 雙殺(二)第四四章 政戰(三)第四三章 傷懷(三)第七二章 夢殤(三)第四四章 無衣(一)第十章 宴請(一)第五八章 轉攻(二)第四五章 夏陽(一)第三七章 無間(一)第七四章 衝殺(三)第七章 兄弟(二)第十二章 雪殤(二)第七四章 黑白(二)第五八章 反擊(一)第三十章 老徐(二)第六三章 新生(一)第五七章 雪峰(四)第七九章 瓦全(三)第三三章 佛面(一)第二二章 孽情(三)第一章 和談(一)第七八章 殘血(二)第七五章 孤膽(三)第三八章 曾識(二)第五四章 華川(三)第六十章 坦克(三)第五一章 君側(二)第六二章 日記(二)第十六章 並行(一)第六八章 創業(一)第四二章 蒙陰(三)第二二章 孤注(三)第十五章 兩難(一)第五四章 爭奪(一)第五六章 野戰(二)第三五章 睢杞(一)第二七章 拼刺(三)第六六章 渡河(二)第十二章 聲東(二)第一章 永城(三)第六七章 迢遙(二)第二一章 蔣幹(三)第五三章 作保(一)第六三章 逆襲(三)第九章 半面(二)第十八章 急救(一)
第三章 秘審(一)第四二章 蒙陰(二)第十六章 誘餌(三)第四四章 無衣(一)第四六章 歸去(三)第六一章 遭遇(三)第五三章 沂河(二)第四四章 無衣(二)第四四章 韓奇(二)第二三章 反撲(二)第五二章 探聽(三)第三三章 佛面(一)第二章 壯?。ㄈ?/a>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四一章 黃維(三)第五一章 傷春(一)第二十章 娜娜(三)第七章 烈火(三)第一章 和談(一)第二一章 小差(二)第五一章 傷春(二)第八四章 無殤(二)第五三章 虛張(三)第三九章 辰州(一)第二九章 火併(一)第五四章 崮山(一)第四七章 分兵(一)第三八章 山東(二)第六六章 渡河(二)第三章 軍歌(三)第十五章 回防(三)第二二章 副官(三)第十五章 渡江(一)第十五章 包信(二)第七五章 奈何(一)第二七章 山寺(三)第六三章 逆襲(一)第三四章 常德(二)第三十章 阻擊(二)第十一章 靈犀(三)第四四章 政戰(一)第三九章 伏蟄(一)第七八章 殘血(二)第五八章 磁性(一)第七六章 狙阻(一)第五七章 猛進(三)第四九章 望鄉(一)第四六章 歸去(二)第五三章 四團(三)第六三章 新生(一)第二二章 故地(三)第十七章 洛陽(二)第五六章 野戰(三)第二四章 尹劍(二)第二十章 雙殺(二)第四四章 政戰(三)第四三章 傷懷(三)第七二章 夢殤(三)第四四章 無衣(一)第十章 宴請(一)第五八章 轉攻(二)第四五章 夏陽(一)第三七章 無間(一)第七四章 衝殺(三)第七章 兄弟(二)第十二章 雪殤(二)第七四章 黑白(二)第五八章 反擊(一)第三十章 老徐(二)第六三章 新生(一)第五七章 雪峰(四)第七九章 瓦全(三)第三三章 佛面(一)第二二章 孽情(三)第一章 和談(一)第七八章 殘血(二)第七五章 孤膽(三)第三八章 曾識(二)第五四章 華川(三)第六十章 坦克(三)第五一章 君側(二)第六二章 日記(二)第十六章 並行(一)第六八章 創業(一)第四二章 蒙陰(三)第二二章 孤注(三)第十五章 兩難(一)第五四章 爭奪(一)第五六章 野戰(二)第三五章 睢杞(一)第二七章 拼刺(三)第六六章 渡河(二)第十二章 聲東(二)第一章 永城(三)第六七章 迢遙(二)第二一章 蔣幹(三)第五三章 作保(一)第六三章 逆襲(三)第九章 半面(二)第十八章 急救(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淳安县| 五莲县| 峨眉山市| 昌江| 西乡县| 韩城市| 蒲江县| 璧山县| 新化县| 农安县| 林甸县| 乌兰县| 襄城县| 榆社县| 宝坻区| 得荣县| 翼城县| 乐东| 光山县| 澎湖县| 玉溪市| 绥化市| 壤塘县| 大荔县| 玉树县| 金华市| 新密市| 甘肃省| 望城县| 伊宁县| 如皋市| 洞口县| 科技| 平邑县| 民权县| 巴青县| 托克逊县| 博湖县| 保定市|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