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

東郡。

初平四年,年初。

沒有按照歷史走向,這一年天子劉協並未更改年號,可是在這一年的年初,在冀、兗、徐、青四地即將上演最後的戰鬥。從皇甫岑以三十萬鐵騎席捲天下之勢,山東諸侯在此聚集在兗州東郡,共舉義旗,反抗皇甫岑的大軍。時,袁紹、袁術、曹操、陶謙、張邈、張超、孔融、劉岱等人紛紛會盟。

“袁盟主,這是從幽州送來的戰報!”

張邈臉色不是很好看。

坐立的幾個人見他這個樣子,當即緊張的轉頭觀瞧。

袁紹瞧後,並未出現太多意外,很平靜的遞給身旁的曹操、袁術等人。

幾人輪番看過後。

袁術當即怒氣,吼道:“這個公孫瓚到底怎麼回事?”

其他人也都議論紛紛,各自扭頭沉思。

倒是陶謙這個憤青,率先開口,道:“我徐州治下已經受到徐榮、趙雲、馬超三部大軍威逼,如今這又來一個公孫瓚,這可如何是好?”

“你有徐榮攻擊,我兗州境內要不是有盟主大軍在此,恐怕已經被皇甫岑全境攻克!”

劉岱憂心忡忡的說道。

“唉,就別說了,要憂心,本初的壓力要比諸位大,他要抗衡麴義與皇甫岑兩路大軍!”

張邈當即回道。

“本指望黑山軍能夠充實一下兵員,這下可好,我看算是徹底沒希望了!”

孔融雙手一攤,實力最小的他,壓力也最小。

袁術扭著頭,瞧著身旁的曹操問道:“孟德,你說,這劉虞與公孫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時不幫忙也就算了,怎麼還在拖後腿,一個皇甫岑、徐榮、麴義合起來兵力總數有三十萬之衆,如果要是再加上這公孫瓚,形成四路合圍,我等該如何退敵?”

聽袁術問自己,曹操偷瞟一眼袁紹,卻發現袁紹沒有任何動靜,心下生疑,想了想然後迴應道:“我看公孫瓚南下目的並非這般簡單!”

“嗯?”

衆人生疑。

陶謙上前一步,問道:“孟德何出此言?”

曹操回道:“他公孫瓚名爲皇甫岑結義兄長,卻霸佔遼東多年,而今皇甫岑勢必要一統大漢,他公孫瓚怎會甘心於此,一個家族利益遠比兄弟情誼要重!”

“可是,當日公孫瓚也是舉旗響應的!”

“臧洪、劉備也曾響應,不依舊猶豫不決!”

聽曹操這話,瞧不慣曹操氣焰的孔融,淡淡道:“孟德當日圖謀南宮、襄陽,不也認爲孫堅、劉備不會死命抵抗歸順朝廷嗎?結果呢?他三兄弟殺白馬結義,聽說當年不惜爲了得罪崔氏,都曾動手,怎麼大局已定下,他公孫瓚還會反其道而行之,孔某實在是想不通!”

聽孔融這話,曹操也不迴應,畢竟是身敗,手中無兵無將。

倒是袁紹點頭認可曹操的話,但袁紹沒有開口承認。

袁紹這反常的反應早看到曹操眼中,但曹操沒有心思戳穿袁紹所想,不過他倒是想私下裡問一問袁紹究竟作何打算,畢竟現在他們是一條線上的螞蚱。現在唯一要做的是穩住這些人的心思,否則他們一旦動搖,就在絕無搬回的可能!當即上前出言道:“如今只有火速給公孫瓚去信,許之重利,或許尚有一絲希望。另外派人去與張婕兒聯繫,讓她務必小心。”

曹操說完,衆人點頭稱是。

袁紹也未曾發表任何意見,好似突然在帳外瞧見什麼,當即回身急匆匆道:“暫時就這麼定了,等到公孫瓚有所迴應大家再定奪!”話罷,率先離席而去。

衆人不明所以,袁紹怎麼會這麼急。

倒是隻有曹操瞧見帳外那一閃而過之人,是陳琳,昔日大將軍幕府下的幕僚。

……

黑山。

多年未曾有過大動靜的黑山軍,在皇甫岑兩路大軍開入河北,晉陽、鄴城相繼大捷後,她倒是率先急了起來,脣亡齒寒的道理她還是清楚的,雖然她有百萬之衆,但能戰之士究竟有多少,她自己很清楚。

恰恰,幾日前,有一人深夜來訪,拿出當年張角一事許諾。

張婕兒權衡利弊,最後還是同意了此人建議,當即率領百萬黑山南下,企圖與冀、兗、青三州交界處的他們相聚。

“真是不明白少主爲何要助那袁紹,他皇甫岑是我們死敵,袁紹不也一樣?”

於毒回頭瞧著身旁的褚燕問道。

褚燕自從被張婕兒奪權軟禁後,就自覺很多,再不胡言亂語。

聞言,只是短暫的一怔,然後理也不理的朝著自己的營帳走去。

倒是帶著人剛剛路過的張婕兒瞧了眼於毒,警惕道:“少要在軍中散佈流言蜚語,小心我斬了你的頭!”

聽此言,於毒乖乖的閃走。

退卻於毒,張婕兒回到自己的營帳,轉回身瞧著一人,道:“公臺先生,聽聞公孫瓚正帶軍南下,我該如何是好?”

那人正是東郡陳宮,當年皇甫岑苦尋的謀士,雖未曾迎到,但倒是沒少給皇甫岑惹出麻煩。當日南宮城內,皇甫岑與董卓在邙山腳下相商,是他勸說呂布奪兵,卻不想呂布與曹操聯手俱敗孫堅之手。當日呂布南下投靠袁紹,而陳宮卻隻身退往黑山,舌說黑山軍南下。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陳宮與陳琳是本家,他們都是爲某個黑衣人服務的。

“少主勿憂,南下之行照舊!”

“照舊?”

張婕兒鳳目一瞪,回身瞧著陳宮,似乎也想到什麼。

陳宮似乎也並不打算隱瞞,對著張婕兒點點頭,輕聲道:“少主所慮不錯,推翻皇甫岑,勝負只在此一舉!”

“當真?”

“自是當真!”

……

白馬。

對面便是盟軍大營,皇甫岑只是負責徵調黃忠帶領幷州人馬趕往鄴城協助張飛困守鄴城,又令關羽配合麴義南下,對盟軍主力呈包圍之勢。雖然距離很近,但兩方似乎並沒有打算開站的想法。

從鄴城得破到現在,都沒有開動什麼。

不過沒有戰事,並不代表他們不憂慮。

袁紹的盟軍等待的是張婕兒的黑山軍援軍。

而皇甫岑等待的卻是公孫瓚的遼東大軍。

其實就算沒有公孫瓚的大軍,穩紮穩打,幾年內盡吞盟軍,衆人也是有把握的。此番做法很大的層次上是因爲,許多人都在質疑公孫瓚存在的態度。

而皇甫岑一直不願意承認,也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就擺在他的眼前,事到如今他想不面對都不行了。

所幸,李儒正對他的心思,提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可當夜,從各地傳來的快報上來來看,從戲志才、沮授、法正、劉曄、魯肅、華歆等人的態度上來看,沒有人對此抱有任何信心,當然他們也清楚李儒此計倒是讓皇甫岑認清楚公孫瓚的面目。但是信中幾番提醒,要皇甫岑注意把持分寸,千萬不能事事盡託公孫瓚。

所以,當夜程昱、李儒、賈詡等幾個人也私下裡碰了一下。

“公孫瓚是何反應?”

李儒問向程昱。

程昱拿出信箋戰報,迴應道:“他已經興夜南下!”

“那劉虞那裡是怎麼解決的?”

李儒繼續問道。

程昱搖頭,迴應道:“沒有任何消息表明公孫瓚與劉虞有何反應?”

“一個被盟軍欲立新帝,一個帶兵南下支持大將軍,他公孫瓚怎能安心坐視劉虞在幽州?竟然沒有任何反應,你們怎麼看?”

很少見李儒說話這麼直接,他與賈詡一般,都是心思細膩之人,從來不會觸怒他人,但是今天沒有任何遮掩,當即問向賈詡。

幾個人中,偏偏只有賈詡沒有說話,而二人也很清楚,皇甫岑麾下能臣良將衆多,當中說話有分量當屬戲志才寥寥幾人,如今戲志纔在麴義軍中應對劉虞、袁紹、黑山三路人馬,根本不能隻身回來勸說皇甫岑。而現下,能夠說得上話的只有賈詡一人,但偏偏賈詡什麼話都不說,這讓程昱這類人很不爽。

賈詡早把二人臉色瞧入心中,不動聲色道:“此事,我等擅自揣度也不見有何效果,我想大將軍心中早有分寸!”

二人沒有聽見賈詡話外之音,還以爲賈詡又玩官場那一套,當即都眉頭擰起,不悅的對視一眼。

當中由屬程昱反應最爲激烈,當初他被皇甫岑誆騙入遼東,見公孫瓚第一面之時,就頗爲不忿,當時程昱就有先見之明,只是沒有想到多年以後,竟然真的發生,而皇甫岑卻又猶豫不決。

“仲德,仲德!”

李儒知道程昱要幹什麼去,當即要上前拉住程昱衣袖,卻沒有拉住。

反倒是被身後的賈詡拉住他的衣衫,賈詡,淡淡道:“讓他去!”

“文和這是何意?”

李儒也摸不透賈詡之意,要說賈詡有嫉賢妒能之意,但賈詡已然成爲繼戲志才之後,皇甫岑麾下謀臣第一人,而且也沒有理由此時落井下石。

見李儒不明,賈詡望著程昱背影,淡淡道:“一衆幕僚,只有戲忠、沮授、程昱三人有這個資格敲醒大將軍,文優放心,憑大將軍欠他們的,是斷然不會拿仲德怎麼樣的!”

聽賈詡這話,李儒一驚,擡頭看向賈詡,迴應道:“這麼說文和你也認爲程昱此言無誤,公孫瓚當真不可信?”

聽此,賈詡點點頭,然後跟著程昱的腳步離去。

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三十章 哀兵銳氣第十一章 宦官封諝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五十二章 王后於氏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三十三章 臣妹北上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九十五章 晉陽待援第五十二章 天降奇兵第六十章 深明大義第九十一章 我等得起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八章 誤國士儒第八十三章 殺父之仇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八章 豈有此理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一章 三部鮮卑第三十八章 再次入宮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十章 文士解圍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二章 踏上征途第十章 鳴金收兵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二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六章 引敵退軍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六章 一夜酒醉第五十四章 勢必阻攔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二十八章 又見玉娘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四十九章 依依惜別第四十三章 董公威武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二章 踏上征途第三十六章 力拔生鐵第十九章 你我兄弟第十一章 刨土撞城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三十章 消災解禍第八十三章 死守不退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九十五章 這份情義第六十九章 身死不退第二十二章 宦官來信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十三章 中山馬場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八十五章 終於到了第二十四章 癡人蔡邕第四十一章 三家聯盟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四十八章 十年不潰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七章 河東關羽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五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二十八章 我叫狄清第四十一章 三家聯盟第六十章 深明大義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二十四章 朕還夙願第八十二章 等待奇蹟第十四章 段熲死志第五十章 恭請先生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三十三章 白馬結義第二十三章 坐立不安第十八章 箕關奪權第五十二章 百年無患第七章 無法避免
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三十章 哀兵銳氣第十一章 宦官封諝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五十二章 王后於氏第三十四章 和連暴怒第三十三章 臣妹北上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九十五章 晉陽待援第五十二章 天降奇兵第六十章 深明大義第九十一章 我等得起第二十二章 今非昔比第八章 誤國士儒第八十三章 殺父之仇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八章 豈有此理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二十六章 陰損李儒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二章 叔侄聯手第一章 三部鮮卑第三十八章 再次入宮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十章 文士解圍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二章 踏上征途第十章 鳴金收兵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二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六章 引敵退軍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六章 一夜酒醉第五十四章 勢必阻攔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二十八章 又見玉娘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四十九章 依依惜別第四十三章 董公威武第三章 狡高句麗第二章 踏上征途第三十六章 力拔生鐵第十九章 你我兄弟第十一章 刨土撞城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三十章 消災解禍第八十三章 死守不退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七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四章 臨死陷害第九十五章 這份情義第六十九章 身死不退第二十二章 宦官來信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十三章 中山馬場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八十五章 終於到了第二十四章 癡人蔡邕第四十一章 三家聯盟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四十八章 十年不潰第四十一章 大跌眼鏡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七章 河東關羽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五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四章 裴茂上京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六十四章 物傷其類第二十一章 先生入遼第二十八章 我叫狄清第四十一章 三家聯盟第六十章 深明大義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二十四章 朕還夙願第八十二章 等待奇蹟第十四章 段熲死志第五十章 恭請先生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三十三章 白馬結義第二十三章 坐立不安第十八章 箕關奪權第五十二章 百年無患第七章 無法避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龙江县| 清镇市| 会泽县| 枣阳市| 咸阳市| 正蓝旗| 南部县| 正镶白旗| 全州县| 柞水县| 曲阳县| 莲花县| 调兵山市| 灵台县| 白水县| 太白县| 盐边县| 贺州市| 诏安县| 禹城市| 克山县| 塘沽区| 射阳县| 宽甸| 苗栗县| 电白县| 荃湾区| 平潭县| 墨脱县| 客服| 海盐县| 荔浦县| 绥阳县| 永胜县| 寿阳县| 灌南县| 策勒县| 临泽县| 大埔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