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25章 將軍與宗室

古今中外的磚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一羣善於胡說八道胡作非爲,卻幹不了正事兒的聰明人。

宋徽宗也解決不了討逆人選這樣的難題,萬幸的是他還有個皇后。宋朝的皇后很多都不是等閒之輩,有一些後來當了太后的皇后比皇帝都厲害。

所以當徽宗的皇后看到官家皺著個眉頭的時候,就問道:“官家何故憂心?”

徽宗想散心的時候會找趙元奴李師師,但想躲事的時候就會藏進皇后的深宮裡來,那些文臣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到皇后的寢宮來聒噪他吧?這就叫人盡其才。

聽到皇后關心的問訊,徽宗終於可以埋怨了,把原委說了一遍後,他就感嘆起來:“呼家將叛亂,這該如何是好?呼延灼啊呼延灼,你爲何不叛於別朝,卻偏要叛於寡人駕下?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之徒,連個討逆之人都選不出來,都推到了寡人案上——朕養這些描金糞桶何用?”

皇后聽著徽宗絮絮叨叨的抱怨,微微一笑,輕聲道:“官家可還記得祖宗玉匣遺訓?”

徽宗心頭電光一閃,愁眉頓展,忘情之下攜了皇后的手說道:“梓童,你果然是朕的賢內助啊!”

大宋的祖宗皇帝都留下了妙計盛在玉匣裡——楊家將造反了怎麼辦、折家將造反了怎麼辦、呼家將造反了怎麼辦……徽宗一向不喜歡這些玉匣,好象那些死了的祖宗比自己聰明多少一樣。但現在麻煩事臨頭,徽宗又覺得就算祖宗比自己聰明些許,那也不算壞事。

於是徽宗讓太監從內府文書監裡找出了先祖玉匣遺訓,打開一看,歎爲觀止,祖宗萬事都考慮得如此周到,比自己強多了——原來只消如此,就能讓呼家將灰飛煙滅,自己爲什麼偏偏想不到呢?果然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

徽宗第二天上朝,當文臣們喋喋不休地催促他派人興兵討逆時,他胸有成竹地道:“第九金槍班班直教頭徐寧何在?”

金槍班是皇帝最親近的侍衛親軍之一,徐寧今日隨駕,聞言急忙出列拜倒嵩呼萬歲——“臣徐寧在此!”

徽宗輕飄飄地道:“朕命你統率金槍班,再點校精銳禁軍,前往平呼延之亂!”

馬上有文臣不滿了——前回高俅那廝派了武將領兵,結果武將居然殺了監軍反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官家應該引以爲戒纔對啊!怎麼這回還是武將領兵?萬一他們叛上癮了怎麼辦?

於是便有文官出列諫道:“萬歲,武臣粗鄙,當不得大任,今日討逆,還當以文臣爲主纔是!”

徽宗便冷笑道:“愛卿所言有理。既然如此,便由愛卿領兵討逆,必然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那文官一聽嚇得滿身是汗,呼家將威名垂於大宋,他哪裡有那個膽子跑去送死?看著政敵去送死還差不多。於是急忙叩首道:“臣椿朽之材,當不得大任……”

徽宗便很有底氣地訓誡道:“既然當不得大任,你還做什麼文官?去改任武職好了!”

天威難測之下,那個倒黴的文官五體投地,不敢仰視。徽宗看到臣子畏服,心中大樂,喝道:“呼家將連環馬縱橫無敵,唯祖宗遺教鉤鐮槍可以克之,徐愛卿正是其中健者,他去不得,何人去得?爾等妒賢嫉能,是何道理?將有不利於孺子之居心乎?”

衆文官都趕緊跪了下來,有人便給蔡京使眼色,這時候就得老太師來力挽狂瀾了。

於是蔡京出列,因爲他老而不死,所以有優待,不用叩頭,只是躬身奏道:“聖上英明,臣附議。”

此言一出,徽宗大悅,衆文官大愕。

昨日慕容彥達的家人送來書信,說慕容彥達被呼家將散禁在青州,家都被抄了,此刻正是望救目穿。蔡京的寵妾慕容氏一看之下,哭天喊地,尋死覓活,要蔡老頭兒趕緊去救他的大舅子,所以今天蔡京也顧不得文官領兵還是武將統率了,先找個有本事的發兵到青州滅了呼家將才是要務,否則美人兒成天腫著個眼睛那叫個什麼事兒?

順了徽宗的意,得了官家的歡心,蔡京又借好言安撫文臣:“聖上,此番興兵干係重,不保萬全不發兵,這監軍人選須當慎重纔是。”

今天滅了文官集團的一道威風,讓徽宗有些飄飄然,便笑著道:“京卿可有監軍人選?”

衆文官一聽,都是心中慄六——老太師可千萬不要推薦自己啊!已經殺了兩個監軍了,萬一自己倒黴成了第三個……

誰知蔡京移禍江東的本事一流:“討逆之重責大任,除聖上股肱之臣,豈肯出死力?這監軍一職,非宗室子弟不可!”

這一說,徽宗和衆文官都是連連點頭。徽宗便傳詔,令衆南班官上殿。

南班官都是皇家趙姓子弟,按趙宋前朝的幾位先帝看來,這些叔伯兄弟都是信不過的;不過徽宗倒沒這份猜忌之心,他覺得比起外人,這幫宗至還算是替他省心的。

傳詔南班官上殿,這可是希罕事。趙家子弟面聖後,由一個排在最前面的節度使問道:“不知萬歲召臣等何事?”

趙宋的宗室子弟不給當官,只有虛職。最初封小將軍,七次升遷後成爲節度使,這輩子就算到頭了。

徽宗笑道:“今日金槍班徐寧領兵討逆,軍中少一名監軍,不知哪位愛卿願領此任啊?”

衆宗室子弟面面相覷。雖然當了監軍可以出東京玩玩,但比起鞍馬勞頓的軍旅生活,還是當空頭王爺混吃等死來得安逸。何況若做了監軍,和武臣有了接觸,就成了有縫兒的蛋,若日後被人進讒言,那可夠人喝一壺的……

一瞬間,老奸巨猾的傢伙們就決定——這個監軍不當也罷!

但宗室子弟裡不全是老奸巨猾,至少就有一個楞頭青。

這小夥子名叫趙羽,父母都沒了,天不收地不管,也沒人教導他那麼多忌諱。他剛當上了小將軍,正歡樂得不行,只是南班官屬武職,宋朝歧視武職,文官三到四年升一遷,武官要七年才升一遷,雖然現在改成了五年,但趙羽年輕氣躁,哪裡等得了那麼久?

趁著現在有個當監軍的機會,趕緊霸佔住了,等這回打仗立了功,說不定還能連升三級呢!想到這裡,趙羽“啵”的一下就蹦了出去,大聲道:“小臣願與我主分憂!”

衆宗室子弟又對望一眼,彼此心中嘆息道:“還是年輕人憨厚啊!”

不過也好,有了出頭的椽子,也省了官家親自點將,免了他們多少麻煩。小羽子也算是捨己爲人了。

於是朝議已定,由金槍手徐寧領軍,小將軍趙羽監軍,起精兵強將,去討伐反叛的呼家逆賊。至於梁山匪徒?大家似乎都已經忘記了,安外必須先攘內嘛!

當然,被梁山宰了兄弟的高俅是肯定不會忘的。但誰讓他倒黴,推薦的呼延灼竟然殺了監軍反叛了?要不是仗著徽宗的寵信,這一回就叫他在官場上萬劫不得翻身!因此高俅也不敢多事,只在家裡尋了一幫酸丁,幫他寫乞罪的奏章。

楊戩對八百里梁山蘊涵的財富當然也是念念不忘的。但推薦呼延灼他也有份兒,因此也象高俅一樣,準備當幾天縮頭烏龜。他們可比不了蔡京,蔡京只寫了篇青詞,跟呼延灼半點兒牽扯都沒有,只有他們兩個倒黴。

其實蔡京也很倒黴。家裡有個美人固然是賞心悅目,但若是這個美人整天窩在你懷裡爲哥哥哭哭啼啼,那也挺鬧心的。所以一散朝,蔡京就把徐寧、趙羽召到自己家裡來,好言勉勵了一番,比征討梁山時可要上心多了。

最後蔡京問道:“此番征討反叛,你二人可有方略?”

趙羽兀自沉浸在太師召見的喜悅中無法自拔。別看他是姓趙的宗室子弟,其實趙家的宗室受待見的可真不多,南班官是卑賤的武職不說,行事稍微出挑一點兒就會受到當朝的猜忌,百官對他們的態度也很模糊——象今天這樣到名震天下的蔡太師府上喝一杯茶的機會,以後怕是再也沒有了。

所以趙羽抱著天青蓋碗直運氣,他無比珍惜這次太師府做客的機會,以至於神馳天外,蔡京問他話他都沒聽見。

徐寧卻是恭恭敬敬地道:“啓稟太師,小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京正容道:“關係國事,自然要暢所欲言!”

徐寧便道:“呼家將雖爲叛逆,但呼延一族,勇將輩出,禁軍雖多精銳,鬥起將來,只怕也是雙拳難敵四手。”

蔡京捻鬚道:“徐將軍何以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家之威風?”

徐寧從容道:“太師垂詢,不敢不以實告。”

蔡京點頭,臉上微露笑意:“徐將軍果然有古時名將之風,不驕敵,不懼敵,此戰勝已六七——徐將軍放心,將軍先行,老夫自當選天下州郡勇將,爲你後應。”

徐寧大喜謝道:“勞太師費心,只恨小人無以爲報!”

蔡京這才道:“徐將軍不必客氣。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如今雖身陷叛軍之中,卻氣節凜凜,義不從賊,真乃國之干城!老夫生平,最敬重此等忠信之士,今日便請將軍留心,青州一行,務要解救慕容彥達性命——國家之脊樑,豈容輕折乎?”

徐寧深深點頭:“小人謹記太師教誨!”

言語交代完畢,徐寧趙羽辭出了太師府,將軍監軍又彼此客氣幾句,分頭去了。

徐寧回到家中,吩咐娘子道:“今日官家有旨,命我領軍出征,討伐反叛的呼家將。明日點校兵馬,準備輜重,最多兩日後便要出軍。我那副雁翎鎖子甲,你叫家下人等與我準備妥當了。”

娘子憂心道:“我雖是婦道人家,也知道呼家將英勇難敵,官人此去,須得小心。”說著便想落淚。

徐寧急忙寬慰道:“你看你,話未說得幾句,倒把眼睛紅了——我有寶甲護身,蔡太師又許我精兵猛將做接應,呼家將雖勇,哪裡奈何得了我?娘子放心,我這番出軍,必給你掙一封誥命回來!”

娘子拉了徐寧的手道:“休說甚麼誥命,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回來,就是我的福了!”

徐寧開解了娘子半晌,娘子才略解愁懷,好奇道:“呼家將世代忠良,怎的說叛就叛了?”

長嘆一聲,徐寧搖頭道:“這就是我們武將的命,也不必多說了!”

聲音中,多少悲憐,多少落寂。這正是:

可知公民須有罪,莫嘆報國卻無門。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018章 繼位與分裂第058章 包二爺第024章 武大郎VS潘金蓮第094章 書出鬼神驚第166章 丟人了第001章 新年第043章 蕭淑蘭第006章 不得妄罪於平人!第012章 揮灑談笑看三奇第150章 合擊第076章 又一條好漢第113章 接二連三第023章 腥風血雨鬧江州第074章 兄弟會第089章 國論第016章 心動神搖第072章 計起清河第020章 恨別離第068章 前往祝家莊第050章 虎變豹變第109章 加盟第047章 第三個使者第079章 情海揚波第099章 各懷鬼胎戲中戲第040章 鬥將鬥軍第016章 梁山泊時遷傳假信第019章 傾耳天籟生(六)第046章 戰鬥檄文第047章 第三個使者第140章 救兵第133章 入彀第041章 驚魂第088章 白秀英上山第053章 官軍的奮起第123章 戰後之殤第059章 夫人局第066章 第二個馮道第092章 均勢第139章 贈馬第158章 迴魂仙夢第130章 青衣神秘女第008章 武松心亂第036章 商量退婚第037章 蔡九第049章 棄履第092章 再生一計第049章 棄履第028章 鳩摩智第086章 繽紛亂第162章 遁去第056章 飛壯思第043章 三才天地陣第092章 兇案第015章 兵臨城上第114章 捲土重來第090章 刀過無頭第142章 大石第064章 龍躍於潭第101章 衣裳之陣第026章 血債斷腸時第038章 王婆佈局第038章 臨陣換將第055章 風波起伏第121章 大戰之前第003章 公子義氣江湖行(三)第052章 舌燦天花繽紛亂第010章 錦織天孫(四)第163章 賈氏第031章 上屋抽梯第009章 神目如電燭明燈第100章 書局第071章 宋江和閻婆第141章 馴馬第013章 臨危定計第179章 殺政第015章 兵鋒指梁山第072章 定風波第126章 一家歡樂一家愁第070章 扈三娘會西門慶第023章 兵是鐵,飯是鋼第108章 關勝之敗第136章 麒麟會神將第035章 黃文炳第016章 傾耳天籟生(三)第105章 趙羽盜書第099章 先賢第161章 仙骨第155章 斷腕第091章 倒媒的智多星第029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032章 宋江的結局第009章 李達夫第088章 三人行第038章 臨陣換將第063章 革退第058章 醉裡疏狂笑從容第058章 悟非無色第150章 困獸猶鬥第102章 西門慶千里走單騎第077章 南歸
第018章 繼位與分裂第058章 包二爺第024章 武大郎VS潘金蓮第094章 書出鬼神驚第166章 丟人了第001章 新年第043章 蕭淑蘭第006章 不得妄罪於平人!第012章 揮灑談笑看三奇第150章 合擊第076章 又一條好漢第113章 接二連三第023章 腥風血雨鬧江州第074章 兄弟會第089章 國論第016章 心動神搖第072章 計起清河第020章 恨別離第068章 前往祝家莊第050章 虎變豹變第109章 加盟第047章 第三個使者第079章 情海揚波第099章 各懷鬼胎戲中戲第040章 鬥將鬥軍第016章 梁山泊時遷傳假信第019章 傾耳天籟生(六)第046章 戰鬥檄文第047章 第三個使者第140章 救兵第133章 入彀第041章 驚魂第088章 白秀英上山第053章 官軍的奮起第123章 戰後之殤第059章 夫人局第066章 第二個馮道第092章 均勢第139章 贈馬第158章 迴魂仙夢第130章 青衣神秘女第008章 武松心亂第036章 商量退婚第037章 蔡九第049章 棄履第092章 再生一計第049章 棄履第028章 鳩摩智第086章 繽紛亂第162章 遁去第056章 飛壯思第043章 三才天地陣第092章 兇案第015章 兵臨城上第114章 捲土重來第090章 刀過無頭第142章 大石第064章 龍躍於潭第101章 衣裳之陣第026章 血債斷腸時第038章 王婆佈局第038章 臨陣換將第055章 風波起伏第121章 大戰之前第003章 公子義氣江湖行(三)第052章 舌燦天花繽紛亂第010章 錦織天孫(四)第163章 賈氏第031章 上屋抽梯第009章 神目如電燭明燈第100章 書局第071章 宋江和閻婆第141章 馴馬第013章 臨危定計第179章 殺政第015章 兵鋒指梁山第072章 定風波第126章 一家歡樂一家愁第070章 扈三娘會西門慶第023章 兵是鐵,飯是鋼第108章 關勝之敗第136章 麒麟會神將第035章 黃文炳第016章 傾耳天籟生(三)第105章 趙羽盜書第099章 先賢第161章 仙骨第155章 斷腕第091章 倒媒的智多星第029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032章 宋江的結局第009章 李達夫第088章 三人行第038章 臨陣換將第063章 革退第058章 醉裡疏狂笑從容第058章 悟非無色第150章 困獸猶鬥第102章 西門慶千里走單騎第077章 南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建德市| 竹山县| 定陶县| 东光县| 汤原县| 湘潭县| 喀喇| 邯郸县| 民县| 巴中市| 建阳市| 富裕县| 唐海县| 拉孜县| 民权县| 韶关市| 盐池县| 建瓯市| 怀安县| 太仓市| 嘉义县| 徐汇区| 电白县| 息烽县| 昆山市| 金湖县| 巴林左旗| 乐东| 宁海县| 万山特区| 班戈县| 长治县| 尖扎县| 茂名市| 正阳县| 德昌县| 兰考县| 大宁县| 阿拉善左旗|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