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

耶律大石的真實性格是不是就這般坦蕩呢?

作爲契丹立國二百年中唯一的契丹族進士,精通漢文化的耶律大石的性格再怎麼豪放也不至於如此的自白坦蕩。

但現在他表現出的“行事風格”就是如此。

蕭斡裡剌心中立刻就有譜了。

耶律大石顯然是願意跟宋人化干戈爲玉帛的。或許李察哥今日開場就這般自白,都有可能是他與耶律大石暗中已經互通了心意。

“夏王所言極是。帝號不過是虛名,與宋人化干戈爲玉帛纔是實利。我軍西線兵鋒已經觸及了哈扎爾海(裡海),西克普恰克人又不堪一擊,再向西去拿下他們易如反掌。只要能與宋人休兵,我軍就將再無後顧之憂了。”

蕭斡裡剌從來就沒想過有朝一日再殺回老家去。

現在的西遼與歷史上念念不忘東征的西遼有很大的不同,其上上下下人等都已經對殺回老家去死了心。趙宋的強大和不可力敵,在他們的心中建立起了一座看不到巔峰的大山。

如此,存亡繼續,保存契丹(黨項)一族,就成爲了所有人最大的心願。

而安全起見,太靠近宋人了,真不是什麼好事。最好是有多遠躲多遠。向西的戰略是所有人共同的願望!

但爲了防備宋軍的突擊,他們哪怕與克普恰克人廝殺的最關鍵的時候,也依舊把一部分兵馬留在東面守衛。

現在能與宋人化干戈爲玉帛,那經濟利益上的得失就不說了——如同檔年的草原絲綢之路,一旦西遼與趙宋和解,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大黃、鐵鍋等等都能通過西域通過河中送入西遼。然後再通過西遼直接輸送到更加遙遠的西方去!

據說在那裡,絲綢的價值是等同於黃金的。那時候西遼自然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先不說經濟利益,只說軍事利益,東線的大批兵馬能被抽調去西線,本就不是西遼對手的克普恰克人,必然就更加的不是對手。

哪怕是更西方的羅斯諸公國和佩徹涅格人、匈牙利人呢,蕭斡裡剌通通不放在眼裡。

西遼集團並不是耳目閉塞的‘無知人士’,他們很清楚哈扎爾海的西面有一個叫克里木半島的地方,那裡水草豐美,氣候溫暖潮溼,比他們現在佔據的欽察草原可好的太多了。

而越過克里木半島,那也就是佩徹涅格人、匈牙利人,彼處的氣溫會更加溫暖,更有大片的肥沃土地可供耕種。

建國二百年時間了,契丹人早就不是單純的遊牧民族了。就是黨項人,那也不是單純的遊牧民族,雖然他們之前的耕種和手工業更多是靠著漢人,可這並不意味著兩族的高層人物會傻到以爲遊牧比耕種更有保障!

從來就沒打算做一個純粹的遊牧國家的契丹人和黨項人,從骨子裡就渴望耕地。

欽察草原自然也有不少肥沃的土地,但這裡的冬季真的太冷太冷了。

無論是契丹人還是黨項人,兩族的貴人們都不適應欽察草原冬季的寒冷,就是宋人不趕著他們往西去,他們也會自發的向西的。

因爲留在原地,他們根本無能往南發展。

佔據了東西喀喇汗國的宋人,肯定不會給他們向南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現在雙邊能夠和解,那絕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就算是李察哥等黨項餘孽,都願意忍耐下那亡國之恨,契丹人就更沒問題了。

西遼政治軍事集團的擴大會議順利的落幕,耶律大石與李察哥親自面見了宇文虛中,這個執掌河中地區的宋室大員。

耶律大石完全答應了宇文虛中帶來的條件,旁邊的李察哥看著宇文虛中,意外的發現自己心中竟然生不出先前的恨意了。

不是說他心裡就一點也沒痛恨了,而是沒有了之前那股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決然了。

是被這幾年的無情風雪磨滅了嗎?

李察哥忽的佩服起了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蘇武,心中悵然若失。

宇文虛中也大喜過望,這等事成,不止新生的安西大都護府少去了北面的威脅,他宇文虛中隨後發兵向北,還能撿上一塊大大的便易。

“二位識大體明大勢,實乃人傑也。敢叫兩位知曉,汴京的冊封使一到,官家必有恩賜一同頒下。本官這裡亦有一份大禮相送。兩人接下來就好好尋思尋思,自身手下都缺什麼要什麼吧。”

於情於理,在西遼全盤西進之前,趙宋都要狠狠的奶他們一波。

從西遼所需的各種軍需物資,到他們最需要的人種,大宋都可以爲他們送來。

趙構甚至都可以拿出板甲來,只要耶律大石、李察哥他們拿得出兌換的錢物,那初代的板甲他都可以給西遼。

至於人種,西北之地在押的黨項勞改犯們可是有不少。

反倒是契丹人,歷史更加輝煌的他們卻比黨項人更加輕易的融入了大宋。

但搜搜撿撿總是能找出一批人來的!

耶律大石和李察哥迅速get到了宇文虛中話裡的意思,一個個面色大喜過望。

他們西遷以來,最發愁的事是什麼?那就是不能儘快的融合所有被征服的部族。

而爲什麼不能快些做到這一點呢?

當然是因爲他們人少,而被征服的部族卻人多了。

即使耶律大石和李察哥都搶掠了大把的婦女分發給手下人等,近些年裡,二人麾下也的確多出了不少個小蘿蔔頭。

然而要等他們派上用場,那至少也要十多年光陰啊。

一條生命在戰場上很容易就給消滅了去,可要孕育它,卻至少需要二十年。

這就跟趙構前世於明末對付八旗時的念想一樣,你這些個韃子是很能打不假,但我就跟你拼到底了。中原有上億人口,成年男丁數不勝數,而八旗旗丁纔有多少個?

單對單拼不過你,我兩三個人拼你一個,那都能把你拼得受不了。

西遼現在就面對著與韃子一樣的困境——人手不足。

如果能在這個點上受到趙宋的支持,別說叫耶律大石去帝號了,那就是叫耶律大石喊趙構爹,他都願意。

“二位還是儘快選定人手,好早日前往汴京!”宇文虛中含笑說。

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二百八十三章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鄭芝龍的天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九章 閩地來的海蠻子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章 碰撞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六十八章 願隨大帥殺奴!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著過年啊?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詔書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三百零三章 我鄭森絕不做左夢庚第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五百三十二章 哈哈大笑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三百零三章 我鄭森絕不做左夢庚第二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禎帝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順皇帝要見血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天奪權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兒孫留個念想,給自家留個體面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宁都县| 永顺县| 民县| 鄂尔多斯市| 增城市| 祁门县| 明水县| 彩票| 龙山县| 奇台县| 禹州市| 新营市| 来凤县| 探索| 平湖市| 墨玉县| 临安市| 鄂温| 淄博市| 社旗县| 广南县| 黔东| 泸溪县| 巧家县| 山丹县| 崇礼县| 福州市| 河池市| 民乐县| 邹城市| 隆子县| 杨浦区| 汤原县| 龙川县| 枣强县| 锡林浩特市| 平江县| 卢湾区| 酉阳|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