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8章 南京急議(四)

仇閣老岔口閉了馬士英犯上之言,弘光帝絕境得喘一口氣,忙也緊抓仇維禎,示好命去隨身王之心專遞坐墩。

見聞此情,王公公亦不消怠慢,一個眼色,自小太監手裡接過墩子,親爲下階去攬老閣首。

“來,誒呦,閣老慢著點兒。”

“皇上體恤,您老哇,可也得撐住嘍。”

王之心話到手到,兩廂一對眼,各有心思。

少頃。

仇維禎艱難撐就兩條老腿,三人扶散著,方慢徐落座。

“哦,哦”

“謝,謝皇上。”轉頭,急先敬上,拱手對君言。

翻後,亦是周到仰目,對欠身於側的王之心也有勞謝。

“吼吼.,有,有勞王公公啦。”

話畢,老態年邁之故,仇閣老剛下肝火動怒,氣有不支,勉強著嚥了幾口吐沫。

其間,殿內再就深陷死寂一片,合衆諸公,紛作緘口,無一敢逢此刻支言也。

沉吟半下,捯順喘勻之仇維禎,方勉力堪堪開口復語出。

“呃,剛下里,亂糟糟的,馬士英造次,李尚書所言嘛,也不免有過激之嫌。”

“諸位同僚在朝各居要津,合在內閣行走。”

“說句倚老賣老的話吧。”

“身就作臣子的,爲國爲君,堪入內閣參事,官做到這般份兒上,已經是頂了頭兒啦。”

“老夫勸一句,作人,要懂得惜福哇。”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我等臣僚,甭論怎個議法,那也盡要對君上,對社稷負責。”

“呃,就比方說,剛下諸位所言吧。”

“實際,講來辯去,不過兩件事。”

話關此處,隨來探兩根指頭,仇閣老一雙渾濁老眼,矍鑠滿盯殿內諸臣。

“一呢,要不要爲抗禦北敵建奴之鋒芒,專班靖國公大軍東還回朝。”

“二嘛,就是剛馬士英所講,要不要請降之事。”

“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按老臣計,最就怕是兩頭兒走極端吶。”

仇維禎目光自衆臣間收回,復再偏榻前弘光帝處。

“皇上,倘依老臣之見,這二者,或本就可兼用。”

“恩,一來呢,朝廷裡,眼下懼敵之心盛盈,百官膽駭,遂有了這公推的請降議。”

“呵,對錯好壞權且不論。”

“持此諫者衆,輿情便就不好不察。”

“畢竟,即便退了清兵,江南諸省,各州府縣鄉的,也是還要他們去管。”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事,做不好,就要翻船,得不償失。”

“馬士英呢,這時候搬出效南宋之法,實來,也是無可奈何之策。”

“韃子鐵騎天下稱雄,轉瞬便就堪千里之外殺到眼前。”

“當初,倪次輔之所以有心力主促和,化驅虎吞狼之謀,說到底,也是有著這層顧忌在的。”

“只是想不到,西北的闖賊戰力如此不堪。”

“原計的兩敗俱傷,平衡北勢之意,盡算落空,反倒讓韃子兵們整合了北地。”

“現下這股子驕狂建奴兵,無處發泄,自以爲是,遂纔有了提前南侵這局面出現。”

“說到底,還是咱們失策呀!”

事關此處,明顯,仇閣老顏面亦有苦澀。

“所以,如今陷在這般局面下”

“皇上,老臣之意,是請降重提議和事,迫在眉睫。”

“此事,外,可以拖延,緩和敵鋒敵勢。”

“只要是咱忍住一口氣,先擺個姿態出來,萬事,總歸是有得談的。”“就看到時,怎個談法兒罷了。”

“且這章程搬出來,亦盡堪安撫眼下朝野人心。”

“不至內憂外患,將局面攪個更糟。”

說來說去,仇維禎亦是有心勸降的,只跟馬士英蠻撞不同,一個由降改和,一字之差,觀感立變也。

不過,畢竟弘光皇帝,自是亦有城府,其豈會不懂話中之意?

遂這會兒來,聞及如此說,他,也只好是以沉默來表不滿。

“哼!”

“仇閣老,翻來覆去,你這不還是要乞降嘛。”

“說的好聽,你.”

李士淳嘴快,見瞧意思不對,又要嗆上來。

但,仇閣老明其心意,忽一擡手,打斷其說。

“呵呵,李尚書哇!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嘛.”

“不管有個什麼意見,至少你要讓老夫把話講完再言吧?”

仇維禎搶回話鋒,李士淳話到嘴邊兒,亦只得權且先作咽回。

這般刻,他人瞥眸倪元璐處,倪次輔一個眼色予他。

再看弘光帝榻前,亦有默許。

無法也,憋屈原處,他李士淳審時度勢,只好一甩袍服,暫爲閉嘴,以觀後繼。

“呃,至於說老夫剛提的這其二嘛。”

“那,就還要說回靖國公班師之事上。”

“臣以爲,急詔斥令蕭軍東援,倒也不是不行。”

“只,呵呵。”仇慘言苦笑之態。

“剛馬士英急講一通,旁個不糾,有句話,老夫倒是深以爲意。”

“那便是怕這眼下兵強馬壯的蕭郎將,會臨陣倒戈,成了下一個左良玉。”

“皇上,此情,亦不可不察呀。”

“所以我就想,既是如此,何不取中一些,原一處發令,現咱遣兵三處,干預多些。”

“一路,命河南孫培忠部,順黃河一線,直撲敵後山東濟南、德州等地。”

“清兵大舉南下,走的又是這般急。”

“老臣呢,雖不怎知兵。”

“但想他敵軍戰線拖沓千里之遙,後方指定空虛。”

“有此河南軍馬一路東進,就算不得克,亦定能叫敵兵有個後顧,忌憚。”

“另外,二路、三路,咱亦可嘗試分他蕭軍現屯九江之主力。”

“李虎臣,此人先前老夫倒也有所耳聞,忠勇無雙,值此危難際,陛下要敢於用人吶。”

“大可分他一路兵馬,直沿陸路壽春、鳳陽一線東進。”

“而靖國公呢,則水路統御大部,橫江纜索。”

“大亂崩於前,朝廷對外軍馬節制,不可再惜名分爵祿。”

“那孫培忠、李虎臣,滿可用公侯爵位來換從速舉兵。”

“如此來,料他二人,會聽詔命的。”

“唉,時局不等人吶,權且死馬當做活馬醫吧。”

“倘靖國公果乃社稷柱石,他也定會體諒朝廷苦心。”

“旦要一切可堪如意順遂,蕭軍兵馬三路東援。”

“那,議和之事,也便就旋即化被動爲主動了。”

仇維禎謀事算清,兩頭兒和稀泥,一時難辨細情的話,倒也盡顯老成謀國之色。

第637章 朱仙鎮,臨水西渡邊第332章 馬爲民的忠告第16章 內憂初顯第622章 略話錢糧事第442章 長庭回報第331章 馬爲民再來衙門口第423章 遠水難救近火第266章 北向消息第508章 簫郎出場第494章 靖國公府第69章 初見許婧儀第473章 假死脫身第419章 身世浮沉雨打萍第429章 疾風驟雨匆南撤第577章 小人得志第268章 石丘議事第593章 聚零爲整第683章 分道揚鑣第78章 發餉!第372章 李 黎募丁說第224章 長庭報信第271章 邱 謝偏院扯皮第148章 桌前獻寶第293章 輕鬆搞定第199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686章 南京急議(二)第123章 收拾殘局第677章 濟南城破第66章 山匪綁票第15章 物資配發第336章 孫 李嗆嘴!第258章 北上勤王事議第350章 紅蟠到!第417章 沈府後宅,夫妻對!第33章 國公府星夜顛覆第70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291章 叩關清河縣第448章 抵京,上元門第693章 憑江阻敵第522章 藥方難用第224章 長庭報信第13章 一線天,大捷!第251章 虎落平陽遭犬欺第568章 追咬第668章 濟南告急,九江兵變第125章 錦蕭郎險救劉巧兒第17章 夢迴鈺貞(一)第410章 殿議(二)第160章 虎臣虎語第563章 蕭 沈對第576章 青梅第128章 總賬第30章 虎返深山第59章 婉娘阻刀第144章 上架感言第693章 憑江阻敵第118章 謀算部署第81章 帶兵入鎮第483章 判北事第570章 兩廂俱難顧第524章 閻應元之能第65章 初探九龍鎮第532章 突變暗刺第264章 呂穀倉之遺願了!第607章 酒入愁腸第291章 叩關清河縣第135章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第308章 白衣李本深第405章 宴畢後話第401章 陷陣廝殺第122章 豪賭一回,兩敗俱傷第253章 史府敘第520章 縣城關前第77章 彙報戰果第674章 書講老黃(三)第255章 黃得功入堂第26章 亂中取利(三)第531章 繞指柔第100章 殺賊救玲子第102章 巧奪西門第349章 沈紅蟠第695章 鈺貞下落不明第156章 六盤山,夜敘軍機第685章 南京急議第673章 書講老黃(二)第341章 布排兵馬第307章 樓前變故第217章 東關爭奪戰第346章 貞 娥渡揚州,初入沈府第555章 交道第503章 廖 馬過招第515章 背後算計第423章 遠水難救近火第69章 初見許婧儀第41章 要進寡婦門第467章 迴路遇事第549章 倒黴催長庭第182章 事成!第142章 士子樓對事!第571章 有賊落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曲麻莱县| 康定县| 浦城县| 定襄县| 资中县| 长汀县| 兴和县| 宜州市| 那坡县| 分宜县| 邵阳市| 海口市| 二手房| 大石桥市| 清新县| 凤庆县| 安龙县| 六安市| 灵璧县| 建阳市| 邯郸县| 康保县| 惠水县| 永胜县| 泊头市| 垦利县| 平遥县| 光山县| 古交市| 应城市| 孟连| 济南市| 庆云县| 济南市| 竹溪县| 九江市| 神木县| 九寨沟县| 乃东县|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