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懷恩立即答應一聲,出去之後,交代自己的徒子徒孫去安排。只是片刻之間,懷恩疾步進來說道:“陛下,遵化的奏報,陛下要的蒸汽機已經完成了。”

一瞬間朱祁鎮的表情十分豐富。

這是朱祁鎮心心念唸的事情,牽掛了十幾年了,各種投入從來不少。

之前也有過幾次這樣的奏報。

畢竟如果單單的蒸汽機模型,並不是太難的。

但是朱祁鎮要求的蒸汽機,要有兩個作用,一個就是抽水,這是用在水利之上,二個就是上鐵路。

其實大明的鐵路已經不短了,說起來也有一兩百里長了。

大多數在遵化鐵廠範圍之內。作爲遵化鐵廠內部的交通路線,這種辦法,甚至還被佛山鐵廠效仿了。

只是因爲廠區之中,各種高溫,馬匹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是會生病的,於是一般來說都是人推的車子。

畢竟,人在很多時候,是比動物更有人忍耐性的。

朱祁鎮問道:“這一次可是真的?”

懷恩說道:“這裡有欽天監正貝琳的奏疏。”

欽天監正貝琳參與進去,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

朱祁鎮提出蒸汽機的創意之後,前後有數任大匠主持,只是統統失敗了,甚至還出現爆炸的事情,有一位待詔死在這事情之上。

朱祁鎮深刻反省之後,才發現一件事情。

雖然這些人大匠,一個個在自己的專門負責的範圍之內,可謂技藝高超,很多事情,都有獨特的見解。

但是他們本身還是工匠,很多思維都是工匠的思維。

即便是這些大匠的子弟投入貝琳門下學習數學,然後成爲這些大匠的助手,也不能扭轉他們的心思。

他們造蒸汽機的辦法,就是我覺得,大概,感覺應該是這樣的。

什麼數學的計算,根本沒有多想。

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是一百年也造出蒸汽機。

最後朱祁鎮不得不讓貝琳上,這也是正統歷推行順利,好幾次天象都十分吻合,貝琳有了時間。

朱祁鎮將他的一些科研思路告訴了貝琳,比如實驗,計算,數據總結等等。

貝琳就趕鴨子上架了。

貝琳到了之後,就利用他豐富的數學知識,在弟子的幫助之下,對整個蒸汽機進行了重新設計。

貝琳作爲一個天文學家,也造過一些天文器械,甚至他還有恢復水運天象儀的想法,比起各種用水力推動的天文器械,原始的蒸汽機並不是太難的。

難的就是如何,讓蒸汽機上鐵路,並推動車輛進行,這纔是難題。

朱祁鎮打開貝琳的奏疏。

貝琳的奏疏拉開,卻見上面有些很多張配圖,都是工筆畫出來的,朱祁鎮一一看過去。發現單單從圖紙上來看。

蒸汽機的所有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

只是朱祁鎮這些年太清楚一件事情了,下面爲了欺上瞞下,是什麼事情都會做得出來。

別的事情,也就罷了,而蒸汽機是關乎大明國政的。這一點朱祁鎮不親眼看看,是萬萬不能放心的。

他正想下令將蒸汽機運到京師,但是看到奏摺上的標註的尺度,就知道這蒸汽機體積相當之大,即便是馳道也未必能將蒸汽機運輸到京師來。

他立即說道:“傳令,朕要去遵化。”

此刻朱祁鎮已經鐵了心。

事實證明,以朱祁鎮而今的權力,他真鐵了心要做什麼事情,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

只是劉定之阻擋不成,只是對朱祁鎮出京這一件事情加以掩飾。

要知道,皇帝出京。從來是大張旗鼓的,是要對天下說明的。

劉定之無法相信,他該怎麼告訴天下人,皇帝出京,就是爲了一個莫名奇妙的機器?

於是劉定之給朱祁鎮加了行程,就是並不直接去遵化,而是先去昌平,祭奠太宗,仁宗,宣宗三位皇帝。並視察,已經開工的當今陛下的萬年吉壤,也就是陵墓所在。

雖然朱祁鎮對於修自己的陵墓,並不是太感冒的。但朱祁鎮畢竟已經是四十多歲了,而且寢陵的修建也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會兒就能修好的。

如宣宗皇帝那樣,一年之內,動用十萬人大工,緊急修建,成本不知道擡高了多少。還有不知道百姓都死在工地上。

還不如,提前開始修建。

只需幾千人慢悠悠的修建就行了。有了一個基礎,將來有什麼事情,再加以擴建就容易多了。

這一件事情,大臣們都是很是堅持。朱祁鎮也覺得,算是爲朝廷好。就讓少府出錢,開始修建。

朱祁鎮帶著大臣侍從,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昌平,爲太宗,仁宗,宣宗上香。隨即就到了自己的寢陵之上。

朱祁鎮只是一看,就微微皺眉。

他知道他的寢陵工程其實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大,卻沒有一個概念。

而今站在高處一看,整個工地面積長一兩裡,寬一里餘,當然了,並不是全部是地穴,還有很大一部分地面建築,幾乎是重修一座宮殿。

朱祁鎮在大事上花錢從來不眨眼,該花錢的事情,朱祁鎮不會吝嗇,但是這錢,朱祁鎮並不覺得應該花。

他立即問劉定之道:“這個寢陵要花多少錢?”

劉定之說道:“估計在百萬兩上下,不過分做十幾年,每年的支出也沒有多少了。”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百萬兩太多了。這不知道是多少民脂民膏,豈能浪費?”

劉定之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外逐強敵,內理新政,大明之盛,未有今日。寢陵之做,並非爲了陛下,而是向後世子孫宣示陛下之功。陛下也要爲朝廷體面著想。”

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朱祁鎮與劉定之之間其實有分歧,而今就是一個,在朱祁鎮看來,如此大手筆修一個陵墓,根本就是浪費錢財。

但是在劉定之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陵墓,是朝廷的體面,也是上下秩序的體現,什麼人能修什麼樣規格的陵墓,都是有規定的。

朱祁鎮剩下這一百萬兩,只會讓外人覺得朝廷上下失衡,並不會有其他好處,而且朝廷並非拿出這一筆錢,如此內庫不出,劉定之也是能從太倉銀庫之中找出來一筆錢。

正如劉定之所言,看上來百萬兩,但是分爲十幾年,其實每年也沒有多少錢。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點,他只能妥協,說道:“朕德薄,不敢越過獻陵與景陵去,令讓重新設計,無比要比等而下之。”

明十三陵之中,有一種說法,就是獻陵最樸,景陵最小。

而獻陵與景陵就是明仁宗與明宣宗的陵墓。

這兩個陵墓的修建,都是仁宗皇帝與宣宗皇帝死後修建的,時間緊,任務重。只能消減規格來完成。

畢竟仁宗皇帝之死,與宣宗皇帝之死,都是很突然的。

所以兩個陵墓的修建,比之明太宗的長陵,相差太多了。

朱祁鎮有這個藉口,限制了自己的陵墓規格。卻也是合情合理,讓人挑出不問題來。畢竟孝道也是人倫之大道。

劉定之奉命重新擬定寢陵規模,就不用說了。

只是朱祁鎮這個命令,就成爲了大明祖訓之一,也就造成了大明後來大多數皇帝的陵墓都一個比一個小,也就少數出格的皇帝之外。

所以大明寢陵羣要比後世小上一大圈。

朱祁鎮無暇關注這些影響,他這些表面功夫做過之後,他就心急如焚的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從北京北面繞過,去了遵化。

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八章 大寧
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八章 大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乃东县| 鹿泉市| 广水市| 苏尼特左旗| 永福县| 长汀县| 米脂县| 泸西县| 井冈山市| 鄱阳县| 横峰县| 泸溪县| 绿春县| 营口市| 南投县| 巩义市| 大宁县| 商丘市| 大连市| 高安市| 公安县| 富顺县| 南靖县| 巴林右旗| 龙里县| 博兴县| 浠水县| 秦皇岛市| 通辽市| 乡城县| 九寨沟县| 秀山| 鄂尔多斯市| 巍山| 湖州市| 积石山| 同心县| 政和县| 广州市| 会昌县|