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

李恪和武媚娘正在商議著李泰的事情,突然便有門人通報,長孫衝求見。

長孫衝是李恪門下,李恪回京,長孫衝作爲昔日舊部前來東宮拜見也是情理之中,但李恪纔回宮不過一個多時辰,長孫衝便到了,這樣就顯得有些急促了。

長孫衝行事一向最重儀禮,不失規矩,他如此急著求見必是專門盯著東宮的情況的,想來也是有要事相稟,李恪當即便命人帶了長孫衝去了光天殿。

“臣長孫衝拜見太子。”片刻之後,待李恪到了光天殿,長孫衝已在殿中等候,長孫衝看李恪入內,迎上前拜道。

李恪扶起長孫衝笑道:“子敬快快請起。”

長孫衝應了一聲,緩緩起身,對李恪拱手道:“太子纔到京中,臣便來攪擾,還望太子勿怪。”

李恪道:“自己人,何談見怪,只是不知子敬急著來見本宮所爲何事?”

長孫衝道:“其實今日臣來見太子乃是爲一件私事。”

長孫衝行事知輕重緩急,更能公私分明,長孫衝很少會因爲自己的私事來叨擾李恪,更何況是如此急切的情況下,長孫衝所言反倒叫李恪越發地來了興致。

李恪道:“不知是何事,子敬只管講來便是。”

長孫衝道:“長孫府於明日在城北樂仙樓宴請太子,還望太子撥冗赴宴。”

長孫衝是李恪門下,和李恪同席飲酒,聽曲取樂都是常事了,也都是司空見慣的,李恪起初並未多想,當即應道:“這有何妨,既是子敬相邀,本宮必定前往。本宮倒是何事,若只是宴飲,子敬何需跑來一趟,遣人...”

李恪說著,起初還沒覺著有什麼不妥,但說著說著便覺出了異常,正如李恪自己所言,長孫衝與李恪相交甚篤,若只是長孫衝宴請,只需遣人送了書帖便好,何必親自跑一趟,而且,如果李恪沒有聽錯的話,長孫衝說的是長孫府,而不是他自己。

長孫衝雖是長孫家嫡長,也已成婚,另開府邸,甚至也在朝中身任要職,但他還遠遠沒有代表長孫府的資格,現在整個長孫家,能夠代表長孫府的只有長孫無忌,所以明日的宴飲不是長孫衝請的,而是長孫無忌。

爲父邀宴,這也難怪長孫衝會親自登門,如此鄭重了。

李恪問道:“這是司空的意思?”

長孫衝回道:“正是家父的意思,不知太子可否賞光。”

近來李恪在朝中的局勢看起來並不好,可以說是羣起而非之了,似乎可以算是李恪入主東宮一來最難堪的處境,但偏偏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竟破天荒地主動要見李恪,這著實叫李恪有些訝異。

但李恪細細想了想,似乎又明白了一些,現在朝中的局勢對李恪不利也只是表象而已,其實這種表象的背後是李恪醞釀著的殺機,既是爲了打壓關隴門閥,也是爲了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難不成是這隻老狐貍嗅出了什麼味道來,有了警覺嗎?

若是擱在以往,擱在旁人的身上,李恪興許會多猶豫片刻,但這話是自長孫衝口中說出的,李恪也需要顧及長孫衝的感受。

更何況和長孫無忌一直爲難,於李恪有害而無利,使李恪和長孫無忌緩和關係也是李世民一直以來的意思。

李恪道:“子敬有心了,子敬替我帶話給司空,明日之宴,本宮必至。”

——————————————

次日,李恪已經回京,也已經見過了李世民,可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一日,就李恪私開糧倉一事,李世民卻絲毫沒有下達過任何的旨意,也沒有做過表態,彷彿已經遺忘了此事一樣。

李世民憐子不假,但他不是分不清輕重的人,私開武威倉,擅調軍糧這麼大的事情,李世民不可能不聞不問。就算李世民出於情有可原,不嚴懲李恪,總歸面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但李世民卻偏偏沒有任何的動靜,宮中離奇地安靜,彷彿李世民早已忘了此事一般。

實際上李世民自然是不會忘的,就算李世民忘了,朝中也還有這般多的大臣和御史臺,唯一的可能就是李世民認定李恪無過,此事就此作罷了。

李泰嗅到了其中有些反常的味道,心中越發地不安,當即便命人前去查察此事。

長安城,勝業坊,魏王府。

“臣秦昆拜見殿下。”兵部侍郎秦昆站在魏王府的偏廳中,對李泰俯身拜道。

李泰看著秦昆站在跟前,甚至沒有太多客套的心思,直接便問道:“本王幾日前命你查的事情查地如何了?”

秦昆回道:“兵部的主事剛傳回的消息回京,武威倉糧顆粒未動,原來太子從頭到尾都不曾動過武威倉的倉糧。”

李泰聞言,眉頭緊皺,接著問道:“是顆粒未少還是顆粒未動?”

這兩個字雖然只一字之差,但確實天壤之別,如果只是未少,可能是李恪挪用軍糧後又及時補上,這仍舊難掩其過,但如果是李恪從來沒有動過倉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泰的意思秦昆自然清楚,秦昆面色難看地回道:“分毫未動,連去歲查糧時的封條都在,絕不可能動過。”

秦昆的話入耳,李泰彷彿一顆心一下子直接墜落了深淵,李泰知道秦昆的話意味著什麼,如果李恪並不曾挪用過武威倉的軍糧的話,那這整件事情就都成了李恪下的一盤棋了,他李泰,還有關隴門閥都被李恪給設計了。

李泰想著,便越發地覺得自己可笑,可笑自己還當著李世民的面,一副義正言辭的模樣,原來自己在李恪的眼中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秦昆看著李泰面色鐵青的模樣,問道:“殿下,眼下咱們該當如何?”

李泰苦笑了一聲,回道:“你以爲眼下的情況本王還有的選嗎?”

所爲私開武威倉,從頭到尾都是李恪的局,李恪做這個局的原意是爲了對付關隴門閥,只可惜李泰太自己太過心急,自己攪和了進來,和關隴門閥一起跳進了李恪的圈套之中。

一時間李泰也明白了爲何當日在朝堂之上長孫無忌會幫著李恪說話了,恐怕就在那個時候,長孫無忌對李恪的意圖已經有所察覺了。

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章 拜府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七章 考較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十章 收局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一章 定帥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十章 拉攏第三十章 圈套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章 自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七章 安置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十三章 歸寧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三章 結好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章 易爵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章 收局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十章 校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阿克| 井陉县| 宁德市| 双峰县| 临城县| 文成县| 乐昌市| 博罗县| 东海县| 广丰县| 古蔺县| 澳门| 平果县| 炎陵县| 绥德县| 静乐县| 穆棱市| 汽车| 丹凤县| 嘉义县| 黄平县| 沂南县| 黔西| 遵义县| 灌云县| 牙克石市| 上栗县| 林甸县| 庆安县| 延津县| 长宁区| 云梦县| 灵丘县| 凌源市| 界首市| 道孚县| 丰台区| 定陶县| 南郑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