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

朱祁鎮剛剛回到北京之後。

明報就已經發聲了。有很重的筆墨描繪出蒸汽機,並指出蒸汽機而今兩個作用,一個是用來提水,一個是用來代替馬匹。在馳道上奔馳。

朱祁鎮之所以,將這一件事情鬧得聲勢浩大,就是想做一種科學的推廣。最少讓大明百姓,心中有這樣一個概念。

大部分平頭百姓都是將這一件事情,當做奇談怪論,有相信的有不相信的。

相信的覺得明報可是朝廷的喉舌,不應該亂說話,有的人覺得這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總體上來說,不過是一些茶餘飯後的議論而已。

真正敏感的人,卻敏銳的發現這裡面一些細節。那就是朝廷對貝琳有封爵的意思。

這一絲風聲,卻讓很多人感到不對勁。

感到不對勁的人就有吳與弼。

吳與弼主持天理報數年,一方面面對各種政治風雲發聲,另外一方面,吳與弼一心想要找到理學的外王之道。故而一直在心中苦苦思索,心力消耗極大。

短短數年,吳與弼就老了許多。

而這個消息,讓吳與弼心中更是吃驚,他想不明白,皇帝爲什麼這樣做?

做了幾年白衣御史,每日揣摩政令,議論文字。另一方面研究典籍,從中找出一條合陛下心意的道統。

吳與弼對陛下心意揣摩了不少。

不敢說,這裡面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大體上還是瞭解的。在他眼中,皇帝本身是一個很重視規則的人。看似皇帝變更法度弄得轟轟烈烈的。但是對朝政本有一些原則,還是比較遵守的。其中就有非軍功不得封爵,爲了這一件事情,還與母親鬧得很大。

這一點,北京人都知道。

那麼爲什麼,皇帝會在這個事情上,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一般。

作爲內閣首輔,劉定之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維持原則,維持朝廷體制,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是吳與弼就不一樣了。

他又不在其位,他更想知道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也好完善他的理論。讓理學重新回到他該有的位置上。

他心中暗道:“這一切的關鍵都在蒸汽機,或者說貝琳身上。”

所以他起了去拜訪貝琳之心。

吳與弼在京師數年,雖然沒有一官一職在身上,但是早已名動天下,成爲天下知名大儒。

甚至比當初在江西的時候,名望大多了。、

這也是報紙的力量之一。

之前吳與弼的名聲,僅僅是在官場在士林之中,而今即便是販夫走卒,都知道有一位吳先生學問極好,人品絕佳,即便是皇帝也要看重的。

如此一來,吳與弼聲名日隆之時,也爲自己搭建了一張關係網。

他起了拜訪貝琳之心,很快就摸清住貝琳的情況。自己帶了一個弟子,就去登門。

只是到了貝家,卻見外一片狼藉,而大門緊閉,不管怎麼敲就是不開門,但是聽裡面的聲響,卻還是有聲音的。

吳與弼自然是鍥而不捨,讓弟子一直敲門。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個老僕打開一道門縫,說道:“你們煩不煩------”

話音未落,就看見眼前的吳與弼。

吳與弼一身簡單的青衿,頭髮白透了,但是他讀書多年,早就將書讀進骨子之中,一股氣質透了出來。

讓這老僕一見,就知道氣度不凡,不是尋常人。這才改口說道:“先生是------”

吳與弼示意弟子將拜帖奉上。說道:“吳某拜見貴主人,還請一見。”

老僕雙手接過,立即關上了門,腳步急促的去了後院。

不多時,貝琳腳步匆匆而來,讓人大開大門,隨即作揖道:“沒有想到吳先生來訪,實在是失禮了,恕罪恕罪。”

貝琳雖然是三品官,但是卻是雜流進取。在社會地位上,未必比得上桃李滿天下的大儒吳與弼。

吳與弼還禮道:“是我冒昧了。”

貝琳似乎在恐懼什麼,連忙請吳與弼進去,又令人將門關上,插上好幾道門栓,似乎擔心有人用巨木撞進來一般。

看老僕做完這一切之後,貝琳才放鬆了一點。他看見吳與弼奇怪的目光,說道:“吳先生莫怪,因爲陛下厚愛,欲封我爵位,弄得朝廷之中,議論紛紛,有些言官學子,以爲我是霍亂之源,特別上門來,請我辭去。其實在陛下有意的時候,我已經第一時間請辭,奈何天意莫測,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先生如果是因此而來,只能白跑一趟了。”

貝琳以爲吳與弼是因爲這個而來的,故而將仇話說到前面。

吳與弼聽了,這正印證了他的猜想,貝琳不是不知進退的人,是知道分寸的,而今他都不想要這個爵位,那麼就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爲什麼這樣做?

吳與弼心中更好奇了。

他輕輕一笑,對貝琳說道:“請貝大人放心,老朽此來,並非爲了這一件事情。”

貝琳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一些好奇,說道:“那先生爲什麼來此?”

貝琳與吳與弼說沒有關係,但是在某些場合上也是遠遠的見過幾面,如果說有關係的話,那也是太扯淡了。

吳與弼說道:“我其實是爲蒸汽機而來的,見明報之中說得神乎其神,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此來就是請貝大人指教的。”

貝琳聽了,苦笑說道:“沒有想到,驚動先生了,此事我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人如此一前一後,進了正堂之中,上了清茶之後,貝琳就開始爲吳與弼講解蒸汽機的原理。

吳與弼雖然不是腐儒,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所造詣的,但也不可能與貝琳相比。吳與弼先講了蒸汽的原理,還有齒輪,槓桿等機械原理。

當然了,吳與弼對這些東西的理解,也不可能上升到了原理層面,他更是應用層面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定之稱吳與弼爲工匠之才,也未必不對。

還有很多數學知識。

剛剛開始的時候,貝琳還擔心吳與弼聽不懂,卻不想吳與弼雖然年紀大了,接受能力並不弱,再加上,吳與弼不恥下問,只要不懂就問。

如此只說道天色已暮,吳與弼也就聽了一個大概。即便如此對吳與弼的內心震動也是相當大的。

特別是朱祁鎮告訴吳與弼的一些實驗概念與方法。

對吳與弼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之感。

頓時眼前一亮。一道靈感,被吳與弼死死的抓在手中了。

只是他心中還有一些不確定,他問道:“可否一見蒸汽機?”

貝琳沉吟一下,說道:“這蒸汽機是軍國重器,尋常人自然是不能見的。不過先生不是尋常人。正好,我這數日就準備回遵化,先生一併來吧。我自然能讓先生看一看實物。”

貝琳語氣之中,有一種蕭條之感。

無他,貝琳並不是想要回遵化的。他本想化解這個風暴的,但是回到京師之後,卻發現這一件事情,他根本無能爲力。

什麼也做不了,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只能回到遵化,繼續蒸汽機的研究與完善。

只是如此一來,貝琳就等於聽天由命了,一旦朝廷做出決斷之後,他根本更改不了了。甚至他也有可能因爲蒸汽機之功而招禍。

只是貝琳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

貝琳這種處境,吳與弼是瞭解一點的,但是此刻吳與弼根本沒有心思去考慮貝琳是怎麼想的,有什麼處境。甚至沒有心思關注自己的生死,他一心一意放在對大道的求索之上了。

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六十八章 臺州之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四十章 輿情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会东县| 清水河县| 福清市| 滁州市| 承德市| 上栗县| 大荔县| 葵青区| 广元市| 东阳市| 陈巴尔虎旗| 深泽县| 平泉县| 炎陵县| 秦皇岛市| 罗山县| 高尔夫| 南漳县| 镇安县| 东山县| 米泉市| 德化县| 石渠县| 永德县| 育儿| 盖州市| 济阳县| 盐池县| 石泉县| 西乡县| 施秉县| 竹山县| 盐城市| 始兴县| 景洪市| 金秀| 乐山市| 偃师市| 山东|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